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重构探讨

2019-02-21樊永强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体育课学科素养

樊永强

(四川文理学院 体育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1 问题的提出

早在21世纪初,欧洲等西方国家就已开始探讨“核心素养”这一新概念,而且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对核心素养提出了具体包含的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3年,就核心素养问题,从七个维度确定了基础教育阶段必须落实的内容,分别是: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式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1]

我国也从顶层设计上对核心素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国家“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核心问题,要求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进行深入改革,并制订具体的、详细的学科质量标准.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报告,该研究认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的六大素养,分别是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2]

不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指标,还是北师大的研究报告指标,都提到一个重要内容——健康.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概念及涵盖的范畴给予了界定,健康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道德健康.这四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关系,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而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是道德健康的基础,生理、心理和道德健康则是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3]由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三者之间紧密的依存关系,最终共同升华为高级健康层面——社会适应能力.故提出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构建的大健康课程设想,即体育与健康课程.

2 当前体育课程

2.1 课程名称

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健康,主要指身体健康,具体到学校工作中,重点由体育课来促进.当前诸多中小学校的课程表中,依然显示的是“体育”,而并非“体育与健康”.狭义的体育指的是学校体育,学校体育的概念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4]从学校体育的概念看,它主要是运用体育的手段,重点解决体格健康问题.而学生的健康问题,不仅仅是体格健康,还应包含心理健康、思想健康等.“体育”一词显示在课程表中,无形中缩小了它的内涵,加之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受认知水平所限,很容易再次衰减,最终导致学生认为“体育”课就等同于身体锻炼课.因此,应用“体育与健康”代替“体育”,来强调体育课包含的身体锻炼、心理训练、思想训练、行为训练等内容,从课程名称上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

2.2 课程内容

现行中小学体育课程,在教学形式上依然以户外运动为主,在教学内容上仍然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方法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主要以游戏、田径、体操、游泳、舞蹈、球类等项目教学为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实教学任务.然而,近20年,学生的体质呈现持续下滑.[5]中小学生综合身体素质下降,学生身体活动不足已成为体育界的一大难题.[6]建国以来,为提高教育质量,国家各部委先后下发了多份文件,据查询粗略统计,其中涉及到学校体育工作的文件就达159份之多.[7]并且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系,尽管国家极为重视青少年体质问题,但还是没能有效扭转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

素质教育所取得的成果,是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未曾达到的,然而在生产知识快速积累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已经不能完全与时俱进的对学生产生超前性引导效果.当前已经有部分学生表现出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身体机能水平低下、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创新后劲不足等情况.[8]于是,构建核心素养培养课程体系就显得尤为迫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构,正是为实现发展学生健康核心素养的一次大胆探索.

3 体育与健康课程构建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体育课为载体,其他课程协同融入,来培养学生健康综合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之所以以体育为载体,是因为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立而又开阔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充分的进行思考、观察和操作.同时还有培养学生探究、体验和探险作用,而这些能力也是其他发展学生智力的课程应具备的学习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包含学生身体、心理和思想三个方面的六个核心素养,身体健康方面主要包括:促进学生身体发育;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方面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思想健康方面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这六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是每个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必备的基础素养.

3.1 课程重构

3.1.1 重构的方式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性课程,课程重构是指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组合在一起,相互融合渗透其中,打破传统各课程独自成为体系的教学模式.如将体育与公民素养课程教学相结合;体育与法律常识教学相结合;体育与手工制作教学相结合;体育与心理健康辅导相结合等.例如在一节篮球课教学中,由体育老师和法律老师同时为学生上课,充分利用体育课分组轮换练习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分组练习后休息的间隙,由法律老师结合篮球规则内容讲解相关法律常识,并教导学生不能故意违反,如果违反会产生怎么的危害.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守法意识.

两名或两名以上的老师同在一个体育课平台上教授不同的学科知识或技能,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各方老师紧密配合,适时高效地植入本学科的知识.

3.1.2 重构的优点

第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体育课结合,是将诸如公民课程、法律课程相对枯燥抽象的条文知识情景化、动态化,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情趣,有利于学生利用场景加深记忆.第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一节40分钟的体育课中,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利用间隙时间,穿插学习了另一门课程,本该两个40分钟完成的学习任务,一个40分钟完成,并且体育课中学习的例如公民素养等知识,立刻就能运用在体育课的行为中,省略了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第三,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基础教育学生负担过重与否,在于学生的学习时间如何分配.[9]当前学生的学习时间分配,是在教育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完全由学校安排,这一个40分钟体育课,下一个40分钟手工制作课,不可随意更改.学科之间互不相容,有些内容存在多次简单重复,从而导致学生减负一直停留在口头.课程的重构,节约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省略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第四,节约了教学的运行成本.课程重构在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有效的减少了教学总学时,节约了课堂运行成本和课程资源成本.明显降低了教育投入,为更好的再分配教育投入奠定了基础.第五,降低了体育课的运行风险.体育课堂运动损伤,在中小学校时有发生.经过课堂重构,增加了课堂管理人员,大大降低了体育教学盲区范围,从而降低了体育课堂运行安全风险.

3.2 具体措施

将体育课与其他课程相结合.首先要清楚体育课练习什么项目,提高学生哪方面的身体素质;其他课程学习什么,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只有完全清楚这两个问题,才能思考如何组合的问题.

各学科主要学习内容及培养目标:第一,体育课: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身体发育较快,身体指标变化较明显,三年级之前,主要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平衡性以及柔韧性等;三至四年级重点发展学生的动作速度和动作频率;四至五年级着重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六至九年级,重点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10]重点培养学生跑、跳、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第二,公民素养课:我国现行公民素养课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生活常识规范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教育、基本国情教育、经济教育和国际教育几部分.从公民素养课程的内容可看出,国家在对学生思想方面的培养,遵循了从个体到社会,再上升到国家层面;从道德到政治,再上升到哲学领域的逻辑顺序.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具有个人利用与集体利用相统一的认识,逐渐形成具有合格思想和规范行为的公民.[11]第三,法律常识课:学生学习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如果做了会产生怎么的不良后果,这个后果该如何承担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知法,守则意识.第四,美术课:主要学习点线面的画法及其结合;各线条之间、色泽之间的处理,简单手工制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树立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第五,心理健康课:它涉及的内容非常多而杂,涵盖了智力训练、情感教育、性格教育、耐挫指导等.通过学习来培养学生调控情绪的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组合一:体育课与公民素养课相结合

中小学阶段,重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形成坐有坐相,站有站姿的良好仪态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体育课应注重体操和游戏项目的教学.适当开展集体竞赛项目,如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具体组织教法:首先,体操与生活规范相关内容结合.体操是提高学生形象气质最有效的体育训练项目.首先由体育老师教授基本徒手操动作,后分组练习,分组后一组由体育老师带队指导,重点指导相关动作练习,另一组由公民素养老师带队指导,重点指导规范行为姿态,生活常识.10分钟后两组交换老师,形成螺旋式提升的课堂教学训练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公民素养老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不管在哪个教学环节,学生出现不规范的行为,都要及时指出并进行纠正.最重要的是结束部分,应由公民素养老师来带队,除了放松活动外,重点总结本次课要纠正和掌握哪些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在之后的生活中对学生会产生哪些益处.其次,拔河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拔河是一项对抗激烈,短时间决出胜负的一项传统体育竞赛项目参加人数可多可少.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主要组织开展比赛,公民素养老师着重注意纠正学生以下四个问题:一是学生相互歧视.比赛双方在挑选队员时,往往会争抢高大健壮的男生,反对矮小瘦弱的男生或女生的加入.二是在比赛中弄虚作假.例如趁对方不注意增加人数;给参赛队员脚下塞脚以增加摩擦力等.三是在比赛中消极怠工.对于在比赛中出勤不出力的队员,老师要及时记录,作为赛后着重引导、纠正的对象.四是正确的集体荣誉感.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组建一个队,本组未入队的同学要为参赛队员加油助威,老师要注意记录未参与加油助威或为对方加油助威的同学,同时也要注意喝倒彩、讲风凉话,甚至相互诋毁的现象,赛后要及时单独教导.结合拔河比赛来培养学生真诚、尊重以及正确的集体荣誉感.再次,运动竞赛与法律常识课程相结合.体育竞赛有裁判法则,法律常识同样有法条,二者在本质上有共同点.由体育老师和法律常识老师共同授课,体育老师组织开展比赛,并做裁判工作,在比赛中犯规的同学立即换下,停赛几分钟.法律常识老师及时对其进行犯规原因及其所要承担的后果进行教导,同时重点联系相关法律条款对生活行为进行教导,尤其是要让学生知道如果违反,将承担怎样的后果(停赛就是一种后果).

组合二:体育课与心理辅导课相结合

体育运动时,因机体运动后产生的不适反应,学生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而这些心理状态,在学生身上是一种隐性的表现,借助于体育课堂,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例如短跑的起跑前,学生容易出现过度紧张或精神低迷现象;跳高练习时学生容易出现恐惧心理;球类比赛时的畏惧对抗心理;游泳课上的过度亢奋情绪等现象.心理辅导老师应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的诊断和指导,并且要教会学生自己如何调节心理状态.

组合三:户外拓展课与美术课相结合

户外拓展主要是根据图纸,寻找隐藏在某个点上的实物,美术老师可在课的开始部分组织学生参与自己设计图纸的过程,让学生观察路径设计、路径周边树木、花草以及建筑物的画法,学习后再进入户外拓展运动之中,让学生在运动中发现和体验不同的美.

组合四:传统体育项目与手工制作课相结合

课的准备部分,由手工制作老师带领学生现场制作一个小风车、小飞机,完成后手持自制的风车或飞机奔跑至操场不同的方位、校内小山坡,体验不同位置的风向和风速.如此,在锻炼身体、增长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之,体育与健康课程重构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并非仅两门课程的简单组合,而是两门课程,根据内容的相关性,深入研究后高效融合的结果,最终以健康核心素养的形式在学生身上来体现.

4 体育与健康课程运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学时组合要灵活

学科之间的组合,应根据课程的相关度可多可少,相关性强的课程之间可适当增多教学时数,相关性弱的少组合甚至不组合.但是,不管相关性有多强,必须留出至少一个月的时间,集中学习、训练本学科的独立知识.

4.2 课前准备要充分

课前各学科老师要提前做好课堂准备,并探讨本次课的主要任务,其他学科老师根据体育课的结构,适时嫁接本学科知识,并力争达到事半功陪的效果.

4.3 多学科老师之间的分工要明确

课的开始部分,由体育老师主导,其他学科老师协助.课的基本部分几位老师同时主导,体育老师主导学生运动情况,其他学科老师主导自己相关学科领域学生素养的提升.课的结束部分应调整为10分钟,由其他学科老师主导,重点结合课堂情况讲述本节课学生应该掌握的学科理论知识以及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这种分工并非各方完全脱离,而是侧重点不同的一种相互协作与配合.

4.4 其他学科老师课堂观察要细致

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环境完全发生了变化,由室内变成室外,由静态变成动态.所以其他学科老师要加强观察学生的表现,尤其是要发现学生的隐性表现.例如通过眼神、表情、肢体动作表现出的轻视、蔑视或者辱骂等行为;通过脸色、神情表现出来的畏惧、紧张或焦虑等心情.老师要及时发现并给予指导.

4.5 其他学科老师课堂运动要参与

其他学科老师最好参与课堂运动,体验学生在心跳加速、身心疲惫以及情绪紧张的状态下的思维活动情况,结合自身的体验和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有的放矢地给予学生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教学.

4.6 组合课堂教学应以鼓励为主

在组合教学课堂上,老师应多鼓励,尤其是其他学科的老师,不能只全神贯注的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良现象,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其他同学效仿规范的行为举止和高尚精神.在结束部分,要充分利用学生对老师的尊崇之情,全面深刻总结本次课的知识点,让所有学生都熟知并且要记住.同时要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

综上所述,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的构建,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冲击.然而,作为一种探索,一种新生事物,还存在诸多未知的问题和具体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更加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猜你喜欢

体育课学科素养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体育课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