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教育方式
2019-02-20武娜娜蔡金杰
武娜娜, 蔡金杰
(河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西柏坡精神是极具中国特色的革命精神,一直以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深入发掘西柏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基本要求。
一、西柏坡精神的主要内涵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转折的关键时期,形成了独特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主要包含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依靠群众、为民服务的民主精神[2]。
(一)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时期是取得全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物质基础薄弱,生活环境艰苦,办公条件简陋,中国共产党人以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经受住艰苦环境和恶劣条件的考验,领导解放区军民,发扬革命传统,传承优良作风。毛泽东同志以前瞻性思维考虑全局,预料到革命胜利后可能会滋生骄傲自满情绪,强调“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3]1438,告诫全党革命胜利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要吸取历史教训,为确保革命胜利后经受住执政考验,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理性,不能安于现状,不能失去奋斗的精神动力,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3]1438。毛泽东始终以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引领革命实践,以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领导革命斗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是继续“赶考”的坚实基础。
(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
彻底消灭反动势力,取得全国性革命胜利,是西柏坡时期的历史任务。“西柏坡时期,中国处于命运抉择的关键时期,能否抓住时机勇敢斗争,夺取最后的胜利,是摆在共产党面前的一次‘考试’。”[4]面对敌强我弱形势,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明确表达了“将革命进行到底” 的决心。中国共产党分析了夺取全国胜利,建立新中国的革命形势,抓住了有利时机,做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鼓舞人民,藐视敌人,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先后发动了三大战役,展开空前决战,1949年3月,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依靠群众、为民服务的民主精神
“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3]1091,密切联系群众是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西柏坡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斗争非常激烈,中国正处于为两种命运、两种前途做出最终抉择而进行最后决战的关键时刻。严峻的革命形势要求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扬依靠群众、为民服务的民主精神,最大限度地发动群众参加解放战争,为战争胜利筑牢坚实基础,为此,中国共产党全面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开展土地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解决了人民群众的生存问题,提高了群众参加革命的积极性,为取得决战胜利赢得了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毛泽东立足于人民大众的利益,关心百姓疾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调“必须认真检查,实行填平补齐,务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都能获得土地,而豪绅恶霸分子则必须受到惩罚”[3]1216,确保彻底解决土地问题。
二、西柏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西柏坡精神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厚内涵,成为宝贵的文化资源,具有品德塑造功能,成为影响当代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5],能够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奋斗目标,规范外在行为。
(一)理想信念引导功能
理想信念是人生道路的指向标,是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内在动力。“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6]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整体状况良好,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能自觉地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联系起来。但是,由于受到多种社会思潮的影响,部分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模糊,功利性价值取向比较突出,奉献社会的思想意志不够坚定。
西柏坡时期,革命先辈之所以能够在反动势力的军事镇压和政治迫害中坚持革命斗争,是因为他们坚信“中国人民能够而且一定会战胜面前的敌人,胜利最终是属于我们的”[3]1039,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精神力量。“西柏坡精神中蕴涵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是引领当代人价值取向的一面旗帜。”[7]引导当代青年学生以西柏坡时期的革命青年为榜样,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做好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和建设者。
(二)奋斗目标导向功能
奋斗目标是社会事业发展的指南针,是个人成长进步的航海舵。把社会发展目标转化为青年学生的奋斗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西柏坡精神教育是这一奋斗目标转化的重要途径。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市场经济的负效应逐渐凸显,部分青年学生的奋斗目标有功利化倾向,以提高自身就业门槛为学习动机,以物质利益为价值标准,重个人价值实现轻社会贡献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他们对我国社会发展和国家命运的关注。
“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8]在西柏坡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土地问题,以推翻压迫人民的“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国家为目标,将革命工作扎根在群众日常生活,把人民视为“赶考”的评卷人。弘扬西柏坡精神,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民造福,将个人理想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相融合,让青年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担当历史重任,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三)外在行为规范功能
外在行为是社会主体在思想品德认知基础上,在情感、信念和意志支配和调节下,在实践活动中坚持思想政治原则,履行社会道德规范的实际行动。具体行为是检验个体内在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文化主体之间实力不均衡、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可能会导致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发严峻,影响青年学生的因素日益复杂化。部分青年学生沉迷于网络,盲目甚至过度消费,学习主动性较低,学习积极性较弱,产生社会责任危机。
弘扬西柏坡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将革命精神内化为品德意志,外化为稳定长久的行为习惯,主动将西柏坡精神融合于学习工作实际,并自觉落实到日常行为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刻苦钻研,谦虚谨慎,严谨求实;选择良好的生活方式,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秉持科学的工作态度,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三、西柏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当代青年学生生活相对安逸,物质条件比较优越,价值观呈多元化倾向,没有经历过革命时代的磨练,难以深入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新时代的缔造者,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因此,应创新西柏坡精神的弘扬方式,增强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一)以西柏坡精神为引领,打造红色网站
随着科技的创新发展,网络成为弘扬西柏坡精神的重要平台。互联网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突破了师生单向互动的局限性,为师生双向沟通提供了更为宽阔的平台。但是,网络信息具有复杂性,其安全管理难度较大。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网络,充分运用其积极因素,剔除其消极因素,拓宽西柏坡精神宣传渠道。应结合教学实际,以西柏坡精神为引领,打造红色网站,让主流思想占领网络阵地,注重舆论宣传,掌握网络思想政治话语权,为青年学生了解西柏坡时期革命实践活动过程,感悟西柏坡精神的深刻内涵,提供线上平台。邀请政治学、历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以西柏坡精神为专题,开设网络课程,为青年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知识拓宽线上空间。成立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深化西柏坡精神研究,依托重点基金项目,创办西柏坡精神智库专刊,开设相关选修课程,综合美育课程,传播与创作相关文艺作品,构建线下平台。
(二)以西柏坡精神为抓手,开展实践活动
“西柏坡精神的价值、生命力在于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9],实践活动是传承西柏坡精神的关键渠道。以红色文化为基础,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践活动主线,开展西柏坡志愿服务活动,鼓励青年学生踊跃参与,以深入了解西柏坡时期的革命历史,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追寻红色记忆,领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结合课堂教学,定期开展参观西柏坡革命圣地活动,接受西柏坡革命精神洗礼,将西柏坡精神扎根在青年学生心中,引导学生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结合党团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传播西柏坡精神的影片,引导学生深切感受革命斗争的艰苦,深入体会和平年代来之不易,进一步明确自身肩负着新时代的历史重任。以基金项目为着力点,深入开展西柏坡精神调研活动,了解青年学生对西柏坡精神的接受现状,鼓励青年学生为增强传播实效建言献策。开展西柏坡精神交流研讨会,以小组为单位,讲述切身感悟,剖析精神实质,深层次领悟西柏坡精神内涵,升华精神境界。
(三)以西柏坡精神为要素,融入学科教学
增强西柏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强化青年学生对西柏坡精神的学习,需结合时代要求,创新教育方法。随着教育改革深层发展,课程思政理念应运而生,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0]。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发展,应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以西柏坡精神为基础,构建红色文化全课程育人格局。发挥思政课程的育人作用,引导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提升西柏坡精神与思政理论课的融合度,突出思政课教学特色。增强专业课程育人功能,以西柏坡精神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引领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将西柏坡精神的价值导向与专业理论知识相融合,将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养成相结合,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的精神。发挥通识课程的育人作用,以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为桥梁,深层次探索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弘扬红色文化,增强青年学生道路自信。以人文艺术课程为中介,深入发掘西柏坡精神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以自然科学课程为途径,强化青年学生科学创新精神的培养。
结语
西柏坡精神是革命前辈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创造出来,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全国革命斗争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临新任务、新要求,弘扬西柏坡精神,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弘扬西柏坡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能引导当代青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