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的思考
2019-02-19容赞赞
容赞赞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自行车交通系统的概念和特征
自行车交通系统是由自行车道和自行车停放设施构成的,为不同目的、不同类型的骑车人提供适宜骑行环境的可持续交通出行方式。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发展定位主要包括中短距离出行、接驳公共交通和健身休闲。
自行车交通系统是预防和缓解城市地面交通压力、减少空气污染和降低能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人居环境改善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自行车交通具有机动灵活、低碳环保、健康经济等特征,其门到门的便捷性高于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是解决中短距离出行和接驳换乘的理想交通方式。但其动力方式和运行环境决定了自行车交通存在耗费体力、易受自然环境影响、运输效率较低等不足。
二、自行车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
我国近10年城市交通系统建设中,主要是以快速化,机动化为导向的高强度道路交通系统建设,这导致对慢行交通的忽视甚至侵犯[1],诸多具有独立路权的自行车道被机动车道取代。虽然现在各城市均开始重视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建设,但在规划、设计、管理方面仍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
1、 自行车交通规划建设滞后,与城市功能未能融合发展。
在城市路网向机动化交通倾斜的背景下,受城市机动车道割裂,各地均存在自行车交通不连续不畅通的问题,缺乏成网络的高品质自行车道,制约着自行车交通服务水平的提升。且由于道路红线的分隔,步行空间和骑行空间往往与紧邻地块分别规划设计,忽视了与周边建筑环境的整体融合。
2、 自行车道舒适感、安全感不足。
道路交叉口,小区出入口等立道牙处未精细化处理,慢行道与机动车道存在高差,造成自行车骑行起伏颠簸,甚至需推行通过。自行车道沿线主要以景观护栏为主,沿线景观环境可以尝试进一步美化。自行车道与步行道之间缺乏分隔,在空间较窄的情况下,自行车和行人争夺慢行空间,给步行者带来强烈的不安全感。
3、 停车设施供给不足,自行车管理混乱。
轨道站点等客流集散点自行车无序停放,无处停放的问题严重。机动车违章占道停车、街边商业设施(如报亭)、市政绿化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设置随意,严重影响自行车道的连续性。
三、自行车交通系统的构成
1、 自行车道
结合深圳市的慢行规划实践,根据自行车道所承担的功能,可以将自行车道分为主廊道、连通道和休闲道。
主廊道主要是基于现状或规划道路,结合需求走廊,串联城市办公、居住热点及重要轨道站点,强化跨片区中等距离自行车出行功能。连通道主要承担居住区和周边的学校、车站、社区康复中心等公共设施间的中短途出行及接驳交通,也包括主廊道集散自行车道。自行车休闲道指结合城市水体、山体、绿地建设的骑行道路,主要满足休闲健身和兼顾串联功能区。
2、 自行车停放设施
在城市规划中,应利用好紧凑的城市空间,在居住办公区、公共服务设施、地铁车站和公交车站等地分散设置自行车停车设施,为自行车驻车换乘提供良好和方便的条件,解决自行车占道停放的问题。
四、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建议
完善的自行车基础设施是自行车交通发展的基石和前提条件。面对自行车交通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应该加强自行车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打造集安全性、便捷性和美观度于一体的自行车交通系统。
自行车基础设施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自行车道网络。网络规划时,应结合城市道路系统、铁路、河流湖泊、山体等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片区,结合各片区的发展特征提出适合片区发展的自行车道和自行车停车设施的规划原则,分等级规划自行车道,形成自行车交通网络,并分片区测算停车设施需求和规模,处理好自行车道与绿道的关系,按照轻重缓急和可实施性提出分期行动计划。针对城市步行和自行车通行空间不连续、不安全、不清晰、不舒适等问题,开展相关交通组织优化保障措施专项研究,形成符合规范、观点鲜明、操作性强的优化设计指南和工作导则[2]。
在自行车道设计上,应该保证自行车道连续串联,舒适畅达,处理好与步行、机动车交通的关系,同时提高自行车道与电动自行车的适应性。自行车交通系统应与居住区、就业点和公共活动场所等目的地连通,与公共交通设施无缝接驳,注重立道牙缓冲区设计,考虑使用藤蔓类绿植花草和风雨连廊,使自行车道沿线景观和使用环境更加宜人。自行车道与步行道应尽量设置分隔设施,使自行车道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也应该有分隔设施,保障自行车的骑行安全,减少对机动车道的干扰。
运营管理方面,可推动多部门协同联动,创新自行车交通系统管理制度,推行起自行车交通系统专用规则,加强自行车安全教育。在精细化建设自行车系统的同时,大力整治自行车道违法占用,充分保障自行车路权。
五、结语
发展自行车交通是城市把绿色发展与共享发展理念列为第一要务的试金石。一方面主管部门要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分配道路空间,提升自行车道的景观和舒适度,建立起畅通无阻,便捷安全的自行车道。另一方面,需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经验,加强自行车交通系统的管理,加大对自行车示范项目的宣传力度,保障自行车交通系统的路权,如此才能让骑行者“畅行悦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