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内容呈现与价值构建
——以《我家那小子》为例

2019-02-20梁爽

视听 2019年10期
关键词:那小子湖南卫视类节目

□梁爽

一、观察类真人秀在综艺大潮中出现

我国综艺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最早的综艺节目当属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但春晚每年只在固定的时间播出。为了满足观众对综艺节目的审美需求,中央电视台于1990年推出了《综艺大观》,可谓是我国综艺节目的鼻祖。该节目主要以明星表演为主,受众参与感不强,这形成了我国综艺节目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游戏类综艺节目阶段,这个阶段的综艺节目娱乐氛围较为浓厚,主持人在节目中和观众互动,明星参与游戏“展示”自我,观众也可以参与到节目当中,这一阶段比较突出的节目是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第三个阶段是益智类综艺节目,这类节目以央视的《幸运52》《非常6+1》的表现较为突出。第四个阶段是生存挑战类节目《走进香格里拉》。后来又出现了《超级女声》等影响力颇大的综艺节目。

近年来,综艺节目的需求量增大,受众审美多变,我国开始尝试引进并创新发展户外游戏真人秀节目来壮大综艺节目的形式,如浙江卫视的《奔跑吧》、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和东方卫视的《极限挑战》,等等。为了避免节目过度娱乐化,国家开始提倡发展文化类节目,央视的《朗读者》和《中国诗词大会》均收获了高收视率。这两年,重视生活细节还原的慢综艺应运而生,例如浙江卫视的《青春旅舍》、湖南卫视的《向往的生活》。为了更进一步地使节目贴近受众的生活,并使节目传达一定的价值观,探讨当下热点话题,解决矛盾,“观察+真人秀”类亲子节目作为慢综艺中的一种开始出现。湖南卫视的《我家那小子》每期会邀请妈妈团来到演播厅与主持人和观察员一同观看明星孩子独居生活的视频。节目内容反映“父母催婚”“代际关系”等当下热点问题,通过孩子的变化与成长,影响并带领全社会“好好去生活”。

二、《我家那小子》的节目特色

(一)真实的节目内容

真人秀节目,“真”为特色,“人”为核心,“秀”为虚构和游戏。《我家那小子》节目还原生活场景,没有游戏环节的设置,可谓是突出了“真”这一特色。例如钱枫独居房间的混乱,武艺每天点外卖为生,陈学冬喜欢挑战冒险,不太会照顾自己。明星的生活毫无遮掩地展示在观众面前,不少观看了节目的年轻人似乎在明星的生活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许,作为真人秀节目,《我家那小子》在情节设置上会有故意安排的成分,例如,用明星相亲、明星一起出游的环节来强化节目主题,但该节目最大限度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还是毋庸置疑的。

(二)特殊的符号构建

电视节目包含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我家那小子》中语言符号的构建表现在主持人与妈妈团的沟通上,以及所观察的视频中明星们的话语上。而该节目的非语言符号的构建才是一大特色,它体现在节目中画面和字幕的设置等细节处理上。例如,在播放陈学冬学开飞机的录像时,视频的角落会出现一个小的视频窗口,特写大姨担心的表情。节目给妈妈团镜头时,屏幕字幕会出现妈妈团成员的名字和年龄,这使得电视机前的同龄父母和拥有同龄父母的孩子形成了关于自身或者身边人的对照,增强了节目的亲近感。

(三)以“明星+亲子”为观察对象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观察类的节目,例如江西卫视的《家庭幽默录像》、广东卫视的《我该怎么做》等。而这些观察类节目中,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没有具体的关系,观察的对象也为普通素人。《我家那小子》每期邀请妈妈团到棚内观察明星孩子,记录真实生活,至此,观察类节目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毫无关系的素人观察,发展到了明星亲子之间的观察。

三、《我家那小子》的内容呈现与当下观照

布洛赫认为:“艺术熟练技巧的源泉被理解为质料的事态以及对其关怀备至的能力。”①作为观察类节目,《我家那小子》通过观察“小子们”的生活透视社会现象,形成社会观照。节目塑造孝顺的孩子形象,“孤单与狂欢”的年轻人以及“代际矛盾”中的亲子,使节目的内容与当今社会产生呼应,反映了“中国式家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镜中我”下形成孝顺的“自我”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也就是说,人们会根据他人对自己评价的想象,进一步做出行为反应。《我家那小子》中,徐海乔体现出对结婚生子不着急,当考虑到母亲生病特别希望自己有下一代时,便形成了徐海乔所言“妈妈,我一定让您当上奶奶”的“自我”。再如,从来没有相过亲的钱枫,因为了解到了家人对自己个人问题的着急,形成进行相亲尝试的“自我”。节目正是通过主人公心理状态来与当今无数个懂事孝顺的“自我”形成对照。

(二)“孤单与狂欢”中孤单的年轻人

斯图亚特·霍尔曾指出:“媒介是表意的工具,通过表意过程建构意义,呈现给阅听者关于世界的图景。”②《我家那小子》为明星生活呈现了一个立体的动态空间,同时折射出深藏在表面之下的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例如,节目中海乔与朋友一起聚会的开心,与家中一个人的孤单形成对比;节目里所拍摄的光怪陆离的城市与明星生活的空旷的房子形成对比;陈学冬一次次去参加冒险的项目与自己在生活中缺乏安全感形成对比。节目通过表面狂欢折射出年轻人普遍的孤独。“孤独”成了现在社会的一个关键词,综艺节目卸下节目的娱乐化,开始通过明星生活透视当下年轻人的生活。

(三)“少与家长沟通”的孩子VS“以孩子为中心”的父母

代际关系是指代与代之间的关系,泛指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关系。而代际矛盾通常是因为两代人不同的生活生长环境,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不同形成的。《我家那小子》展示了“以孩子为中心”的妈妈团和喜欢找朋友探讨生活问题的孩子沟通缺乏的问题。陈学冬在节目中说:“一些事情不会跟大姨说。”当节目中播出陈学冬学开直升机时,观看视频的大姨表示不知道和不赞成此事,并很吃惊地说:“他开玩笑!”当主持人问到妈妈团自己的孩子是否谈过女朋友时,妈妈团的回应都是“不知道”。节目呈现了两代人无法相互了解、沟通缺失的社会现实。

四、《我家那小子》的价值构建:好好去生活

20世纪美国西方现代美学情感理论的先驱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③节目的美来源于节目中传达的情感,真人秀要满足观众的情感需要,做到情感贴合,才能引起共鸣。《我家那小子》通过节目内容,为观众呈现了当下年轻人的日常和内心,也呈现了当下越来越焦虑的母亲们。这些形象与当下“中国式亲子关系”贴合,同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为价值观的构建做好铺垫。而节目价值构建离不开国家重视、媒体引导、意见领袖带领、节目内容和价值的多平台传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国家重视和媒体引导

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始终受到国家的重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推出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④。当今社会,媒介的议程设置作用力巨大,媒体所展示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观众看待世界的广度和深度。作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媒体,湖南卫视播出的节目注意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将亲情和孝道融入真人秀节目,传达正确的价值观。《我家那小子》中,钱枫在重庆制作火锅底料时不忘给妈妈团带上几份;徐海乔在母亲患病期间,精心照顾母亲;陈学冬至今仍住在租来的房子中,却给爷爷买房子,想让老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孝敬长辈,认真生活,同时也映射并影响着电视机前的观众。

(二)作为“意见领袖”和“自己人”的明星带领

作为公众人物,明星拥有强大的粉丝后援团,可以称之为意见领袖。信息的传递和价值的传达,通过意见领袖的作用力往往会更有生命力。《我家那小子》中的明星不仅仅是意见领袖本身,由于其经历的事件与现代年轻人有很强的相似性,容易使得电视机前的观众把他们当作“自己人”来看待,这种微妙的关系更有利于价值观念传达进一步强化。武艺从刚开始的“外卖男孩”到之后的“初入厨房”再到最后的“给母亲惊喜”,徐海乔渐渐从孤单的生活中走出来,这种“自己人”般的成长和越来越好的生活,似乎使年轻的观众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而妈妈辈的观众似乎觉得自己孩子的成长也成为了可能。这种强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作用和强贴近性的“自己人”的作用是节目组“好好去生活”这一价值观的构建方式。

(三)在传统媒体+新媒体中加强沟通与反思

《我家那小子》价值构建在于体悟两代人思想观念的差异,了解两代人不同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以便于相互理解,带领两代人更好地交流与生活。一方面,《我家那小子》传达了两代人理解和沟通的重要性。钱枫在节目的最后一期提到,通过节目录制与母亲的沟通变多了,所以体会到了久违的幸福。陈学冬在写给大姨的信中讲到,喜欢冒险是为了挑战。经过沟通,大姨对陈学冬选择的生活表示理解。节目通过内容设置,让孩子们讲出了真心话,进而强化了沟通。另一方面,节目通过新媒体平台加强观众对节目价值观的讨论和个人反思,通过开设节目官方微博和设置微博超级话题进行讨论,使得“亲情”“孝道”“沟通”“好好去生活”的价值观从传统电视平台无形的被动传达变成了观众利用新媒体对节目价值和个人生活的主动讨论。其中讨论内容多为对明星生活方式的评价,对明星渐渐学会好好生活的赞赏,以及对自己生活的分享和反思,从而导致了全社会“好好生活”模式的形成。

五、结语

湖南卫视《我家那小子》节目特色突出,通过内容呈现、价值构建、传达与反思节目主题“好好去生活”,在全社会得到了良好的反响。这一次试水成功,似乎给湖南卫视综艺节目提供了一个新的尝试,反映社会现实的观察类节目“我家”系列(《我家那闺女》和《我家小两口》)也在湖南卫视陆续播出。

注释:

①金寿铁.艺术与乌托邦——论恩斯特·布洛赫的艺术观[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01):117-125.

②方玲玲.媒介地理:文化图景的媒介再现[J].东南传播,2008(06):68-70.

③彭一邶.真人秀节目的情感美学探究——以湖南卫视代际沟通类真人秀《妈妈的牵挂》为例[J].中国电视,2016(06):105-108.

④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http://www.cac.gov.cn/2017-01/26/c_1120383261.htm.

猜你喜欢

那小子湖南卫视类节目
僧院雷雨(三)
文化类节目的融合传播策略分析
从湖南卫视的成功看人力资源管理
湖南卫视原创真人秀的特色——以《一年级》和《奇妙的朋友》为例
湖南卫视《一年级》第3季立项
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如何提升传播能力
博弈·创新·融合——从湖南卫视《县委大院》热播看电视新闻报道改革方向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
省级卫视新闻专题类节目发展的困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