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外交战略中的统一战线思想初探

2019-02-19张沛霖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大团结总书记国家

张沛霖

(山东大学,青岛26623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19。如何更好地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很重要。在外交实践中运用统一战线策略是营造这一环境的重要方法。

面对十八大以来新的外部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外交领域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外交战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外交战略是包括两个层次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个层次面向全球,主要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合作关系,构建全球伙伴关系;一个层次面向双边、多边,主要包括新型大国关系,“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政策,亚洲新安全观,“一带一路”倡议。“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1]39在外交实践中运用统一战线策略是营造和平安宁国际环境的重要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外交战略在外交实践中运用统一战线策略,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原则,照顾伙伴国利益,通过对话协商与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矛盾分歧。外交实践中统一战线策略地运用,有效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营造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主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是大国,更是发展中的大国,需要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来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现阶段,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虽然,中国经济总量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除以13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还有差距。习近平总书记认识到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实际,提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12“中国要聚精会神搞建设, 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和谐稳定的国内环境,一个是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2]266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环境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面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已经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也已变得空前紧密,我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我国的依靠、对我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3]442一方面,中国顺应社会历史发展潮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40年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4]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部分国家对中国采取不友好甚至敌视的措施。2016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15周年,按照世界贸易组织 (WTO)规则,中国入世15周年应自动享有市场经济地位。但是,美、欧、日等经济体没有遵守世界贸易组织 (WTO)规则,相继宣布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2018年3月,美国政府宣布将对价值逾6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关税。2018年4月16日,美国政府禁止中国电信设备厂商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技术。2018年4月17日,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宣布,对产自中国的钢制轮毂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为了营造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中国倡议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针对不同主体采取不同方式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主题是为实现共同奋斗目标凝心聚力,要求团结范围广、团结力量多、团结程度深。为了更好地营造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倡议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国际社会存在200余国家和地区的实际及与中国关系的不同,针对不同主体采取不同方式实现大团结大联合。

第一,按照发展阶段不同,国际社会可以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2015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南合作圆桌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提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是中国对外关系不可动摇的根基。中国先后倡议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 “中老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并在这些框架下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1950年至2016年,中国在自身长期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累计对外提供援助4 000多亿元人民币,实施各类援外项目5 000多个,其中成套项目近3 000个,举办11 000多期培训班,为发展中国家在华培训各类人员26万多名。”[3]484在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发展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与发达国家实现互利共赢。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国内市场,但在部分领域缺少先进的技术;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有先进的技术,但缺少人口红利和市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在中国持续对外开放过程中,中国提出 “中欧是利益高度交融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并在这些倡议下展开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2013年11月21日,中欧共同制定 《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中欧双方本着互利共赢的精神,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深化面向2020年的贸易与投资关系。

第二,按照国家综合实力的不同,国际社会可以分为大国和小国。作为大国,中国致力于在命运共同体框架下与其他大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2013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时提出建立 “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2017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时,双方一致认为 “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选择,共赢才能通向更好未来”[5]。在与小国家交往时,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建设平等相待的国家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反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3]42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大小国家平等相待。近年来,中国与马尔代夫、汤加等国家保持了良好的关系,领导人实现了互访。

除此之外,按照是否与中国存在利益冲突,国际社会可以分为与中国存在利益冲突的国家和不存在利益冲突的国家。按照意识形态的不同,国际社会可以分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按照何种标准划分,中国坚持在共建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与各国进行交往,实现大团结大联合,为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营造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

二、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国际社会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作为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国际社会如果只有一致性而没有多样性,就没有进行交往的必要;只有多样性而没有一致性,国家间交往也不会成为可能。

一方面,“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2]330,世界各国有共同的追求、理想、价值,也面临共同的问题、挑战、威胁,呈现出一致性。概括起来,国际社会的一致性在于世界各国对和平与发展的共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这100多年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3]538。出于对和平与发展的追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各国让渡部分国家权益,建立了以联合国为代表,包括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等专门机构在内的一系列国际组织。这些国际组织的建立不仅体现了世界各国对和平与发展的追求,也切实有效地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发展。例如,自1948年联合国维和部队成立以来,有超过100万名联合国维和人员帮助冲突各国实现和平与稳定。作为联合国专门机构的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自1978年以来,投资了超过15亿美元,帮助超过4.3亿的人如何种植和出售粮食,增加收入。其他专门机构也通过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等方式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另一方面,国际社会由200余国家和地区组成,各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民族、信仰、发展道路、社会制度,呈现出多样性。例如,民族方面,在国际社会的200余国家和地区中,有2 000余民族,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有56个民族。意识形态方面,存在以意识形态划分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虽然随着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但是,至今仍然有5个社会主义国家。这种国际社会的多样性,导致世界各国的利益不同。

面对国际社会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的实际,中国坚持求同存异实现大团结大联合主题。求同存异,是国际社会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和行为模式,表现为扩大共同点,缩小不同点。近年来,中国通过求同存异的方式,成功与俄罗斯解决了边境遗留问题,划定所有边界。中俄作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国,在政治上互相支持、协调配合;经济上扩大合作、互利共赢。以良好的政治经济关系为抓手,2004年10月,双方签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至此,中俄边界全线划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继续坚持求同存异实现大团结大联合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2000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面对日益严峻的南海争端,中国继续主张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2014年11月13日,第十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发表主席声明,重申坚定致力于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尤其在农业、信息和通信技术、人力资源开发、投资、湄公河流域发展、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公共卫生、环境等11个优先领域推进务实合作,争取在协商一致基础上早日达成 “南海行为准则”。2017年,中国—东盟 “双方经贸合作步入快车道,中国连续8年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双向直接投资累计近2 000亿美元,其他各领域的合作也都硕果累累”[6]。中国通过求同存异,有效地弥合了国家利益差异带来的矛盾,团结联合的面变广、团结联合的力量增多、团结联合的程度加深。

三、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原则

国际社会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实际导致世界各国利益不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在实现大团结大联合主题的过程中,世界各国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国家的利益。当国家利益与大团结大联合主题相冲突时,国家往往选择破坏团结联合以维护国家利益。自2017年1月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以不利于美国经济、牺牲美国就业、对美国不公平等原因退出了一系列协议、协定。2017年1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当天宣布美国从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关系 (TPP)中退出。同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 《巴黎协定》,终止《巴黎协定》的所有条款。2018年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决议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并将重新开始对伊朗实行严厉的经济制裁。

“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7]通过斗争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实现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国际社会通过对朝鲜施加制裁等措施,有效地推进了朝鲜弃核进程。为了更好解决朝鲜核问题,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东北亚和平稳定,中国倡议由中国、朝鲜、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六国共同参与,举行旨在解决朝鲜核问题的 “六方会谈”。从2003年8月27日至2019年4月23日朝鲜退出六方会谈,共进行了六轮谈判。2006年10月9日,朝鲜宣布进行首次核试验。2009年5月25日,朝鲜进行第二次核试验。安理会先后通过1718号、1874号等决议,谴责朝鲜核试验并实施制裁。2013年1月24日,朝鲜国防委员会发表声明,谴责联合国安理会涉朝决议,称六方会谈不再存在,以后不会再有讨论朝鲜半岛无核化对话,将继续发射各种卫星、远程导弹。面对朝鲜行动的升级,联合国安理会于2017年12月22日通过第2397号决议,对朝鲜实施严厉制裁。面对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2018年3月25日至28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对中国进行非正式访问时提出:“按照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总书记的遗训,致力于实现半岛无核化,是我们始终不变的立场。我们决心将北南关系转变为和解合作的关系,举行北南首脑会晤,愿意同美方对话,举行朝美首脑会晤。”[8]“2018年4月20日召开的朝鲜劳动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从2018年4月21日起朝鲜将中止核试验与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试验。”[9]2018年4月27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韩国总统文在寅会面,并于4月27日签署旨在改善北南关系、缓和军事紧张状态、推动停和机制转换及确立半岛无核化共同目标的 《板门店宣言》。通过国际社会的施压和斗争,朝鲜核问题的解决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中国在对外交往中坚持通过斗争的方式实现大团结大联合主题。习近平总书记从维护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实现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出发,综合联合和斗争两方面的政策,以斗争求团结。2018年3月22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因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对中国商品征收500亿美元关税,并实施投资限制之后,“商务部22日回应表示,必将采取所有必要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10]。2018年4月4日,中国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商品加征同等关税。面对中国的反制措施,中美贸易战由剑拔弩张之势向谈判解决转变。2018年5月3日至4日,美国总统特使、财政部长姆努钦率美方代表团访华,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经过磋商,“双方就扩大美对华出口、双边服务贸易、双向投资、保护知识产权、解决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等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在有些领域达成了一些共识”[11]。“双方认识到,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需要继续加紧工作,取得更多进展。”[11]2018年5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时,特朗普表示:“美方愿同中方共同努力,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妥善处理好经贸问题,推动美中关系取得更大发展,造福两国人民。”[12]

四、照顾伙伴国利益

联盟不利于实现大团结大联合主题。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国家间结成联盟。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国家、民族、集团为了实现固定目标通过正式协定、条约建立的联合体。联盟以设立对立面为前提,不利于实现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冷战期间,资本主义阵营与以原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为对立面,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社会主义阵营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两大联盟之间处于对峙状态,尽管双方都尽力避免大规模战争的爆发,但是,双方通过局部代理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太空竞赛、外交竞争等 “冷”方式交手,发生了诸如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

与联盟相比,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能够更好地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结盟有对立面,团结范围窄、团结力量少。不结盟只结伴的伙伴关系,不预设对立面,没有明确规定双方国家的义务,处理双边关系上具有相当的灵活性,所有的国家都可以团结,团结范围广、团结力量多。成立于冷战期间的不结盟运动,其成员奉行独立自主,非集团,不与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结盟的外交政策,截至2012年5月,拥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中国倡导建立结伴不结盟伙伴关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 “要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3]444。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了建立结伴不结盟伙伴关系的序幕。从1993年中国与巴西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开始,截至2017年初,中国已经同近半数国家或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层级的伙伴关系,搭建了包括中非、中拉、中国东盟、中欧等多个对话平台,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

中国在建立结伴不结盟伙伴关系基础上,实现与伙伴国的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希望中国的发展成为世界的机遇,强调:“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3]524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共建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倡议。为了落实 “一带一路”倡议,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3]498同年12月,丝路基金在北京注册成立,首期资本投入为100亿美元,支持相关国家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工业化进程。“一带一路”自倡议以来收获颇丰,“2014年至2016年间,中国同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13]。中国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切实地照顾伙伴国利益。至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中国的倡议中。“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我们同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 ‘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3]503

五、通过对话协商与和平谈判解决矛盾分歧

国际社会作为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不可避免地出现矛盾。国际社会解决矛盾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战争与和平两种。战争方式不能有效地解决矛盾。中东战争及延续至今的巴以冲突并没有实现中东地区的和平。从1948年5月16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至今,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间不断发生暴力冲突。2018年5月4日,巴勒斯坦人在多地举行抗议以色列占领的示威活动,并与以色列安全部队爆发冲突,以色列扔出催泪瓦斯并对示威的巴勒斯坦人实弹射击,造成上千名巴勒斯坦人受伤。印巴战争及延续至今的印巴冲突同样没有实现印巴的和平。从1947年10月印度与巴基斯坦因克什米尔归属问题爆发武装冲突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巴围绕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2018年2月25日,印度军队炮击克什米尔实控线附近的巴基斯坦哨所,导致巴方人员伤亡。巴以冲突和印巴冲突表明,战争方式不仅不能有效地解决矛盾,不断发生的流血冲突所产生的新矛盾反而在一代代人中流传。

与战争的方式相比,国际上的事情由各国商量着办,通过和平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沟通协商是化解分歧的有效政策,政治谈判是解决冲突的根本之道。”[3]5402015年7月,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 (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签署《联合全面行动计划》。根据协议,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国际社会解除对伊制裁。伊朗核协议地签署一方面推迟了伊朗拥有核武器的时间,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因伊朗发展核设施而爆发战争的可能性。

面对各种国际问题,中国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倡导沟通协商解决矛盾。中国历来主张以沟通协商的方式解决矛盾。1984年12月19日,中英通过谈判签订了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年4月13日,中葡通过谈判签订了《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成功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中英和中葡两国的领土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与和平谈判,妥善解决矛盾分歧,维护相互关系发展大局。”[2]331中国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处理同邻国领土和海洋权益的争端。随着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违背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的规定,单方面向 “国际仲裁庭”提出 “南海仲裁案”,南海问题甚嚣尘上。经过不懈努力与沟通协商,2016年7月25日,中国和东盟外长会议通过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联合声明,确认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争议的原则。2016年10月18日,新任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同意暂时搁置争议,协商解决问题。南海局势降温。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会见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时,杜特尔特强调:“菲方愿同中方一道努力,通过双边沟通协商,继续保持南海和平稳定,使南海成为菲中两国间一个合作领域。”[14]中国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有效地维护了大团结大联合主题,为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猜你喜欢

大团结总书记国家
“民族大团结 建设示范区 喜迎二十大”主题演讲比赛决赛在昆举行
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