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

2019-02-20卢少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23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

卢少欢

【摘要】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均需要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加强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我校以创新课程改革为导向,以“国家课程标准校本化”为驻足点,逐步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国家课程;标准校本化;高效课堂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均需要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加强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以教学研究来推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来推进新课程的实验。而我校这几年來,由于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结构两头尖,新调入的年轻教师比较多,临退休的教师也比较多,教师队伍出现了良莠不齐。我校为了加强教师教学研究,促进师生发展,鉴于此,我校尝试以“国家课程标准校本化”为突破口,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以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保障高效课堂实施,初见成效,下面就谈一下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构建高效课堂的。

一、更新理念——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一)专家引领

鉴于我校教师队伍结构严重失衡的原因,我校非常重视专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正如德国诗人海涅所说的:“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出现在雷霆之前一样。”教师的任何一种教育行为的背后都有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影子。如果没有教育科学理论作为基础,教师的教育实践只能摸着石子过河,只能是一种经验性的试验教育。为了让全体教师有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我校邀请专家、教授前来为我校实施“国家课程标准校本化”推进工作,以定期的专题讲座与不定期个别指导相结合形式进行“听诊把脉”,大大减低了老教师对此工作的畏难情绪,同时加深了全体教师对“国家课程标准校本化”的认识与理解,对于此项工作的推进有着积极作用。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正确与否必将决定行为的效果与价值。因此,专家的引领,能使我们更好认识自己,改变自己,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角色,懂得把专家的理念变成课堂的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可以缩短自己成功之路。让自己更好的享受生活,引领学生向进步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达人成己,教学相长。

(二)加强学习

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教师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进修,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是教师发展的前提,也是实施“国家课程标准校本化”的有效铺垫。为了让该项活动能顺利开展,我校决定借用读书会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促进其教育观念的更新。为确保此话动的落实与开展,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务处主任为副组长,科组长为成员,以加强对教师读书活动的组织领导。以科组为单位,科组长牵头组织本科组教师撰写活动方案、拟定读书内容。学校为加入读书会的教师配备一本读书笔记本。教师通过大量研读《国家课程标准校本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课堂与课程》等书籍,通过每两周的读书交流,全体教师对“国家课程标准校本化”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使教师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观念,教师能树立积极主动参与态度,就能自觉地吸纳新的理念,放弃旧观念。他们能全心进行教改与教研,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及手段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和成功。

二、创建“文本”——构建高效课堂的导航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一般是指在执行国家课程(包括国家委托课改)纲要的前提下,学校结合本校的优势、特点和条件,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将国家层面上的面向全国(全地区)所有学生的、书面的、计划的学习经验,创造性地转变为适合本校每个学生个人的学习经验。这个创造性实践包括教材的校本化处理,要与课程标准整合,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益,这中间需要创建一个课程标准校本化的“文本”,实施编制课程标准校本化的“文本”模板是我们首要完成的任务。

(一)解读课标,设计模板

通过前期学习研究,我校教师对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校本化等概念有一定认识,学校提供足够的时间与广阔的研究平台,每周腾出两节课时间,以学科组为单位,组织本教师认真研读2011版的国家课程标准,进行交流分析各学科,各学段的具体要求以及该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与需求等。并汇编成分学科、分年段的课程标准要求。再以每一周一节的各学科同年级备课时间,从宏观到微观思路具体落实:课程标准校本化要求一各学科各学段具体目标一各学科各单元一各学科每节课的层层递进,我校的课程标准校本化模板已基本上定雏型,以英语科组为例,模板主要由:课标解读、语言能力目标、练习等三大块组成,教师依据此文本,结合一到六年级的教材,基于教师需要、学生需要,结合校情、师情、学情,解读分解课标,将课标细化到每个学年段,每个单元,每节课,做到解读课标上明白课,细化课标上有效课,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优化模板,编用结合

高效课堂需要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教学好比一台大戏,学生与老师的曲调和谐不和谐,关键看老师定的基调合适不合适,这个基调就是校本化的课程标准,具体地说就是每一堂课的最低教学水准。通过一学期的课堂实践,我们发现始模板存在诸多问题,如,模板设计不合理、板块内容过于笼统,缺乏具体操作性等。鉴于此,我们组织全体行政及科组长集中商讨,通过收集问题与措施等方法,最终集思广益,锤定了各科“课标”校本化模板编写思路:首先,同级同科教师共同学习课标、领悟课标在年段、单元的分解;其次,同级同科按照“模板”框架讨论、编写;再次,同级同科教师在单元模板的统领下进行备课、上课;最后,课后反思、修改模板内容。通过实践一思考一修改,我们又编写出国家课程标准校本化模板,以英语科组为例,进行二次修改,修改后的模板由: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与相对单元整合)、单元教学目标、课时实施建议、题库等四大主轴组成,教师能以此为蓝本,把自己任教学科与国家课程标准充分解读与整合,把各学段的课标要求分解到每个单元;然后归纳单元、课时的知识点、能力点、情感点;最后制定合适的教学建议、形成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库。有了系统的具体操作使教师较为容易抓住课程标准的实质,把课程标准分解为明晰的学习目标,解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制度护航——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为了使“国家课程标准校本化”工作实施由自在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效走向高效。我们参考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制度的相关理论建构和实践调查,尝试从以下方面进行制度建设:

(一)组织机构保障。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和教务处主任为副组长、各科组长为组员的工作实施领导小组。由教务处具体负责工作的实施,以教研组为载体进行深入课堂研究工作,从上至下层层管理,明确职责,责任到位,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进行研讨。

(二)管理制度保障。建立相应的活动细则,我校教务处制定“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明确阶段性工作以及相关工作要求;采取定期或随机检查的形式,跟进各科组文本的编写进度与质量;通过随堂听课、教师科组公开课检验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及时与科组长、备课组长反馈、沟通。我们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课程改革真正落在实处,同时也能及时了解课改实施情况,并对实施工作进行及时的指导与监控。

(三)评价机制保障。把编写课程标准校本化模板纳入期末绩效教学常规检测,平时以检测教师常态课与公开课结合来检测课程标准校本化的编用情况,有效地防止“国家课程标准校本化”的编用脱离的现象。 高效课堂,就是在教育教学中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课堂的40分钟内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因此,构建高效的课堂一定要立足于创新课程改革。这样才能真正从课程到课堂,使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建构人生发展体系,让学生发展走向健康之路。

参考文献:

[1]冯毅课堂与课程[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1).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
基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七步教学法研究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浅析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优化教学方法,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