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尊素诗歌忠义思想刍议
2019-02-20郭庆彬
郭庆彬
内容摘要:黄尊素宁波余姚人,与汪文言并为当时“东林党的两大智囊”,著名学者黄宗羲之父,有《忠端公集》。黄公以“东林七君子”而著名,加之其子黄宗羲声名极高,因此掩盖了其诗歌的光辉。本文就其诗歌中所蕴藏的忠义思想以管窥,探微其对浙东文化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黄尊素 诗歌 忠义思想
一.引言
2017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在演讲中提到“宁波、泉州、广州、北海、科伦坡、吉达、亚历山大等地的古港,就是记载这段历史(丝绸之路)的‘活化石”。黄尊素是明末著名爱国诗人,其忠义思想成为同时期浙东学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恰逢宁波掀起了“‘一带一路上的宁波活化石”活动,对黄尊素诗歌的忠义思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学界对于黄尊素的研究较少,且多作为“东林七君子”或者“东林党”的研究材料,对于其诗歌研究稍弱。黄尊素在他的《闰六月朔》中提到“正气长留海狱愁,浩然一往复何求。十年世路无工拙,一片刚肠总祸尤。麟凤途穷悲此际,燕莺声杂值今秋。钱塘有浪胥门目,惟取忠魂泣髑髅。”[1](P90)忠肝义胆、忧君思国、体恤百姓的忠义思想充溢其间;黄宗羲在《明儒学案》称其“先生以开物成务为学,视天下安危为安危。苟其人志不在宏济艰难沾沾自顾。”[2](P1492)评价黄尊素的忠义思想。
徐石麒的《先师资尹大中大夫太僕寺卿前山东道监察御史谥忠端白安公黄公行状》载:“是以癸之际后先数月间,疏凡十三上,皆关切军国,惩冒饬滥,慎名惜物,锄秽抑嚣,发伏摘隐,语语切中要害,直刺中扃。”[3](P205)黄公尊素,侠肝义胆,不畏阉党,为忠义之心连上十三疏,呼吁皇帝亲贤远佞、整饬朝纲,足见之忠义思想。今不揣鄙陋,试就其诗歌忠义思想以管窥,进行文史互证。
二.实学以扬忠义
天启年间恰逢东林学派兴起,标榜气节,崇尚实学,对于扭转当时的文风起到了积极作用。黄公为忠义而盟,加入其中,在东林书院讲学、议政。
许三礼在《黄忠端文集序》中称:“公之文章节义本乎理学。”[4](P2)从黄尊素的诗文来看,他反对谈空说玄,主张言之有物,并用实际行动践行实学思想。
黄尊素的诗歌大致以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主要流露着文人士大夫恬淡雅趣、自我抱负。如《送关粤良骥知府入觐三首其一》:“疏林叶尽晚香清,落日征尘一骑轻,快睹至尊亲召对,民风採取上瑶台。”[5](P70)黄尊素关心民生疾苦,欲为民请命,希望皇帝召见,将民生疾苦传达天子。此外,他的《五月五日石臼湖中忧东事》“君不见靖康末、绍圣前,坏人家国统诸贤。往事下场残史在,洛阳流涕亦徒然。”[6](P71)作者忧心国家边关,以诗歌表达政治观点,张扬忠义,对革除晚明王学左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表现了黄尊素对于忠义思想的坚守。
黄尊素积极践行实学思想,秉持忠义之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宁国府任推官时,郡中人鱼肉闾里,黄尊素执法如山,精强廉辨,在《与宁国乡绅公书》中指出“朝廷众建有司,不过抚百姓,与民衽席。奸则锄之,良则安之,此其职也,有司若苦职,则任若事,不得其职,则当罢去。”[7](P46)督促官吏关切民生,将“经世致用”思想贯彻落实,解决时政弊政。徐石麒的《先师资尹大中大夫太僕寺卿前山东道监察御史谥忠端白安公黄公行状》亦载:“治宛之日,平冤狱于奸中,夺弱肉于虎口,仁之治也。”[8](P207)徐石麒认为这是一种仁政,与黄尊素所遵循的实学思想一致,都体现了其对忠义的践行。
后期黄尊素参与东林党,反对魏阉集团,其诗作风格表现出对国事的深忧和对奸佞的痛愤!其《送林心泓汝翥劾魏忠贤杖归》“旧游徐沛起家雄,志在殲奴矫若鸿。咄咄相传奇破柱,行行不信有乘骢。惊魂欲断张弧日,餘泽长留佩剑中。努力归途秋未老,此身应许报苍穹。”[9](P79)用刘邦沛县起兵典故,表现报效国家的雄心、为忠义赴死的决心,诗歌比物连类、内容丰富,“家雄”“若鸿”“破柱”“乘骢”“惊魂”“佩剑”“苍穹”等,字字包含情。《长安竹枝词》《书桃花源有怀呈真长黄先生》《任丘道中述怀寄李仲达》等都是作者有感而发,内容切乎时政,关乎国运。
因此《明儒学案》评价:“先生以开物成务为学,视天下之安危为安危。苟其人志不在弘济艰难,沾沾自顾,揀择题目以卖声名,则直鄙为硁硁之小人耳。其时朝士空疏,以通记为粉本,不复留心于经学。章奏中有引绕朝之策者,一名公指以为问,先生曰:‘此晋归随会事也。凡五经中随举一言,先生即口诵传疏,澜倒水决,类如此。”[10](P1492)
黄宗羲钦佩其父的学问:“少即博览经史,不专为科举之学。”[11](P233)黄公不仅为科举读书,更是为精通理学经术,学有所用。这种实学思想还表现在他对历史掌故的研究,深入浅出,连古系今,发明精深,对当时有所启发。如他的《宋科目考》、《宋赋考》以及《荆卿论》、《蔺相如完璧论》等的评论,都能看出他治学的功底与思考的深度。
三.归去仍怀忠义
天启五年被阉党曹钦程弹劾,削籍归里。创作了大量诗歌,这些诗歌内容丰富、情感交杂,展现了黄尊素内心的纠结,欲归隐山林,不问世事,却放不下家国天下;抱怨君主不辨忠奸,却又忧国忧君;即使歸去,仍怀忠义。
黄公的《平阴遇刘止菴富榆关》“驿路峰君配剑雄,立譂慷慨气飞虹。巖关屡被虚名误,只手从教铁骑空。”[12](P84)黄尊素虽被削职,心中仍慷慨正气、忧心边关,欲报效国家。
又如《过高祖庙》“三尺经营起布衣,大风猛士故乡归。试疑芒砀尝云否,为问新丰置酒希。原朝衣冠隨渭水,土人俎豆设筐薇。须知帝业如河岸,一蚁能倾千仞非。”[13](P85)黄公归途经高祖庙,不禁想起刘邦起兵,并与秦朝灭亡比较,最后发议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联系黄公所处时代,蚂蚁就特指阉党。黄公虽离开朝廷,但仍心系晚明,忧心国将不国,大厦将倾,其忠义思想丝毫不减。
再如《次陶路叔崇道驿壁韵》“升沉梦幻统非吾,十日梧垣得似无。满眼何人辨指马,一枝肯与借栖乌。春生非复前朝柳,妇去还怜旧日夫,倏往倏来双翮老,横秋在辧雁门租。”[14](P85)
黄公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了指鹿为马的典故,暗讽当朝阉党;并在结尾自比旧妇,忧心家国家,自己虽老气横秋,却仍眷恋故国,忠义之情不灭。
其《被谗奉旨削籍》“驰去十载为谁劳,瑟瑟黄尘暗二毛。天王明圣臣死罪,深恩赐我旧青袍。……携去锄云犁雨时,塞翁何须愁得失。忆在长安寄一枝,蚤朝时听钟声迟。披衣络马挥鞭去,雪拥千官大道西。转眼桑田已作海,同事贤豪葅与醢。……扬眉莫吐龙门誉,低首忍看元祐篇。……人生钓鱼射雁尽生涯,谁言恋恋一官好?”[15](P86)
黄公为官数十载,却削籍归乡,“天王明圣”看似说熹宗圣明,实则抱怨熹宗不明。黄公无奈穿回乡村的青袍;“携去锄云犁雨时,塞翁何须愁得失。”看似生活很惬意,可是下句笔锋陡转,“忆在长安寄一枝,蚤朝时听钟声迟。”作者努力去遐想乡村田园的惬意,却又压抑不住内心的忠义,忍不住去想朝廷之事。“披衣络马挥鞭去,雪拥千官大道西。”与“转眼桑田已作海,同事贤豪葅与醢。”相较之下,昨日还在报效祖国、建功立业,今日却成刀俎之鱼肉;如今阉党权倾朝野,东林党人如惊弓之鸟,作者劝说自己应该翩然而归,过闲适的生活,但却连自己都说服不了,俯仰之间,又想到了宋哲宗元祐年间反对新政的旧党当政,今天又何尝不是,奸佞当道,贤良不得施展忠义的机会;作者不禁发出感慨“人生钓鱼射雁尽生涯,谁言恋恋一官好?”
黄尊素削籍归乡内心何其纠结,但唯一不变的是其忠义思想。归乡后他的《买菊花数种》、《闲坐》、《纸鸢》、《野园》、《山牕》等看似写眼前生活悠游自在,实则或隐或显地透露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即使归去仍心怀忠义。
黄公忠义思想至死不休。他在狱中作《闰六月朔》“正气长留海狱愁,浩然一往复何求。十年世路无工拙,一片刚肠总祸尤。麟凤途穷悲此际,燕莺声杂值今秋。钱塘有浪胥门目,惟取忠魂泣髑髅。”[16](P90)面对死亡,浩然正气、大义凌然、慷慨赴死。仍然呐喊“钱塘有浪胥门目,惟取忠魂泣髑髅。”
黄公一生坚持与邪恶斗争,铮铮铁骨,可歌可泣。尤其是其忠义思想,矢志不渝。《明史》载“于是日遣使谯诃实,取其空印白疏,入尊素等七人姓名,遂被逮。使者至苏州,适城中击杀逮周顺昌旗尉,其城外人并击逮尊素者。逮者失驾帖,不敢至。尊素闻,即囚服诣吏,自投诏狱。”[17](P232)魏阉党羽到苏州逮捕他,负责逮捕之人丢了逮捕驾帖,不敢前来。黄公却自己穿上囚服到衙门投案、入狱。得知狱卒要谋害自己,黄公依然叩头拜谢皇恩,明显的带有忠义思想。其忠义思想无疑闪耀着光芒,但其也为忠义思想所累,不得善终。这是时代的必然,也是黄尊素本人阶级的必然。
注 釋
[1][5][6][7][9][12][13][14][15][16][17]黄尊素著,黄成蔚、张梦新点校.黄尊素集[M],浙江文丛.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
[2][10]黄宗羲著,沈芝盈校.明儒学案[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徐石麒,先师资尹大中大夫太僕寺卿前山东道监察御史谥忠端白安公黄公行状.载于黄尊素集[M],浙江文丛.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
[4]许三礼.黄忠端文集序.载于黄成蔚、张梦新点校. 载于.黄尊素集[M],浙江文丛.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
[8]徐石麒,先师资尹大中大夫太僕寺卿前山东道监察御史谥忠端白安公黄公行状.载于黄尊素集[M],浙江文丛.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
[11]黄宗羲.黄氏家录.载于. 黄成蔚、张梦新点校.黄尊素集[M],浙江文丛.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