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9-02-21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子女养老老年人

李 霞

(吉林大学 哲学社会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一、我国农村老年人口规模

2010年,统计局发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居住在农村的有9930.33万人,占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为55.92%,占农村人口的14.98%。农村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失能老人,即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有329.69万人,比例为3.32%。[1]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我国人口数据,我国总人口为13827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有5897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2.65%。[2]从农村老年人的家庭状况来看,第六次人口普查时,65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的家庭当中,有812.18万户的老年人是独自居住,占65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家庭的16.07%;有683.60万户家庭为一对老年夫妇户。而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农村老年人还会继续增多,这就会产生更多的养老需求。

二、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分析

按照需求层次理论,农村老年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有:经济需求、日常生活照料需求、医疗需求及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一)农村老年人的基础需求

1.经济需求

经济条件是老年人养老的物质基础。我国老年人收入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务农取得的收入、工作取得的收入、子女对于老人的经济支持以及养老金收入。随着当前物价水平的提高,即使在农村,生活成本也在不断上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素质呈现下降的趋势,老年人对于医疗、康复的需求会大大增多。为了能够安度晚年,经济收入是必要条件。所以,我国农村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对于收入的需求是基本的需求。

2.日常生活照料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机能在不断下降。日常生活中很简单的小事,如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看似轻松,但对老年人来说都会消耗很大的体力。[3]有的老年人由于疾病出行不便或无法下床,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必需品,甚至无法自己穿衣吃饭,需要有人对其进行照顾、照料。这些因素使得农村老年人产生了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

3.疾病治疗及康复需求

我国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的医疗需求比城市老年人的医疗需求更多,原因是:我国农村地区生活条件差,农村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低于城市老年人;我国农村的居民大多长期从事农业劳动与沉重的体力劳动,老年患病的几率高于城市老年人;我国农村老年人的体检意识以及及时治疗的意识比较薄弱,使得农村老年人的病症逐年积累,患重大疾病的几率高于城市老年人。所以,提高我国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也是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重要因素。

(二)农村老年人更高层次的养老需求

1.农村老年人的心理慰藉需求

心理慰藉需求是比经济需求、医疗需求更高层次的一种需求,是人们对于亲情、友情、爱情以及人际关系的需求。当人们得不到心理慰藉时,就容易情绪低落、精神不振。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心理慰藉需求主要是指老年人对于配偶、子女、孙辈陪伴的需求。当前农村老年人因为伴侣去世、子女外出务工、与孙辈有代沟等原因,无法从家庭成员身上获得精神慰藉,导致农村老年人性格孤僻,为农村老年人带来失落感与孤独感。

2.农村老年人的文体娱乐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老年人对于养老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吃饱穿暖,而是产生了更加高层次的需求,例如体育运动、娱乐活动、智能化养老等需求。农村老年人对于休闲娱乐的内容与场所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二、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的供给困境

(一)我国农村老年人收入水平低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老年人的人均年收入是34600元,其中,城市老年人的人均年收入是46100元,农村老年人的人均年收入为22100元,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明显低于城市老年人的收入水平。[4]我国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来源主要为七部分:子女给予的经济支持;务农收入;工作收入;养老金收入;各类津贴补助;其他收入,其中包括存款利息等收入。其中,子女给予的经济支持占农村老年人总收入的25%,养老金收入占24.1%,老年人工作收入占17%,务农收入占16.9%,各类津贴补助收入占6.7%,其他收入占3.4%。[5]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发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老年人领取退休金的比率为4.8%。

从这些占比可以得出,我国农村老年人的收入当中,子女的支持处于最重要的部分,其次是养老金收入,而子女支持和养老金收入占比总共不超过50%。可以看出,我国农村老年人尚且没有主导并且稳定的收入来源。如何提高我国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也是完善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在我国,家庭被看作是生老病死的依靠,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对家庭、子女的依赖感会与日俱增。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子女养老是长时间以来的养老方式。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家庭规模的变化都威胁到了农村子女对于老年人的赡养,农村老年人从子女那里得到的关爱越来越少。

1.家庭规模小型化

衡量家庭规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子女的数量。子女数量多的老年人,获得子女赡养的机会就更多;而子女少的老年人获得子女赡养的机会就会低很多,并且少子女家庭赡养老人的压力会增大。

根据中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当中,一代家庭户的比例在上升,而二代、三代家庭户的比例在减少。2000年,中国农村一代、二代、三代家庭户的比例分别为18.21%、59.72%、22.07%,其中有22.02%的家庭当中至少拥有1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6]2010年,我国农村一代、二代、三代家庭户的比例分别为29.77%、47.54%、22.69%,其中,至少拥有1位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比例增加到25.95%,有29.60%的家庭为单身老人户或老年夫妇独居户。到2013年,我国农村一代、二代和三代家庭的比例变为35.18%、43.75%、21.07%。[6]可见,在当前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我国农村地区家庭规模的减小,会直接影响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2.农村青年劳动力外流

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为农村青年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人到城市工作、接受教育,到城市生活,减少了与农村的父母见面的机会,从而导致农村老年人越来越难以从子女那里得到照料与慰藉。

人口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有2.21亿人,2013年增加到2.45亿人,而在这庞大的流动人口中,有90%的人口是农村人口。[6]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在有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家庭中,有30.77%的家庭是老年人独居或老年夫妇独居的家庭,与未成年亲属居住的家庭占3.11%。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做的调查显示,到2010年底,在老年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帮上忙的亲属平均有4.09个,不能帮助老年人购买东西的子女占12.39%,不能陪同老年父母就医的子女占13.20%。[7]所以,农村劳动力外流之后,农村留守老人的照料问题,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农村养老服务资源供给不足

农村老年人对于养老的需求,需要与养老服务资源的供给,要满足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就需要农村养老机构、社区养老资源;要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就需要医疗资源的供给;这些资源只有在专业养老护理人员的支持下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1.农村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少

农村养老服务机构主要针对家中无子女照顾,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留守老人。当前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的规模日益增大,而农村可以为这些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的机构却没有增多。2018年民政部发布的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目前我国有15.5万个养老服务机构与设施[8],但是进一步考察就会发现,这些养老服务机构与服务设施有近七成分布在城市,农村拥有的养老服务机构与设施还是很少。所以,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的供给还远不能满足农村老年人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农村养老服务仍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2.农村医疗条件差

衡量农村医疗条件的重要指标就是农村每一千人所拥有的医生数。到2000年,我国每一万名农村老年人拥有5.75个乡(镇)卫生院,拥有136.71名卫生人员,平均每名乡村医生需要负担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数量为84位。到了2013年,我国每一万名农村老年人所拥有的乡(镇)卫生院的数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出现了减少,减少到了3.48个,拥有的卫生人员数量也减少了,减少到115.99人,平均每名乡村医生需要负担98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6]要使农村老年人能够健康地老去,提高农村的医疗水平,解决农村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迫在眉睫。

(四)农村老年人更高层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1.农村老年人得不到精神慰藉

农村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常常被忽视。农村居民由于受教育水平与城市居民相比较低,导致对于精神健康的关注度不高,对于父母的赡养主要集中在物质层面。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口追踪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接受调查的老年人中,感到自己跟不上时代的老年人的比例在2006年仍高达73.6%;农村老年人中,经常感到孤独的老年人占30.9%,从2000年到2006年,表示不喜欢结交朋友的农村老年人的比例,从26.8%上升到29.8%,有过自杀念头的农村老年人的比重为4.9%。[9]由此可见,老年人在精神慰藉、心理关怀方面的要求迫切,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应该采取措施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求。

2.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单一

2006年对农村老年人文化生活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我国农村,老年人经常参与的文化活动项目,按比重由高到低依次是:看电视/听广播、散步、听戏、打牌/麻将、读书看报5项。而城市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有:看电视/听广播、散步、读书、逛公园、养宠物/植物、下棋/打麻将/打牌、保健操、旅游等10项。[10]很明显,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项目单一。

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单一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方面在于,农村可以让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场所供给不足。在2010年,仍有65.9%的农村老年人反映其附近没有老年活动场所,有72.1%的老年人反映没有运动场所。另一方面在于农村老年人的参与热情不高,造成了农村休闲娱乐资源的闲置。

三、完善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对策

(一)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水平

要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一方面要增强国家对其子女的补助,另一方面要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等补贴水平,还可以扩展其他渠道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收入。对于赡养老年人的年轻人,国家可以设立专门的补贴,这样一方面可以适当减轻年轻人赡养老人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鼓励年轻人主动赡养老年人。对于农村留守老人、经济困难老人,国家应该为其发放生活补贴,满足其生活以及基本的医疗需求。另外,当前由于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也得到提高,很多老年人还可以进行劳动。对于那些家庭困难的老年人,村集体可以为其安排相对轻松的工作,如门岗等劳动强度小的工作,提高其劳动收入,从而提高其生活水平。

(二)强化家庭养老的作用

1.老年人异地养老随迁

当前农村老年人得不到子女的抚养,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子女在城市工作,无暇顾及农村的父母。而由于当前我国就医异地结算系统、全国养老金系统还没有健全,农村老年人随子女进入城市生活,会在养老、医疗等待遇上遭受挫折,成为“老漂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上广深以外的城市可以出台父母随子女随迁政策。一方面,在各城市“抢人大战”中,父母随迁政策可以增强城市的竞争力,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为城市引进更多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父母随子女随迁,是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有效方法,能够减轻社会养老的压力,增强家庭在养老中的作用,使老年人享受天伦之乐。

2.倡导孝道

在新时代,青年人由于工作忙、生活压力大等原因,难以顾及家中老人。我国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宣扬孝文化,应该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做起,在教学中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从小树立孝道观念;还应通过公益广告、宣传个人尽孝事迹等方式,在全社会宣传孝文化,让全民族重新重视孝道。

(三)增加农村养老服务资源的供给

1.建立农村集体养老中心

要增加农村养老服务资源的供给,一方面要在农村增加养老机构的供给,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问题。要合理利用村集体用地,建立农村老年人集体养老中心,将农村无法享受家庭养老的老年人集中起来,到集体养老中心进行照料。对于那些到农村地区进行服务的人员,国家应该采取措施进行鼓励,提高其社会声望与工资待遇水平,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另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农村相对年轻老年人以及农村失业人员的作用,使其经过培训到农村集体养老中心照顾老人,一方面可以解决失业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壮大养老中心的人员队伍。还可以实施“时间储蓄”制度,充分制造农村养老敬老、互助养老的氛围。

2.提高农村医疗条件

要提高农村医疗水平,一方面应该加强政府对于农村医疗的补贴,为其购买医疗设备,使得农村老年人在农村就能接受较为准确、先进的诊断与治疗。另一方面,应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城市的医院可以采取专家轮流到乡村坐诊制度,定期派高水平的医生到农村为老年人诊断,科普健康知识,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另一方面,要制定优惠的政策吸引有能力、有水平的医生到农村任职,可以借鉴英国的经验,为到农村任职的医生解决子女受教育问题,为其提供良好的待遇,鼓励更多的医生到农村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1.村委会积极发挥作用

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村委会大有可为。一方面,村委会可以为村民组织爱好学习课程。收集农村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挑选易学并且能够放松身心的课程,为农村老年人组建学习班,聘请相关专家,定期开展知识课堂,支持农村老年人积极学习,丰富自己,充实生活。另一方面,我国农村生活质朴,人与人之间联系较为密切,村委会可以利用这一点,积极开展集体文体娱乐活动,鼓励老年人走出家门,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扩展自己的交际圈,从好朋友身上获得精神慰藉。

2.建设休闲娱乐场所

要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活动场所的建设是必要的。我国农村建设休闲娱乐场所的土地不成问题,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闲置土地进行养老场所的建设。对于农村养老活动场所的建设,一方面要考虑农村老年人的兴趣,针对老年人的广泛兴趣配置活动设施,这样才能使得活动场所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要考虑老年人的身体条件,在对农村养老活动场所进行建设时,要配备安全措施,保障老年人的安全。

四、结论

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养老服务业也得到快速发展,而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一直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而农村老年人在经济、日常生活照料、医疗、精神慰藉等方面也产生了越来越高的需求,当前农村的养老服务资源无法有效供给。要提高农村老年人养老的满意度,需要提高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水平、通过父母随迁等方式加强家庭对于老年人的作用,还要增加农村养老、医疗等养老资源的供给,发挥村委会在农村人养老中的作用,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使得农村老年人也可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猜你喜欢

子女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