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探析
——以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2019-02-20杨炳楠
杨 炳 楠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永川 40216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 ,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 ‘根’与‘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对维护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将民族意识植入大学生内心
民族意识是对于本民族发展历史和自身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来源于人们发自内心对本民族的热爱[2]。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民族意识,从而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
我们丰富的民族精神和道德观念蕴含在优秀传统文化中,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中[2]。例如,孔子倡导的仁爱思想;墨子倡导的“兼爱”“非攻”;孟子倡导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传统文化,对我国现代教育有着深远博大的影响。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润滑、导向作用,对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的形成有着引导作用[3]。大学生通过学习,领悟精华,从而激发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文化自信,从根本上增强民族自豪感及文化认同感,成为全面发展型人才。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可以促进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让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深入学生心中,这样,大学生才能深刻理解国家强大,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从心底产生爱国情感,并积极主动投入精神文明建设中。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我国高校不断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的认识[4],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并探索出教育实践的新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但也要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仍有待加强,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仍存在不足,重视程度不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不够深入,融合传统文化的程度不足。
(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道德价值,它积累了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精神追求,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认同[5]。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高度重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高校非常重视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以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课程教育模式,在课堂上以填鸭式教学为主,缺乏运用激发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导致大学生在课堂中难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此外,一些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重视程度不够,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传统文化的程度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涌入了我们的生活。受到西方多元化文化价值冲击的中国大学生,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普遍缺乏兴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较为薄弱。个别高校的思政课堂也没有很好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例如,在课程设计方面,没有深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进行挖掘,教学方式单一,缺少足够的经典案例,课堂上缺乏对传统文化概念、优点等实质内涵的解说,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能引导学生将所学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做人做事;在课后作业方面,例如关于如何增加大学生对我国文史类相关书籍的阅读量没有提出有效建议,仅仅要求大学生在课下关注一些网络时政新闻、历史材料等,导致课堂所授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没有得到深刻理解,那么,学以致用,指导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的价值更无法落实。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阵地[6]。教学中适当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因素,大学生才能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一)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
高校承担着以德树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责任[7]。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不断创新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重要性的认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封建糟粕的区别,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将思政课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处于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之列,并且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它还积极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7]。近年来,中国社会多元文化共生现象要求我们不仅要深入探索优秀的传统文化及其宝贵精神,而且要将其与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恰当结合。例如,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的深入探索,通过各种途径促使当代大学生领悟到中国古汉语的智慧、优秀品质及精神,深化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印象,从而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要解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后一公里”这一问题,就要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跨越历史时空的价值观念,通过创造性转化,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将其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8]。要研究具有共性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将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与具体的、个性的问题相融合,将其变成生动的、可遵循的价值实体或者道德实体。
以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学院与永川区文联合作建立“文艺名家工作室”和“城市文化研究所”,在课程建设中将“中国文化概论”“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文化智慧”“剪纸”“雕刻”“太极拳”等选修课内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将传播“工匠精神”作为课程教学重点。同时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积极发掘地方传统文化,在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了重庆市永川区的一些特色民俗文化,例如,讲授巴蜀文化和茶竹文化的内涵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及人文素养。
(三)加强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和主战场,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洽地融入其中,关键在教师。教师结合新时代的思政教育要求,确定教学目标。要做到教学和科研并行,实现“两条腿走路”,扮演好“良师”与“学者”两个不同的角色,使思政课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9]。通过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积极探索并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将其研究成果转化到教学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使新时代的思政课“配方更科学、工艺更精湛、包装更时尚、内容更营养”,做到“色香味”俱全并兼具充足的养分。要围绕思政课主题,在教学词汇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言之有物;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价值观和当代流行语结合起来,使教育入脑入心。
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教学质量,高校要更加注重思政教育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加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使其在思政教学中能游刃有余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为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奠定更坚实的基础。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大师的支持。学院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校园、进课堂,定期举办传统文化知识讲座,进行技能培训,帮助教师丰富传统文化知识,在思政教育中有意识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学院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强化网络媒体中传统文化的融入
在信息网络时代,现代生活处于新媒体包围之中,要想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就必须要使网络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发挥作用、体现价值[10]。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学校官网等推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地将新媒体与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整合。例如,借力新媒体,开展各种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在网络沟通与互动中了解传统文化内涵,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与影响。
还可以通过播放微视频、微电影以及文化类电视节目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大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例如学院在广场大屏幕上会定时播放《我在故宫修文物》和《国家宝藏》等文化节目,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增强民族自信。通过新型媒体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关注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文化传承相关主题活动。
(五)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结合当地的风俗民情和地方特色,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他们主动自觉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举办汉服展示、书法展览、绘画展览、民乐演出等社团活动,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大学生深刻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切实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在校园环境设施建设方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园建设方方面面,比如,校内标志物设置、建筑物命名、路牌设置、名人名言和画像张贴等。
结语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认同,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方式[11]。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能够增强大学生抵制西方多元文化冲击的能力,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特别是丰富和完善思政课程教学实践与当地特色传承文化的融合形式和方法,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使其具有更重要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