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典》成江新注疏误偶拾

2019-02-21唐丽珍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谓之方言

唐丽珍

(苏州科技大学 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何典》[1]是一部奇特的中国古典小说,作者采用“幽默”的笔调,用吴方言讲述“鬼”故事,借鬼喻现世,小说从内容到形式的反传统引起了刘复、鲁迅等诸多文学家的关注和推崇。但也正因为其方言性过于强烈,而影响了它的传播。《何典》里的大量方言俚语,对吴语区的读者而言是再恰当不过,而对非吴语区的读者来说则不免晦涩,为了读懂小说,不得不借助于注释。因此,这些方言俚语的注释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翻阅成江点注的《何典》新注本时,发现了几处疏误。

一、揞

(1)正在说笑,形容鬼忽觉一阵肚肠痛,放出一个热屁来,连忙揞住屁股道:“撒屁常防屎出。这里可有应急屎坑的么?”[1]20

例(1)中的“揞”,成江注:“为‘揿’的别字。”[1]31考察成江的注释用语,“为某的别字”的句式多用来指出本字。在没有版本依据的前提下,说此处“揞”其本字当为“揿”,过于武断。首先,两字在语音上相去甚远。再说“揿”义为“按压”,联系上下文义,似也不甚妥帖。其实,“揞”字不误,义为“用手遮,掩藏”,句中指“用手掩住屁眼”。汉代扬雄《方言》卷六:“揞,藏也。荆楚曰揞。”[2]《玉篇·手部》:“揞,藏也。”[3]《广雅·释诂四》:“揞,藏也。”王念孙疏证:“揞,犹揜也……《广韵》:‘揞,手覆也。’覆亦藏也,今俗语犹谓手覆物为揞矣。”[4]元代乔吉《南吕一枝花·私情》:“风声儿惹起如何揞。”[5]《民国崇明县志·方言》:“揞,俗谓手覆物为揞。”[6]

二、畔

(2)雌鬼道:“这被他逃去的,畔在里头,钻筋透骨的作起怪来,便怎么处?”[1]72

(3)若是有正性畔在家里,关门吃饭,真是:上弗欠官粮,下弗欠私债。[1]85

(4)谁知那色鬼的老婆,却是识宝太师的女儿,叫做畔房小姐。[1]145

例(2)中的“畔”,成江引刘复注:“‘匿’也。”[1]81例(3)注:“吴方言,同‘襻’,指连结在一起。”[1]98例(3)的注不切。此句中“畔”用其“躲避”义的引申义,“畔在家里”就是“呆在家里”,不去外面瞎逛。例(4)的“畔”无注,其义与例(1)实相同,也是“躲藏”的意思,“畔房小姐”指平时很少出门,经常在自己闺房中活动的小姐。

“畔”有“回避,躲避”义。《汉书·冯奉世传》:“今乃有畔敌之名,大为中国羞。”[7]3298其中的“畔”字绝对不是“叛变”义,叛变敌人怎么会成为中央王朝的羞耻呢?颜师古曰:“不敢当敌攻战,为畔敌也。”[7]3299所以,此处“畔”是躲避的意思。明代文学家张岱在《夜航船·兵刑部·军旅》中说:“陈后主与齐云观,谣曰:‘齐云观,寇来没处畔。’故今人避人谓之‘畔’。”[8]张岱是绍兴人,可见明代江南还把“逃避”说成“畔”。清代赵翼《陔余丛考》卷四十三“畔”条也引用了同一典故,但“齐云观”作“齐圣观”:“畔,吴语谓躲避曰畔。亦有所本。陈后主创齐圣观,民谣曰:‘齐圣观,寇来无处畔。’”[9]967“藏,躲”义的“畔”还可写作“伴”“叛”“盘”“”,如明代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五《今古方言大略》:“躲谓之掩,又谓之闪,又谓之伴。”[10]《光绪宝山县志·方音》:“叛,俗言避。”[11]《荡寇志》第一回:“戴宗等见他来得猛,又不好去劝,又恐怕凑着,只得盘在朱天君暖阁上。”[12]《上海话大词典》里记作“”,并举例:“伊辣房间里勿出来。”[13]“”字在《集韵·换韵》中释为:“去也。”[14]卷七49页b面《汉语大字典》据此径释“”为“去”。[15]不妥。其实,此处“去”当取其“藏”义。《左传·昭公十九年》:“及老,托于纪鄣,纺焉以度而去之。”陆德明《经典释文》:“裴松之注《魏志》云:‘古人谓藏为去。’案今关中犹有此音。”[16]《汉书·李广苏建传》记苏武:“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颜师古注:“去谓藏之也。”[7]2463故“

猜你喜欢

谓之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钱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