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广西—东盟旅游合作的中职《旅游服务礼仪》教学探究
2019-02-18李聪
李 聪
【摘 要】本文分析广西—东盟中等旅游职业学校服务礼仪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三方面的教学调整:定位服务于广西—东盟边境旅游产业、课程内容要体现广西—东盟特色旅游、增加广西—东盟旅游服务相关的实训项目,以培养广西—东盟旅游服务产业所需人才。
【关键词】中职 旅游服务礼仪 东盟旅游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B-0065-02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地区,且与东盟国家文化相融、旅游资源互补,因此正在“充分发挥毗邻东盟优势,‘催热中国—东盟旅游市场,夯实双边旅游交流合作,共同构建中国—东盟旅游合作新通道”。基于广西—东盟边境旅游产业发展“多点开花”的背景,广西中职旅游服务人才作为边境旅游产业人才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西—东盟旅游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中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作为旅游服务类专业必修课程,需要适应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符合行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服务人才的要求。本门课程既是培养学生基本旅游服务礼仪的课程,又是高素质旅游服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因此,基于广西—东盟边境旅游产业发展缺乏专业服务人才的现实,为进一步解决在中职旅游服务礼仪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礼仪课程与工作岗位关联不够、教材实用性不强、没有紧密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不能胜任国际化的东盟服务工作等问题,促使中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在东盟旅游服务意识教育、边境旅游产业参与教学、创新服务礼仪实践活动等方面有所突破,为打造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教学特色奠定基础,笔者进行了认真的探究,以抛砖引玉,提供参考。
一、中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课程定位不准。未能精准服务于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课程目标不够细化,未能根据旅游服务大类分旅游管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等专业分类制定针对性、专业性较强的教学目标。二是教学内容设计针对性不强。缺乏广西—东盟旅游文化及礼仪习俗的专项知识学习内容,理论部分与实践内容实际学时比例不甚合理;有关礼仪的内容较多,但体现广西地方特色,并融入东盟各国礼仪风俗知识的内容较少。三是实训教学单一。在服务礼仪日常教学过程中,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为主,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及讲练相结合等传统方法与气质教学、循环教学、行为引导、现场实习等新颖的体验式教学法结合度不高,缺乏互动的课堂活跃气氛。在贯彻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中,针对旅游行业的实践教学较少,理实脱节现象严重。例如,酒店东盟宾客接待服务、餐饮服务、会议服务及导游服务等实践活动较少。四是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对课堂表现、日常行为规范、任务实施与完成情况、礼仪实训活动及实践学习的参与情况(旅游服务职业形象比赛、校园礼仪风采比赛等)等方面考核。五是缺乏东盟国际旅游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等旅游职业学校需要一批精通国际旅游职业教育、东盟旅游职业教育及有關精品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的师资,以此来带动东盟旅游文化宣传与教育。
二、中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调整的三个重要方面
(一)定位服务于广西—东盟边境旅游产业
中职《旅游服务礼仪》是一门专业实用性的理实一体化旅游服务类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的基本定位是使学生熟知礼仪常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旅游服务礼仪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也就是说,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熟悉掌握和运用服务礼仪理论知识与服务技能,强化自我行为规范,不断地提升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沟通交往能力,使自己成为具备高素质高服务技能的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基于广西—东盟旅游服务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加强东盟旅游文化传播、特色旅游服务教育,针对广西—边境旅游产业发展,定向培养服务东盟旅游人才。
(二)课程内容体现广西—东盟特色旅游
中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内容的设计理念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挖掘学生潜力,在“做中学”教学氛围中深化服务礼仪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良好的旅游服务人才形象。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旅游服务礼仪基本理论知识与服务技能,并熟悉东盟礼俗知识,能够理实结合,胜任旅游岗位工作,且灵活应对不同旅游服务场景下的礼仪接待的要求。课程内容以服务广西—东盟旅游服务产业发展为中心线,强化东盟旅游资源、旅游项目及特色旅游产品等内容,体现服务广西—东盟边境旅游发展思想,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东盟各国语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知识、旅游资源分布情况等。尤其在交际礼仪和餐饮服务礼仪训练时要强化东盟旅游文化特色模块,将文字教材、视频教材、录音教材结合。
(三)增加广西—东盟旅游服务相关的实训项目
首先,加大资金投入,在导游、中餐厅、 西餐厅、客房、前厅等实训室基础上融入东盟旅游服务礼仪文化元素,形成东盟旅游活动情景教学模式。一方面,开阔学生学习视野,明确专业学习方向,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另一方面,强化东盟服务礼俗知识与技能学习。其次,与区域旅游企业如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合作,在中越德天(板约)瀑布、友谊关等国际旅游合作区给予学生见习、实训及顶岗实习的实践学习机会。最后,增加广西—东盟旅游服务相关的实训项目,以便学生更好地进行东盟特色旅游服务礼仪实训。《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学生只有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强化训练,才能培养出服务技能过硬的未来旅游行业人员。实训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对实践技能进行强化的教学活动。本课程需要结合旅游企业实践工作需要,细化课程项目内容,增强实训教学的层次性。例如,在餐饮服务礼仪、客房服务礼仪、前厅服务礼仪等课程教学中,要涉及东盟礼俗知识内容,包括仪容规范(护肤、妆容等)、仪态规范(站姿、走姿、蹲姿)、服饰规范、语言规范(电话禁忌、语言标准等)和岗位规范(握手礼、鞠躬礼、名片礼、微笑礼、引导礼、茶水礼等)等,进行实训,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总之,服务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是《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价值体现。在教学中要剖析中职旅游服务礼仪教学问题,针对课程定位、教学内容及实训项目进行思考,以增进中职旅游服务礼仪教学内容与东盟旅游文化融合。要在提升国际服务意识、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旅游服务礼仪实践活动等方面进一步探索。针对服务对象设计专业性、针对性极强的任务,邀请东盟旅游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到校内讲座,传授实践经验,充分利用双边优质旅游服务礼仪教学资源,互通有无,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东盟旅游产业发展形势及行业发展战略,最终培养特色鲜明的旅游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方慧.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及其相关研究:历程、现状与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0)
[2]刘雪梅,李卫东.“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7(27)
[3]符江红.《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实训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5)
[4]张晓瑾.《旅游服务礼仪》教学效益提升机制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06)
【作者简介】李 聪,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餐旅专业部礼仪教师,国家高级礼仪培训师、国家高级礼仪礼宾师、教育部职业核心能力认证礼仪讲师、中级餐厅服务技师、旅游服务类“双师型”教师。研究方向:中职礼仪教学与实践探究。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