问题为导向小学数学课堂模式
2019-02-22王永峰
王永峰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锻炼自学能力。教师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作出相应的调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充分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去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获得数学素养和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那么,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范式建构,有哪些有效策略呢?在此结合教学实践作如下几方面探究。
结合学情,设置问题
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范式建构的第一步,就是设置有针对性、启发性、难度适当,有助于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上产生困惑,激发他们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比如,在执教“圆”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圆,笔者在教学开始给学生展示了四幅画,并提出问题:同学们,这四副画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你观察一下这些物体上有圆吗?你还在哪里见过圆?这样的问题设置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生活体验,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设置成问题情境,为学生探究和发现问题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教师设置问题情节的目的是引领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数学问题,并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实现正确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中,从问题情景设计再到引领学生讨论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合作解决问题,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在教师提出了自己创设的问题情景后,要结合学生对知识思考理解的状态开展教学,以保证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挥,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处在变化中。教师在提出了问题情景之后,就引导学生参与到对问题的讨论探究中,让学生提出困惑,发现问题。教师要做到结合学情及时设计创新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在学生共同交流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问题就会不断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中,独立思维的模式就逐步创立。并通过不断的练习,引领学生逐步深入地探究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支持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始设置问题情景之后,要做到如下几点:给予学生解决问题时间,支持生生共同探究,师生共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有哪些困惑?学生自身的知识存在哪些不足?还要允许学生在这个过程犯错误,并做到适时启发学生去纠正错误,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探究问题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和学生共同学习。
比如,在执教《多边形的内角和》过程中,笔者设计了“尝试探究,优化方法”的环节,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根据你们自己的经验,你认为四边形的内角和可能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们针对这个问题,说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笔者接着引导:那么大家的这些猜想对不对呢?接下来,结合问题开展“试一试”“说一说”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试一试”这个环节中验证自己的猜想,在“说一说”环节中,交流自己的验证方法。笔者作为活动的参与者来巡视、引导……通过这个过程的学习,大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都可以通过分一分转化成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所以它的内角和就是180°×2,也就是360°。接下来,笔者再这样引导:你能知道谁的正确了吗?如果接下去研究五边形、六边形甚至更多,你会用哪种方法?为什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以问题导向,让未知、困惑转化为已知,使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得到锻炼,并真正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
获取方法,总结反思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把问题解决的正确思路给学生作出讲解,同时还要将错误的解决思路给学生做出讲解。让学生在教师讲解时进行思考,这样才能使问题情景与学生知识经验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问题本质的基础上,去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予引导,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首先要建立問题情节模式,并用相关的知识概念对学生讲解,同时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
在学生正确解决了问题,掌握了问题解决的方法,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自我评价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让生生之间展开这样的讨论:自己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有哪些体会?获得了哪些经验?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是否知道了如何解决?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与一般的问题导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核心就是:问题设置有新意、有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同学之间的合作更紧密,解决问题更有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这将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迈出的成功一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新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