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与旅游融合的探讨
2019-02-20洛桑泽仁
洛桑泽仁
(西藏大学教育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那曲地处唐古拉和念青唐古拉之间,为西藏北部重镇,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那曲羌塘草原是西藏自治区重要的牧业为主的区域,自古以来生活在这里的藏民族以养马驯马、善骑射著称,有着独特的、富于草原游牧文化特色的赛马民俗。西藏高原上的赛马又以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最为著名,是羌塘草原牧民的盛大节日之一。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在传播藏民族文化、促进那曲经济发展、树立那曲旅游形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构成了以赛马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观光活动的文化动因。
一、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的文化内涵
(一)赛马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自古以来藏民族在特定的高原环境中从事着以畜牧业为主的经济活动。游牧时代,藏族人以马背为家,人们居住的牧帐随着马背在羌塘草场之间移动。时至今日,虽然现代文明渗透到羌塘草原上,不少以游牧为主的牧民实现了定居,但马仍是牧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马,是游牧民族最信赖的朋友,是藏民族文化图腾的象征之一,是藏民族征服自然精神的体现;马,与藏民族的生活、休闲、娱乐不可剥离,马成为牧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工具;马,是游牧民族生存的依托,是牧人游牧迁徙、远道而行、探亲访友、婚礼节日的伴侣。羌塘草原的游牧民对马有着深刻的了解,人与马之间建立了友好的感情。藏族谚语云:“赛马要在平坦的草原上,英雄要在烈马的脊背上。”羌塘草原上的藏民族从人生起步开始,就和马结下难以割舍的情缘,因此,生活在充满魅力的羌塘草原上的人们拥有着他们才能真切感受的与身俱来的爱马之情。藏民族还通过传说、史诗等形式讴歌马的形象、马的灵性、马的忠诚、马的速度与力量,表达藏民族对马的认可和赞赏。史诗《格萨尔》中,人们把马崇拜与英雄崇拜联系在一起。“英雄‘格萨尔’征战于沙场,演习于兵马之中,在凌空飞驰的马背上以出众的耐力和灵活性,演出一幕幕涉险绝技,通过长距离赛马获胜拥戴为王。”[1]英雄格萨尔王成了藏民族崇拜的对象,久而久之,这种崇拜英雄的风俗文化在藏族人民心中根深蒂固。每逢节日,四省一区藏区草原上的藏族群众在广袤的草原上举行“格萨尔王式”赛马活动,形成了与游牧生活相一致的赛马文化,是藏民族勇敢、慓悍性格与藏民族精神的深刻体现。[2]
(二)赛马是马背文化的象征
羌塘草原生存环境恶劣,一年四季不明,一天有四季。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面对飞沙走石、风雪交加的空旷寂寞的草原,大部分时间躲在黑色的帐篷中。等到羌塘草原上长出了新绿,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夏日来临,人们在繁花似锦的绿色草原上以村或家庭为单位开展赛马活动,这是形成具有游牧特点赛马文化的群体基础。[3]赛马形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流行于民间,成为藏民族最为重要的民俗活动,凡是节庆或年俗都伴有赛马,具有浓郁的马背文化内涵。[4]生活在草原上的男儿差不多5岁就开始在马背上学习骑马,到7岁时就可以参加赛马了,从小在马背上练就了过硬的马上功夫,在恰青赛马节上参加长距离赛马者大多为12周岁左右的少年。自幼就在马背上成长的羌塘儿女,善骑射是他们的本能,人人都擅长骑马,以具有精湛的骑术为荣。精湛的骑术不仅表现了羌塘草原上藏民族奔放豁达的品格和勇于拼搏的精神,更显示了藏北汉子马背上的粗犷慓悍之美。随着时代的进步,那曲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文明已深入羌塘草原平常百姓生活中,不少牧民购买了汽车、摩托车,玩起了智能手机,有的牧民骑上摩托车在草原上放牧,马匹不再是他们唯一的交通工具。但生活在羌塘草原的牧民为了不让马背文化淡出人们的视野,遗弃在历史长河中,把传承马背文化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5]2007年,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被列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羌塘恰青赛马节成为那曲的传统节日,更好地促进了马背文化的传承。
(三)赛马是民族文化的盛会
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在羌塘草原最好美好的季节藏历七月举行,集赛马及其他藏族传统体育竞技、群众性文艺演出、物资交流、服饰表演,格萨尔说唱,各寺庙宗教艺术表演、旅游推介等多样化的活动于一体,[6]成为50多万羌塘草原各族群众的草原盛会。由于赛马承载着藏民族的文化记忆,羌塘恰青赛马节成为牧民们最为重要的节日聚会,43万平方千米的羌塘大地处处欢声笑语,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人们在传统体育竞技、歌舞分享中相互交往,留下无限遐想和快乐。充满动感、粗犷、奔放和磅礴气势的赛马在牧人心目中的地位,它所引发的向往之情自然就超越一切。赛马现场群情鼎沸,观众与骑手忘情地发出的呐喊声震天动地,回荡在羌塘草原。[7]近年来,随着文化的繁荣、社会的发展,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赛马节的内容愈加丰富多彩,传统与现代并行,显现出那曲草原文化的特色。如2018年,那曲举办了以“祖国新时代羌塘新起点”为主题、“撤地设市”后的首届“羌塘恰青格萨尔赛马艺术节”。赛马艺术节期间开展了大型开幕式文艺演出、篝火晚会、民间文艺展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演出、那曲离退休牧人文艺队专场文艺演出、第十届民间歌手大赛、第四届拉伊大赛、抱石头、男女混合拔河、押加赛、男女吾尔朵准射赛、跑马拾哈达和跑马射击、场内速度赛马、走马比赛、传统大跑,增加了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全方位、立体式展现了藏北那曲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和各族儿女幸福生活的精彩华章,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那曲市发展稳定取得的巨大成果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开幕式上奔放的千人锅庄、恢弘的格萨尔说唱、精彩的传统马术表演等,把人们带进壮美羌塘,一起看广袤草原、听悠扬牧歌,观激情赛马,感受藏北草原的赛马盛会,也使牧民在赛马节的聚会中与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8]
二、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的特征与价值
(一)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的特征
1.草原民俗文化特征。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当代城市文化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过于精致化、娱乐化,大众竞技体育娱乐也是同样的问题,与草原文化的自然素朴、英雄大气存在很大的差异。羌塘恰青赛马节是草原牧业文化的延续,羌塘草原有长篇说唱史诗格萨尔、欢腾的热巴、奔放的锅庄、华丽的服饰、嘹亮的牧歌,一望无垠的辽阔草原为羌塘儿女提供了英雄般的赛马动力,形成了独特的草原民俗文化特征。赛马源于藏民族的草原游牧习俗,扎根羌塘草原这一广袤的藏民族文化沃土,是羌塘草原游牧民族马背文化遗存和古老的民俗事象,承载着藏民族游牧、狩猎及图腾崇拜等生产生活的文化信息,是羌塘草原游牧民族的标志符号和草原文化精髓,[9]是游牧民族个性“活”的显现,广泛渗透进50多万羌塘草原各族群众生活的诸多方面,烙印在牧民群众的心灵深处。赛马以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丰富羌塘草原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在那曲羌塘草原沃土里生成的赛马文化也经历着现代文明的冲击与改变,面临迭变与新生,但守护与传承是今后赛马文化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不仅关系赛马文化特色的存续,而且关系更广泛意义上民族民间的文化认同、文化凝聚与文化创造。因此,羌塘恰青赛马作为一种草原牧民群众的娱乐文化,要更好地唤起民间的文化自信,使具有草原民俗文化特征的羌塘恰青赛马节在当代文化繁荣中得到认同和传承发展。
2.大众性特征。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是融传统体育竞技、草原民俗文化、民风礼俗、歌舞艺术、宗教信仰、物资交流、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盛会,[10]又传承了敬仰、崇拜马的民族习俗,成为生活在草原游牧民族独有的狂欢节。在现代竞技体育难以在羌塘草原开展的情况下,赛马成为他们生活中重要的娱乐文化,是羌塘草原牧民群众自娱自乐、自发前来观赏的传统体育活动,具有着鲜明的大众性特征。[11]赛马节前两天,那曲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牧民群众就开始赛马节的各种准备,身着节日盛装、携家带口从四面八方汇聚到那曲赛马场,以村为单位搭起帐篷,参加赛马节盛会,观赏文娱演出、格萨尔说唱和畜产品买卖。赛马是羌塘草原牧民最重要的聚会,赛马不仅丰富了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氛围中,促进各族群众在交往中增进了解、在交流中增加感情、在交融中增进了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文化自信,成为水乳交融、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也形成了群体之间的向心力,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3.娱乐健身性特征。赛马作为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娱乐健身。那曲羌塘草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高寒缺氧,生存环境恶劣,年平均气温为-2.1℃,不少县终年积雪。虽然人们身处恶劣的自然环境,但不因环境的恶劣而失去生活的信心,而是积极追求他们理想的“生存方式”。赛马就是表现羌塘草原牧民在适应恶劣环境中形成顽强坚韧个性的最佳方式,是生活在羌塘草原的牧民群众经过了一个寒冬后的群体性娱乐狂欢。无论是骑手还是在现场观赏赛马的观众都说:“在羌塘草原这样的生活环境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情极为重要,赛马节上的传统体育、文艺活动使我们体验了快乐与愉悦。”赛马以羌塘草原民俗事象为基础,以人为中心为娱乐对象,以满足行为表现者和观者生理与心理需求为目的,既表达对游牧生活的热爱,又有娱乐健身的作用。如赛马节上既有激动人心的跑马拾哈达、跑马短道冲刺,又有融合高超技巧的用藏式叉子骑马射击打靶、骑马射箭打靶,类似盛装舞步的走马,以及赛程长度在十公里左右的传统速度赛马。为凸显娱乐性,赛马节上将传统速度赛马比赛分成少年儿童组、成人组分别进行,少儿组大多年龄在11岁左右,少年儿童体重轻,骑在马背上不至于增加马的压力,有利于提高赛马的速度。羌塘恰青赛马节娱乐功能突出,被羌塘草原各族群众认知、接受、参与,活动中人们伴随着奔腾向前、气势磅礴的赛马的呐喊声,尽情宣泄情感,达到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满足,无论参加者还是观众都能够满足精神需求,调节身心。
(二)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的旅游开发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青藏铁路的开通,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来西藏旅游,那曲搭上了西藏旅游发展的快车。自治区提出“把西藏建设成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推动优秀民间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结合,促进旅游业与文化融合发展”,为羌塘恰青赛马节融入那曲旅游带来了新的机遇。近几年来,那曲地区充分发挥地处青藏铁路、青藏公路要道的优势,利用独特的羌塘草原自然生态环境、民族习俗、宗教文化,以赛马为载体,打造具有羌塘草原地域风情与民俗文化特色的赛马文化旅游市场与品牌,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来到羌塘草原感受、观赏、体验赛马的乐趣。形成了“赛马搭台,经贸唱戏”,与当地草场畜牧经济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模式,丰富了那曲旅游内容,使游客感受草原文化,成为当地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为使游客感受羌塘草原的牧业文化、民俗风情,“以马为媒”打造“马背上的那曲”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开发了不同主题的马文化旅游产品。赛马节上推出游客骑上骏马在草原体验项目,游客在牧民的指导和陪伴下,在凉爽的草原上骑马行进,体验策马奔腾的快感,记录马帮游历的瞬间。游客在感受气势恢宏的赛马文化的同时,还可参加一年一度羌塘恰青赛马大会,观看振奋人心的传统赛马赛事活动。骑在骏马上奔跑的草原汉子、一望无际的草原景色,吸引了诸多摄影发烧友,当地牧民通过给游客和摄影师们组织草原景色和赛马拍摄活动以及表演羌塘民俗、品尝传统美食,使旅游者感受羌塘草原文化的魅力,体验马背文化的意蕴,增加了牧民收入,既提升了羌塘恰青赛马节的品牌效应,促使赛马从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又为那曲传统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开辟了新的途径,推进了那曲经济与旅游发展。[12]如2011年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包括羌塘“普古曲姆”(“普古”即俊男,“曲姆”即美女)暨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那曲帐篷和非物质文化展示、魅力虫草节、农牧民农畜产品和手工艺品展示、羌塘草原可可西里自驾游体验无人区和原生态的藏北风情。尤其是“普古曲姆”选拔大赛活动中的服饰展示、才艺表演,既展示了藏北男儿粗犷豪迈的情怀、羌塘女子温柔刚强的美丽,又充分表现俊男美女多才多艺、热情奔放的风貌,体现了新时代羌塘草原儿女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精神追求。
三、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考
(一)提升那曲羌塘恰青赛马品牌节庆活动影响力
那曲羌塘恰青赛马是草场畜牧经济文化类型的产物。当生计方式发生变化以后,尤其是随着国家扶贫攻坚的实施,为着力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人的状况,把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从不宜生存的环境中搬迁出来,实现了定居,过上了城镇化的生活,马也不再是唯一的游牧工具,放牧远行逐渐被摩托车代替。随着现代文明渗透到羌塘草原,生活环境的变迁,尤其是年轻牧民进城务工,接触其他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后,思想观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追求现代生活成为时尚,对养马、驯马逐渐淡化,对赛马的传承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对此,为提升那曲羌塘恰青赛马品牌节庆活动的影响力,首先,要以自治区“十三五”规划为指导,“要加快西藏发展文化事业,建设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从文化自信的高度,融入那曲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创新赛马节的活动内容与方式,拓展赛马节的发展空间。其次,要加大制度创新与资金投入,为赛马节提供经济支撑,搭建好赛马文化交流和招商引资平台。再次,要充分挖掘赛马文化资源,培育赛马的生存土壤,保持赛马文化的特色,使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成为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凝聚力、驱动力,促进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的传承发展,弘扬民族文化。
(二)把羌塘恰青赛马节塑造为那曲旅游品牌
第一,以自治区提出的“建设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推动优秀民间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结合,促进旅游业与文化融合发展,塑造旅游品牌”为抓手,用“文化+”“旅游+”“互联网+”等模式,实现赛马节旅游品牌开发方式的创新整合;抓好“赛马+文旅”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激发“赛马+文旅”融合活力;抓好“赛马+文旅”产业发展,提高产业效益和附加值,创新“赛马+文旅”业态发展。第二,要大力利用那曲地理环境构成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将羌塘恰青赛马节打造成那曲地区特色的草原生态体育旅游品牌。第三,要引导农牧民广泛参与到政府倡导的“赛马搭台,经贸唱戏”中来,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场地与摊位,推销自产的畜牧产品,成为牧民致富的渠道,助力脱贫攻坚,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开拓一条新路。第四,为把羌塘恰青赛马节塑造为那曲旅游品牌,建议建立赛马节专管机构和专业养马、驯马基地,开发游客可参加的危险性较低的赛马项目,让游客在参与中体验赛马文化内涵。
(三)加强对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文化的挖掘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指出:“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对推动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地文化旅游部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充分利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组织专家学者挖掘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的文化内涵,为开展好赛马节和系列文化活动提供理论支撑,充分展示那曲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构成人们对赛马节这一民族文化的独特美好记忆,促进赛马文化和那曲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打造具有羌塘草原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在挖掘研究中,要创新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的内容和形式,把准时代脉搏、洞悉社会变迁、创新表达方式,让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赛马节拥抱现代生活。只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激活赛马节文化的“一池春水”,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既促进那曲赛马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又成为传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体现时代性,增强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并为广大牧民群众传播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
综上所述,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是藏北草原牧民的盛大民俗节日,有着独特的、具有草原游牧特征的民俗文化,在传播藏民族文化、促进那曲经济发展、树立那曲旅游形象与品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更好地促进那曲赛马与旅游的融合,政府部门要强化规划指导、加大资金投入、提供政策优惠、注重传承保护,并与时代紧密结合,为那曲旅游发展注入新元素,将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打造成为那曲民俗旅游的一张特色名片,让游客感受赛马文化的魅力,成为那曲旅游发展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