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外汉语毕业生的自我培养与就业

2019-02-20陶媛媛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就业

陶媛媛

内容摘要:在“汉语热”持续升温的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却面临着就业困难的情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就业问题进行阐述,即就业困难原因,教师的自我培养,以及如何拓宽就业渠道。原因主要包括就业渠道不畅通,毕业生素质不符合就业要求和毕业生不愿选择海外就业。从教师培养方面,主张将语言学知识与对外汉语实践相结合;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尽早对自身发展方向进行定位;加强个人独立能力。在就业渠道拓展方面,应该加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多方面的联系,具体包括高校、民营对外汉语机构、汉办、海外学校和中介机构,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

关键词:就业 汉语国际教育 就业渠道

一.就业困难的原因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的专业对口就业率偏低,究其原因,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即就业渠道部通畅,毕业生素质不符合就业要求和毕业生不愿选择海外就业等三个方面。

(一)就业渠道不畅通

漢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国内就业,也可以选择海外就业。国内就业的的单位主要是高校和民营对外汉语机构;国外就业主要是通过汉办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和公派教师项目,也可以通过中介机构,在国外的中小学或者民营机构就业。

以沈阳地区为例,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高校有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和沈阳大学。如何建立专业与其他高校国际教育学院的联系,建立专业与民营对外汉语机构的联系,建立专业与汉办的联系,建立专业与海外学校或汉语培训机构的联系,建立专业与民营机构的联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毕业生素质不符合就业要求

1.高校的招聘标准较高。国内高校的教师编制名额有限,而且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较高,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技术、行政能力和科研能力有所,而且应聘者除英语以外,最好再熟练掌握门其他语种。以沈阳某高校为例,主要生源来自于俄罗斯,在2017年的编制教师招聘中,就选择了本科是俄语专业,研究生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师。而大多数毕业生多选择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并且口语表达能力多不够流畅。

2.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以《现代汉语》为例,将汉语基础知识进行了归类总结,作为专业的对外汉语老师要将这些内容输入,但并不能以现代汉语的方式输出给外国学生,如果深入深出,会加大学习难度,而深入浅出是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掌握的技能。在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中,并未能将 熟悉对外汉语常用教材列入系统的学习,而笔者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培养环节。

3.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所谓的跨文化是指多方面的,并不是夸某一国的文化,可能会跨多国文化。因为缺少实践机会,而课堂所学的内容一方面偏于理论,另一方面很多国家的文化不能被涵盖,从文化内容上也显得泛泛。从范围上,我们的学生可能来自于世界各地,背景不同;从文化分类上,有制度、器物、历史、文学、宗教等等,甚至更多方面。而课堂上无法涉及如此广泛,这就需要毕业生宗教广泛地涉猎和实践。

(三)毕业生不愿海外就业。

在国内的对外汉语相关领域就业的机会比较少,海外机会比较多,但是鉴于我国的独生子与政策,孩子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比较大,而且独立生活的能力不太强,所以很多毕业生选择留在国内,但是资源部流动就不能对位置,对于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来讲,培养出的人才却不能准确找到位置,某种程度上也是资源的一种浪费。

二.教师的自我培养

在对外汉语的本科和培养计划中,已经将语言学基本知识,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和外语,跨文化交际等列为必修和选修课程,但是在对外汉语实际就业过程中,如何将所学技能有效地与实践相结合,是需要广大毕业生思考的问题。

(一)将语言学知识与对外汉语教材结合

在本科和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往往注重汉语语法体系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对外汉语教材的梳理。以《现代汉语》为例,我们熟悉汉语基础内容后并不能将现代汉语的内容直接输出给外国学生,而是要深入而浅出。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在学生期间要熟悉对外汉语常用教材,将教学基本语法点熟记于心,特别是虚词的释意;了解HSK考试大纲,在HSK四级以上会涉及大量同义词辨析。如果做好系统的梳理工作和只是储备工作,就会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增大就业机会,并增强工作信心。

(二)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对外汉语本科生培养中会开设外国文学课程,该课程系统地将外国文学只是进行了梳理,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窥见某一国家在某一社会历史中的状态和文化,但是另外一个问题是,从培养方案到教师到学生,只关注了知识的输入,却忽视了输出,我们之所以学习这门知识,首先要建立的意识就是,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个国家的学生,不免会谈论对方的文学或历史,那么如何向对方讲述我们所掌握的内容,第一个障碍可能就是语言,然后是逻辑。所以每获得一项技能或知识时,我们首先要想象将来如何使用。

另外,我们要积极获取外国文化的方方面面知识,可以通过影视作品、百度查询等等方面。特别是宗教信仰,因为宗教会涉及一些禁忌,如果不做充分了解,可能会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其他方面,一些酒文化、饮食文化、风俗文化等更容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好感,使教师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活动。

(三)尽早定位自己的方向

如前文提到,毕业生如果掌握了除英语以外一门语种,专门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语言教学,做到精准不泛泛,那么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的可能性就会有所增大。我们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也要做到精细化,结合地缘优势,为临近国家培养优秀毕业生,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并提供引导并提供教育资源。例如:东北的高校可以面向韩国、俄罗斯、日本培养对外汉语教师人才,在培养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开设韩语、日语、俄语课程,跨文化交际培养中可以多提供日韩俄的文化和礼仪,并积极开拓面向这些国家的就业渠道。而喜欢欧洲文化的学生,可以选择欧洲某国小语种进行自我培养,了解该国家或地区的人文地理,文学历史以及社交礼仪等。

(四)加强个人独立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资源不流动就不能对位,很多优秀的毕业生经过本科或研究生的学习,已经具备成为对外汉语教师的能力和资格,但是由于缺乏独立的能力,不敢或不能在海外生活,甚至父母也不愿意孩子到海外发展,因此有大量毕业生在毕业时选择在国内不对口就业。在赴美汉语教师志愿者和公派教师的选派条件中就有一条,持有驾照者优先,者就意味着应聘者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适应该社会客观生活条件的基本能力。所以,在本科以后要考取驾照,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以適应国外的独立生活。另外,海外生活远离亲人朋友和固有的社交圈,要培养社交能力和兴趣爱好,是自己能够适应环境变化。

三.如何拓宽就业渠道

拓宽就业渠道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多方的联系。即建立专业与国内高校的联系;建立专业与国内民营机构及国际学校的联系;建立专业与汉办的联系;建立专业与海外的联系;建立专业与中介机构的联系,实现供给方和需求方的互利共赢。

在沈阳地区,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高校有三所,而建立国际教育学院的高校和民营对外汉语机构均已超过十所,形成规模的国际学校目前有无所,高校留学生和国际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如果联系畅通,不仅能为汉教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而且也为以上单位解决了教师源不稳定的问题。

汉办作为汉语教师的主要输出渠道,每年会培训并选派大量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和公派教师。加强高校和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的联系也是拓宽就业渠道的有效办法。

另一方面,一些声誉较好的中介机构和信息平台也会提供一些有效的就业信息,虽然会收取一定的中介费用,但是在签证办理和面试培训过程中也会提供有效的帮助,而且从收入方面也往往较为客观,也不放成为很多毕业生的一个选择。

综上所述,笔者总结了汉语就业困难的几条原因,和加强专业自我培养和开拓就业渠道的几条人建议,由于受个人经验眼界限制,略显粗浅,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仅为参考。

参考文献

[1]吴芳,《经管类硕士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M的研究——以M门大学2008W 硕士毕业生为例》,厦门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8。

[2]刘素华,《就业质&概念、内容及K对就业数M的影响》[J],2005年。

[3]吴芳,《经管类硕士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M的研究——以M门大学2008W 硕士毕业生为例》,厦门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8。

[4]秦建国,《大学生就业质员评价体系探析》[J],2007年。

柯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M评价指标'体系的构迚》[J],2007。

[5]张红蕴,《对外汉语教学活动课程简论》,[J]中国语文2009 (6).

[6]陈钟善:《日本私立教育发展对我国独立学院发展的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2013.

[7]崔希亮:《汉语国际教育“三教”问题的核心与基础》,[J]世界汉语教学,2010.

[8]高博:《办非学历教育与社区教育合作基础与模式》,[J]民办教育研究,2008.

[9]丁洁:《创新、整合、跨越——现代远程教育与海外华文教育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汉语国际教育就业
高校转型背景下的跨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师利用对学生的正面评价促进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拼音教学方法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