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MPAcc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优化
2019-02-19徐步朝王美叶创李扬
徐步朝 王美 叶创 李扬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会计专硕开设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培养出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但会计专硕教育开展的时间短,资源和经验尚不足,导致现行的培养质量存在许多方面待完善。为了推进MPAcc 教育事业的发展,针对目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培养环节和就业环节的缺陷,以當前人才市场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为基础,从增加培养环节的实践监督机制和增加就业环节的持续与改进等方面优化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并提出了提高我国会计专硕培养质量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保障体系优化;人才培养质量;MPAcc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6.039
0 引言
会计专业硕士简称MPAcc,于2002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首次联合,将会计专业硕士课程从香港中文大学引入,其目的是使企业会计人员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变革,培养出高层次应用型财务会计人员。就目前国内会计专业人员情况来看,基础会计人员并不缺乏,并且还有过剩现象,但是这与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匮乏形成强烈的矛盾。习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培养人才质量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故MPAcc的办学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一种典型的实务导向的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我国MPAcc创办的十几年来,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也正因为快速的发展,导致了MPAcc出现准入制度过宽、培养目标和定位不明确、实践环节较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 MPAcc 培养质量,推动 MPAcc 教育事业和水平的共同进步,根据学位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会计和教育部门的相关指导下,会计教指委在2013 年联合有关会计行业组织及培养单位展开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质量认(AAPEQ 认证)的试点工作。目前也有很多学者建立了MPAcc人才质量保障体系,其中以胡国强建立的质量保障体系较为完整,但是还是存在一些缺陷。
1 我国MPAcc人员培养质量的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我国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就目前国内会计专业人员情况来看,基础会计人员并不缺乏,并且还有过剩现象。但是这与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匮乏形成强烈的矛盾。为了能够培育出一批高层次应用型的会计专业人员,于2002年将MPAcc首次从香港中文大学引入,2004正式开始萌芽,后续从2004年到2010年不断浇灌,2010年至今都在不断的成长,发展迅速。
首先胡国强等(2014)认为要提高 MPAcc 的培养质量,规范培养、创新教育、贴近实际是关键,并设计出新的 MPAcc 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和 MPAcc 指标评价体系。再者程平等(2015)构建了 MPAcc 培养模式改革协同创新的总体框架,详细分析了战略协同、主体协同、过程协同和知识协同等四个协同过程的内涵,并针对招生宣传、校外导师选择、培养方案修订等关键培养环节重点阐述了相应的协同创新改革路径。最后王青松等针对目前培养模式的缺陷,构建了全日制跨级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
综上所述,我国正在不断的加强MPAcc教育质量,一步步地不断完善,但目前所处的质量保障体系仍然存在培养环节和就业环节的缺陷,本文正是基于此,在原有的质量保障体系上通过增加培养环节的实践监督机制、增加就业环节的持续与改进来优化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使我国MPAcc人才培养质量能够更好的得到保障,实现培养应用型高级管理会计人才的目标,推动全国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目前胡国强等构建的质量保障体系如图1所示。
2 MPAcc人员培养质量及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MPAcc人员的数量正在与日俱增,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变大,但也正是这种快速的发展导致培养质量产生了如下所述的问题。
2.1 准入制度过于宽松
缺少专业背景限制。对考生的专业和工作经历没有要求,这就造成了会计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有机会成为会计硕士。虽然在可能强化了MPAcc 多元化的发展,但是这种类型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很大程度会出现跟不上研究生课程进度以及对知识层级的构建和相关问题的研究。
入学考试科目设置不合理。由于只设置英语和管理类综合联考这两门科目,相对于学术型硕士入学考试难度比较简单,导致了一些投机心理的学生的蜂拥而入。况且,作为社会需要的高端会计人才,仅仅在入学考试科目上考查初等数学显然是不够的。对于会计高端复合型人才,高等数学是解决财务管理问题上不可缺少的工具。
2.2 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够明确
经验不足,盲目模仿。MPAcc 的设置目标主要是培养实务型的高级会计人员,我国由于会计硕士课程开设较晚,经验不足,借鉴了很多学术型研究生的经验。对于大多数会计硕士培养单位而言,由于培养目标和定位的不明确,这必然会直接影响到会计硕士培养质量。
课程设置没有特色。课程设置能够反映其培养目标和定位,目前会计硕士的课程以必修课和选修课为主,这些课程设置大多数都是借鉴会计学术型硕士已有的课程体系,没有 MPAcc 独立的课程特色。课程的设置都是依据《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考性培养方案》来进行的,这样的操作使得各大院校如出一辙,毫无特色而言。
2.3 实践环节较少
理论化过重,教学主次不清晰。其实,MPAcc本来就是为了培养出高级应用型人才,实践才是硬道理,但是众多高校受到会计学硕的影响把重心放在了理论课程上,比如就学分制而言,实践的学分仅占总学分的15%。同时,由于一些高校地域经济发展的限制,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也相对较少,校企合作比较艰难。更有甚者即使去实践,也是走马观花,并不能学到真正的实务。故此,很多MPAcc人员毕业后,实践能力不能尽如人意。
2.4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教师缺少专硕教学经验。MPAcc 主要是靠学校承担培养责任,会计硕士的教师基本上来源于会计学术型硕士的导师。大多数教师偏重于对理论研究而缺乏企业管理和会计实践经验,拥有大量丰富实践经验且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的教师十分缺乏,在数量上和结构上都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教学方法也十分落后,教學模式过于本科化。通常以传授知识为主,忽略能力培养且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这导致很难激发学生对问题思考的潜能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尽管有老师采取了案例分析教学,但由于经验不足依然不能达到很好的课堂效果。目前会计硕士培养单位使用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的研究生的职业能力显然是达不到社会需求的。
2.5 培养环节中缺少实践质量监管机制
实践质量监管的缺失造成实习环节薄弱。没有一个完整的实践质量保障机制,就会出现学生在实践时不认真工作,没有在实践中进行真正的探索,所谓会计专硕就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这一保障机制的缺失让学生有投机取巧的心理,不能够真正的把理论用于实践中去。
实践质量监管机制的缺失影响校企合作长期存续。MPAcc的实践教学主要依赖于与校方合作的企业,校方不断的往企业输送人才,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企业也可以用最少的报酬去解决公司的劳务问题,可谓二者是处于共赢的状态。但是如果实习时学生没有真正工作,这样校方达不到目的,企业也减轻不了工作强度,二者处于皆败的局面,合作自然是不能长期存续下去了。
2.6 就业环节缺少持续评估与改进
这一缺失导致培养质量呈现先上坡后下滑的局面。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去按整个体系的流程去走,可能在实施初期会初见成效,但是之后若是对其放松下来,没有后续的持续评估与改进,那么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导致“大跃进”现象的历史重演。缺少持续评估与改进,各大高校会故步自封,通过学生的各种不实虚报情况,认为MPAcc的教育质量已经得到了完整的保障,已经达到了为我国培养高级型应用人才的目标。
3 MPAcc人才质量保障体系结构优化的建议
目前胡国强等构建的这一体系总体结构分为供应环节、培养环节和就业环节三大块。但其体系细分的还不够完善。
3.1 供应环节保障
保障体系的构建包括组织机构:这里主要细分为教指委、学位评定委员会、研究生管理机制,教育中心。这几个部门主要做好供应环节的监管和把关环节,不断提高MPAcc的教育质量。招生:需求与生源是按照供求关系来产生的,社会需要多少这方面的人才,高校的招生比例应大体符合这一需求。初试与复试更加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秉着宁缺毋滥的原则选拔人才。教师:师资队伍、任课教师、教导教师都必须在供应环节严格把关,所谓名师出高徒,可见教师的整体素养非常重要。教学资源方面包括硬件软件设施、教师管理。在此环节就要规划好管理制度,学生管理,日常管理以及学位论文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此环节保障体制已经较为完善,因此没有针对此环节提出优化建议。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3.2 培养环节优化
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原体系是从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和教学质量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三个方面来进行体系的建立。但本文认为这一环节的保障体系存在缺陷,故增加图3所示的实践质量监管机制,实践监督机制下分为企业专家的监督和学校领导的监督来对体系加以优化。
首先只有保障了实践部分,才能保证校企的长期合作、达到实践的真正意义。实践质量得到了提高,那么校企双方就达到了合作共赢的状态。学生可以将理论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去得到真知。企业方也可以增加工作效率,减少业务负担。因此校企双方合作得以长久的存续,实践也达到原有的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
其次实践是MPAcc人才教育至关重要的部分,只有保障了实践部分,才能培养出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我国建立MPAcc这一专业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顺应全球经济的发展,培养出一批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所谓应用型便是对实务的一个高度掌握,故保障此部分,是完成最初目的的必要条件,具体优化后的结构如图3所示。
3.3 就业环节优化
就业环节原体系的构建包括政府保障机制、培养单位保障机制、用人单位保障机制和研究生保障机制。但是这一体系并不完善,本文提出增加持续评价和改进,利用外部监督和内部的持续监督来优化体系。
持续评价和改进保证了MPAcc人才质量的持续提高。由于持续的评价和改进会不断的发现人才质量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内外部的共同监督,使得MPAcc的人才质量得以持续的提高。
激励了各大高校积极进取,墩本务实。由于评估的压力给高校各方面都按照国家标准实施的动力,严格按照教指委以及习总书记的思想来执行MPAcc的教育方针。使得高校墩本务实,人才质量得以保障。优化后的保障体系如图4所示。
4 结论
基于以上分析,MPAcc 人才培养质量监督保障体系是高等教育机构以保障和提高培养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的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机构,把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严密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为了更加完善和优化MPAcc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各大院校应大力加强自我评价系统、校内外导师的积极性和企业专家的参与性。
注重自我评价制度假设,发挥内控效用。通过这一制度使培养方向与需求方向有机地统一起来,利用内部审计相同理论来把控MPAcc的培养质量,更好的实现工作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提高校内外导师的积极性和企业专家的参与性,发挥外控效用。通过建立外部监督机制,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在外部监督过程中,外部导师和用人单位等人的监督为重点监督依据,并且据此反馈不断的去完善毕业生的论文,使之能够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纸上谈兵。
总之,为了保障MPAcc人才的培养质量,需要校内外以及全社会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不断的去完善和优化我们的质量保障体系,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使得中国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征宇,胡国强.对我国全日制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4,(05):104-106.
[2]程平,黎明.基于协同创新的MPAcc培养模式改革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5,(21):50-53.
[3]王青松,施隽.AAPEQ认证视角下全日制MPAcc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7):210-213 .
[4]肖仕周,金昕玮.供给侧改革下会计专硕培养问题的研究[J].经贸实践,2017,(04):294.
[5]吴勋,张彩彩.我国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现状分析[J].财会通讯,2015,(31):66-69.
[6]莫磊,瞿晓龙.AAPEQ认证视角下MPAcc师资队伍优化建设探索[J].经济研究参考,2015,(23):86-87+90.
[7]胡国强,瞿晓龙.MPAcc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4,27(02):112-119.
[8]金立标.浅谈高校研究生导师的选任与考核[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04):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