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校园贷”消费行为调查及教育引导机制探究

2019-02-18齐艳萍李艳文鲍艳茹

社科纵横 2019年1期
关键词:校园贷贷款消费

齐艳萍 李艳文 鲍艳茹

(1.辽宁科技大学经济与法律学院;2.鞍山师范学院 辽宁 鞍山 114051)

随着互联网与金融业的迅猛发展,一种新型的校园金融“校园贷”应运而生,生长的速度非常迅猛。金融业将高校大学生作为自己谋求利益的主要群体,“校园贷”野蛮生长的同时也带来很多恶性事件,卖身、跳楼、失踪等各种极端事件不断被曝光。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应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促进和谐发展。

一、“校园贷”的发展现状

2009年银监会对大学生信用卡提高了标准,对未成年人不准发放信用卡,对成年大学生必须经父母同意才能发放信用卡,从而使电子购物很快占领了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同时也刺激了大学生的消费。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看到了机遇,贷款平台和电商公司疯狂进入消费贷款领域。2014年校园网贷开始出现在校园里,有着可以先享受再消费心理的大学生尝到了甜头,于是不知不觉陷入了“连环贷”的陷阱,无法自拔。2016年4月,教育部和中国银监会共同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校园网络贷款”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校园网络贷款”由此应运而生。

面对消费欲望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商家创新出多种信贷模式,很快校园网贷在高校校园迅速蔓延。校园网贷在满足大学生资金需求的同时,也存在利率高,风险大的特点,带来很多隐患。有学者在易观智库《2016中国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中发现,大学生群体对于分期消费的接受程度较高,一旦这种借款需求猛增,必将刺激消费市场的发展,如得不到及时的防控,必将引发各种信用危机问题。

二、“校园贷”存在的不足

校园贷是大学生消费贷的一种形式,许多银行推行这种模式,在活跃消费的同时给银行带来了收益。但这对高校大学生的还款能力来讲是一种严峻的考验,高校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同时具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成为当今校园贷的主要群体。校园贷是银行专门为大学生制定的一种小额贷款,“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成为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进发的通俗解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启动基金给以扶持。校园贷为高校贫困大学生解决了生活需求,为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强大的保障和支持,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银行也获得了收益。基于以上高校大学生从校园贷中应当受益,但经调查发现,高校大学生使用由银行审核发放的贷款只占一少部分,多数使用的是网贷,而网贷给高校大学生带来了很多危害。首先,校园贷给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带来沉重负担。一些非法的贷款平台采取的还款方式让高校大学生无法接受。如果大学生不能按时还款,有些机构甚至成立专门的追款团伙,通过电话恐吓父母,通过网络曝光借款人的隐私等方式,让本来就是无产阶级的大学生身心受到重创,甚至走投无路,发生跳楼自杀等极端事件,从而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同时父母也跟着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其次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严重影响。经调查校园贷的利息不按正常利息来计算,而是采取利滚利的方式,这样还款金额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甚至达到本金的好多倍。这样导致大学生为了偿还贷款选择去做兼职赚钱,时而会逃课,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最终致使大学生无心学习,学业无成。最后,大学生的消费观受到严重影响。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盲目追求时尚,盲目攀比,忽视自身的经济承担能力,过度非理性消费,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理财能力,注重物质生活的充实,忽视了精神生活的贫瘠,这是95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消费心理。

三、高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分析

校园贷的一个个极端案例引起高校和社会的反思。基于此对笔者所在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校园贷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200份问卷,有效问卷175份,其中男生120名,女生55名,调查结果如下。

1.被调查者大多分布在大四以下,其中大一所占比例为20%,大二所占比例为32%,大三所占比例为24%,大四所占比例为1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二为目前校园贷的主体。由于大二学生较大一学生更熟悉大学校园的生活,较大三、大四学生就业和考研的压力较小,消费欲望较强,所以成为校园贷的主体。

2.被调查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达52%;一少部分来自城市,占19%;还有一少部分来自城镇,占27%。同学们的收入位于中等,其中2000元以下占 20%,2000~3000元之间的占 40%,3000~5000元之间的占15%,5000~7000元之间的占12%,7000元以上的占7%。从以上数据说明在校的城乡大学生家庭月收入存在较大差异,家庭月收入将直接影响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状况。

图1

3.被调查的学生的每月生活费情况。其中,每月生活费在500至1000元的学生最多,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40%,其次是每月生活费1000至2000元的学生占35%,每月生活费在2000至3000元的学生占12%,而每月生活费在3000元以上和每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下的学生比较少,分别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5%和8%。数据表明大学生月生活费主要集中在2000到3000元区间,这是一个能基本满足学生在校生活与学习的费用,但远不能满足在校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消费能力。

4.被调查学生们了解校园贷的途径。通过网络和广告了解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0%,通过校园内的宣传活动了解校园贷的学生占50%,通过朋友,同学等社会关系了解的学生占32%,通过其他方式了解的占8%。由于大学生每天生活的环境单一,基本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所以学生们了解校园贷的方式主要体现在校园内。其次,朋友、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成为了学生了解校园贷的第二途径。

图2

5.被调查学生使用的贷款平台大多是分期网购,占总数的45%,而网络带宽及纯电商信用贷款分别占总数的31%和24%。由于大学生每个月生活费有限,往往没有大额贷款的偿还能力,大部分人选择了分期网购,来推迟还款的时间,减少还款压力。

6.被调查学生使用贷款的用途情况。其中,购买奢侈品的占21%,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占42%,购买学习用品的占10%,而用于娱乐的占27%。生活必需品和娱乐占了大部分的比重,而部分同学为追求时尚,购买奢侈品的比例也较以往上升。

7.被调查学生贷款金额的具体情况。贷款500元以下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36%,贷款500至1000元的学生占25%,贷款1000至2000元的学生占18%,贷款2000至3000元的学生占12%,而贷款3000元以上的学生较少仅占5%。在校大学生还款能力较低,并且在校的简单生活所涉及的物品金额不是很高,所以贷款金额小于500元的区间排在第一位。

8.通过调查学生使用校园贷用处情况发现,大部分被调查学生都是因为攀比才使用校园贷贷款,占到总数的42%,用于支付学费的占10%,由于部分学生家庭原因,学费也出现了缺口,该部分学生选择了贷款来交付学费。用于投资理财的占13%,少部分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形成了良好的理财观念,进行贷款来获取更多的收益。

四、大学生网贷的成因分析

1.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

图3

图4

根据调查显示,学生使用校园贷用处攀比消费的占到总数的42%,用于支付学费的仅占10%,而这种攀比消费主要还是电子产品,21%的同学用于购买奢侈品,还有27%的同学用在娱乐消费上。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处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接受新事物,从而容易产生冲动消费的心理,导致盲目消费、攀比消费。

2.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高校大学生对于校园贷这种疯狂式、地毯式的校园广告宣传缺乏一种防范意识,当内心的攀比欲望占了上风,完全被“低利率、无抵押”的校园贷冲昏了头脑。在访谈过程中发现多数50%的学生接受过校园网贷方面的教育,但没重视过;还有10%的学生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所以高校目前对大学生特别是大一的学生在消费、理财、金融方面的知识教育迫在眉睫,特别是校园贷风险防范意识教育更应加强。

3.各种借贷平台撒网式宣传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校园贷的发展。宏观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校园贷的发展。校园网络借贷平台采取多种方式、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吸引大学生,致使本来就缺乏防范意识的大学生防不胜防。

五、“校园贷”教育引导机制探究

对于互联网的产物“校园贷”,是高校大学生的一种超前消费意识的体现,不能强加制止,只能加以引导,成立国家监管机制,才能维护校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才能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1.加强大学生心理防范,开展励志教育

首先,预防为主,加强思想教育。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加大法律教育的比重,提高法制认识,增强法律意识,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其次,营造氛围,加强感观教育。高校文化活动要从大一开始普及法律及银行知识,通过媒体、宣传板、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宣传、讲解,让学生全面了解金融相关知识,防止进入陷阱。同时高校可以编辑一些校园金融非法网贷的案例,制作案例汇编,从而更加直接、高效地接近学生,增强影响力。最后,强化心理预警,把握心理动向。高校大学生是网贷的主要群体,从心理安全防范教育开始抓起,从源头上提高防范意识,一方面要从心理上消灭攀比或者提前消费的思想,另一方面一旦误入网贷陷阱产生心理异常要第一时间进行心理疏导,避免产生重大恶性事故。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积极开设相关课程,鼓励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知识。各高校还可让辅导员定期排查本专业的借贷情况,如有问题及时解决。

2.加强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教育

在马克思主义消费观中认为,人不但具有物质还要具有精神,而精神是人之为之的根本。当下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观片面追求物质的消费,来达到精神层面的需求和享受,从而导致大学生群体缺乏真正精神层面的生活,这与马克思主义的消费观不符,积极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是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诚信教育和人生观教育的迫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关注、了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一旦出现心理偏差,要及时进行纠正,特别是有从众或者炫耀心理的群体,要进行引导和教育,培树勤俭节约、自立自强的典范,定期开展自立自强教育交流会,从而形成一种良性氛围,影响身边的群体。

3.完善校园贷的监控机制

根据调查及访谈发现,校园75%的学生在校园接触过校园网贷的宣传,身处高校也不时发现一些小广告在教学楼、食堂甚至过街天桥到处张贴一些“门槛低、无担保”一类的宣传。所以要严格控制校园网贷进入校园,要从学生本身做起,不参与发放小广告开始,不作为、不宣传、不转发,从环境上入手,坚决制止不良校园贷款平台进入学校,高校要相应出台一些规章制度,控制学生参与到校园网贷机构的兼职中,切断“传播”的途径,防范各种形式的渗透。要发动高校学团,发挥校园骨干的互助互进功能,做到互帮互醒,早发现、早汇报,共同防治,把风险消灭在萌芽。

4.提高校园贷行业市场准入门槛

严格规范审批程序制定相关制度,使得校园贷平台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以正规的方式向大学生提供贷款,不随意收取变相费用。相关监管部门要严格规范校园审批程序,严格审核大学生的身份信息是否与借贷人身份一致,尽量避免盗用他人信息,非本人借贷情况的发生。

本次调查中许多被调查对象并不太赞成大学生过度提前消费、做超出自己经济能力的生意,甚至借钱炒股等,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有一定的是非观念和自控能力。至于个别极端现象的发生,是学生自身的因素。所以加强对大学生金融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风险意识,培养学生理性借贷的能力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校园贷贷款消费
国内消费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大二学生被“校园贷”夺命
新消费ABC
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