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2019-02-18刘云燕
刘云燕
【摘 要】本文阐述语文思维能力的内涵,分析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流于表面造成忽视深刻性、强调正确答案造成学生灵活性差、教学模式僵化阻碍学生质疑精神发展等问题,提出以“思维发散”式问题培养思维能力的深刻性、以“关联文本”式资源培养思维能力的灵活性、以“生活教育”式关联培养思维能力的批判性等对策,并基于新课标反思高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B-0129-02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领域逐步贯彻,并基于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完善,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1 世纪我国教育面对着“信息爆炸”“知识经济”“互联网+”等多元影响要素,教育改革更是如火如荼。就高中语文学科而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角色转换要求,而“思维”是维持角色转换后“教与学”有效关系的核心要素。本文分析語文思维能力的内涵,探索当前高中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
一、语文思维能力的内涵解读
顾名思义,语文思维能力是指基于语文课程教育教学形成的思维能力,它具有一定的语文特色及属性,但与其他学科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价值上,并不存在任何冲突。林崇德教授在其著作《思维发展心理学》中指出,“教育是作用于思维发展的决定个因素”,这意味着“思维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同时他又指出,把握客观诸因素的辩证关系,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反过来促进教育质量的优化;因此,“语文思维能力”并不构成对“思维能力”培养的独占性。这是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制定、实施、评价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逻辑起点。进一步,语文学科的“特色”或“属性”是构成语文思维能力内涵的“逻辑主线”,且在不同维度下表现出差异性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透过表面看本质”的能力。基于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进入高中的学生已经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形式运算思维期”,他们的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可以做到相对脱节,能够围绕一个“命题”或“假设”展开深入的探索,实现对过程的演绎和结论的反推。将其映射到语文思维能力层面,则可以描述为“透过表面看本质”的能力,在教育教学中应强调学生语文思维的“深刻性”,基于语文资源(如文学文本、语言理论等)扩展思维活动的深度、广度、难度,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用规律。
第二,可“举一反三”的扩展能力。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已经接近成年人,反馈到学习方面,对于教师的依赖性不断减弱,更多的情况下需要“自主学习”来加深理解、强化掌握、熟练应用。“举一反三”是语文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它强调思维的“灵活性”,包括思维方向、思维过程、思维结果等多个环节,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应注重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引导,为学生保留充分的时间去独立探究、思考,以便于将不同阶段、不同领域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从中衍生出新的知识。
第三,不“人云亦云”的批判能力。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批判性”是语文思维能力核心,通过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质疑精神,打破“人云亦云”的学习心理和习惯,由此实现在不断接受语文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充分调节、反省、修正,形成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认知;对比而言,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要实现学生不“人云亦云”的思维能力并非易事,这是因为“透过表面看本质”和“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培养,本质上都属于在教师引导下,随着语文素养不断提升、知识不断积累、技能不断丰富而“水到渠成”的能力;而“批判性”的意识,更多地源自主观的信心和探索的态度,这需要缜密复杂的思维活动、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并在长期学习中形成辩证习惯。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流于表面造成忽视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深刻性
尽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不少高中语文教师都注重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开拓教学资源等,但语文教育教学流于表面的问题并未有效解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并未消除“以教为本”的狭隘认知,从主观需求考虑,教师为了兼顾班级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刻意规避一些“个性问题”,将主要精力放在基础性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由此造成思维能力培养局限于表面,无从接触本质,这样会严重打击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另一方面是过于强调教学进度和节奏的维持,客观上分析,高中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很大,语文虽然是一门主课,但为了将庞大的“知识量”最大限度地教授给学生,教师不会主动给学生预留深入思考、探究的机会。
(二)强调正确答案造成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灵活性差
由于有高考的引导,高中学生无论学习的起点如何,起终点必然受高考影响,由此容易出现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灵活性差的问题。一个突出的表现在于,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过度强调“正确答案”—— 这对于“字词义”等知识技能是无可厚非的,但对于思维能力培养是一种严重的禁锢,它会造成学生缺乏独立意识,丧失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人格——“正确答案”作为一个学习中强制性的标准,会造成学生个性认识、创新想法的“摧毁”,由此不同阶段、领域积累的知识也无法实现有效地借鉴与融合,僵化的“正确答案”会不断强化“一是一”的学习认知。
(三)教学模式僵化阻碍学生质疑精神发展
“质疑精神”是学问创新的起点,也是构成思维能力“批判性”的关键要素,它的形成离不开学习主体自我反省、调节、修正的复杂思维过程,而这一过程又主要源自主观意识的酝酿。但现实中,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基于固定的课堂模式展开,一个教师在面对多个学生的状态下,难以兼顾不同“质疑”的有效解答,特别是高中学生所接触的语文知识量有限,他们的质疑大多是不成熟的,容易陷入“死循环”,教师对于一些看似“幼稚”的质疑会直接给予否定,甚至出现斥责、批评,这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自我否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人云亦云”的现象。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以“思维发散”式问题培养思维能力的深刻性
要达到语文思维能力“透过表面看本质”的水平,教学中就必须注重思维广度、深度、难度的提升。运用“思维发散”的提问方式,不仅可以规避语文学习“流于表面”的缺陷,还能够激发高中学生语文兴趣,提高思维敏捷性。例如,在高中语文名篇《荷塘月色》的学习中,针对“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的理解,就很容易出现“流于表面、不求甚解”的现象,教师在讲解时会强调学生通过作者不同情感的对比,去理解文本传达的“言外之意”,诸如社会大背景、文人情思等,但这些内容都是可以通过“创作背景”“作者简介”等了解的,仍属于“表面问题”,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多问“为什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会一直延续吗?”让学生以作者的身份、口吻,写一篇《荷塘月色》的续篇,以“回忆”的方式来阐释这一情感,从而达到“深刻性”的要求。
(二)以“关联文本”式资源培养思维能力的灵活性
综合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紧迫、课业负担繁重的客观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关联文本”式的教学资源来规避“单一正确答案”的局限,这样既可以保障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可以消除学生独立思考时间不足的问题。例如,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的学习中,可以将其中“秋兴八首”补充完整,让学生基于课文所筛选的“其一”,对比其余七首诗所描寫的内容、所传达的情绪—— 在同一个“秋兴”的主题下,八首诗的不同文本进行对比,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
(三)以“生活教育”式关联培养思维能力的批判性
有效消除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人云亦云”的问题,需要为学生提供不同角度的结论展示,通过对比产生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基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教师应将高中语文文本与现实生活现象建立关联,通过“书上的”和“生活中的”区别观察,从而不断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批判性”特质。例如,高中语文《劝学》提到“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现实中真的是这样吗?引导学生举出反例,一些学生提到“坐动车、坐飞机”不需要走路也能“一日千里”,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反思,对比古代、现代人在生活中交通的差异,进而将其转化为“学习方法”层面,指出“学习中一点一滴积累是必须的,但优秀的教学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生活教育”与“课堂教育”中存在大量的差异内容,通过有效地落实,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基于新课标的高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反思
综上所述,思维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语言文字”的运用要确保“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则“语文教育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根据高中生生理、心理所处的特殊阶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将“形象思维”和“发展逻辑思维”作为两个基本方向:其一,在“形象思维能力”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语言、文学的直观形象感知和体验,通过在教学活动中设置丰富的交流、探究、阅读、赏析、表达等途径,实现文本描写形象与现实社会形象的关联,从学生为主体角度丰富语文经验。其二,在“发展逻辑思维”方面,旨在培养高中生语文学科学习中分析、归纳、推理、批判、辨识等逻辑能力,能够跳出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局限,使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语言、文学现象,清晰有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有利于梳理学生语文终身学习的意识;思维能力是形成创造力的源泉,而创造力是 21 世纪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基于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探索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可以更好地强化人才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和气.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11)
[2]李 华.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2)
[3]赵 伟.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9)
(责编 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