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种教学方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19-02-21祁彩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教学效果

祁彩霞

(第一师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新疆阿拉尔 843300)

《护理学基础》 是护理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 是护士进入临床必须掌握的技能基础,由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组成,关系到护生今后护理工作的实践能力。传统《护理学基础》教学以教授法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学生难以有效地参与到教学当中,并且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相关研究指出PBL 教学法和微课结合PBL 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学基础》的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笔者探讨微课结合PBL 教学法、PBL 教学法和LBL 教学法三种教学方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学生资料

以该校2016 级护理专业的144 名学生展开研究,在取得学生的同意后,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实验A 组和实验B 组,每组学生48 名,其中对照组全部为女生,学生年龄集中在19~22 岁之间;实验A组全部为女生,学生年龄集中在19~22 岁之间;实验B组全部为女生,学生年龄集中在19~23 岁之间。三组学生在年龄、学习情况、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LBL 教学法进行教学,LBL 教学法即教授法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教案,根据教案内容向学生进行详细讲解[1]。实验A 组采用PBL 教学法进行教学,课前教师告知学生学习内容,并根据授课内容提出相关问题,然后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提前查阅资料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梳理。上课时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根据课前设置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全面系统进行问题的思考。讨论结束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就本小组的观点进行发言,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论述进行点评并进行总结[2]。实验B 组采用微课结合PBL 教学法进行教学,具体教学方法为:(1)课前准备:授课前教师根据课程大纲的教学内容找出授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录制成微课。一方面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了解,另一方面微课中包含教师设置的问题,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梳理。(2)课堂教学: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微课中设置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全面系统进行问题的思考。讨论结束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就该小组的观点进行发言,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论述进行点评并进行总结。最后教师在引导学生重新回顾微课上的教学内容,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前面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反思,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3)课后复习:课堂结束后,教师对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重新梳理补充,以微课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学习[3]。

1.3 评价标准

该研究采用课程考试成绩和教学效果评价两个评价指标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其中教学效果评通过依据王丽编制的教学效果评价问卷结合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编制教学效果评价问卷进行评价,问卷中包含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习评价、提高能力评价和教师评价四部分内容,教学研究结束后由学生进行填写,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三组教学效果评价结果(±s)

表2 三组教学效果评价结果(±s)

组别 人数(人) 教学效果评价指标 总评分(分)课堂教学 提高能力 教师评价 学习兴趣对照组 48 17.87±3.18 16.65±3.28 14.38±2.27 17.52±3.14 69.72±6.95实验A 组 48 20.42±3.28 19.53±3.46 17.72±2.79 20.07±2.94 79.56±7.28实验B 组 48 22.72±3.19 21.84±3.11 20.59±3.42 21.55±3.32 86.54±8.13

2 结果

2.1 三组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对照组、实验A 组和实验B 组三组考试成绩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三组考试成绩结果[(±s),分]

表1 三组考试成绩结果[(±s),分]

组别 理论知识成绩 综合能力成绩 总成绩对照组 37.9±5.3 36.2±4.7 74.5±8.4实验A 组 41.2±4.9 40.9±3.9 84.2±6.7实验B 组 45.2±4.5 46.4±3.5 92.4±6.6

表1结果显示:实验A 组理论知识成绩、综合能力成绩和总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B 组理论知识成绩、综合能力成绩和总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实验A 组,数值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组教学效果评价对比分析

对照组、实验A 组和实验B 组三组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表1结果显示: 实验A 组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各项评分和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B 组评价指标各项评分和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实验A 组,数值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传统LBL 教学法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学生难以有效地参与到教学当中,学生缺乏对知识点的把握,并且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PBL 教学法通过对学生进行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高了教学参与度,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与PBL 结合教学法,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对上课内容进行预习,然后在对设置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与LBL 法相比学生分析和解决更加具有针对性。而且微课具有暂停和回放功能,学生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课后复习,能促进对知识点的掌握。

研究结果显示,微课结合PBL 教学法学生的考试成绩显著优于PBL 教学法和LBL 教学法。并且学生对微课结合PBL 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评价分值显著高于PBL 教学法和LBL 教学法。因此微课结合PBL 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非常难值得在学校肝胆外科教学中进行推广。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的一项数据。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创始人尤金·加菲得(Eugene Garfield)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其后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IF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S, T)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U)的被引用总次数X(前两年总被引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S,T)内发表的论文总数Y(前两年总发文量)。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猜你喜欢

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教学效果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护理学报》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9版)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法探究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一节中职《护理学基础》优质课的生成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