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可+VP+了”格式中“可”的语义偏移

2019-02-21董雪松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辞书语料现代汉语

董雪松

(1.黑龙江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2.黑龙江省国际文化教育学术交流基地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一、“可……了”结构说明

本文研究的“可……了”结构是一个表示感叹的结构。《现代汉语八百词》[1]对于“可”表示感叹的注释是“用于感叹句。句末用语气助词”。我们考察了100个带有“可”的感叹句,其中有句尾助词“了”的句子有90个,带有其他语气助词“呢、啦”等的句子10个。“可”表示感叹时与语气助词“了”同时出现率高达90%,这种高频率的组合说明“可”表示感叹时,常接语气助词“了”,或者“可……了”已经成为了一个固定的表示感叹语义的格式。在此结构中,中间成分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可+AP+了)和动词性成分(可+VP+了)充当。例如:

(1)早市儿的蔬菜可好了。(好:形容词))

(2)他把生活费丢了,可愁死了。(愁死:形容词短语)

(3)你可回来了,我都等你好久了。(动词短语)

再如:

(4)“哥们儿,借不借,”他又说,“不借我可就要走了呀!”

在这个句子中,“可”表示转折义,就不在我们的研究范围内。

二、词典中关于“可”表示“感叹”的释义

现代的辞书对于“可”表示“感叹”的释义是如何注释的呢?我们考察了13本辞书,发现主要的释义有如下几种:

(一)积极意义。邹韶华先生在《语用频率效应研究》[2]“中性词的语义偏移”部分里对“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进行了界定:“积极意义”包括褒义、大义和企望义,“消极意义”包括贬义、小义与非企望义。本文也采用邹先生的这个界定范围。例如《新华字典》对“可”的释义为:表示久望而获。类属企盼义,即为积极意义。《新华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的释义为: 真、终于,表示加强语气。《新华汉语词典》对“可”表示感叹的释义也属于积极意义。《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释义为:a强调程度高b表示盼望的事终于实现。b的释义属于积极意义。“可”做副词表示感叹属于积极意义的释义在所查辞书中占据23%。

(二)次积极意义。辞书《多功能现代汉语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对“可”做副词表示感叹的释义为:表示强调,常常用于夸张、坚决、叮嘱等语气。“夸张、坚决、叮嘱”的感情色彩义既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积极意义,但是又有别于中性意义,它们偏向积极意义,我们把这一释义归属次积极意义。在所查辞书中,只有一本辞书这样释义,比率为8%。

(三)中性意义。其余辞书对于“可”表示“感叹”的释义都属于中性意义。例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释义为:表示强调。《辞海》的释义为:做语助,表强调。《现代汉语八百词》的释义为:用于感叹句。句末用语气助词。《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释义为:用于感叹句,加强语气。《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的释义为:用于感叹句,加强语气。《新编现代汉语词典》(湖北长江出版集团)的释义为:加强强调的语气。《中华现代汉语双序大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的释义为:表示强调。《精编当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为:表示强调。《常用汉字汇通》(辽宁大学出版社)释义为:表示强调。中性意义的释义在所查辞书中占据69%。

那么“可”表示感叹时在具体使用中究竟发生语义偏移的概率是多少呢?辞书中的释义是否全面而客观?我们需要通过对现实语料的考察来解释这些疑问。

三、关于“可……了”结构中“可”的感情色彩

在调查前,需要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可”表示感叹时在哪种情况下表积极意义,在哪种情况下表中性意义,在哪种情况下表消极意义?我们认为,如果“可”在“可……了”结构中只表示感叹,并没有新的语义产生,那么这时的“可”是中性意义,例如“我可高兴了”,这个句子的积极意义是形容词“高兴”赋予的,相反“我可生气了”的消极意义也是心理动词“生气”赋予的,“可”在此结构中只表示了感叹的语气,并没有产生新的语义,那么无论整个结构的色彩义如何,“可”表示的还是中性意义;如果“可”在“可……了”结构中出现了“褒义、大义和企望义”,那么“可”即为积极意义;如果“可”在“可……了”结构中出现了“贬义、小义与非企望义”,那么“可”即为消极意义。

四、“可……了”结构中“可”的感情色彩义考察

我们对现实语料做了两种考察,一是检索北大语料库,从中我们随机选择了50个中间成分是形容词的句子,50个中间成分是动词的句子。二是分别让50个人每人用“可+AP+了”和“可+VP+了”结构做一个句子。

(一)关于“可+AP+了”结构中“可”隐含褒贬义倾向的考察。通过对现实语料的考察,当“可……了”结构中间成分为形容词性成分(包括心理动词)时,该结构的语义色彩与形容词的感情色彩保持一致,“可”本身只是表示感叹,并没有语义偏移的倾向。

1.通过对北大语料库检索的50条语料的考察,“可+AP+了”的“可”只是表示感叹,尚未发现语义的偏移。下面按顺序列举前10例。

(5)永定门外头挖的那个大坑可深了。

(6)今天收的白菜可多了。

(7)他同桌的学习成绩可好了,还是学生干部。

(8)整理他的事迹材料困难可大了。

(9)春运期间想买张卧铺票可难了。

(10)情人节她收到的那束花可香了。

(11)那家川菜特别正宗,可辣了。

(12)今天公交车开得可慢了,上班差点儿迟到。

(13)你那份菜真多,我的可少了。

(14)他平时睡得可晚了,难怪白天总是没精神。

2.通过对所造的50个句子的考察,“可+AP+了”的“可”只是表示感叹,尚未发现语义的偏移。下面按顺序列举前10例。

(15)他买的娃娃可漂亮了。

(16)她待人可好了,谁都喜欢她。

(17)那个地方可远了,恐怕一天到不了。

(18)大家的干劲儿可足了。

(19)昨儿夜里的风可大了。

(20)这道数学题可容易了。

(21)今天饭菜可难吃了。

(22)这部电视剧可好看了。

(23)那个小山村可偏僻了。

(24)这只老虎可凶猛了。

(二)关于“可+VP+了”结构中“可”隐含褒贬义倾向的考察。在“可+VP+了”这个感叹结构中,“可”除了表示感叹,是否还有其他的色彩义?我们考察了北大中文语料库和人们造的句子,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对北大语料库检索的50条语料的考察,“可+VP+了”的“可”表示积极意义“企盼”48条,占96%,表示中性意义语料2条,占4%。

A.“可”表示积极意义,我们列举几例:

(25)可有了报答人民的演出机会啦!

(26)经过四个小时的颠簸,可到了目的地。

(27)你可来了,再晚点儿就赶不上火车了。

(28)合同可签了,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29)儿子当上干部,她可沾了光。

(30)市里为选拔妇女干部可动了真格的。

(31)打碎了她最心爱的杯子,你可闯了大祸。

(32)家里那些破烂可卖了,腾出不少地方。

(33)嚯,我们大伙这高兴啊!说这妇女可翻了身了。

B.“可”表示中性意义,例句全部列举如下:

(34)东汉王朝的黑暗和腐败可到了家了。

(35)在缺少大星的春季天空里,它可是春星之王了。

2.通过对所造50个句子的考察,“可+VP+了”的“可”表示积极意义“企盼”47条,占94%,表示中性意义语料3条,占6%。

A.“可”表示积极意义,我们列举几例:

(36)逛了一天街需要的东西可买完了。

(37)这段时间天气太闷,今天可下了点雨。

(38)这个故事可编完了。

(39)那个人可唱完了!

(40)那件事情过了好久了,你可忘了吧!

(41)哄了半天,孩子可睡着了。

(42)你可来了,让我好等。

(44)记着点儿,可别忘了。

(43)你可回来了,真把人急坏了。

(44)这下我可放心了。

B.“可”表示中性意义,例句全部列举如下:

(45)这可真成了一个大问题了。

(46)他正为给亲戚朋友们送礼发愁,这本广告可帮了大忙。

(47)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3.次积极意义。在考察的所有语料中,“可+VP+了”的否定形式都表示“叮嘱”意义。所以上述两种语义偏移类型考察的例子和列举的例子不包括“可+VP+了”的否定形式。例如:

(48)这件事很重要,可别忘了!

(49)要专心读书,可别胡思乱想了。

(50)到了学校,可不要忘了给妈妈打个电话啊!

在我们考察的句子中,当“可……了”结构中间成分为形容词时,该结构的语义与形容词的感情色彩保持一致,“可”本身并没有语义偏移的情况。例如:“可好了”语义偏向积极,“可愁死了”语义则偏向消极。但是当“可……了”结构中间成分为动词时,“可……了”结构的语义大部分都偏向了“积极意义”。

五、对辞书释义和语言教学的建议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可”表示感叹的时候在不同的语言形式中表示的意义不同,在“可+AP+了”中表示感叹,很少有附加的感情色彩义,在“可+VP+了”中,肯定句中附加有“企盼”这种积极意义、否定句中附加了“叮嘱”这种次积极意义。因此,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可”做副词表感叹的义项应为:表示感叹、企盼和叮嘱义。但是在现有可查的辞书中,这种释义并没有得以普遍体现,有的辞书虽然出现了部分释义,但是不全面。本文针对“可……了”结构进行研究,相对于原有的辞书释义,给出了新的解释。这可以为将来语言学研究以及辞书编纂提供一定的参考。另外,在语言教学中,也应该给学生充分说明和讲解该结构的语义特点,解除学生在使用该句式时的困惑。

猜你喜欢

辞书语料现代汉语
CISHU YANJIU LEXICOGRAPHICAL STUDIES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科举干禄与语文辞书编纂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