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分析
——以山东省高校为例

2019-02-19任海伦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信息时代法治意识

任海伦,裴 斐

(山东财经大学,济南 250014)

依法治国是我们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参加者和生力军,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重要时期,所以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对我国依法治国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信息时代互联网等高科技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和广泛,网络已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大学生在享受高科技带给自己学习和生活各种便利的同时,也面临如何处理高科技带来的复杂多变的负面影响,这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一、信息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一)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是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迫切需要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国家的“目标”和“中国梦”,要想实现就必须提高全体公民的法治意识,而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最重要的生力军,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将会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中坚力量,所以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是我们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迫切需要。

(二)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因素

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各种高科技犯罪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高科技犯罪的罪犯大都有着较高的文化科学知识,给社会造成的损失更大,严重影响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大学生是国家的先进知识分子,是推动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主力军,所以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增强他们的维权意识,让他们熟悉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能够使他们认识到法律的公正无私,从而能够自觉的知法、守法、护法和用法,从而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是大学生融入法治社会的前提条件

随着我国社会法治水平的提高,法治意识将逐渐成为主导的思维方式,而法治社会是一个严格强调规则的社会,在所规定的规则面前,人情是被坚决反对的,人情所强调的是传统的伦理纲常,被道德观念所约束着。在以前的社会大环境下,规则从来都不是公平公正的,总是被区别对待的,有些问题完全可以在人情的掩护下去协商私下解决。但是法治社会是要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公正执法是法治社会的内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大学生只有培养法治意识,消除传统人情观念的干扰,才能更好地融入到我们的法治社会,更快的适应法治社会的规则。

二、信息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法治意识远远跟不上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需要与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大学生经过多年的法治教育,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原因是什么呢?大学生和所在学校以及老师各自存在哪些问题?信息化的社会环境在其中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这些都是本课题亟需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本课题组通过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的考察和对大量相关资料的综合归纳,剖析了当前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当前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本课题组选取了山东省济南市三所高等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按照随机抽取的方法,共发放学生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98份,有效问卷396份,有效回收率99%。调查问卷的题目设计主要包含大学生法治意识状况的三个方面:大学生对法律学习和认识的程度、大学生对涉及到自身具体法律行为的做法和大学生对学校法治教育问题的看法和处理。

(一)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

1. 大学生学习法律的途径

大学生学习法律的途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网络(75. 5%),学校课程(62. 38%)和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36. 88%),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通过传统的新闻媒介学习法律知识所占比例是最低的,除此之外大学生相当一部分法律知识来自于学校教育和网络,法律知识通常安排在大学阶段讲授,大学课堂的学习成为大学生法律知识的主要来源,而网络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传播方式具有快捷、简便和丰富的特点,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主要方法,因为大学生们与网络密不可分,网络已经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最重要的工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大学生平常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关注度

我们的社会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这决定了法律必须与时俱进,经常处于变动之中,新的法律会颁布实施,旧的法律会被修改或者废止,那么法律的这种变化大学生平常对它的关注度如何呢?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大约70%的大学生偶尔关注法律变动的消息,仅有13. 5%的大学生对法律的关注度比较高,经常主动了解法律变更的内容,有16. 5%的大学生根本不关心法律信息的变化。大学生不仅对法律知识的变更关注度不高,对具体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高,我们都知道《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作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对于这种关系到自身权益的法律应当有所了解,我们的问卷中有问题涉及《劳动法》当中的具体规定,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回答正确,这说明大学生对具体法律知识的掌握非常一般。依法治国是我们国家的基本方略,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自己应该主动的去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法律知识,以先进的法治理念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但从问卷结果看,大学生平常对法律信息的关注程度不高,自觉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意识也不强。

3. 大学生对法律的依赖和信任程度

大学生对法律的依赖和信任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外部行为方式,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大学生对我国法治的现状不是很满意,有5. 88%的大学生对法律抱有完全否定的态度,根本不相信自身的权益能够通过法律来维护;20. 06%的大学生对法律表示没有信心,认为法律并不是公平公正的,在一定程度上受金钱、权力和人情的影响:只有10%的大学生对法律有着坚定的信心,相信自己的切身利益完全可以依靠法律维护,64. 06%的大学生在认可法律的正面功能的同时也看到了法律的局限性,能够客观辩证地看待法律的功能。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具有一定程度的信任和依赖,但是受当前我国社会的大环境的影响,比如立法方面存在的缺陷,司法部门的暴力执法以及一些司法腐败等现象的存在,给大学生心理上带来了负面影响,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对于法律的不信任。

(二)大学生对涉及自身的法律问题的看法

1. 大学生对隐私权的看法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隐私权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根据问卷调查显示,90%以上的大学生对于一些具体的侵犯隐私权的内容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但也有10%的学生对于一些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界定不清。在学校里就有一些存在争议是否侵犯了学生隐私权的问题,比如学校在官网上上公开公布补考学生名单,学校将大学生的成绩单寄给学生父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这是侵犯了他们自己的隐私权。所以对于隐私权的界定,大学生的认识非常模糊,动辄就打起了侵犯隐私权的旗号,但是并没有真正去了解隐私权的内涵。

2. 大学生的护法维权意识

大学生自觉主动维护法律的意志和信念并不是很强烈,自身对维权也不太重视。根据问卷调查显示,仅有35. 58%的大学生作为目击证人的时候,能够坚定地选择提供证词,大约43%的大学生不敢出面只会匿名提供线索,剩下的21. 42%的大学生不敢面对,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大学生的维权意识也很让人担忧,调查结果显示,41%的大学生在购物或者打车之后能够索要并且保留发票,43%的大学生只会在大型贵重购物的时候保留发票,对于平常的日常消费基本不索要发票,还有16%的大学生在任何购物行为中完全忽视发票这个环节,也就是自己主动放弃了放弃了出现纠纷时能拿出来证明自己的有力证据。这说明了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正义感,愿意去维护社会的公正,但却缺少维护法律的坚定意志和决心,在平常的生活中,不注意收集和保存维护权益的有力证据,缺乏强烈的维权意识。

3. 大学生遇到纠纷时的处理方法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突发状况引起纠纷发生非常常见,当纠纷发生的时候大学生都是如何处理的呢?根据问卷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在遇到纠纷的时候都能够勇敢的站出来理性的解决问题,但仍有9. 81%的大学生选择忍气吞声,一味地退让,缺乏维护权益的意识和勇气。在对纠纷处理方法的选择上,基本上是直接报警,找有关部门的领导、到消费者协会投诉或者去法院起诉,还有个别大学生选择了暴力打架或者言语辱骂等方式。这说明大学生在面对纠纷的时候没有一味选择忍让,能够理性的面对去处理问题,在处理方式上无论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还是找有关部门反映都是可以的,而且可以同时进行的,但是一些不理智的方式,比如打架辱骂是不可取的,也会给本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并且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大学生对学校法治教育的看法和处理

1. 大学生对学校法律教育的看法

学校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法律课程,法律基础就是高校大学生需要必修的课程。根据问卷调查显示,60%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的法律课程教育非常有必要,对这门课程给予了充分肯定;40%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的法律课程教育作用不大,具体原因主要表现在,当前高校对法律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一味追求速成,教育内容滞后,教育方式方法单调枯燥,与当前社会现实脱节,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 大学生如何处理与学校的相互关系

当代大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学校在管理方式上也逐渐的向着民主化和法治化的方向发展。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对学校存在某些不满情绪时,一般会选择向有关部门反映所存在的问题,这说明大学生能够选择合理正常的方式。但是依然有超过25%的大学生选择逆来顺受,敢怒不敢言,委屈自己默默的承受,这说明在与学校的关系上,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选择传统的服从顺从的态度。另外,还有极少一部分大学生选择网上发帖或者会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来进行抗议,这就需要学校应当拓宽各种投诉渠道,及时处理大学生所反映的问题。

三、信息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途径

本课题组通过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的调查,发现了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缺乏对法治信仰的信任和追求、维权意识比较差以及对学校法律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不满意,按照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要求,针对当前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本课题组提出了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的三种主要途径。

(一)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自我培养

要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促使大学生形成法治的信仰,关键是要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培养意识。法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漫长过程,所以不仅要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努力,最重要的是大学生的自我培养。大学生作为法治意识培养的主体,自己本身要积极主动的培养法治信仰,自觉的学习法律知识,自发的遵纪守法,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终养成法治意识。[1]

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首要的要靠自我培养,而这与自己的自我教育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我教育是为了让自己达到想要的状态而自觉主动的去获取知识,从而实现思想和行为转化的一个过程。大学生获取基础的法律知识基本是通过课堂教学,但如果碰上具体问题和纠纷,仅仅依靠课堂上所学到的书本上的法律知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还需要大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主动的提升自我,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学习来透彻的了解涉及到自身权利义务的法律知识,懂得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我们有必要重点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学习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主动的以法律来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自觉的守法护法,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不断的得到提升。

(二)重视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环境建设

要进行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环境建设就要首先对整个社会的法治环境进行优化。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必须依靠社会大环境,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大环境对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加快依法治国的脚步,在整个社会形成法治培养的良好环境,净化社会风气,向大学生传达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2]

不仅要优化我们社会的法治环境,重点是还要在高校营造出法治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大学生时刻感受到法治文化的影响,这样会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营造高校的法治校园文化氛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加强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严格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制定学校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真正做到有章可循依规章制度治校,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同学,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处理,以警示其他学生,让大家吸取教训,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浓厚的法治校园文化氛围;其次,高校的领导干部必须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高校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这也是营造法治校园文化氛围的关键,高校的领导干部掌握着制定高校规章制度的权力,而这种权力必须自觉接受监督,不能失去控制,更不能有突破规则的可能,必须树立有权力就有责任就有义务的观念,规范行使自己的权力,发挥好守法护法的模范作用。最后,在关系到学生重大利益的问题上要保障学生参与的权利,高校要加强依法治校,就必须保证校务公开,维护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大学生参加到高校的管理中,保证高校能够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理各项事务,这样能养成良好的法治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切身体验到依法治校的文化氛围,感受到法治的影响和魅力,为大学生培养法治意识提供支持和基础。[3]

(三)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要进行创新

信息时代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应该是一个全面持续的漫长过程,内容上应该结合时代特点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形式上注意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要把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作为基本原则,注重法治精神的领会,促进大学生形成法治信念,不能依靠灌输法律条文等老旧的思想理念,而要对法治意识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创新。[4]

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的内容主要局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法律基础课中,但是囿于课程的限制,大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法律知识十分有限,所以在内容上要有所创新。任课教师本身应该高度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对法律知识和原理的讲解,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结合实际,引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通过对现实案例的分析和演示,引导学生学习用法律思维思考和处理问题,要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问题,组织学生参与讨论,老师要力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自发自觉的学习法律知识。[5]

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的方式不应当局限于课堂教学,要大力开展多种法治意识教育的方式,不能一味的依赖理论的灌输,信息时代网络无孔不入,已经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学校应该客观理性的对待网络,根据大学生的喜好制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又能够互相沟通的网络法治教育宣传的网页,吸引学生主动去点击查看网页,可以尝试从网上开展视频教学,要求学生观看并发表看法,这样可以即时了解到大学生的想法,并且针对学生的想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教育。[6]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创造条件激励大学生参加法律实践,带学生去观看法庭庭审,让学生切身体会案件审理的真实程序,还可以通过法律真实案例解读、模拟法庭等形式将原本抽象的法律知识形象化,实现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将法治意识渗透到大学生的意识中,达到法治教育的效果。

总之,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对于大学生人格养成以及行为习惯都十分重要,因此,对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信息时代下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积极寻找切实可行的培养途径,以此提升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形成大学生的法治信念。

猜你喜欢

信息时代法治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信息时代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