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人物塑造艺术分析
2019-02-21胡海燕
胡海燕
(吕梁学院汾阳师范分校 山西汾阳 032200)
一、《水浒传》人物性格特点分析
(一)鲜明的个人形象。《水浒传》中虽人物较多,但作者仍通过较为高深的人物塑造能力将各个人物均生动形象地体现出来。鲜明的个人形象使读者能够有效区分人物,并对不同人物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以《水浒传》中性格标志较为明显的人物举例,李逵作为《水浒传》中出场次数较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具有爱憎分明、性格急躁的综合性特点,但作者为此人物赋予性格的同时,又基于此类基础上为人物塑造较为其他类型的性格,丰富人物形象的同时将此类性格融入相关剧情中,使人物形象与剧情发展相符,进一步使读者对相关人物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水浒传》中,李逵对宋江可谓是忠心耿耿,将宋江视为心目中的英雄。但李逵仍具有自主意识,并非单纯为愚忠性格,当宋江落难时,李逵积极救助,得知宋江“强抢民女”后,李逵当即大闹忠义堂,采取心中“匡扶正义”的手段想要使问题得到解决。此类较为鲜明的个人形象描述即为作者人物塑造艺术性质的具体展现。
(二)求同存异的塑造手段。《水浒传》中人物较多,部分情况下易出现人物性格较为接近的现象,但作者恰当地采用塑造手段,使性格较为接近的人物仍存在个体性差异,使人物间的差距有效展现,不致发生人物性格重合的现象。“求同存异”地塑造人物,使人物具有新的性格特征,具有唯一性质。《水浒传》中部分人物因生存环境、生存条件较为近似,性格方面难免受到此类因素影响而较为类似,但作者巧妙地利用相关塑造手段使相关人物具有差异化,通过不同经历使人物具备其他性格,塑造人物个性。如阮氏兄弟三人皆为渔民,生存环境较为类似,且兄弟三人的特点较为相似,皆为受教育程度低、空有一身武艺却无处发挥。小说中阮氏兄弟对于生活现状较为不满,但社会现状与自身生存环境原因却使兄弟三人无法改变现状。此类方向上兄弟三人具有较为近似的特点,但随故事情节展开,吴用对兄弟三人展开引导后,将兄弟三人成功吸收进入水泊梁山组织后发现兄弟三人具有较大差异,如阮小二较为成熟稳重。阮小五较为自负狂妄、阮小七则心直口快,说一不二。此类求同存异的塑造手法明显使三兄弟具有较大差异,使三兄弟的人物设定不再重合,各自拥有独立的人物性格与故事。
二、《水浒传》性格倾向描写
(一)不同人物的性格动态转变。随故事情节发展,人物性格亦发生较大程度的转变,以小说情节为例,作者有效利用此类剧情转折展开人物性格塑造,进而将人物性格进一步凸显。林冲作为《水浒传》中性格倾向转变程度较大的人物之一,其生存环境与处事手段一定程度上与宋江较为接近,如两人皆于牢狱中向差拨与管营上交音量,希望生存条件能够得到改善,但林冲性格原因使其明白此类道理,但无法实现目的,宋江则能够有效利用此类机会与管理人员搭上关系。实际小说情节中林冲的性格转变程度较大,与宋江具有一定差异。初始阶段,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拥有较为稳定的生存环境,但由高衙内调戏林冲妻子开始,林冲的生活发生一系列转变,林冲性格亦发生较大转变,作者抓住此类转变展开人物性格塑造,结合人物既定性格展开描写,使读者感受到此类情节的合理性,转变游刃有余,毫无突兀之处。
(二)人物性格与故事发展融合。《水浒传》的人物塑造过程中,作者充分将剧情与人物性格转变相结合,使人物性格转变不仅具有阶段性动态,更能够与故事发展相融合。仍以《水浒传》中林冲为例,此人物戏剧化成分较为浓厚,其性格转变亦分为多阶段,重点分析林冲性格与故事发展之间的联系能够有效体现作者的塑造能力。于小说内容展开分析,林冲的第一次性格转变发生于“风雪山神庙”一章中,林冲性格由原有的委屈求全转变为坚强面对事。林冲于此时间发生前仍坚持以保障原有模式下的生存环境为主要目的,受到欺辱后选择忍气吞声,心中仍对封建王朝抱有一定希望,即使于打抱不平时仍选择好言相劝。经山神庙所发生事件后,林冲对于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丝希望亦灰飞烟灭,无意中听到陆谦杀人灭口的言论后更坚定了反抗思想,从此走向反抗道路。此类剧情与人物性格的转变具有较为实际的联系,使人物思想转变具有可能性,使林冲性格的转变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理解。
林冲另一次性格转变为“火并王伦”剧情中,走上反抗道路的林冲性格特点已较为完全的发生转变。林冲对于封建王朝的统治抱有仇视心理,自身亦希望能够通过反抗为自身争得生存环境。此时林冲性格中坚强与积极反抗的特性已初步展现,但王伦不断排挤林冲,试图驱赶林冲下山,林冲虽为保持梁山团结不断忍气吞声,但心中已对王伦产生不满情绪。终于随剧情发展,矛盾不断升级,王伦欲驱赶晁盖下山时矛盾终于爆发,林冲等一行人火并王伦,最终因王伦的器量不足、小气等因素发生争斗,将王伦杀死。此时林冲性格再次发生改变,坚定与封建王朝展开斗争的同时心中亦存在部分愧疚感,从而更为努力地投入至梁山发展中。后续剧情中封建王朝对梁山进行围剿的过程中林冲亦多次参与反抗斗争,较为实际地完成性格转变。
三、《水浒传》人物类型与具体化塑造
(一)“符号化”形象与细节处理。“符号化”形象为相关人物的具体印象,如提到《水浒传》中的地痞流氓,则读者将会自动联想至牛二、西门庆、蒋门神、镇关西等形象,此类现象即表示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出色之处,作者塑造一系列较为符号化形象的同时,亦围绕不同人物展开不同描写,进而使此类人物与其性格吻合,呈现不同程度的气质特征。此类反派形象多为男性,其具有代表性质的即为镇关西、西门庆等人,此类人物不仅代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恶性势力,更充分体现出封建时代流氓地痞无恶不作的丑恶嘴脸。且此类反派形象中各个阶级均有代表,若将西门庆、镇关西等人视作恶霸中阶层较高的存在,那么郑屠、牛二即为市井中阶层较低的印象代表,此类地痞泼皮所处环境较差,自身阶层亦较低。以郑屠为例,其仅为一名屠户,便敢榨取他人钱财、霸占良家妇女。作者描写此类人物的形象,不仅能够使读者产生较为强烈的感情,更可使读者有效了解当时社会环境,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封建王朝的昏庸统治,为水泊梁山起义打好铺垫。
除此以外,正面符号化形象亦为作者所描写的重点。智多星吴用作为《水浒传》中典型的智谋型角色,于全书中呈现足智多谋、机变过人的特性。作者塑造人物时主要针对此类特性展开描写,且将其他性格与此类主要人物性格进行融合,体现人物性格多样化的同时主次分明,有效解决多种性格导致的喧宾夺主现象。以小说情节为例,吴用第一次展现其足智多谋性格的情节为“智取生辰纲”一章,此章节内除描述故事发展外更对吴用的智谋展开侧面描写,于最后突出吴用等人胆大心细,反应敏捷等特点。
除吴用以外,符号化形象中较为突出的一类群体即为对封建王朝失去希望,认为封建统治下的人民无法获得生存环境优势的类型。此类群体于梁山中并不少见,较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即为鲁智深、武松等人,此类人物对于皆与封建王朝具有一定关系,并将此类关系视为生存基础,但经一系列时间后此类生存保障消失,为保障自身财产及人身安全,此类人物被迫与做出一系列违反封建王朝统治的举动,随后意识到封建王朝无法带给人民较为稳定的生存与发展,进而企图通过起义使生存得到保障。此类人群作为反抗封建社会的主力。且于反抗过程中反对意志较其他人更为坚定。
(二)由人物塑造展开社会现状描写。于人物塑造角度展开分析,此类人物塑造方向中,可通过性别角度展开分析,男性角色中无论正派、反派角色均不可避免地收到当时封建社会所影响,存在一定的封建思想意识,而女性较为不同。水浒传中共存在70 余位女性角色,此类角色的存在不仅能够较为实际地推动剧情发展,更可由此类人物的塑造观察出当时社会的现状。由女性角色中的反派角色展开分析,此类角色中较具有代表性者为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等,此类角色虽性格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具有一定共性,即为见异思迁、爱慕虚荣、贪图权贵等。此类人物形象的存在无疑揭示出当时社会道德伦理败坏、女性心理受封建思想影响产生畸形的现象,更体现出女性于封建社会中的低下地位,缺少最求幸福的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凡事不能一概而论,《水浒传》中亦存在正面的女性角色,如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等女性角色。此类女性角色敢于突破封建思想制造的藩篱,爱憎分明,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作者塑造此类女性角色的目的即为对此类人物的赞美,使此类人物于当时时代背景下较为深入人心,试图通过此类角色使社会现状有所改变。此类女性角色虽出场次数较少,但作者通过侧面表述及相关塑造手段,使此类女性形象跃然纸上,使读者通过人物性格切实了解人物,进而了解社会背景,增进知识。
结语
《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具有较为鲜明的特征,分析此类形象可较为具体的发现相关角色所代表的深层次含义,进而获取作者塑造角色的手段,了解此类手段的高明之处。该作品不仅对英雄形象展开全方位塑造,更结合剧情将人物性格的转变有效展现,读者于阅读过程中既能有效了解故事剧情,感受人物形象,亦可通过此类文学作品了解时代背景中的相关知识,感受人物塑造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