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芪地黄汤加穴位敷贴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9例

2019-02-20王立功

中医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黄汤参芪肾病

王立功

(开封市中医院糖尿病肾病科,河南 开封 475000)

糖尿病为内分泌科常见代谢性疾病,其发病和遗传因素、饮食、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且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升高[1]。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患者严重并发症,其发病和患者肾小球病变指间有较大关联[2],主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水肿等,若发病之后不能及时治疗,患者肾脏可进一步损害,进而造成尿毒症,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西医学对于糖尿病肾病目前尚未形成特效治疗方法,本科近年来尝试为此类患者实施参芪地黄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取得一定效果。2016年4月-2018年2月,笔者采用参芪地黄汤加穴位敷贴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9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78例开封市中医院糖尿病肾病科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9例,男26例,女13例;年龄19~65岁,平均(46.62±3.71)岁;病程12个月~11年,平均(5.20±1.25)年;并发高血压16例。对照组39例,男24例,女15例;年龄20~63岁,平均(46.59±3.62)岁;病程11个月~11年,平均(5.14±1.30)年;并发症高血压18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肾脏病学》[4]中的相关标准。经检测均符合2型糖尿病标准。24 h尿蛋白连续3次测定中,2次及以上结果为30~300 mg,且近期未用对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5]中关于气阴两虚夹瘀证的标准。主症:乏力倦怠、口渴喜饮、肢体疼痛或麻木,次症包括心烦失眠、五心烦热,舌暗红,苔白薄或花剥,舌下脉络为青紫,脉象无力,或弦涩。具备主症中的2项、次症2项且符合舌脉象,即可诊断。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年龄>18岁;②有糖尿病病史,经诊断符合糖尿病肾病标准;③肝肾功能检测结果正常;④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依从性佳。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意识不清或理解能力有误;②存在精神疾病病史;③合并器质性疾病;④无法长期耐受用药治疗。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指导糖尿病饮食方法,适当运动,并给予格列喹酮片(北京万辉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40258,30 mg×60 s)30 mg,口服,3次/d;阿卡波糖片(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0202,50 mg×30 s)50 mg,口服,3次/d。患者需将血压控制为130/8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给予依那普利(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6567,10 mg×8片×2板)10 mg, 1次/d,口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芪地黄汤,药物组成:山药、丹参、党参、茯苓各15 g,黄芪30 g,熟地黄、五味子、麦冬、牡丹皮、泽泻各10 g,山萸肉12 g,1 d 1剂,用水煎为400 mL,分早晚2次用药。同时给予中药外敷穴位贴敷治疗,基本方为:黄精、黄芪各30 g,穿山甲15 g,大黄、土鳖虫各10 g。操作方法:诸药研为细末,用时以适量姜汁调制为糊状,在神阙穴、双涌泉穴、双肾俞穴外敷,外用麝香壮骨膏在每晚入睡前敷药,早晨去除,1 d 1次。

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后判定疗效。

5 观察指标及方法

在治疗前后评定患者肾功能,所选取指标为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尿素氮(BUN)水平。观察治疗前后机体炎症反应,选取的指标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的相关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或改善至少5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各项实验室指标有所改善,但不足50%。无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改善不明显。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43,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对比

8.2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对比

见表2。

组 别例数时间SCr/μmol·L-1Cysc/mg·L-1BUN/mmol·L-1治疗组39治疗前65.78±3.520.89±0.105.89±1.57治疗后62.38±2.17**#0.70±0.05**##5.12±1.41*对照组39治疗前65.63±3.470.88±0.145.92±1.63治疗后63.55±2.62**0.80±0.02**5.64±1.20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P<0.01

8.3 两组治疗前后机体炎症反应指标对比

见表3。

组 别例数时间TNF-αIL-6治疗组39治疗前17.79±2.0615.61±2.47治疗后11.21±1.38**##13.05±2.11**#对照组39治疗前17.84±2.3515.59±2.60治疗后14.54±1.69**14.18±2.35*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P<0.01

8.4 不良反应

对照组中2例患者(5.13%)有轻微胃肠道反应,未影响治疗;治疗组3例(7.69%)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未影响治疗。

9 讨 论

糖尿病肾病为慢性消耗性疾病,需长期用药展开治疗,在长期服用过程中,西药可对机体造成一定毒副作用,导致身体负担加重,可引发其他并发症[6]。因此,近年来本科将研究重点放在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之上。

糖尿病肾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消渴”“下消”范畴,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主要是因消渴病患者迁延难愈,肾气不足,气阴两虚,失于固摄,导致水谷精微下注,引发疾病。笔者通过总结临床实践经验,认为糖尿病肾病主要发病机制是气阴两虚夹瘀,以肾为主要病位,且多涉及脾,体内适中有瘀血阻滞现象,通常存在水湿停滞。《医学心语》主张下消患者应滋肾补肺,以生脉散、地黄汤治疗[7]。本研究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中医治疗,而中医学治疗的思路是主要实施滋阴补气,同时健脾、活血、化瘀。参芪地黄汤联合穴位敷贴是切中早期糖尿病肾病病机特征制定的治疗方法,其中参芪地黄汤为口服之药。在参芪地黄汤方药组成中,熟地黄有补肾、滋阴、填精;山药可摄精微、养脾阴;山萸肉可固肾摄精,阻挡水谷、精微下注;黄精、五味子、麦冬、党参及黄芪有生津止渴、益气养阴之功;党参、山药、茯苓有益气、渗湿、健脾之功;牡丹皮可清泻相火,同时可抑制山茱萸肉的温涩;土鳖虫、穿山甲、大黄、丹参有活血化瘀之功;泽泻有利湿泻浊之效,且可制熟地黄滋腻恋邪之弊端。全方共用可利湿泻浊、活血化瘀、健脾益气、益气养阴。

穴位敷贴为中医学传统治疗方法,笔者在穴位敷贴中,选取的药物为养血、益气、活血之药,如土鳖虫、穿山甲、大黄、黄精、黄芪等。首先将上述药物研制为细末,用时以适量姜汁对其调和,敷贴在神阙穴、涌泉穴、肾俞穴之上。其中肾俞穴有滋阴补肾之功;涌泉穴有利尿渗湿之效;神阙穴可益下焦。采用穴位敷贴的方法,可利用经穴刺激与药物治疗作用,发挥双重治疗效果,借以改善患者预后[8]。本研究中,治疗组有效率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5),可见治疗组的治疗方法效果比较突出。另外,治疗后治疗组血肌酐、胱抑素C、尿素氮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从中可见,经相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说明治疗组炎症反应显著减轻。这是因为治疗组所用药物中,黄芪可增强机体免疫反应效应,可促使尿蛋白逆转,同时该药物还可促使肾脏组织纤维化的过程延缓,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另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别不显著,可见治疗组的中医治疗方法十分安全,后期可展开长时间的随访,对治疗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深入分析。

综上所述,参芪地黄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肾脏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治疗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黄汤参芪肾病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中医怎样治肾病?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重女轻男”的肾病
当归六黄汤 传承七百年
UPLC-Q-TOFMS/MS法分析参芪降糖颗粒化学成分
参芪苓口服液的薄层色谱鉴别
参芪养髓方治疗多发性硬化39例
三黄汤合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炎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