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形势下殡仪服务的优化与创新策略

2019-02-18卫惠桃

卷宗 2019年36期
关键词:类型问题

卫惠桃

摘 要:随着商品经济和工业革命的兴起,殡仪服务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殡仪事业有的较大发展,其经营管理日益完善,设施设备明显改进,职工队伍素质提高,两个效益持续增长,具有现代特色的殡仪服务工作日益得到发展。殡仪服务业也成为了中国重要的社会服务业和民政事业,尤其是民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新形势下,如何实现殡仪服务优化与创新成为了关键。

关键词:殡仪服务;类型;问题

殡葬服务属于第三产业,即服务行业,它与餐饮,宾馆,旅游,美容美发,娱乐,影视等行业属同一性质。不同的是,所有的服务行业都为“生者”服务,独殡葬行业的服务对象是“死者”。但是,殡葬服务的直接服务对象是死者,而间接服务物件却仍然是生者,如丧属,助丧者,前来吊唁者等,因而构成一门特殊的服務业。而殡葬服务最深层的社会文化意义,乃在於满足人生“最后一刻”对於“生命尊严”,“人生永恒”的心理需求,以提升人性的尊严。由于市场空缺比较大,发展空间也大,需要多元化补充发展。

1 殡仪服务的类型

殡仪服务是一种特殊性的社会服务,是殡仪职工在办理丧事过程中所提供的各项服务。殡仪服务的形式,大体上可分为四种:一是商品性质的服务,即通过出售或出租各类丧葬用品给丧主的服务;二是提供劳动力和技术的服务,如收殓、整容、化妆等;三是出租或提供丧葬活动场所,如追悼厅、告别室、休息室、骨灰存放室、停尸房等;四是提供咨询服务,为丧生排忧解难,给予精神上的慰藉。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殡仪服务的需求也日益提高。作为殡葬管理部门如何更新观念,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 当前殡仪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及不公平性明显

第一,殡葬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表现为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由于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拥有较强的公共支出能力,其殡葬基础设施的建设往往较为完备,而经济欠发达和县城及农村地区的状况则相反。如很多农村地区缺乏公益性骨灰堂和公益性墓地,给遗体火化之后的骨灰处理带来诸多难题。第二,殡葬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不公平性明显。这种不公平性主要体现在公墓的建设方面。在很多大中城市,除了革命烈士、军人等特殊人群外,官员逝后也低价或免费享有专门的公墓。很多名人所在的经营性公墓地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区域,经营者按市场规则借助名人效应,抬高这类公墓价格,导致普通国民逝后无经济能力在这类公墓埋葬,形成了事实上的不公平。

2.2 市场性殡葬服务问题突出

具体而言,市场性殡葬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殡仪馆利用丧属对殡葬服务信息的不了解和因悲痛而无心去主动了解殡葬服务信息,向丧属提供“一条龙”等包含有价格高昂的选择性服务的殡葬服务;某些民政行政部门利用对殡葬服务的垄断经营和管办不分,分享殡葬行业高额利润;非法社会中介机构与部分医院员工串通,第一时间获得病人死亡信息,与合法殡仪馆争夺尸源,诱导甚至胁迫丧属购买价格高昂的殡葬服务;城市大部分公墓为经营性公墓,定价过高,被称为“天价墓地”;政府部门对农村公益性墓地的建设和监管不足,致使一些墓地违规操作,售卖经营性墓地。

更有甚者,一些民营企业通过行贿民政部门某些领导,取得所在地区殡葬服务行业的垄断经营权,使殡葬费用居高不下,严重损害了当地群众的殡葬权益。在上述状况下,殡葬服务的高额利润流向了殡仪馆、非法中介组织、经营性公墓机构等主体,从而损害了国民利益。可以说,如何解决殡葬服务市场的紊乱,有效降低殡葬服务费用,使国民“死有所葬、葬有所安”,是中国殡葬服务制度改革的关键问题。

3 新形势下殡仪服务的优化与创新策略

3.1 树立正确的殡仪服务理念

事业兴衰的关键在人,殡葬业的发展也是在人,在于激发人的活力,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是其他职业所不能类同的特殊行业,因为我们工作的环境,充满痛苦和悲哀、感伤与压抑,我们服务的对象的行为是失去亲人后,在心里极度悲哀的时刻而发生的行为,这样就要求殡葬工作者牢固树立“职业神圣性”这一殡葬服务理念,也只有牢固树立了这一理念,才能促进我们提高服务水准和道德素养。通过我们职工高质量的服务,传播文明,奉献爱心,让社会充满温情,充满爱。同时,我们必须牢记“优质服务是中国殡葬工作的永恒主题”。殡葬作为服务性行业,其服务对象既有逝者,又有逝者的家属,作为殡葬工作者务必提供最优秀、最完美的服务,及时解决丧家困难,最大限度满足他们的需求。

3.2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殡葬事业的发展,殡仪服务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良好的职业道德。当前,一些殡仪职工在思想、工作、情绪上存有“惰性”和“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应付思想。上班穿着不整,满口粗话,不了解殡葬法律、法规,对待丧主冷若冰霜,有的甚至吃、拿、卡、要,严重违背了殡仪职工的职业道德。还有的见利忘义,为一些人开“假火化单”,严重损害了殡仪职工队伍的形象,也给我们整个的殡葬工作带来了诸多的阻力。

作为殡葬工作者,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深刻认识到自己从事的职业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才能有坚定的思想信念和高昂的工作热情。殡仪服务业在社会生活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殡仪职工担负着人类返回大自然的光荣使命,做好所从事的服务工作,是对社会应尽的职责。因此应加强职工的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纪律教育,经常教育殡仪职工正确对待自己的岗位,树立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使殡葬职工自尊、自信、自强,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埋头苦干,使之牢固树立为丧主服务的思想,当好人生终点站的文明使者。

3.3 提高职工整体业务能力

首先,领导应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组织专门人员负责培训的部署、检查、指导、考核工作。抓好职工队伍的各项培训,为广大职工提供多种、多次受教育的机会;其次,应改革殡葬管理体制,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职工业务能力的自我培养。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录用大中专毕业生及专业骨干,为殡葬职工队伍充实新鲜血液,把他们放在殡仪服务第一线,发挥其聪明才智、专业特长;唯才是举,实行竞争上岗,充分发挥职工参与竞争的热情;改革用工制度,奖罚分明。使用以上措施来促进殡葬职工来自我参加各项培训,自我要求提高,从而促进自我的培养;最后,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职工的培养工作。目前我国的殡葬科研、教育单位已经比较发达,民政部培训中心和101研究所长期承担对外的殡葬培训工作,另全国开设殡葬教育的专科学校也有许多,如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和武汉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作为殡葬事业单位,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培训机构,也可以和这些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承担培训研究工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基本殡葬服务的公益性日益凸显,建立殡葬服务基本免费的惠民制度,全面推进公共服务的人性化建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趋势下,促进和完善我国殡葬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市场监管力度、规范殡葬服务行为、满足全民日益增长的殡葬消费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丁萍.改革创新“三化同举”惠民便民公益为先——从湖北荆门中心城区实践看殡葬改革发展路径和方向[J].中国民政,2015(24).

[2]雷鸣.完善殡葬服务体系树立殡葬改革新风——太康县多措并举建立健全殡葬改革工作长效机制[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2(11).

猜你喜欢

类型问题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