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思想路线与改革开放关系研究
2019-02-21
(福建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6)
党的思想路线①属于认识论范畴,期间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属于社会实践范畴。认识和实践是一对辩证运动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改革开放的发生是在思想解放的前提下实事求是的结果;改革开放的发展则是在党的思想路线的贯彻与发展中得以促进;而党的思想路线又在改革开放的每一次阶段性递进中不断丰富自身的思想内涵,党的思想路线与改革开放就是一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党的思想路线经历了一个从“实事求是”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最后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发展演变之过程。
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最先概括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在这一党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最终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度在党内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由于政治上的反“右派”、经济上的“大跃进”运动,以及历经1966年到1977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度有所背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通过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讨论,党内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此后不久,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一切向前看》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2]p143邓小平对解放思想这一论述丰富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内涵,把解放思想突出出来,强调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由此进一步演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此后,中国的改革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大步前行。如: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过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商品经济,直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系列发展过程;中国的改革也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生态体制改革全方位渐次铺开。中国的开放也从沿海几个经济特区到整个沿海、沿江、沿边再到省会城市直至全境开放。到中共十六大召开时,改革开放已取得了重大成果,但也面临着诸多发展中的新问题,为此,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3]的论断。这份报告提出了党要与时俱进,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思想,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内涵。随后,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全党“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4]这就在原来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中增添了求真务实的思想内容。至此,党的思想路线最终发展为从建国前的实事求是到现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路线。
二、党的思想路线引导改革开放的发生与发展
(一)思想解放是改革开放的先导
思想解放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先决条件。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随之而起的蒸汽革命、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都是在经过了文艺复兴,思想界冲破中世纪的思想禁锢获得解放之后才出现的。当今中国的改革也概莫能外,改革进程中的每次突破都是在思想解放的号角下进行的。
1978年的一场真理标准大讨论,促使了人们第一次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进程从此开始。“文化大革命”后,学术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这个讨论涵盖了对按劳分配的理论探讨、对“批判唯生产力”的再批判等当时社会的热点思想。通过讨论,又否定了束缚人们思想的“两个凡是”,最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念在理论界,学术界得到广泛的认可。在此基础上,党也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着第一个历史抉择,中国社会该往何处去?为此,邓小平做了深入的思考,于1978年12月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一切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向人们展示了党和政府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从此,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领导集体带领着中国人民开启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开放是从深圳设立经济特区开始,改革和开放都来源于人们的实践和智慧,得益于思想的解放。改革是从农村走向城市,而后在城市中积极开展经济体制改革,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对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经济发展的弊端有了深刻的认识。譬如:经济学家卓炯界就首先提出商品经济的意见,这一思想在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得以体现,该决定指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5]p814。思想解放了,人们有了努力前行的动力和方向,促使社会经济得以大发展,改革开放也由此取得阶段性的成功。
改革开放行进到1992年,发生了邓小平南巡谈话以及党的十四大召开的历史事件,促使了人们第二次思想解放。这一年是改革开放的一个关键年份,同时也是改革开放的第一个拐点。1989年以后,计划和市场的争论就涉及到“姓资”和“姓社”问题,裹住了改革前进的步伐,邓小平的1992年“南方谈话”则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赶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6]这一论断促使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由此,党的十五大在所有制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诸如:提出了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而且可以多样化”,[5]p1092提出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在控制力上”、[5]p1092“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5]p1092等。之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 “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7]等,这些都属于理论上的提升与突破。以上种种举措,破除了姓资与姓社之分,促进了改革的深入发展。
党的十七大,明确了“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社会发展目标,促使了人们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迎来了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拐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渐次深入,在实践中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从以前注重发展的数量发展到注重发展的质量,从胡锦涛、温家宝执政时期就开始提出要把人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质量作为改革的核心问题;同时还提出了注重经济发展的效益而非一味追求速度,不过分追求GDP,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等,这些都促使改革开放朝着持续、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体系,促使改革开放出现第三个拐点。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上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机制,行政体制上,从严治党,出台了对领导干部的八项规定,政治体制上,习近平开启了反腐斗争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又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8]的总目标,这就为在中国建设成为法治化的国家提供了伟大宏图。紧接着,在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必须 “全面从严治党,治国必先治党”[9]的治国理政理念。在这一执政理念的指引下,改革开放必将会在更为廉洁的政治氛围,更为清新的社会风气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在党的十九大上,党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新发展理念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这是根据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而提出的,党的思想路线上的这种解放势必使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由此可见,党取得每一个阶段性的胜利,都是通过以坚持解放思想为先导,积极进取,不断攻克难关而取得的。
(二)实事求是是改革开放的动力
邓小平曾指出: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改革,“不但中央、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一个生产队、都要实事求是”[2]p149。实践已充分证明了,只要坚持了实事求是,改革就易取得成功,改革开放的发生和发展也正是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行的。如:1978年初期的改革,是根据农民为了解决温饱问题,需要打破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分配的实际情况,顺应人民的需求所为。实践也充分证明,安徽小岗村的农民冒着政治风险,自发包干到户的做法,不仅解决了自身的温饱问题,而且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集体肯定了小岗村农民的做法,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将这一改革推广至全国,改革就此从农村起步;又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也是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基础不断践行改革开放所形成的。正是由于党能在不断的实践的基础上遵循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十四大之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才能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前行。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007年召开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在社会经济建设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时则明确提出了“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些成果的取得都是在党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根据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和变化的市场经济情况,逐步而又适宜地提出来的。
(三)与时俱进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力
与时俱进,源自 《易经》“以时偕行”,1910年初,蔡元培先生撰写《中国伦理学史》提出“与时俱进”[10]的概念,在党的文献中多次用来说明党在所有制理论和实践中应反映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上世纪90年代的社会曾兴起诸如:民营经济发达,公有经济萎缩,还是搞社会主义吗?党的阶级基础还要不要扩大?发展民营经济是不是搞资本主义?党员成为资本家怎么办等种种疑问?面对社会上某些人对改革存在的种种疑惑,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能根据变化了的条件,与时俱进,提出时代变了,新时期的民营企业家与过去的资本家有本质的不同,应区别对待;民营企业家属于新的社会阶层,新的社会阶层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观点。这样就解决了当时党内有人担忧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朝着资本主义道路走的问题,同时也彻底解决了改革开放前进道路中的姓资与姓社这一棘手的问题。由此可见,党根据变化了的国内环境与形势,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才使得改革开放被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从而能不断披荆斩棘,得以创新和发展。
与时俱进,也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优良政治品质,胡锦涛执政时期,将邓小平时代的“发展就是硬道理”的观点,与时俱进地丰富为科学发展观理论,正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全境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党执政与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不仅仅是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也是改革的目标所在,而且是今后改革的重点所在。习近平执政初始,一些官员贪腐、不纯结等问题严重,习近平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在严惩官员腐败时,与时俱进地推进制度反腐,在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影响全局的政治体制改革,即国家行政监察体制的改革,在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上又提出了要深化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这些势必会保障改革开放在更为廉洁高效的社会经济环境下顺利展开。
(四)求真务实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12]。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就领导中国人民坚持和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从现阶段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出发,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使改革开放这个基本点得到充分的发展。江泽民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继承了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事业,继续秉承党的求真务实的思想,创立并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得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胡锦涛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对于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中存在的问题,如:追求政绩、挥霍国家财产、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等不正之风,提出了“四求四务”的求真务实的工作要求以及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从而促使改革开放事业取得重大突破。习近平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则加大改革力度,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在中央成立了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从反腐开始,在全社会树立社会正气,从严治党,制定严格的“党的八项规定”,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积极建设法制化国家,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同时促使教育体制、文化体制、行政体制等改革的深化,通过这些求真务实的具体措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创新型经济取得重大成就,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已然铺开,社会风气取得明显的好转,人民的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改革开放取得明显的成效。
三、改革开放的坚持和深化必须始终贯彻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13]这说明我们必须不断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永无止境的,解放思想也是永无止境的。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必须贯彻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因为党的思想路线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是被实践反复检验的。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若脱离了党的思想路线的贯彻和指导,就会迷失方向,失去发展的动力和自身的生命力。唯有贯彻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才能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
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根据四川地区 “不管白猫和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以及“摸着石头过河”的民谣,提出改革开放需要解放思想,放开胆子,一步步的探索、实践,才能取得实际成效。这种论述被后来人总结为“猫论”和“摸论”,正是在这“猫论”和“摸论”的指导下,使得“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改革实效性的思想深入人心,改革开放也实现了大跨越。但是,在改革开放大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过于重视发展经济而忽视了环境保护,给我们的社会生态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又不得不使得我们重新审视以前片面理解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为此,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央集体求真务实,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此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改革着力点放在努力促使社会经济朝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前行,而不再像以前那样过于追求经济发展的数量和速度了。在贯彻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过程中,经过十多年的科学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有了新的突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前列。由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已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14]全方位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要实现这艰巨的深化改革目标,就需要我们在改革实践中坚持贯彻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打破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求真务实,这样才能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开放。当前,中国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经济改革上还有一些技术性的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经济改革到此时需要政治体制改革来配合,这就又要求党要做到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努力在政治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为经济体制改革保驾护航。
中国近四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这与它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有关,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探讨改革开放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不仅涉及到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问题,也是明了改革开放只有在党的思想路线的之下才能有不断发展的时空。由此可见,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党的思想路线的指导,才能使改革开放持续、健康地发展,从而不断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小结: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潮引起了人们对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从而促使了人民思想的大解放,在这个基础上,改革开放得以发生。随后,改革开放每进到一个关键的节点,都是人们思想解放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解放思想也就是实事求是,改革开放正是行至每一关键节点时,由于党能领导人民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从而又促使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改革开放的发展以及相伴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又促使党的思想路线得以贯彻和发展。同时,党的思想路线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也会不断成熟。因此,明晰改革开放和党的思想路线的辩证关系,有助于党更好的引领改革开放前进的步伐。
注 释:
①党的思想路线,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文中的党,指的是中国共产党。
编辑: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