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对话之语用分析

2019-02-21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王夫人晴雯贾府

陈 东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 沈阳 110819)

0.前言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集大成的作品,在其细节方面更是有一种写实的意境,尤其是在对话方面不同的情境下不同人有不同的对话而且各自的对话都有相应的对应性,不同的对话的语用不同在之后起到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有人认为《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百科全书”,对于当时的社会情境有深入的描写,故而需要对《红楼梦》中的对话进行深入理解,分析其中蕴含的深入社会思维。

1.《红楼梦》语用的情景分析

1.1 日常生活分析

在进行对话分析中,首先需要进行的社会情境分析,所谓社会情境就是在当时的情境之下对话中的二者或者多者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相应的语言应用。如在宝玉夜读中,晴雯对于打瞌睡的小丫鬟们,就骂:一个个黑日白夜挺尸挺不够……再这样,我拿针来戳你们两下子。这明显就是自身作为怡红院的二层主子们自身身份的体现,一个监工的形象便体现了出来。同时晴雯不仅有这样表露而且其也有相应的实际行动,其中典型就是夜补孔雀裘,但是我们应该看见的是晴雯这样的行动并不是单纯为了自己其目的还是为了宝玉能够有一个好的身体,能为自己的未来有更好的保障,作为丫鬟她们的目标就是奴以主贵,故而在对话中不断会发现其中这样的情况。即使是公认的“二木头”迎春的大丫鬟司棋也有大量的维护迎春的话语,因为她知道迎春的脸面才是她的脸面,只有迎春过的好,她才能够过的好。这样的情况下类似于晴雯之类的对话也发生在了司棋和他的迎春的奶娘的之间斗争,她们之间的行为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在丫鬟之间并不是相互之间相亲相爱,在她们的友谊中,也有激烈的相互竞争,晴雯与袭人之间就有相应的情况,袭人向王夫人进行的小报告活动其实针对的就是晴雯,即使在晴雯死后,宝玉拿海棠来比喻,袭人还要说:纵比也要先来比我,她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面对这样的情况,大观园之内复杂的斗争就跃然眼前,虽然其中有真情但是真情之下各系利益的算计,在贾府这座大厦中也毫不例外的存在着。

1.2 宴席情况分析

在情境中《红楼梦》中宴席的情境让人印象深刻,《红楼梦》中“吃”的情境很多情况上都是由宴席来表现出来的,但是宴席表现出来的远远不仅吃这一项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众多人物的心理以及中不可捉摸的语言艺术。在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与贾母就产生了这样的情况“于是进入后房门,已有许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方安设桌椅。贾珠之妻李氏捧杯,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旁四张空椅。熙凤忙拉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下,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和嫂子们是不在这里吃饭的。你是客,原该这么坐。”黛玉方告了坐,就坐了。”这里的对话显示了贾府的规矩,同时也是贾母向贾府众人对黛玉地位的陈述,即黛玉此时的身份是“客人”,这里的客人或许可做两种解释一种是,临时居住,一旦有事就会回到扬州去,还有一种现在是客人以后则未必。相同话语之下不同意思的品味需要的不同层次人的不同分析,但是在如此正式的宴席上进行相应的呼吁暗示应当不是无的放矢。还有就是宴请刘姥姥的过程中,姥姥老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得一个儿!”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只忍不住,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 快别信他的话了。”这显示的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饮食水准,侧面反映出当时贾府的穷奢极欲,同时也为之后板儿帮助巧姐埋下伏笔。

2.《红楼梦》语用中的社会分析

2.1 社会结构分析

在红楼对话的社会结构显现中最为典型就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一系列对话。这些对话实质上是当时社会之上不同阶层的相互联系,以及相互交流。如说话间,已来至沁芳亭上,丫鬟们抱了个大锦褥子来,铺在栏杆榻板上。贾母倚栏坐下,命刘老老也坐在旁边,因问他:“这园子好不好? ”刘老老念佛说道:“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闲了的时候儿大家都说:‘怎么得到画儿上逛逛!’想着画儿也不过是假的,那里有这个真地方儿?谁知今儿进这园里一瞧,竟比画儿还强十倍! 怎么得有人也照着这个园子画一张,我带了家去给他们见见,死了也得好处。”这样的对话显示了不同阶层人们之间生活差距的巨大,刘姥姥从书中可知其可以作为小地主的代表,但是相较于贾府仍是皓月与米粒之珠的光华的区别。故而在此对话中可知当时的社会结构中赢者通吃的世界但是其中也存在的是宗法制下的有限平等,刘姥姥能够进入大观园的前提条件是她家与王夫人家有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但是这样的亲缘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对于不平衡的社会结构产生了社会结构稳定性加强的作用。

2.2 社会团体分析

社会团体方面,在《红楼梦》中类社会团体就是四王八公以及他们之下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冷子兴与贾雨村的对话对贾府的情况进行了叙述,说他们“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人口日多,事务日盛,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那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是当时开国军功贵族的典型,同时也是他们的普遍情况,但是作为寒门的贾雨村仍旧需要依赖他们才能重新做到金陵知府的官位,并且在此之后还主动葫芦僧判葫芦案,向四大家族以及其之后的四王八公投诚效忠。但是从后面贾雨村的表现来看其人是不甘心的,同时其刻薄寡恩的心理也希望自身能成为相应的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而不是像现在一样为他们利益而驱动被其利益所绑架,成为其利益的附属品。这一部分社会团体构成了红楼社会中影响较大的社会团体,但是在贾府中典型社会团体就是海棠诗社,其中起诗社中的对话的目的在于且诗社中不同人物的不同地位下的不同责任进行区分,即使是王熙凤这个“泼皮破落户”也得到了监社的职位,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诗社活动的基本财政资金,这样的情况和不是在隐喻社会之上的种种行为,更增加了作品的生活性与事实性。

3.《红楼梦》语用发展情况分析

3.1 时间分析

在《红楼梦》的对话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发展,《红楼梦》中用语变的越来越激烈,其中对话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发展,典型就是在贾府中丫鬟的碰撞越来越激烈,这是因为随着贾府的败落资源有效的情况之下,作为中层他们的感受最为鲜明,为了保障自身还能够有之前的生活状态他们不得不进行相应的奋斗。金钏投井事件就是这样的斗争的典型,其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但是就是因为触动王夫人的逆鳞所以被逼投井,在投井之前其与王夫人的对话无疑投井的事件发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由此对话的语用就成为王夫人行使自己世界观与手中权力的基本方式。在贾府中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贾府之中的语言对话更加激烈,在其中的典型就是查抄大观园中的种种对话。

3.2 权利分析

在现有的发展情况中可以看到随着故事剧情的发展,权利在对话中的表现更为突出。随着贾元春的封妃,王夫人的权势逐渐超过贾母,对于黛玉的对话中之前的客气谦逊逐渐让位于进行相应的隐喻性评论,在与人谈话当中对黛玉的负面性评价的逐渐增多甚至于在一些隐喻中庸“狐媚子”之类的言语进行评价活动。这样的对话显示出的对话的功用在于宣誓自身的权势,权势的变化通过言语的变化显示出来,在之前的王熙凤的对话中也有表现:凤姐坐在当院子的台阶上,命那丫头子跪下,喝命平儿:“叫两个二门上的小厮来,拿绳子鞭子,把眼睛里没主子的小蹄子打烂了! ”那小丫头子已经吓的魂飞魄散,哭着只管碰头求饶。这样的话语充分的认识到了基本的权力行使下的语言艺术,是对交际双方权势关系的顺应。高权势者在实施有意冒犯时采用的手段多样,更直接;而平等权势话语中,冒犯强度减弱,讽刺的方式较为常见。在低权势话语中有意冒犯的实现方式与交际双方心理密切相关。

4.结语

本文以《红楼梦》中的对话为典型进行相应的分析,从情境、社会、权利的角度进行相应的组织分析,认为对话的语用反应了《红楼梦》世界内外的整体形式的变化,是典型的发展结构之下的语言应用形式,不同形式、心态下的不同分析构成了语言的不同应用,红楼梦的整个世界语言随着主人公们的对话而发展演变。

猜你喜欢

王夫人晴雯贾府
话《红楼梦》中晴雯的人物形象
一切容忍都是为了和谐
大唐故王夫人墓出土墓志
试析《红楼梦》中王夫人的善与贤
Values Education of Children from Teachers and Parents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谈小说教学方法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王夫人“点头不语”有深意——品读《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个细节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
M的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