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介入视障者社会融入研究
——以沈阳市Y社区视障者为例

2019-02-21郝文丽

关键词:视障者社会工作者残疾

曹 迪,郝文丽

(沈阳化工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110042)

一、研究背景

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测算,沈阳市共有残疾人38.4 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29%。其中肢体残疾13.9 万人,听力残疾6.9 万人,言语残疾0.5 万人,视力残疾5.7 万人,智力残疾2.4 万人,精神残疾3.5 万人,综合残疾5.5 万人[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国家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众多残障人法律、法规、政策不断制定和落实,国家对于包括视障者在内的整个残障群体投入也在不断增加。而如何促进视障者积极融入社会,享受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各项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要求,也是社会工作的专业使命,更是残疾社会工作的最终目标所向。视障者作为残障群体中的一部分,因“盲”导致的问题层出不穷,就业压力、出行压力、生存压力等使得视障者无法享受正常生活。但是目前对于视障者的帮助,社会仅局限在物资帮扶层面,对于其精神心理层面的帮助较少。

在笔者服务的Y 社区,大部分视障者都没有就业能力也无就业渠道,多数都是依靠原生家庭的经济支持生活,再者担心出行不安全的隐患,他们大部分待在家里闭门不出,日常活动就是在家里听广播电台、听歌曲,社会参与度不足,社会融入感极低。

二、相关概念界定

1.视障者

视障者属于残疾人的一个类别,也被称为视力残疾者或者视觉缺陷者等。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通过各种药物、手术及其他疗法而不能恢复视功能者(或暂时不能通过上述疗法恢复视功能者),以致不能进行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2]。其中,按照严重程度分为全盲和低视力两种,低视力并不是全盲,能够感知到微弱的光线。

2.社会融入

社会融入因研究视角不同,加上融入主题、过程的复杂性,尚未有一个准确而全面的定义。从社会学视角来看,社会融入是指“处于弱势地位的主体能动地与特定社区中的个体与群体进行反思性、持续性互动的社会行动过程”[3]。徐丽敏把社会融入定义为“社会融入是一个全球化背景下为了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使人人能够平等、全面地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生活,以促进社会包容,最终实现社会团结的过程,也是人类发展追求的结果和目标”[4]。本文中社会融入的概念主要是指视障者不断调整自己、适应生活、参与社会,逐渐在适应社会文化、经济、社会的过程中与主流融为一体。

三、视障者社会融入的现状

本文笔者主要以Y 社区视障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他们的融入现状、原因提供相关对策。由于笔者在Y社区服务过一段时间,此次研究的视障者一部分是自己所接触过的,另一部分是通过社区工作人员链接到的,针对15 位视障者笔者尽可能全面、多样地进行了解,通过个案访谈、实地参与观察掌握Y社区视障者的融入现状。

1.经济融入:就业机会少,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家庭

在访谈过程中,就业是视障者多次提及的词语,在很多视障者看来,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是自己最不如意的事情。15 位视障者中,只有三个人拥有工作,而且都是从事按摩工作,其余所有人都无业在家。而这三位按摩工作者工资也较少,没有五险一金也没有双休日,到手工资在2000 左右。在他们看来,社会对视障者的接受度很低,自身缺陷是一方面,但是社会对他们的歧视也是导致其无业的另一重要原因。大部分视障者都和自己的父母子女居住在一起,家人主要负责日常生活起居以及一切支出。

视障者A:“和他们相比,我还算比较幸运的呢,最起码有个工作。虽然赚的不多,但也能维持日常开销,哎,也可以啦。不然,你说咱还能干啥,除了按摩也没别的了,其他工作利索人多了去了,要咱干什么。”(29岁,男)

视障者B:“我年纪大了,也没有工作能力了,年轻的时候都找不着工作更别说现在了,过一天是一天吧,儿女们都好好地就行。”(64岁,男)

2.文化融入:受教育水平较低,业余文化活动匮乏

在笔者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视障者受教育水平较低,15 位研究对象中,只有一人有高中学历,大部分人只有小学学历,年龄稍大的3 位服务对象都没有上学经历,几乎不识字。从整体上来看,视障者文化水平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除此之外,视障者的业余文化活动较少,很多视障者几乎没有参加过社区一些精神娱乐活动,日常活动范围仅限居住小区内,更甚者都不愿意出门,文化生活匮乏。

视障者C:“你说看不见还能干啥,出去都惹人嫌,有时候挡了别人的道了也不知道,还是老实待在家吧,听听广播,无聊的时候和微信群里的人唠唠,也就剩一张嘴皮子了,除此之外,也没啥可以干的,一天天地消磨时间。”(39岁,男)

视障者A:“要说业余文化活动的话,我多少得出去工作,相比很多同伴,和社会交流还是比较多的,但是一天到晚都在按摩店工作,几乎没有个人时间,业余生活还是比较枯燥的。”(29岁,男)

3.社会融入:社会交往活动较少,且交往范围狭窄

在和视障者接触过程中,可以感觉到大部分人内心比较自卑、孤僻,也不愿意和人多交流,有的甚至恐惧外面嘈杂的世界。他们日常接触的都是身边的亲人、邻居,活动范围也仅限家里、小区、按摩店内,社交范围较封闭。唯一好处就是,大家几乎都有可以读屏的手机,很多人会在群里聊天,或者听别人聊,但视障者的圈子是比较小的,微信群里的人都是患有同样眼疾的,如果相互之间年龄差距较大的话也很少交流。

视障者D:“我几乎不出门的,有时候我女儿想带我出去我都不愿意,更别说我一个人出去了,听到外面乱哄哄的声音就不舒服,头疼。”(48岁,女)

视障者E:“因为我相对年轻一点吗,而且我这人心态好,也愿意和人交流,我工作之余也会和朋友出去喝喝酒唱唱K,但是朋友也就那么几个,也不多。”(36岁,男,按摩师)

通过对视障者经济融入、文化融入、社会融入的现状分析,可以得出Y社区视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就业困难、缺少经济基础;二是学习受限制,视障者教育保障落后;三是视障者社会支持少,外界环境障碍多。综合视障者社会融入出现的问题,笔者接下来会进行相对应的原因分析。

四、视障者社会融入障碍的分析

本文在探讨视障者社会融入时,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经济融入、文化融入和社会融入。基于前文对Y社区视障者各个维度社会融入现状的分析,总结出视障者社会融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接下来将分析具体原因,从而针对视障者社会融入的困境进行社会工作介入。

1.经济融入障碍的原因

视障者经济融入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就业机会少、就业渠道窄、就业层次较低,唯一可以就业的工作也局限于按摩师。经济融入是视障者社会融入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所有融入内容中最主要的方面。

一方面,视障者自身缺陷会影响其就业,如有的单位认为录用盲人会影响单位形象,也有的岗位会对视力、身体条件有一定的要求,从而在筛选中淘汰视障者。另一方面,就是目前的就业服务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很多单位对视障者就业有严重歧视,即使有能力完成工作要求,但在同等条件下仍然会把视障者拒之门外。这些原因,都导致了视障者就业困难、工作无门。

2.文化融入障碍的原因

学习是我们每个人进行社会化的桥梁,在学校里我们结识同学、学习文化、成长成才从而走向社会,因此,学校在个体社会融入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视障者文化融入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特殊教育资源的匮乏,很多视障者没有机会去学习或者没有资源去学习,尤其是在偏僻的农村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几乎不存在。即使有特殊学校,师资短缺、环境封闭、形式单一等,这些也都不利于视障者文化融入。

3.社会融入障碍的原因

社会融入相比于经济、文化融入难度较高,一方面需要视障者自身积极去接触并参与这个社会,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为视障者提供便利的无障碍环境,从而使视障者顺利地融入整个社会。

在访谈过程中,笔者认为大部分视障者对社会的参与感和归属感都较低,而视障者只有在心理上融入这个社会,才能更好地进行整体融入。除了视障者自身的心理障碍,他们在社会融入时也会遇到很多的外界环境障碍,如周围生活环境没有配套设置,包括盲道、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厕所等,这些设施的缺乏都给视障者生活带来了诸多不变。健全无障碍设施,提高公众对无障碍设施的保护意识,需要政府和各界一起努力。

五、社会工作介入视障者社会融入的路径

1.社会工作介入视障者经济生活

就业问题是视障者在经济融入中最关键的问题,但是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直接提供工作给视障者显然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社会工作者可以充当资源链接者、支持者的角色,为视障者提供就业信息平台或者开展技能学习小组,为其就业提供一定的支持条件。

(1)开展技能学习小组。通过对视障者的访谈,了解到很多视障者有学习电脑技能的需求,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技能学习小组,使其拥有新的技能,拓展就业渠道。在电脑技能学习的同时,也可以教其手机读屏技能,方便视障者与人交流,更好地使用智能手机,跟上社会主流。通过技能小组的学习,大家可以相互交流,在小组内互帮互助,增强彼此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社会融入。

(2)链接技能、就业资源。社会工作者可以链接相关资源,如开展盲人按摩技能的学习讲堂或者手工技能的教授学习,使视障者依靠这些资源促进新技能的学习。

2.社会工作介入视障者文化生活

社会工作者在介入视障者文化生活中,主要充当引领者、支持者、沟通者、讲解者的角色。因为视障者有全盲或者低视力的眼疾,社工可以以视障者心灵上的体验来弥补眼睛的缺陷。带领视障者体验不同的生活,做他们的“眼睛”,完成一些他们曾梦想但从未去做过的事情。

(1)双人骑车体验。骑车是视障者过去几乎没有想过完成的活动,在这一小组中,社工可以带领视障者在规定的道路上骑双人车,志愿者在前面骑车,视障者在双人单车的后座骑车,从而让视障者享受到骑车健身的乐趣,同时,可以让视障者走出家门,能够更好地接触社会、参与社会。

(2)室外郊游体验。室外郊游,可以带领视障者感受不一样的环境,倾听有趣的声音,在出游中结识更多的同伴,增进彼此的交流,从而不断适应社会、接触社会,增加社会认同感。

3.社会工作介入视障者社会生活

社会工作者在前面介入视障者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中已经开展了相关活动,这些活动一部分上已经促进了视障者的社会融入,所以针对视障者社会生活的融入,社会工作者不需要再开展相关活动。增加视障者的自信心以及社会归属感是他们融入社会的主要动力,只有走出家门,多与人交流,增加社会交往活动才有利于其逐渐融入社会。

六、结论及反思

社会工作者在解决视障者社会融入时,更多扮演的是使者、链接者、沟通者、支持者的角色,和视障者之间更多的是相互平等、尊重的关系,社会工作介入旨在增强视障者自信心,促进其改变及更好地融入社会。总体来看,促进视障者社会融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三个维度的融入需要层层递进,解决视障者社会融入乃至残障人所面临的问题,是我们全社会需要共同关注去解决的。

猜你喜欢

视障者社会工作者残疾
视障者社会融入的需求评估研究
——基于布拉德肖的需求四分法
工作条件、家庭支持与职业发展:中国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论我国视障者版权限制和例外制度的构建
给视障者阅读“点一盏灯”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基于图书馆为视障者服务的版权立法若干问题探讨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