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方美学下的“武侠”之道新境界
——评电影《卧虎藏龙》

2019-02-20李昕婕

视听 2019年10期
关键词:武侠片卧虎藏龙李安

□ 李昕婕

《卧虎藏龙》是李安根据王度庐同名小说改编的武侠动作电影,由袁和平任武术指导,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张震等联袂主演。影片自2000年在中国台湾上映就备受关注,不仅在国内市场回报颇丰,而且远销海外。《卧虎藏龙》的北美票房突破了1亿美元门槛,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超过1亿美元票房的外语片。影片也获得诸多奖项,成为电影历史上第一部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的华语影片。

李安以“父亲三部曲”起家,长于拍摄伦理片,这是他的第一部武侠片,也是他长久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侠义精神”的一次探索。《卧虎藏龙》不同于以往的武侠片,不仅融入古典文化,探讨了武侠的深层含义,提升了我国动作片的新境界,更为中国武侠片的传播打开了世界之窗,成为世人了解武侠与东方文化的媒介。

一、主题追寻:“侠”与“道”的遵循与突破

电影围绕大侠李慕白退隐江湖之际青冥宝剑失窃一事及引发的一系列江湖恩怨,道出两代人的爱恨情仇。与以往武侠片中呈现的血雨腥风截然不同,《卧虎藏龙》整个影片的基调犹如导演李安本人的性格一般,内敛、含蓄、平静,透着浓浓的人文内涵,其中既有儒家“仁义”的大侠处事方式,又充满了道家禅宗的辩证哲思。影片表面通过李慕白和俞秀莲、玉娇龙和罗小虎两对人的情爱关系,呈现江湖儿女的侠义之梦、侠义之情,实则借武学、功夫的塑造,阐释了儒道的精神、禅修的境界,以及人类永远面对的情欲困扰。

影片开篇李慕白从河边走来,与俞秀莲相遇表明退出江湖的心意时,说到自己破解出关,一度进入很深的寂静,时间空间都不存在了,不仅没有“得道”的喜悦,反而被一种寂灭的悲哀环绕。李慕白口中的“有些事需要想想”,暗指与俞秀莲的儿女之情,以至于李慕白宁愿放弃闭关,期望和俞秀莲一起归隐山林,来化解内心的不安,追寻一种新的平静。可见,即便是江湖上人尽皆知的一代大侠李慕白,也不免为情所困。二人的暧昧关系被吴妈、贝勒爷先后明示暗示,甚至李俞二人也亲自道出——如李慕白口中的“我以为我们都说好了”。这对中年侠客之所以未在一起,源于礼义的束缚、道德的阻碍,他们遵循的“道”不允许彼此的越轨行为。正如二人的出场,李慕白跨越了方正规矩的俞府大院,从门框中走进来,框架式构图暗示越是大侠所需遵循的条条框框越是繁多;俞秀莲出场遇见李慕白时,身后背景正好显出对联上的“礼乐”二字,也对其身份作了规定。

竹林茶座中,李慕白握住俞秀莲的手,却说出师父曾常说的话:“把手握住,里面什么也没有;把手松开,你拥有的是一切”,俞秀莲劝他:“不是每一件事都是虚幻的,刚才你握住我的手,你能感觉它的真实吗?”李慕白则回应不敢触碰俞秀莲手上常年练功留下的硬茧,事实上这些硬茧正是礼教的具象化呈现,李慕白真正不敢触碰的是时刻提醒他们身份背景的道德象征。最终李慕白反问出那句:“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不仅江湖各路纷争不断,人心的欲望也如同江湖般纷乱冲撞,看似自由的江湖实际上并不自由,此时的李慕白是羡慕玉娇龙的年轻叛逆、不顾礼法、任意而为的,而正如二人谈话结束时身后的那面白墙,将他们与窗外那恣意摇曳象征自由与欲望的竹林相隔开,他们到底也未能逾越道德鸿沟。直至李慕白临终前留着一口气不再“炼神还虚”,而是向俞秀莲表白衷心,二人终于突破一直以来坚守的礼义之道。

另一面,作为九门提督府上的千金小姐玉娇龙,本应最为循规蹈矩、遵守礼教,却生来性格叛逆、刁蛮任性、不服管教,不仅十岁起秘拜碧眼狐狸为师,学习武当剑法,更是与新疆大盗“半边云”罗小虎私定终身,看到贝勒府的青冥宝剑便偷来“随便玩玩”,不满父母之命便大婚当天逃婚,最后搅得整个江湖天翻地覆。玉娇龙心中之“道”是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江湖梦,然而真正的江湖注定与她的想象截然不同,在无意害死李慕白后,玉娇龙心中的“道”也不复存在了,只是回到武当与罗小虎一夕缠绵后,跳下山崖,既可理解为殉情,又可解读为李慕白之死令她往后的追寻不再有意义——她突破了世俗之道,寻到了江湖做人之道,却最终归于幻灭。正如玉娇龙出场时,身后对联显现的“了无痕”三个字,影片从一开始便暗示了玉娇龙的结局,她的命运就像一场自己编造的梦境,最终梦醒一切回归虚空。这也许是李安最想要阐释的禅宗之意。

二、视听设计:“武”与“景”的变幻与交融

《卧虎藏龙》作为武侠片最为人称道的是其武打场景与动作的设计。导演李安是第一次拍武侠片,不太擅长动作设计,为此他特地邀请导演袁和平担任武术指导,配合自己的影片理念,设计出了其他武侠片无法比拟的动作场面。将无垠的新疆大漠、云雾缭绕的山峦、流水飞瀑等武侠小说中最常出现打斗场景,与影片中的比武理念完美结合,呈现出精彩绝伦的视听设计,将中国武术与东方美学发挥到极致。

本片在武术设计上,有着诸多创举,最突出的是轻功的展现。玉娇龙深夜盗剑,遭到俞秀莲的追捕,二人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屋顶追逐戏。一般武侠片在呈现轻功时,通常一闪即逝,对于起身、飞、落三个过程总是取其一而用之,决不会展示全程,将轻功作为昙花一现的视觉奇观,因其诡异从而避免观众对虚假的反应,所以用长镜头跟拍是忌讳。但李安反其道而行,偏偏使用长镜头跟拍,拍摄两个女主角在屋顶上施展轻功、追逐跳跃的情景,她们轻盈的身姿、优美的线条跃然屏中。同时,配合导演精彩的场面调度,保留了飞跃、追逐动作的完整性,摄影机在两个人的后上方不紧不慢地跟随着,在运动与静止之间保持着节制与内敛的速度,在追求多样姿势变换的同时保留长镜头,刚柔并济,旋转流畅,仿佛与整个情景融合在一起,形成别具韵味的轻功戏。

电影中最为经典的武打场面是李慕白和玉娇龙在竹林顶端的一场比剑。李慕白要求玉娇龙归还青冥剑,玉娇龙立即施展轻功逃遁,李慕白随即施展轻功紧追,他们到了一片竹林中比剑,这场戏“极具东方意象之美”。在一大片壮阔如海的绿色竹涛中,玉娇龙身轻如燕,李慕白气度非凡,二人穿梭在竹海中,将中国武术轻功的飘渺轻逸展现得淋漓尽致。“竹林比剑”一直是中国武侠电影里的经典桥段,《十面埋伏》《夜宴》等许多影片也都将竹林作为武侠的重要背景元素。李安曾解释,在中国的武侠传统当中,竹林有着相当深远的涵义,特别是在比剑的时候。实际上竹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符号,竹子清新隽永,一如君子清雅高洁,又坚韧挺拔,任风吹雨打,依然保持气节,正是绿竹这样的品性,暗合了侠客们向往和追求的内在人格,也承载着中国武侠精神的不屈使命。置身卧虎藏龙的竹林之中,竹色清新飘渺,给人以清幽超脱之感。竹子本性潇洒,更加衬托人物动作轻盈,来去自如。竹色因为阴阳的变换,亦明亦暗,就像是一幅饱满的中国画,李慕白和玉娇龙皆身着白衣,在这种如诗如画的竹林中的打斗已经脱离了武侠的意义,更是一种深层的诗意的舞蹈。二人在竹林中此起彼伏,时而一前一后,时而一上一下,将玉娇龙的叛逆自由与李慕白的克己道义之间的矛盾巧妙展现,其实所谓的江湖争斗,也不过是内心矛盾的外化,摇摆不定的竹子实际上也暗示着他们之间迷乱心境与充满情欲的关系变换。轻与重,上与下,阴与阳,这场戏不仅带给观众绝佳的视觉享受,更是将世间万物相生相克的哲思融合转化,呈现于银幕之上,令人陷入沉思。

李安曾说:“最好的电影不是你说了一个多好的故事,而是你在观众心里激起了些什么。”显然,《卧虎藏龙》就是这样一部能够“在观众心里激起什么”的影片。常有观众发问最终玉娇龙的跳崖,而李安正是用这种意犹未尽的表达方式诉说着自由与克制、孤独与欲望的武侠之道,观众在观看中静静思考,在思考中细细品味那份内心的欲望与延伸、追逐与虚空的禅意境界。

猜你喜欢

武侠片卧虎藏龙李安
好莱坞要翻拍剧版《卧虎藏龙》
青梅竹马
不做房间里最聪明的人
道义与中和
李方伟 藏石欣赏
鹧鸪天·赠乡贤熊校长
城郭烽烟又起武侠死灰复燃?《绣春刀2》能不能给武侠电影带来出路?
“演卧虎藏龙2?一开始我是拒绝的”
中国武侠电影创作新趋势研究
《卧虎藏龙》的视觉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