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院校内在性难题的思考
——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02-20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难题办学校企

王 升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办公室,河北 石家庄 050081)

不断发展的社会对高职院校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难题在不同的时期有其独到的呈现形式。一些难题解决了,伴随着新的发展,又会出现另外一些难题。高职院校正是在难题的不断出现和解决中实现自身发展的。高职院校难题有内在性难题与外在性难题之分。内在性难题往往能够通过学校内部力量解决,外在性难题大多需要依赖学校以外力量解决。本文只就内在性难题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

一、难题确定的基本方法

(一)把学校置于新的方位体系中

这里的新方位既指国家与区域的新方位,也指学校的新方位,既有横向的空间范围,又有纵向的时间跨度。从国家层面讲,我国综合国力居世界第二是我们考虑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宏观新方位。为此,就需要确定我国高职院校在世界范围的新方位,寻求新机遇,并考虑解决因此出现的新问题。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在“十三五”期间最突出的难题是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学校办学特色不鲜明等。学校部分二级学院的师资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错,但从全校范围看,师资队伍建设在数量与质量方面都需要加强。从全国范围来看,学校已经形成质量较高的职业教育品牌,但石家庄的职业教育水平在全国仍然相对落后。学校经过五年的发展,逐步解决了部门内在性难题,基本完成了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各项任务。当前,学校又确定了新的目标,提出了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发展要求。基于新的目标,如何确定学校的难题,需要清醒认识、深入思考和准确定位。

(二)立足当前兼顾长远,运用新理念

秉持理念的新旧所发现的难题不尽相同。例如,跨界发展的理念,会让我们不断寻求校企合作,小班教学的理念会让我们感受到空间资源不足等问题。学校近几年的办学成效表明,国际化是提升高职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必须把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放在全球发展视野之下,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普遍规律,借鉴吸收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成功的办学经验和办学尝试,补齐短板。”[1]

(三)以问题发现为问题解决的逻辑起点

一般情况下,发现问题难于解决问题。由于一些问题埋藏较深,隐蔽性强,且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加之问题大多是因人而成,就会有人刻意掩饰。此外,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总会伴有一定风险,回避问题的情况便会时有发生。不发现问题,不利于发展;但操之过急,也会给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如果集中力量去揭示问题,还有可能会牵扯促进正常发展的精力,甚至会引起即刻的矛盾与冲突。即使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事业发展的障碍,但揭示问题,形成共识,仍需要智慧与勇气。一旦发现并揭示了问题,那么解决问题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在高职院校,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需要综合把握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性与灵活性。第一,借助外力发现问题。例如通过上级组织开展的巡视发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内部组织体系成员就不会有意见。第二,结合新的政策要求自我挖掘发现问题。结合上级党委的要求,自我剖析,有利于借势发现问题。第三,发扬民主发现问题。可以通过设立问题信箱、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发现问题。第四,善于从体系的角度发现问题。“高职教育应从整体论与系统观两个维度对高职教育生态的三类因子进行全面的剖析,寻找和解决教育在宏观与微观的层面存在的不足。”[2]

例如,从2013年到2018年这五年时间,学校在新一届班子领导下,“大写意”发展工作做得比较到位,在河北省乃至全国显现出一些特色与亮点,基本完成了国家级优质院校建设任务。在“十三五”末及“十四五”期间,学校需要完成“工笔画”阶段的发展任务,这就需要厘清并破解一些制约影响学校发展的难题。

1.内部壁垒问题

内部壁垒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学校形成发展合力。在申报学校的高水平专业过程中发现,学校一些二级学院之间的合作难度比较大。大家都想独立发展,争取资源,合作意识不强。开了多次协调会,给相关人员讲道理、讲意义,但成效不明显。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各个处室独立工作都没有问题,但跨处室合作管理,就可能会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2.平台搭建问题

平台搭建关乎学校优质发展。学校有60多位教授,二级教授6人,博士近40人。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优势,引导他们为学校发展服务,搭建平台,让他们在更专业的平台上干事创业,显得十分重要。“十三五”期间,学校从宏观上搭建了一些较大平台。在“十三五”末期及“十四五”期间,学校应当破除障碍,搭建更为具体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对这些平台,学校应予以充分的经费支持。在这些问题面前,学校广大干部、教师存在着不同认识。另外,生均拨款尚未完全落实,学校资金紧缺。

3.专业特色问题

就学校发展而言,专业调整、特色凝炼显得尤其困难。 一是因为这是一所具有30多年历史的学校,许多专业都是根据以前的社会需要设置的,这些专业虽然积淀厚实,但与当今的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传统的办学观念、固有的办学格局,增加了专业调整的难度。二是因为学校是一所综合性高职院校,专业多而全,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在三年内要对专业进行大幅度压缩,但这种压缩难度较大。三是学校办学资源有限,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进行专业调整,客观条件不足。

二、难题解决的原则、制度与方案

(一)难题解决的基本原则

决策层面必须研究制定难题解决的基本原则,这是把握难题的基本遵循,也是高职院校决策者领导能力的一种体现。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学校,难题解决的基本原则是不同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理念引导促进转型原则

不同的理念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效果。先进理念引导会使高职院校难题解决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工业生产方式正从“制造”向“智造”转变,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专业转型升级[3]。高校学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基础,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必须深化改革以快速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2.标准遵循原则

全国范围内的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差距很大,办学条件差别也很大。我们必须按照国家标准解决有关难题,才能使高职院校难题的解决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3.开放发展原则

开放发展应当是高职院校解决难题的重要原则。“高职院校既是一个具有制度体系的开放性组织,也是一个由人与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4]通过难题解决促进学校开放发展,并以开放发展为原则,促进难题解决。

4.统筹协调原则

影响高职院校发展的要素很多,应把硬实力问题与软实力问题结合起来考虑,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的角度以发展的眼光对难题进行统筹协调解决,从根本上将问题解决到位。

5.以人为本原则

要始终把人的问题放在难题解决的首位。人的综合发展是办学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教师与学生都是办学主体,学校要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师为关键解决难题。

6.特色培育原则

高职教育是与社会结合紧密的教育类型,由于各地的发展情况千差万别,只有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办学,才能办出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全面把握高水平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内涵与生成、明确特色发展的行动逻辑是实践推进的前提和基础。”[4]特色办学有利于增强学校吸引力,激发办学活力。

(二)形成难题解决的制度

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要求高职院校制定较为全面系统的制度,它们是有效管理的政策依据。只有将政策上升到制度层面,才会避免管理的随意性,使权力在制度的笼子里运行。部分高职院校虽然有一系列文件制度,但多数都是常规性、常态性的制度文本,缺乏反映高职院校特色、特点以及破解多种难题的制度文件。这一问题似乎并未引起高职教育专家、学者、教育管理部门领导以及学校办学主体的高度重视。

1.形成难题解决的程序制度

难题如何聚焦,如何凝练,经过什么程序进行研究,这要形成一个程序方面的制度。一般而言,难题可以由学校提出,可以请专家提出,亦可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进行督察并提出,通常以学校提出为主。在学校内部,难题可以自下而上提出,也可以自上而下提出,这是两种不同方式。如果中层管理人员素质较高,自下而上提出难题的效果更好。如果领导眼界开阔,要求较高,也可以自上而下提出难题。这种情况下,学校领导可以通过理念引导,目标沟通,把自上而下的难题提出转化为自下而上的方式,这更加有利于提高各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智慧的领导善于转换难题提出的路径,会逐渐减少自上而下提出难题的方式。

从操作层面而言,可以根据难题大小,在不同会议上提出并拟定解决方案。事关学校重大发展的难题,可以在五年一次的学校党代会上提出并提出解决的设想;年度内出现的难题,可以在一年一度的教代会上提出;平时出现的难题,可以由处(院)会议提出,校长办公会、党委会研究解决。

2.形成依赖外部力量解决的制度

高职院校中出现的难题可以依赖外部力量加以解决。例如,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近年出台了“问计于民,问计省直”的“双问计”制度,这为石家庄市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高职院校应当用足政策利好,加大与各级领导及职能部门的沟通并形成制度,尤其是在校企合作方面形成稳定做法和成熟制度。

3.形成专项难题的解决制度

除了一些常规性工作及制度外,高职院校还有一些较为特殊的难题需要解决,为此,就需要制定专项难题解决制度。例如,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应占一定比例,但如何把教师培养成为“双师型”教师是个难题。为此,学校应当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制定并完善支持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的制度。

(三)制定难题解决方案

制定难题解决方案有利于全面、深入地把握与解决问题,使制度转向实践。制定难题解决的具体有效方案,会使相关制度走向落实层面。在难题解决方案形成过程中,办学主体可以通过详细调研、比较分析、政策把握等环节对难题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对难题解决的目标效果、资金配备、路径手段等进行理性分析,进而形成文字报告。笔者初到学校时深切体会到,形成一个难题解决方案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一是大家缺乏形成方案的意识,很多人习惯说“领导说怎么办,我们办就可以了”;二是不同部门之间缺乏形成方案的合作精神;三是形成方案的时间相对较长;四是形成的方案不全面,对问题的考虑不深入。通过难题解决方案的制定,学校的管理会更加规范有序,难题解决方案及经验积累会更加全面深入,这也有利于培养高职院校各级干部的管理素养与能力。

在制定难题解决方案之前,应该对难题的成因进行分析。概括起来,高职院校难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落后管理方式的惯性。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经验主义管理造成了一些中途搁浅项目,一批糊涂账,甚至一些死账。由于管理方面没有细化分工,职责边界模糊,对问题推诿现象严重。二是认识不到位,对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缺乏紧迫感。在一些人的眼里,学校历史问题应当由过去的人负责。因此,对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总是比较被动。三是利益割据。有些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一个主要原因是一些干部和部门,缺乏集体主义精神,不能从全局的高度,从维护学校利益、荣誉的角度把握问题,不愿意放弃相关权力与利益。

(四)逐步推进难题解决

前期的一系列工作都是难题解决的准备,在难题解决方案形成以后,就需要着手解决难题。解决难题才是最终目的。除了做好领导体系、组织架构、顶层设计等强有力的工作保障之外,既要放眼“大写意”,敢闯敢试,又要注重“工笔画”,力求在中微观层面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作为地方性的综合型高等学校,学校专业多而散,没有形成专业特色。为此,学校主要领导规划打造高水平特色专业。为形成共识与合力,把领导层的办学意图变成集体的意志,学校领导带领相关人员认真调研,并通过校长办公会与党委会研究,历经半年时间最终形成了学校高水平特色专业发展方案。这个方案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建设过程、资金安排等内容和步骤,作为破解学校“缺乏高水平特色专业”的基础文件,是学校下一步人员、资金配备的主要依据。

形成方案的同时,学校狠抓管理工作,加大了对学校干部管理能力的培训力度。在精细化管理、服务型管理、创新型管理基本达成的基础上,又提出要提高管理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现在,凡学校各种问题的解决都要求问题提出者给出解决方案。几年历练下来,学校广大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解决难题的能力和执行力也大大提高。

三、难题解决的策略

为了透彻分析问题,需要对难题的类型进行甄别。难题可以分为条件性难题、结构性难题和跨界性难题。条件性难题是指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基本条件而导致的问题,条件可分硬性条件与软性条件两类,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办学空间、基本设施、环境文化等;结构性难题在这里指高职院校内部各种办学要素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高职院校办学难题远非资源配置不充分那么简单;跨界性难题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及其他社会机构合作办学方面的难题。

(一)条件性难题的解决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基本办学条件仍然存在很大问题。从全国范围内平均水平看,许多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条件远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一些院校师资数量不足,土地面积狭小,建筑面积不能满足教育教学要求,设备短缺,图书资料与标准要求的差距较大。校园文化氛围也是高职办学的环境条件,如何形成高职院校浓郁而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也是许多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难题。这些难题制约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影响着办学质量的提升。

2013年暑假,笔者调至学校工作,经过调研发现,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距国家高职院校标准有不小差距。如果不着力破解这些难题,必将影响学校的发展。五年来,经过努力,各方面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在上级党委与政府的支持下,一座占地1000余亩,投资数额巨大的新校区建设工程已列入市重点项目,预计近两年建成。这是学校跃上新层次、实现大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条件性难题解决取得的显著成效。回顾近几年学校的发展,对条件性难题的解决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1.形成标准共识

调研发现,高职院校中部分教师对高职办学条件的国家标准不甚了解。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学校在管理中缺乏标准观念,也很少提及国家标准。因此,要广泛宣传国家办学宏观标准,制定中观与微观层面的办学标准,形成全校统一的办学标准。这是条件性难题解决的第一步,否则,学校条件不管究竟差多少,条件性难题究竟需要解决到什么程度等都难以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共识。

2.集中财力配置

有时同样拨款额度的两所高职院校,一所办学条件均已达标,另一所却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两所学校在资金使用方面差异较大。达标的学校善于规划,善于进行资金合理配置,善于集中财力办大事,善于节约,而没有达标的学校则相反。由此可见,学校一定要善于集中财力办大事,善于利用有限资源改善办学条件。

3.争取政府支持

高职院校的出资方是政府,但政府管理的单位很多,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一要把学校办出特色,为社会建设培养可用之才;二要与当地党委政府多沟通。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投资几十个亿建设学校新校区,是学校发展的结果,也是不断与上级部门沟通的结果。

4.利用社会资源

高职院校要努力实现跨界合作发展。学校利用社会资源一方面促进了自身发展,另一方面为教师创造了更多参与开放式教学的机会。

(二)结构性难题的解决

由于受思想观念的影响,结构性难题的解决比条件性难题的解决更复杂,需要的时间更长,投入的精力更多。

1.统一思想观念

许多结构性难题都是由于思想观念落后,思想不统一造成的。要解决结构性难题,就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树立高职教育办学的新理念,定期组织广大教职工开展思想理念学习研讨活动。

2.确定学校主旋律

之所以要明确学校主旋律,是因为一些高职院校不明确工作重点,不研究工作难点,不了解中心工作与保障性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分不清主次,工作成效不高。高职院校应当确定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开放办学的主旋律。明确了主旋律就为解决结构性难题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明确发展关键

对于“教学是学校中心工作”这样一个基本命题,一些干部与教师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学校全体教职工对中心工作都应当有明确的认识,否则在人员与资源配置方面就会出现问题。明确了教学中心工作,才能确保学生培养是学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才能建设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

4.改革人事制度

这项工作可以从人力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合作、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着手进行。

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第一,要严格遵照标准。标准是动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标准会逐步得到提高。比如我国国家标准规定高职院校师生比是1∶18,一些院校能够达到1∶16,国外发达国家的标准更高些。第二,要向教学一线倾斜。在教职工数量不足的院校,要优先保证教学一线人力资源配置。第三,要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解决领军人物缺乏的问题。

在收入分配方面,也要通过改革解决动力不足的难题。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基本收入分配普惠性原则;二是适度拉大收入分配距离,根据工作绩效进行分配的原则;三是建立相关奖励制度。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把大师的引进与培养工作做好,要将培育工作具体到个人。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要把几个二级学院的双主体办学机制落实到位,把教学改革具体落实到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当中。

在社会服务方面,要强化社区学院建设,着力实现专业教育走向社区,如此等等。

(三)跨界性难题的解决

跨界合作教育是高职院校的一大特色,是增强高职院校办学活力,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是产学研合作的必要基础。当前,校企合作成为高职院校跨界合作教育的主流,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逐步解决。主要表现在企业方积极性不高,缺乏有效合作机制,校企合作质量亟待提高等几个方面。不同院校的校企合作难题是不同的,为了解决好校企合作的难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提高认识

许多校企合作难题都是由于认识不到位导致的。一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质量不高,重要原因是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到位或观念较为落后。一些人认识不到校企合作对于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性,许多企业也认识不到校企合作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要运用多种形式提高相关认识。

2.实现双赢

不能双赢的合作,必然会以失败告终。校企之间不要指望靠友谊维系合作,最终发挥作用的还是双赢。实现双赢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要在与企业合作的文件里,明确标明这一点。

3.明晰权责

校企双方必须在法律与政策框架内开展合作。任何个人的意见或承诺都不能作为校企合作的最终依据。校企合作双方应当按照法律与政策明确各自的责权利,而且必须形成明晰的规章制度。

4.重视质量

现在校企合作的一个主要难题是合作质量有待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经历了自主摸索与成型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不同层次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在深度与广度上表现出较大的差距,效果各不相同。就整体而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已经进入了第三个阶段——质量提升阶段,通过这个阶段的努力,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将跃上一个新的高度。为此,第一,高职院校要把校企合作质量纳入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进行考量。没有校企合作教育的高质量,也就没有高职院校办学的高质量。第二,多渠道遴选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第三,校企双方要协同开发高水平课程,教学活动组织要规范有效。第四,校企合作可以采用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创新。第五,要定期对校企合作教育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价。

猜你喜欢

难题办学校企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狗之难题
难题大作战
巧解难题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