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中的方言研究
2019-02-21宋文华
宋文华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长治 046000)
莫言小说中所使用的方言多数来源于莫言家乡,其中包含当地百姓在长年生产和生活之中所累积的经验,由此体现出地方区域的民风特色。一部分是由古代流传而来,一些古代典籍之中便有记载,有的是借鉴我国著名戏曲小说,还有些部分是源于人们宗教信仰的延伸。有的方言在人们使用过程中虽然没有改变表面形式,但已经随着历史变迁而产生意义上的变化。
一、莫言小说中的方言来源
(一)从古代典籍中引用
莫言小说中的部分方言来自于古代的典籍,但在小说中的形式具有一些变化。例如“好人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这句话出自于军国民篇中的《蔡锷集》,则为“好汉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再如“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来自于自唐·欧阳询所著的《艺文类聚》中的第六十六卷,其中原文为“‘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意思是,只要有钱,便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二)从著名小说中引用
莫言小说中还有很多方言来自著名小说,例如其中“拔了萝卜地面宽”,这句方言在源文中的内容为“拔了萝卜地皮宽”是莫言在小说《金瓶梅词》中摘取而来,非常适用于处理邻里的关系。当邻里发生矛盾时,彼此都应该冷静下来,找一找问题根源所在,只要找到矛盾症结,并将这个矛盾萝卜拔掉,那么邻里之间的矛盾便可随之化解。还有其中一句印象较为深刻的“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出自于《小五义》,比喻为接受了人家好的好意,便无法理直气壮去处事,遇到事情需要迁就人家,原文中所述的是“宁借停丧,不借人成双,无奈可有一件,吃了人家的口软,使了人家的手软,自盖房屋,不敢说不行”。同时,莫言还借鉴了著名小说《红楼梦》中的二九所说的“打墙也是动土,既已惊动了人,今儿乐得还去逛逛”在莫言小说中的形式则是“打坯也是动土”,原本意思的是房子重新改造时所需要打基筑,这时便要祭告土神,而后在进行破土。但在莫言小说中的意思则是,既然已经做了这件事,就无论大小都要做下去。不仅如此,莫言还借鉴了《西洋记》中的“砍了头,也只有碗口大的疤罢了”,在莫言小说中则是“砍掉脑袋碗大个疤瘌”也是我们日常中常见的方言。
(三)从区域特色中方言中引用
不同地区都有具有不同的方言特色,是由当地人民长期积累创造而出,这些方言集聚了人民的智慧与文化,总结了生活和社交中的经验,地域特色十分鲜明。莫言在小说中运用的方言也是如此,这些方言或是带有山东地方特色词语,或是体现出当地人民对社会的看法,或是用来体现出当地的事物。如莫言小说中的“跐着鼻子上脸”这里的跐是指不和对方计较,但是对方不仅对自己不领情,还比之前更为跋扈,与得寸进尺意义相似。还有小说中“汗珠子落地摔八瓣”,借此表达当汗水落地时,会形成很多块水滴,用来表达人们在劳作后流出的汗水和农民来之不易收获。还有一句“撇不了大把”具体的撇大把意思是如果一个人骑自行车不扶两边车把,则很难掌握方向,容易摔倒,意指办事牢靠。
二、莫言小说中方言的地域文化
(一)地域文化的力量
不同地域文化中都具有自己的民风和传统,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生活习惯及思维方式,并在在此基础上引导着人们的语言选择,塑造出具有特色的地域方言文化。文学作品在创作时运用方言更能够体现出该地域人民生活方式与民风民俗,正如何锡章所认为的“方言通过地域的形式来直达人民的血脉之中”。文学的语言形式以方言为主,便让文学作品中的地域文化背景不再以普通话为主要语言,而是由背景因素所决定。莫言小说应用方言来呈现地域文化,以此塑造出作品的的灵魂,并将小说叙事方式、文化背景通过方言来表达对该地域人民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向读者呈现出作品的人文背景、劳作方式。不仅如此,莫言将方言用于呈现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其自身特点便是承载着地域文化的传达媒介。正因如此,我们才可以在阅读古华和周立波文章的同时可以感受到湘楚文化中的火辣风情,在阅读贾平凹的文章时我们可以感受到西北风情中的雄奇和豪放,忧郁和凄凉。在阅读陈忠实的文章时带给我们关中淳朴憨厚的民风。在阅读李劫人的文章时便会感受到巴蜀爱摆龙门阵时的风情。在阅读赵树理的文章时将会带给我们扑面而来的山西风味。而我们阅读莫言的文章时,则会感受到齐鲁文化被儒家所滋润的思想,感受到梁山好汉的壮举和勇敢。从莫言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十分了解自己的家乡,对自己家乡中的风土人情熟悉到了骨子里,他通过具有特色的方言词语来表达文章内容,既彰显和守护自己的家乡文化,又让自己的文学作品添上了更为浓厚的乡土色彩,由此呈现出不同地域文化中的魅力所在。
(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语言是无数人民总结生活经验和表达行动的呈现方式,如若将语意、语法、词汇三者相比较,则词汇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更易出现变化,该系统是在发展过程中旧词的消亡与新词的诞生,从而导致部分词汇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被时代遗忘。由于部分小说中时代背景因素,莫言为了能够体现出故事的真实性与还原力度,在故事的背景、时代、人物中采取具有时代色彩和地域特色的词汇方言。例如在作品《红高粱》中,其作品背景是战争时期,以东北高密人为故事主体,以他们的生活背景为作品题材,作者在该小说中充分展示出抗战时期人们英勇无畏的抗战精神,从而塑造出有胆有识的东北高密人物形象。莫言为了让作品主题与背景相符,在作品中应用了能够体现当时年代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方言词汇。例如匣子枪、大盖子枪和老汉阳等词语。在莫言描述的作品中,通过这些方言词汇可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从而体现出作品浓厚的乡土情怀,将读者自然而然的与作品生活背景相融入,由此增强作品感染力。方言作为地域人们生活中的载体,地域文化中的方言词汇不仅能够描绘出人们鲜活、丰富的民间风景,更能够体现出人们生活中朴实无华的行为与思想,这对于发挥场景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不仅如此,使用方言还可让读者激发自身的认同感,强化作品的代入感和真实性。
三、莫言小说中的方言表现功能
(一)体现地域文化背景
在创作过程中,莫言应用方言不仅仅是为了让作品更贴近人们的生活,让读者产生共鸣,还与莫言本身所强调的创新文学和所受到的语言文化观及语言本体观带来的影响具有一定关系。莫言将方言视作为承载地域文化与展示人类生命的媒介,这一点与韩少功和李锐在创作小说时偶然运用方言不同,他们是在历史背景条件下认识到了地方方言。莫言自小出生于农村,更为贴近方言的本身。这些地方遭受到了战争与自然灾害的影响,莫言深深的感受到了农村生活中物质的困乏和精神的贫瘠,地域文化中充满着祖先所挥洒的汗血,也在人民的鲜血中蕴含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民族精神。莫言作品中有一句“:那些低矮、破旧的茅屋,那些干涸的河流,那些狡黠的村干部”让人们可以看出莫言想要离开家乡的迫切心情,但当莫言进行文学创作之时,却发现自己的心中早已被故乡的一切扎根了。莫言从骨子里是喜爱和认可方言的,并在创作时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运用方言,成为了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方言艺术家。我们可以在不同的作品中发现,文学家们都会在作品中呈现出自身语言驾驭能力,在适当的文章之中通过方言词语则可让乡村文化更为浓郁,风情水土更加特色,人物形象更为突出。莫言的小说中便带有这种文化魅力,其文章中中所采取的方言词汇极具表现力,其作品之中有很多日常百姓所用的地排子车、镢头、二尺钩子、等劳作物品,还可看到邻亲百家和亲哥热妹的地域人际关系,还有山东人民喝粘粥、吃饽饽、煎饼卷大葱等饮食爱好,可以了解到山东人民遇事不“草鸡的勇敢和豪爽的性格。此外,莫言在作品之中通过方言词语可很好的揭示出作品主题,让作品背景和发生的故事更为相符,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具有代入感和阅读感受。
(二)刻画故事人物背景
人们在对话过程中所使用的方言,是与人们的生活相互照应的,由此生动、形象的体现出人物形象中的教育程度、身份、性格。莫言作品中所使用的方言可着重体现出人物身份、时代背景、人物性格等,形成更为明朗生动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借此想象,如若农民们在60年代初以普通话为主要语言,不仅与时代背景极其不相符,而且会将人物刻画的十分不自然。老舍认为人物的性格可体现于对话方面,而莫言小说作品中的女性特色性格也十分突出。例如在《红高粱》这部小说中戴凤莲便呈现出具有女性独立自主的个性特征,而《檀香刑》所塑造出的女性孙媚娘性格便十分泼辣,还有《丰乳肥臀》中上官鲁氏的倔强性格,更有《蛙》中的姑姑人物形象则风风火火且敢闯敢干。我们可以从以下莫言小说作品中的不同片段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小说《红高粱》:“这酒里有罗汉大叔的血,是男人就喝了。后日一起把鬼子汽车打了,然后你们就鸡走鸡道,狗走狗道,井水不犯河水”
作品《檀香刑》“各位高邻,要看的请进来,不进来就滚你们的屎壳郎蛋,别站在这里卖呆”
作品《丰乳肥臀》中的母亲:“大叔,详情莫问,谢大媒的酒我给您预备好了”
樊三大爷:“这可是倒提媒”
作品《丰乳肥臀》中的上官吕氏:“放你娘的臊,三,别走,怎么说也是两条性命,种马是你的儿,这驴就是你的儿媳妇,肚里的小骡,就是你孙子。拿出你的真本事来,活了,谢你,赏你,死了,不怨你;怨我福薄担不上”
作品《红高粱》中的余司令:“舅子,你打出王旅长的旗号也吓不住我。老子就是这地盘上的王,吃了十年拤饼,还在乎王大爪子那个驴日的”从以上莫言小说中的人物方言使用中我们可以看出,适当选用方言不仅可以让人物形象塑造的更为生动,还可体现出人物社会中的地位与身份之间的不同。在《红高粱》中莫言所使用的余占鳌语言如“驴日的”、“吃拤饼”和“舅子”中我们便可看出该人物无所畏惧且性情暴躁的人物性格,与余占鳌人物经历较为相符,且词汇较为粗鲁。余占鳌一形象是作为土匪、轿夫等职业的,虽然地位低下,但却是草莽英雄,没有受到良好教育,从而语言运用较为粗俗。而《红高粱》中奶奶戴凤莲则是一名乡下的妇女,莫言在塑造奶奶这一角色中所描绘的词语以口语化为主,如“抹抹桌子另摆席”此类方言,带给读者更加亲近、平和之感。但奶奶并不是普通的乡下妇女,她平淡无奇的语言词汇之下,透露出奶奶不容反驳、掷地有声之感。此外,作家莫言小说作品中使用方言词汇的频率与人物形象刻画具有很大关联,方言的形成可归于人们对生活经验进行的总结,从而莫言在小说中,多以农民形象来突出方言特色,很少在具有一定受过教育的人身上使用方言。莫言人物中的方言各具特色,是他自身在高粱地中采撷而来,是他在乡间田野中奔跑而来,充满着地域的生活氛围,富有浓厚的生命力与表现力。
结 语
莫言是我国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被很多人用于研究和参考,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色也是文学界所关注的重点。莫言小说中的方言词汇是莫言小说中的一个特色,作为基层群众的公用语言,莫言小说中的方言却让小说出现粗俗化的转变,在方言背后的地域文化、人物背景、人物性格、方言功能十分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