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干预模式对血液肿瘤危重患者护理效果的相关影响
2019-02-20刘小梨刘红娟
刘小梨,刘红娟
(1.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肿瘤科;2.消化肾内科,广东广州 511300)
血液肿瘤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该疾病的发生率逐年提升。由于血液肿瘤疾病比较特殊,发生感染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这对疾病的治疗和患者的恢复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1]。本次就对血液肿瘤危重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20例血液肿瘤危重患者进行研究,时间为2017年8月-2018年8月。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为55岁-80岁,平均年龄为(67.5±3.1)岁。实验组中,最小年龄为56岁,最大年龄为80岁,平均年龄为(67.8±3.3)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护理管理,具体如下:①基础感染护理。对化疗期间的患者给予单间治疗,患者必要时需要戴上口罩。每天2次利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定时进行通风,防止患者产生感冒。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必须进行消毒戴上口罩,整个过程坚持无菌原则。如果患者严重缺乏中性粒细胞,告知相关人员减少走动,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引导患者对口腔溃并发症进行识别和预测,如果口腔内发生炎症时会出现出血等感染,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②导管护理。患者在进行持续化疗工作以前,要对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可以选择PICC导管或植入式输液港装置的方式,穿刺以前应该对患者的周围皮肤和血管进行认真评估。成功置管以后,向患者说明带管需要注意的事项,讲解保护管路的方式。住院期间要关注患者药液的输注是否顺利,在使用化疗药物前要通过无菌注射溶剂进行冲管,保证针处于血管内再进行化疗药物,通过局部热敷的方式加快患者静脉血流的回流速度。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皮肤是否产生红肿热痛等情况。患者化疗结束1周时间内不宜接触冷水,避免受到刺激加重患者自身的毒性反应。化疗期间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负面反应,遵医嘱服用药物进行改善和缓解;③白细胞护理。密切关注患者血象的变化,如果白细胞下降,可以每日测量4次体温,如果体温超过38.5oC应采取常规降温方式。观察患者是否产生局部感染、口腔溃疡、咳嗽等情况,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遵医嘱应用白细胞药物和抗生素,观察并记录患者用药后产生的副作用;④血小板护理。如果患者血小板数量下降明显,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限制患者活动的强度,尽量卧床休息。如果患者已经发生了颅内出血,禁止患者下床活动。提醒患者注重口腔护理,避免患者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调查患者的满意度,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处理数据,并发症发生情况行卡方检验,治疗依从性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发生了1例感染,发生率为10%;对照组发生了6例感染,发生率为60%。实验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χ2=5.494,P=0.019);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4.22±4.85)分,对照组为(84.36±4.31)分,实验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显著(t=4.805,P=0.001)。
3 讨论
血液肿瘤患者危重症临床表现为贫血、感染加重等,当前临床中治疗急性白血病主要通过多个疗程的化疗,但是长期化疗会降低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产生机体感染。这会影响患者治疗的信心,对其生活质量也会有负面的作用[2]。由于血液肿瘤患者还处于诱导缓解的阶段,机体内会产生大量的白血病细胞,而化疗药物会降低患者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由于外界环境和呼吸道直接相通,因此病原体会通过空气传播,这是形成感染最为主要的原因[3]。大多数患者缺乏相关知识,依从性比较低,因此在护理的过程当中要积极的进行隔离,加强营养支持,有针对性的使用抗感染药物。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护理管理干预模式对血液肿瘤危重患者的效果十分明显,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感染发生率,具有推广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