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编委会换届会议综述

2019-02-20赵莉萍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编委办刊刊物

赵莉萍

(山东女子学院, 山东 济南 250300)

2019年5月30日上午,《山东女子学院学报》编委会换届会议在山东女子学院召开。此次会议是在山东女子学院凝练办学特色、推进学校学科融合发展、打造学校高端学术平台背景下举办的重要学术活动。来自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华女子学院等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的编委就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办好《山东女子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进行了深入探讨。学校党委书记郭翠芬、校长兼编委会主任盛国军,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院部行政负责人、妇女研究与发展中心全体人员参加了编委会会议。会议由郭翠芬主持。

郭翠芬首先对出席会议的专家表示了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建设“百年女大”的发展愿景,以及“12345”总体发展思路。郭翠芬说,今天召开《学报》编委会换届会议,也是想借助《学报》这个平台和载体集中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希望专家们能在《学报》发展、女性研究、女性教育等方面给予我们指导,这对我校的特色发展将有重要促进作用。

盛国军从学术影响力、服务学校发展、工作举措、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等五个方面对《学报》(2015—2018年)工作作了总结。他特别强调,《学报》四年来的影响因子显著上升,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根据知网统计,《学报》复合影响因子2017年比2014年增长20.9%;期刊综合影响因子2017年比2014年增长53%;Web即年下载率2017年比2014年增长194.7%;人文社科影响因子学科排序2017年比2014年提高了267个名次。

随后,郭翠芬宣布了《学报》新一届编委会成员名单,并向与会者介绍了编委委员:华中师范大学王俊教授,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我校“特聘教授”叶文振,厦门大学朱孟楠教授,复旦大学任远教授,中华女子学院刘伯红教授,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所长杜洁研究员,我校宣传部部长李君教授,我校科研处处长李缨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菊华教授,北京大学佟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宋少鹏教授,南京大学陈友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郑真真教授,厦门大学胡荣教授,南开大学侯杰教授,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所长姜秀花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夏吟兰教授,上海师范大学董丽敏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靳小怡教授。盛国军为与会编委姜秀花、叶文振、刘伯红、侯杰、佟新、杨菊华、任远、李缨等分别颁发了聘书并合影留念。

新一届编委会委员对《学报》在夯实学报质量、培育作者队伍、推进性别平等进程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结合《学报》现状展开了热烈讨论。各位编委从不同的角度和学术视野出发,为《学报》发展建言献策,从《学报》的方向定位、专题策划、栏目设置、作者队伍建设、审稿专家库建设、编辑队伍建设、学术和价值引领作用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我校“特聘教授”叶文振从个人的角度向百忙中远道而来的各位编委表达了诚挚的谢意。他说,自己作为“特聘教授”在学校工作了一段时间,感受到了山东女子学院发展的巨大潜力、良好的氛围,全方位地感受到了学校的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走特色发展之路,这是很好的战略选择,学校也具备了办好女子高校的基础和实力。针对办刊,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对《学报》发展有信心。《学报》已经有了很好的办刊基础,我们要在此基础上作梳理以总结《学报》的优势和短板,并对《学报》的发展方向进行更准确的定位。全校教职工都应关心《学报》的发展并参与到它的建设当中,用各种资源来支持《学报》发展,因为它是学校非常重要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让更多人认识学校。二是要将《学报》工作纳入学校特色发展战略中来进行统筹规划,整合全校各种力量来助力其发展。《学报》可以凭借特色发展来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并实现三大对接:首先是对接当前的性别研究热点,及时参与并作出反应;其次是对接并引领女性学的学科建设,特别是要关注其理论和方法论的讨论,要对女性学学科建设的每一步都有所反应;再次是与多学科进行对接:与传统学科进行友好的合作和融合。希望女性学能够融入到各个传统学科中去,而《学报》应该在女性学和其他学科的融合方面作出努力。三是坚持开放办刊的思路,《学报》可以与其他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形成多渠道支持下的融合办刊模式。在《学报》办刊中,不仅邀请校外的专家做编委,也可以考虑实施稿件外审制度;同时也要加强与相关业务部门的联系;要向名栏名刊学习,汲取其办刊经验并获得专业指导。

姜秀花结合其在《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的办刊经历分享了宝贵的办刊经验。她认为,办好刊物需要多种力量的共同参与。她强调“内容为王”,内容是办好刊物的主攻方向,刊物内容是其实现规划目标的坚实基础。总之,要从刊发文章的质量入手来提升办刊水平,《学报》内容质量提高之后自然会被学术界和期刊评价机构注意,所有的办刊机制都是服务于刊物内容的。关于怎样做好内容,她指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要明确编委的职责。编委可以每年帮助《学报》提出有关选题计划并策划组稿。另外,稿件质量的把关也可以充分让编委参与进来,把编委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二是《学报》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要在对其他女性学术刊物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寻找适合本刊发展的议题,考虑在栏目设置方面进行突破,这方面可以结合当今有关重大事件和妇女的重大诉求等新的增长点来设置。将研究领域新的增长点作为《学报》的一个着力点来打造,在这方面发挥其学术引领、价值引领和政治引领的作用,体现学校和《学报》的特色;另外也应该结合学校的有关学科来设置议题以形成《学报》的特色。三是要充分听取刊物学术评价机构的建议。刊物应与外界建立多向联系,除了向其他优秀刊物学习以外,还可以向期刊评价体系的专家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并与其建立稳固的联系,这对达成办刊目标至关重要。

刘伯红从读者的角度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刊物内容上要有国际视角,要在全球化视角和框架下来设置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全人类都在探索可持续发展和推进性别平等的路径,刊物应该关注国际方面有关的争论并和国际上形成对话。国际上的性别热点议题都应该在国内有所反应,刊物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我们办刊不应只是为了办刊,而应该有情怀和追求,要思考怎样通过刊物促进学科重建和文化改革。二是要考虑怎样引领社会热点问题。关于选题,她认为,虽然学科间的交流、交融、对话都非常重要,但《学报》要有自己明晰的理论框架和价值取向,以及明确的办刊目标,这直接影响刊物的学术质量。三是要对相关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专题策划。组织专题和议题前期应该有充分的讨论,要提前做好策划,甚至可以召开研讨会深入讨论。《学报》要有立场和底线,而不是被别人牵着走。四是建议近期设立“北京+25”专题栏目,从不同角度切入来研究性别问题。

佟新谈了四点看法。首先,她同意姜秀花副所长所说的“内容为王”的观点,《学报》首先要做好内容。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刊物如何利用新媒体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践行。网络版及时、快捷,非常方便阅读,也方便编委把摘要等推送给相关研究人员,利于《学报》扩大影响,所以,《学报》应加强网络版建设。作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她建议《学报》首先要努力进入参评期刊的名单。其次,将特色栏目进行重点培养。要抓住机会使有关研究者注意到《学报》并投稿给我刊,这对他们而言也是一个发表学术成果和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再次,有一个现实存在的矛盾,虽然《学报》是一个很好的学术阵地,但是因为不能进入一些评价体系,就影响了某些学者的投稿热情。从学校角度来说,是否可以考虑先给它地位,比如学校是否可以先将其认同为C刊。最后,《学报》要充分调动编委的积极性并给其提出任务,比如编委要每期向有关转载期刊推荐稿件。

任远认为,期刊建设是学校一体化发展的一部分。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刊物的内在追求应该是什么,而不应该因为去追求成为核心期刊而丧失了对刊物本身的内在追求。他认为,刊物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要把刊物打造成现代女学的平台。而要使其成为现代女学的平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怎样利用这个刊物来推进学科建设,并整合已有的学科来形成有特色的现代学科。学校学科建设需要摆脱原来学科框架下的分兵作战模式,把本校的学科进行整合,并通过整合来重新构造出一个知识生产链。二是学科共同体可以依靠刊物来建设,并且刊物本身有责任使学界的共同探讨形成研究力量。三是刊物要组织丰富的学术研讨活动,为青年学术新锐力量搭建展示成果的平台,而学术平台同时也可促进人才的成长和刊物的成长。另外,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来说,更要考虑刊物为中国的妇女发展甚至为中国的社会发展作出怎样的贡献,树立怎样的研究理念。如果刊物的理念是引领学科的发展,引领有特色的学科建设,那么它成为核心期刊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侯杰认为,女子学院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最近十几年,全国妇联一直在推动妇女/性别研究的主流化。一方面,对学校来说,学校的重点是发展特色学科,女性学其实也是我们学校的生命线。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学报》的平台扩大学校影响,并且把海内外的优秀成果集中到我们《学报》和学校;另一方面,要使《学报》和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学报》要精心设置栏目,并通过笔谈或对话的方式紧跟热点议题;《学报》要成为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要动员学校教职工一起把研究作好。从《学报》角度来讲,要引领学术的发展,只要是适合《学报》发展并符合中国国情的内容,就可以做适当的规划来予以关注。关于国际领域的学术成果,可以就不同议题做综述,把《学报》变成国际研究成果的发布源。同时,也可以组织相关的学术活动,就一些议题展开讨论、付诸实践,并转化成我们的栏目内容。同时,也要对相关学术期刊作系统分析,学习其宝贵的办刊经验。编辑队伍的建设也很重要,要团结编辑队伍以形成合力;在新媒体时代,要为编辑营造更好、更宽松的成长环境。

盛国军在总结时指出,这是一次很有价值和意义的会议,具有超越性和前瞻性,各位专家的发言都非常具有启发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有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令人感受到学术交流的愉悦。他认为,专家学者们提出的意见、建议,从不同的角度带给我们启发和思考,甚至专家们看法不完全一致的一些思想、观念、方法,也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仔细、全面、客观地去分析。有一些问题我们当前可能暂时解决不了,但它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也非常大。比如,《学报》刊发的文章在我们学校能否算作核心期刊,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不同的学术价值观就会在这里碰撞:学校从事女性研究的教师可能会赞成,而与妇女/性别研究距离比较远的,比如理科的教师,可能认为这样做不太合适。这种讨论虽然有争议,却非常有意义。这启发我们要从一种科学的、合理的,而且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符合学校长远建设发展的角度去解决这个问题。关于我们这个层次的《学报》应该怎么办刊,刚才专家都提了一些非常好的建议,我们应尝试多种模式的办刊方式。《学报》在层次定位、目标、学术风格,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上,都应该追求自己的风格,这样才能形成刊物的特色。盛国军也赞成“内容为王”,认为没有好的内涵和学术基础,一篇论文就没有刊发的价值。《学报》发展要避开重点大学学报,办符合我们自己层次的特色期刊。他说,会后我们还会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把妇女/性别研究思路和学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凝练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要通过特色来强化它在社会上的影响,学校最重要、最核心的还是学科和专业,离开了学科和专业,特色只能是纸上谈兵,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同。他强调,编辑部要把会上专家的意见分别整理出来并加以研究,贯彻到下一步的具体办刊行动中,该修正的修正,该重新定位的重新定位。

此次编委会的召开,为《学报》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学报》将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新一届编委会委员的关心支持下,进一步提升办刊质量,尽快实现既定目标,为促进全省乃至全国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编委办刊刊物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刊物贺词
本刊编委简介
系列刊物介绍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