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降血黏度在治疗高血压中的应用

2019-02-20罗耀光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素食黏度血浆

罗耀光

(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中心卫生院,广东广州 510940)

早期降血黏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是由患者的症状、体征、检查结果评估血黏度与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通过强化生活指导,药物治疗降低血黏度联合降压药物治疗,协同改善高血压预后。

血黏度是反映血液流变学的一个重要指标。血黏度增高,会对机体产生较大的影响,危害人体身体健康。血黏度问题一直以来为相关人士所关注。至今所知,影响血黏度的因素诸多,红细胞数量、大小以及形态的改变,血小板功能异常,血浆蛋白改变,纤溶系统异常以及血管因素[1]。高血压是临床常见慢性病,是引起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相关的研究繁多,对于其发病机制,血液流变学、血液动力学发挥重要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多合并高血黏度综合征,高血压与高血黏度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血液黏度增高,会促进高血压发生,高血压进一步加剧高血黏症,如此形成恶性循环[2]。鉴于高血黏度在高血压患者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探讨早期降血粘度在治疗高血压疾病中的应用,具体如下。

1 高血黏度的危害

高血黏度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临床上诸多疾病都会引发血液高粘度综合征,如冠心病、高血压、缺血性疾病、慢性肾脏疾病、呼吸衰竭等。长期体内高血液黏度对人体健康有着较大不利影响。由于血液黏度高,红细胞携氧能力降低,体内组织细胞氧供应不足而受损,从而降低了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研究证实,高黏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肿瘤的危险因素之一,也可能导致人体内分泌和代谢紊乱。因此,长期观察人体微循环,判断血液黏度的改变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环节。

2 高血黏度的临床表现

主要改变为局部微循环障碍,血脂较前升高,血浆渗透压较前升高;症状有头昏(头疼)、口干、口苦、胸闷、肢端麻痹;体征为舌体胖大有齿印、舌苔厚黄、咽壁充血、颜面或肢端(充血)肿胀、脉搏洪大充盈;血液检查可见:血脂、钠离子、氯离子、血红细胞压积、血沉较前升高。以上变化是可逆的,常用的降压药物对此不显效。

3 高血压患者降血黏度的治疗

高血压患者行早期降血黏度治疗,可早期控制血液浓度,避免高血黏度对血压的不利作用。

分型治疗。血黏度的治疗,临床根据其分型不同治疗方式不同。根据血黏度升高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血浆黏度增高型、血细胞聚集增强型、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型、全血黏度增高型。血浆黏度增高型,可进行血液稀释或血浆置换法降低血黏度,药物方面可口服藻酸双酯钠。血细胞聚集增强型,可口服使用潘生丁、肠溶阿司匹林或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型,可口服抗栓丸或脑益嗪等药物治疗。高压积型,可使用代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或者进行血液稀释疗法。全血黏度增高型,病因诸多可存在上述多种因素,临床多见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需进行长期服药,必要时输液稀释血液。

生活调养疗法。(1)注意科学合理补充水分,每日多次饮水,以温度为25oC的开水为宜,有助于体内血液的稀释。(2)注意饮食食用油的调节,多采用植物油,如豆油、麻油或菜油。宜清淡饮食,限制高脂肪、多糖饮食。多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富含纤维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可多摄入抑制血小板聚集类食物(主要有黑木耳、大蒜、洋葱、燕麦、菌类以及柠檬等)、似阿司匹林效果的抗凝食物(主要有西红柿、苹果、猕猴桃、桔子等)。(3)调整生活及运动习惯。当前防治高血黏度综合征的方法主要是饮食结合运动疗法。短期素食可加快血脂、血黏度下降。嘱患者戒烟、戒酒,吸烟会促进血管收缩,促进血黏度增高。(4)调节情绪。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压力过大,会增加机体血黏度。指导患者注意调整情绪,保持舒心,避免精神压力大的影响。

高脂饮食转为低脂饮食是一个长期的主观性行为,类似“戒断行为”,知易行难。临床上使用三日素食法:在其高脂饮食并有相关症状及体征时,指导其素食三日并适量中药降脂,并由此体会低脂饮食与高脂饮食对身体舒适度的关联性,强化其低脂饮食的认知与主动性,渐进至长期合理低脂低盐饮食。

4 病例分析

笔者就诊治的1例血黏度增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患者59岁男性,主诉高血压药物降压无效来我院门诊诊治,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予厄贝沙坦片、氨氯地平片降压2周无效。查BP 160 mmHg/95 mmHg,体质量82.5 kg,苔黄、舌有齿印,指端稍肿胀,初步诊断:原发性高血压(高黏血症)。继续予厄贝沙坦片、氨氯地平片降压、加中药降脂、嘱患者素食3天,3天后复查:BP 135 mmHg/89 mmHg,苔淡黄、舌体无齿印,精神较前明显好转。

5 讨论

高血压患者往往血管硬化,甚至变狭窄,弹性下降,血管扩张剂对血管的扩张作用受到限制。这种情况下,针对性地使用改善血液流变性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可降低过高的流变因素,降低全血黏度,降低血液流阻,协同降压。降血黏疗法的药物有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扩张小动脉作用[3]。本文1例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控制血压,加用中药降脂活血、短期素食降血粘度治疗最终患者取得了较佳的治疗效果,血压控制良好。因此考虑临床上可在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在药物降压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降血黏度治疗,避免血压与高血黏度间的不利影响促进健康恢复。

猜你喜欢

素食黏度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超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素食主义
西班牙科学家3D打印“素食牛排”
家居产品的“素食主义”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
素食主义 掀起GO Green饮食潮流
水的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