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下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个性表达
2019-02-20梁天宇张紫暄
□ 梁天宇 张紫暄
融媒体时代,主持人的工作较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前的信息传播者发展成现在的与观众分享信息和个人见解的意见领袖。正是由于这种变化,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定位也由单一变得多元。而他们在节目和生活中表现出的个性,也因定位各异而有所不同。
一、主持人角色定位的确立与转变
角色定位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主体的行为,受到该职业所必需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制约。基于这个定义,不难得出主持人角色定位的含义: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在符合节目或栏目主旨和情境之中。由此可见,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存在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时代背景与特殊语境下,并且是为节目本身意志的表达与体现而服务的。
“节目是主持人的依托,主持人是节目的体现者、代表者、主宰者,是节目的延伸:主持人因节目而受到关注,节目因主持人尽显魅力,两者相得益彰、唇齿相依,离开特定的节目,主持人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①在同一节目(特别是多个主持人共同主持的节目)中,不同的主持人有着不同的角色定位;类似地,同一个主持人在主持不同的节目时,也会因为节目的风格定位、传播目的的不同,对自己的主持风格做出相应调整。
下面试从社会历史环境、不同因素的影响这两个角度,纵横相结合地分析主持人角色定位的确立与转变。
(一)仪式主持与广播电视节目主持
我国主持艺术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巫术礼仪与祭祀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初步形成,人际交流活动随之开展。而活动的开展必然少不了组织者、执行者和参与者,这样的角色分工便催生了主持最初的形式。
近现代,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断融合,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领域之下,形式丰富、多元化的活动仪式出现并迅速传播,场景礼仪主持因此诞生。政务会议、经济论坛、西式婚礼等都出现了广义上的主持人;文化领域、文艺演出等活动出现的“报幕员”则可以说是主持人的初级表现了。
尽管“主持人”的角色已经实际存在了很长时间,但是这一角色被社会大众所接受、认可和使用,是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的诞生和发展而实现的。1928年,《快乐的电台》在荷兰开播。作为全世界第一个主持人形式的节目,该节目的主持人艾迪·勒达兹被后人公认为最早的节目主持人②。
中国的广播事业始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但是,早期的广播活动并没有被称为“主持人”的从业者,而是被称作“播音员”。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在早期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中,广播电视节目长期以来是作为宣传媒介工具而存在的。因此,播音员的作用是准确地将消息、公告等稿件播报出去。在社会功能系统中,这一角色的定位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组织节目的工具而存在,其与受众的沟通模式是一种“我说你听式”的单向传播。
新中国成立后,广播事业的革命斗争宣传工具的属性开始逐渐弱化继而消失。但直至改革开放以降,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中国第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沈力,于1983年元旦开始主持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为您服务》。在节目中,沈力亲切地同观众聊家常,介绍各种知识,解答各类问题,主动地参与节目,而不像以前的播音员一样背诵稿件。这标志着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发生了转变——不再是此前的“工具”,而是具有个性人格特点的“媒介交际角色”,是和受众进行社会交往的成员之一。
(二)主持人的不同角色定位
1.同一节目中不同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主持人金星曾经在节目中,对同为主持人的嘉宾吴昕提出质疑。她直截了当地表示,谢娜在《快乐大本营》中“抢”了吴昕的戏份。吴昕当场微笑回应:“不是,定位不一样。”吴昕用这七个字展现出她的应变能力和高情商,立刻圈粉无数。同时,我们也从中得知,在同一节目,特别是由多位主持人共同主持的节目中,不同主持人有明确的分工,他们承担的角色定位是不一样的。每个主持人明确的角色定位,有利于整个主持群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还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理想的节目效果。
当前,我国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统领型主持人、串联型主持人、辅助型主持人。
仍旧以《快乐大本营》为例,该节目的定位是“嘉宾访谈综艺秀”,需要五个主持人组成的“快乐家族”共同主持。首先,何炅是“快乐家族”中年龄最长、资历最深的“大家长”。他开启一个话题,又能在适当时机结束话题并引入下一话题,同时又能很好地调动现场气氛,发挥着组织串联节目和把控节奏的作用,属于节目的统领型主持人。其次,谢娜和李维嘉是节目的另一大亮点。他们负责承接何炅抛出的话题并加以拓展,帮助统领型主持人共同串联节目;他们还和嘉宾游戏、互动,延伸节目效果,担任节目中的串联型主持人。最后,吴昕和杜海涛在节目中更多的是作为大家的调侃对象,在其他主持人的组织下配合共同营造气氛,话不多、镜头不多,同时负责介绍性文字的朗读或背诵,担任辅助型主持人。
由五位主持人共同组成的“快乐家族”主持组合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且分工明确、定位精准,共同主持着《快乐大本营》这档中国电视综艺中的“常青树”节目。他们传达快乐的节目理念,使其大获好评,成为湖南卫视的一大招牌。
2.同一主持人在不同节目中的角色定位
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的角色定位取决于诸如节目的风格、内容形式以及节目的预期传播效果等因素。因此,同一主持人在担任不同电视节目的主持工作时,在其角色表现上就有了不同的定位。
以国内著名主持人孟非为例,他主持过民生新闻类节目《南京零距离》、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和答题脱口秀节目《非常了得》等多档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是一名经验丰富的优秀主持人。在不同的节目中,孟非的角色定位也不同。在《南京零距离》中,孟非的角色是能用切中肯綮又略带幽默讽刺的语言,对一些热点事件进行即兴点评的主持人;在《非诚勿扰》中,孟非的角色定位是引导登台的男嘉宾展示自我,表现个人特点,帮助观众和女嘉宾掌握更多的信息。同时,孟非凭借着他较快的反应速度,成为解决突发问题的局面掌控者;而在已停播的《非常了得》节目中,孟非的角色定位在常规答题节目主持人和为郭德纲捧哏之间。由于没有明确的角色定位,孟非无法展现自己的主持优势和特点。因此在这个节目中,孟非的表现不是很理想。
总之,孟非能够掌握不同主持角色定位、轻松驾驭不同类型的节目,是一位杰出的主持人。2011年《新周刊》曾这样评价孟非:“他可能是中国电视荧屏上最世故又最真诚、最能言又最有节制的光头佬。他以主持民生新闻的历练和主持娱乐选秀的经验,为《非诚勿扰》设定出既有悬念又不矫情、既多姿多采又风格清新的尺度感,可模仿,难超越。他能让嘉宾说真话、演自己,也演幻觉。他能与点评人相得益彰,并让后者也精彩纷呈。在电视剧横行的时代,他示范了主持人久违的存在价值。”③
二、主持人的个性表达
本文在开头部分就已经对“角色定位”一词做出概念上的解释。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主持人们也不例外。除了“主持人”这一角色,他们还是儿子/女儿、丈夫/妻子、父亲/母亲,某一大学的毕业生,某一专业领域的研究者等。主持人除了承担上述这些社会角色,还有一个共有的、特殊的角色身份——公众人物。在这一前提之下,他们如何把握好镜头前和镜头后的角色形象,如何把握在节目中的个性和生活中的本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真实的自我表现
节目主持是一项充满随机性和偶然性的工作。作为节目的串联者和组织者,以及嘉宾、观众之间的桥梁,主持人常常需要即兴发挥、随机应变并且符合节目的定位。这就要求主持人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大量的知识积累。
在优秀电视节目《朗读者》中,董卿在聆听嘉宾斯琴高娃朗读对于母亲深沉的爱时,和现场的观众一道被真情实感打动。即使情感被触发,眼中饱含泪水,但她仍然努力控制情绪和声音,继续主持。董卿的做法备受观众好评。因为这档节目的主旨在于通过朗读传递真情,所以她在节目中融入普通观众,真实流露出自己在那一刻的情感,反而呼应了节目的设定,让节目有了温暖人心的力量。不仅如此,董卿还把自己个人的情绪和节目的组织都保持在控制之下——在专业素养的要求下,她没有泣不成声,而是眼含泪水,在合理表达情绪的基础上保证了节目的平稳进行。
此外,因为董卿一直保持着每天阅读一小时的习惯,所以她在《中国诗词大会》中才能就“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脱口而出几句文人雅士对的下联。她的表现既符合节目传播文化的主旨,又真实、自然地展现了自己富有文学修养的个性。
(二)直接的本色示人
如上所述,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会根据不同的节目需要而调整,没有哪位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会一成不变。在融媒体语境下,诸如微博、微信推文和视频弹幕等来自互联网的舆论意见,对主持人定位和风格的要求往往远高于过去。这就要求主持人尝试不同节目类型的主持时,能够及时调整自己,选择适合的主持风格。
在众多电视节目主持人中,张绍刚就是一位不考虑节目主旨,在节目中表现出很强个性的“本色示人型”主持人。以大学老师为主业的张绍刚,在生活中是一个说话直接、敢于质疑、喜欢判断的人。但他在主持求职类节目《职来职往》时,却因过于表现自己在生活中的个性,而与求职者产生争论,在互联网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同时,他本人又很少主动借助互联网或传统媒体回应舆论焦点,使得自身形象一度受损。
事实上,主持人在节目中展示自己的真实个性是没有问题的。张绍刚的主持之所以饱受争议,是因为他表现的质疑求职者、引导舆论跟随自己想法的个性,与节目服务求职者的宗旨相悖。如果张绍刚能够及时听取各方意见,对自己的主持做出适当调整,也不会产生后来严重的舆论争议。因此,融媒体语境下,主持人在节目中不是将个性“本色示人”就是正确的,还应该更为积极主动地倾听来自各方的声音,并考虑自己表现的个性是否与节目相适应。
(三)精心的人设维护
主持人在积累了一定的公众形象之后,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体验。然而,在融媒体的语境之下,作为公众人物,主持人的一言一行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无论是在节目中还是生活中,社会公众对他们的道德、行为表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主持人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近年来,公众人物喜欢向大众塑造出诸如“学霸”“耿直”等积极向上的正面形象。但是,“人设”的塑造应该是自己平时状态的自然展现,而不是欺骗公众的自我表演。
著名节目主持人吴秀波就曾在互联网和主持节目时,给自己营造了一个优雅的“国民大叔”的好男人设定。可是他私下里的所作所为并不能与他的“人设”相匹配,最终东窗事发,成了主持人中“人设崩塌”的典型。
综上所述,主持人的个性应该是符合节目主旨的、真实的自我表达,而不是不计任何后果地将自己的个性本色示人,或是为了维持某种“人设”而对观众表演。
注释:
①张骏德.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17.
②俞虹.节目主持人通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31.
③2010中国电视榜[J].新周刊,2011(03):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