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教体系建设的突破与创新

2017-03-17忻叶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中高职衔接体系建设

忻叶

【关键词】体系建设;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4—0021—03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常州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目前的进展情况。

答:常州市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要求,按照市政府《常州市中高职衔接创新工程实施方案》,于2012年率先申报,并经省教育厅批准,实施中职与专科高职(3+2、3+3、4+2)、中职与应用本科(3+4)、专科高职与应用本科(3+2)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常州市中职与本科“3+4”试点教学工作指导小组和校际教研协作组的通知》《关于建立高职与普通本科“3+2”试点教学工作指导小组和课程校际教研协作组的通知》《关于建立常州市中高职分段培养试点教学工作指导小组和课程校际教研协作组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职与本科衔接试点班中职教学及管理工作的意见》,形成了教育部门统筹协调、牵头高校主导引领、中职学校主动作为的试点运行机制。按照“专业对接、课程衔接、实践导向、双证融通、中高连贯、校企合作”的改革路径,汇集优质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资源,扎实有序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对提升职教品质、满足更多学生学历提升的需求、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6年,我市立项“3+3”中职与高职分段培养试点5个,“4+2”中职与高职分段培养试点1个,“3+4”中职与本科分段培养试点8个,“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试点9个,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试点1个。

问:在这项改革过程中,教育行政、教研机构、学校(高校与职校)分别承担了什么任务?如何保障它们之间沟通畅、合作顺?

答:常州市高度重视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加大政府统筹,创新机制体制,形成了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牵头高校主导引领、中职学校主动作为、教研部门积极参与的试点运行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作为试点项目开展的主管部门,负有组织、统筹、监管、指导的职责,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通过搭建平台、统筹协调,有力保障了试点项目相关方之间沟通畅、合作顺。一是配合市政府制定《常州市中高职衔接创新工程实施方案》,为试点项目制定“大纲”。二是发挥统筹作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取得高校和职业学校的积极支持,专门组建了由市教育局分管领导、本科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分管校长、相关职能部门、院系负责人、市职教教研机构参加的“中职+本科试点教学指导小组”和由高等学校牵头、各院校任课教师参加的校际课程教研协作组。三是加强招生宣传。项目试点作为职教领域的创新举措,宣传至关重要。为此市教育局在中招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专题介绍中高职衔接项目,通过《现代快报》、《常州日报》、《常州晚报》、常州电台、常州电视台以及常州多家网站进行政策引导性报道。《中招指南》专门开辟了专栏,用问答的方式为市民进行详细的中高职衔接项目政策解答。四是规范录取程序。市招委专门制定了相关录取政策,将试点项目列入中招提前招生:“中职+高职”参照五年一贯制高职录取方式(试点学校划定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自行录取);“中职+本科”参照当年市区四星级高中模拟录取分数线录取,确保优质生源进入试点专业学习。五是加强招生指导。招生期间,市教育局专门到招生市场、相关职业学校进行招生情况调研和招生工作指导。

常州教育科学研究院发挥教育教学、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开展试点项目的系统研究,对试点项目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由其组织开展市级中高职衔接课题立项,推进试点学校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对成果总结、经验凝练和推广发挥了应有作用。2013年教科院开展了市级教研课题“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调研研究”,通过同步研究,指导教改实践。

学校是试点项目的实施主体,学校成立了教学指导小组和校际教研协作组,定期召开由试点院校的教务处长、系部主任、教研协作组部分教师参加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试点项目教学工作会议,制订学期校际教研活动工作计划,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标准、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案、教学进度表,采取边學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的方式做好试点项目人才培养工作。

问:如何看待中高职衔接试点中最关键的人才培养质量问题?

答:中高职衔接试点是深化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谋划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长期性、系统性、制度性工程。如何保障中高职衔接试点的人才培养质量,深化试点项目的系统设计、实施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协同培养是关键。一是科学设计试点方案。按照市政府印发的相关文件精神和改革思路,教育局组织全市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领导专题研讨,对中高职衔接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科学设计,明确按“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两个序列定位人才规格,按照省教育厅《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开展中职+专科高职、中职+本科、专科高职+本科等形式的项目试点。我市明确,“中职+专科高职”根据专业特点定位于技术专科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培养目标分别为专科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和专科高级工;“专科高职+本科”“中职+本科”定位于技术本科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培养目标分别为本科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本科技师,并在两个教育阶段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中予以充分体现,保证试点工作的科学性。形象地说: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的毕业生要能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既有较高的理论研究、创新创业能力,又有很强的现场操作和动手实践能力。二是加强试点管理指导。市教育局牵头,分别成立“中职+专科高职”“中职+本科”“专科高职+本科”试点的教学指导小组,加强了对招生工作、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高等教育阶段入学标准制定的协调指导,成立由两个教育阶段教师参加的课程教学校际教研协作组;市职教研究所负责统筹指导,定期开展教学研究,研讨课程教学标准和考核标准,科学把握两个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切实发挥省学业水平测试作用,将学业水平测试的内容和要求融入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中去,用学测指导和检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三是实施对接学校联合培养。对接学校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联系,紧密合作,开展中高职衔接项目各个环节的制度化设计,实施人才联合培养。试点项目对接学校均建立了联合培养联席会制度,定期开展多形式的师资、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交流,联合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整个过程。打破原有的中职、专科高职以及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局限,共同制定前后衔接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前后段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配备要求、实训条件装备与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方案以及转段升学的考核评价实施方案等,最终实现“3+4>7”。

按照对口高校制定的转段考核办法,目前已有两届学生顺利升入高校就读,转段率97%。这些学生升入高校后,单独编班,单独设置课程,实施特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同期录取的普通高中起点学生相比,试点生源质量反馈良好,表现出学习目标更为明确、专业知识接受更快、动手实践能力更强等特点,对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多元化和开展理实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了一定作用。

问: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下一步应如何深化体系建设?

答:一要进一步破解体制机制壁垒。长期以来,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与高等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社会培训之间贯通不畅、联系不多,社会缺乏中高职衔接的认识基础。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要尽快制定应用型本科的建设标准、评价标准和扶持政策,促进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加强普职融通,将职业教育与小学职业认知、初中职业体验、高中职业生涯规划相衔接,既为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深入了解自己、科学制定生涯规划提供有效支撑,也有利于进一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升学观、人才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化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社会培训、终身教育的融通,实现职业教育课程、师资、设备设施等资源的辐射。加大试点项目的宣传和推进工作,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让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得到应有的社会认可,为其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最终实现上下贯通、左右融通的现代职教体系网络。

二要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近来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有所压缩,不利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地位的确立,不利于社会认同的形成,也不利于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要尽快打破长期存在的制度壁垒,改变原有的思维定式,确立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法律地位,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和数量,与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相结合,扩大职校招生名额,真正建立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高校相互融合的教育体系。

三要進一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要义,也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根本目标。提升现代职教体系的人才培养质量,关键是要凝聚各利益相关方的力量,加大体系建设的一体化设计,形成完善的招生、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等体制机制,确保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过程中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所需,更好地利于学生发展,真正让体系建设成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突破口和创新点。(注:本篇为书面访谈)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质量中高职衔接体系建设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
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改革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