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路”的概念隐喻及其文化内涵

2019-02-21王银平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条理英汉隐喻

王银平

(郑州西亚斯学院 河南·新郑 451150)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不仅仅被看做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更是帮助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Lakoff & Johnson(1980)在他们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他们认为“隐喻不但渗透到语言中,也体现在思维和活动中。我们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普通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Lakoff & Johnson 1980:5); 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Lakoff & Johnson 1980:3)。为了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隐喻的工作机制,Lakoff 引入了“域”。概念隐喻是将“始源域”的部分特征“映射”到“目的域”,从而形成对目的域的全新理解(Lakoff & Turner 1989:38-39)。隐喻这种思维模式是通过人们在认知世界时的相似联想,将一个具体、形象和易于人们理解的概念域映射到另一个具有某种相似性的抽象、无形和难懂的概念域中,从而帮助人们表达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情感。

《说文解字》对“路”的解释为:从足,从各,道也,即“往来通行的道路”。“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的基本释义为“供人马车辆通行的路,两地之间的通道”。英语中“路”为“road”和“path”。柯林斯COBUILD 英语词典对于“road”一词的释义为“Road is a long piece of hard ground which is built between two places so that people can drive or ride easily from one place to the other”(道路是两地之间长距离的供人们方便驾车或者行驶的通道)。该词典对于“path”一词的释义为“A path is a strip of ground which people walk on ”(道路是人们行走的路)。由此可见,英汉两个民族对于“路”一词的基本意义有着大体相同的认识。

本文拟就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对“路”这一具体的概念进行分析,着重探讨“路”的概念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异同及文化内涵,从而揭示英汉两个民族对同一概念的体验与认知的异同。本文的主要来源于英国国家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和美国当代语料库(the Corpus of American Contemporary English) 和汉语语料库(Center for Chinese Linguistics)以及权威的英汉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以及权威的英语工具书《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 和 《柯林斯COBUILD 英语词典》。

一、英汉语言中“路”概念隐喻的共性

“路”作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设施,是人类与外界环境进行互动的重要通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始源域,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用于对我们日常经验中的抽象复杂系统进行概念化,在各类话语中表示到达某种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旅程、历程和选择。

(一)到达某种目标的途径、方法是路

(1)他们西渡、东渡,寻求救国救民之路,他们在《新青年》、《湘江评论》上挥斥方遒,他们在雪山、草地上踏上坚实的足迹,他们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驰骋疆场,就是主动承担着民族振兴的重任。

(2)他们用自己的辛劳和意志,用自己的拼搏和创新精神,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也为后人扑救了一条坦荡的成功之路。

(3)有的借鉴国外幽默画,画出的画谁也看不懂,结果路越走越窄,有的甚至成了模仿和抄袭。

(4)I think you can see we are on the road to recovery.

(5)It was this deal that set him on the road to his first million.

(6)It is the first step along the road to democracy.

路的本意是指人往来通行的地方,路本身的用途就是到达某个目的地的路径和方法,人们在路上行走的主要目的是到达某个地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虚拟的“路”,人们通过这条虚拟的路,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也可以到达到自己心目中的“目的地”。此时,“路”就成为了人们到达某种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二)旅程、历程是路

(7)我觉得没什么了不起;一个思考不缜密、条理不清晰的人本来就不该选择学术的路。

(8)小边瞅了叔叔一眼,“我也不知道今后的路该怎样走。”

(9)大家回想一下4年来咱们排练的每一首歌,回想一下咱们的每次聚会,我们走过的是一条艰苦而愉快的路。

(10)The opposition appear to have chosen the path of cooperation rather than cooperation.

(11)He promised that within 100 days he would put the country on the path to economic recovery.

(12)She has had a difficult path through life.

路还可以指路程,是人、交通工具走过或驶过的距离,如:他不知道他走了以多少路。人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要经过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要走过一定的路程。同样,人们从事正在或者即将某种事业或者做某个事情,也会经历一定的历程。正是因为人们对路程这种相似的体验,从而出现了这种类似的概念隐喻。

(三)选择是路

(13) 其中一名大学生在展馆的留言簿上写道“当我处在人生十字路口,不知往哪里走时,雷锋教育了我”。

(14)澳大利亚,它现在又站在了历史的岔路口上。

(15)Those who still linger on the entrance of life,hesitating to choose the bright road,remember that when years are passed and you feet stumble on the mountains,you will cry in vain.

(16)College education is a big investment for anyone.Each choice leads to a different destination.Which road should you take?

通往任何一个地方的道路都不可能是畅通无阻的,都会出现十字路口、岔路,这个时候人们往往要做出选择到底走那条道路。同样,人们在朝自己的目标行进的过程中也可回到遇到 “十字路口”和“岔路”,在此情况下,人们也需要做出选择,路就有了选择的隐喻意义。

二、英汉语言中“路”概念隐喻的个性

(一)思想上、政治上所遵循的根本方针、准则是路

(17)面对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他冷静观察、从容应对,坚信马克思主义、坚守共产主义理想,坚持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

(18)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

(19)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路喻指思想上、政治上所遵循的根本方针和准则是中国特有的。王伟杰,陈伟(2016)认为政治上的“道路隐喻”牵涉国家建设或社会发展的制度和方向,需要人们认真思考和探索,而且道路隐喻在中国政治中极为鲜明,道路的选择与国家整体和人民福祉紧密相连。在国家选择发展方时,“道路隐喻”非常形象,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到党政文献和政府工作报告中。

(二)方面是路

(20)书中的各路高手,没有一个不是身怀深厚内功的。

(21)当时的澳门,各路英雄云集,为财而舍命的大有人在。

(22)正是五月春光好,各路英华聚北京。

这几个例子中的路均喻方面。汉语中的“路”子由“足”和“各”两部分组成。“足”指行走,“各”意为“十字交叉”,两者合在一起表示从各个方面赶来走到了交叉点上。

(三)条理脉络是路

(23)模因论对言语交际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特别是对研究网络交际时代的言语行为特征会有所启发。

(24)他并没有多么系统的人生批评指向,不过是顺着漫谈个人生活感受的笔路,随时点化。

(25)只要抽丝剥茧,循序渐进,便不难看出莱因哈特思考的理路。

例(23)中的思路指思考的条理脉络,例(24)中的笔路指笔法,写文章的思路。例(25)中的理路指思想的条理。路本意指是到达某个地方的途径,路的这一特性被投射到思考的方法和写作的方法中,喻指思考、写文章和思想的条理脉络。

(四)将来、未来是路

(26)I help you now,and you'll help me down the road.

(27)I can blackmail them down the road.

在这两个例子中,down the road 的意思是将来,未来。此处,“路”由空间域映射到时间域中。而汉语中的“路”则无此隐喻意义。在汉语中,表示将来时一般用“今后”、“以后”等词语。

三、“路”的概念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跨域映射异同的原因

王寅(2007)认为语言具有体验性、强调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并不是外部现实客观的、镜像的反映,也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人们在对客观外界感知和体验(特别是由感觉运动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加工而形成的。在现实生活中,路是供各种无轨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基础设施,是人类出行不可或缺的媒介。人们对待道路有着相同的身体体验,道路是人们到达某个目的地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可以喻指到达某种目标的途径、方法。同样,人们从出发地到达目的地这一段路途就是一个人所经历的旅程和历程,投射到旅行域中也可指人们从事某种事业或者做某个事情所经历的旅程和历程。此外,人们通往某个目的地的道路会遇到岔路、十字路口和歧路,这个时候人们必须做出选择走那条路,路也就有了选择的隐喻意义。

王巾(2018)认为:语言诞生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既反映该文化,同时又被该文化所塑造。思维在语言与文化两者的相互作用下萌生,因此也带有特定的文化印记。由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汉两个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异性也反映在“路”的概念隐喻上。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建造路的历史也非常久远,“路”的概念隐喻被广泛应用。在汉语中,“路”的隐喻可以喻指思想上、政治上所遵循的根本方针和准则、方面以及条理脉络,但英语中“road”一词却无这样的隐喻用法。在英语中,“road”可以喻指未来、将来,这一隐喻现象在英语中出现了空缺。英汉语中“路”概念隐喻的个性差异是由英汉两种语言的语言特点和英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导致的。

结 语

本文基于大量的语料对英汉语言中“路”的概念隐喻进行了对比分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中存在的“路”的隐喻现象,促进英语教学,而且对英汉互译和跨文化交际也有一定的帮助。对英汉“路”的隐喻投射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Lakoff & Johnson(1980:105)的观点:隐喻是人们用清楚的、具体的经验构建复杂的抽象的概念,体现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认知规律。

猜你喜欢

条理英汉隐喻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按顺序写话条理清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清晰的条理来自于分类
收藏的乐趣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