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与路径研究

2019-02-18薛倩雯

社科纵横 2019年2期
关键词:甘肃省高质量发展

薛倩雯

(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甘肃 兰州 730101)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另一方面是国内市场的传导机制出现问题,供给侧的结构性失衡使其难以满足需求,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愈加明显,经济高速增长难以维系,从而使高质量发展受到极大关注并引发众多学者的研究。对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类,一类是为什么要进行高质量发展,如金碚(2018)从经济学基本理论出发,认为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获取使用价值以满足人的真实需要,在物资匮乏问题解决之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经济发展必须转向注重高质量,而这种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机制的供给侧是创新引领,需求侧是人民向往。另一类是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及其实现途径,如李禹墨等(2018)就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基本特征进行了具体阐述,在此基础上,他们认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就是解决经济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实现路径在于构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建立高质量的经济体系。段勇等(2018)在对高质量发展认识的基础上,认为它的实现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导引,把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创新驱动发展、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率提升等作为战略选择。而陈昌兵(2018)则从产业发展角度指出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发现相比于高速增长阶段对GDP的过分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涉及更深更广的层面。高质量发展虽然也注重经济总量,但更注重发展效率、结构和稳定性,其基本特征表现为:(1)评价标准的多维性;(2)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3)供给体系质量的提升;(4)创新成为发展的根本动力;(5)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得到满足。它就是要通过系统地创造发展优势,走符合实际和具有特色的道路,以各种有效和可持续方式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多方面需要。而从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来看,就是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微观层面激发企业活力,实现要素优化配置,提高产品供给质量;中级层面重视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区域结构等的升级,提升产业和区域发展质量;宏观上实现经济持续均衡发展。

鉴于我国地区间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实现途径必须从其实际状况出发。目前,针对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并不多。甘肃省作为典型欠发达地区,资源优势与环境劣势并存,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实现向高质量发展的跨越,是当前的迫切需要。因此,本文基于甘肃省基本省情,对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和路径进行研究。

二、甘肃省实施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一)自然状况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界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汇处,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适于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受限,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大部地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突出。整体生态环境脆弱,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能源、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在我国处于中上水平,属于资源输出省份。

(二)发展状况

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甘肃省内经济社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与东中部地区存在很大差距,产业结构中农牧业与重工业占比过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创新能力不足更是让甘肃省在全国范围内缺乏竞争力。此外,省内区域、城乡间发展也不平衡,2016年城镇化率达到44.69%,但城镇化质量并不高,存在规模扩张,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问题。部分地区贫困问题严重,三农问题突出。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过去粗放式的增长方式使后续增长不可维系,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而这一矛盾的转化与种种问题的出现也适合于甘肃省的发展状况。自然状况的局限性与经济发展的落后性使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省内同样突出,发展质量与效益亦需要大力提升,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传统发展模式和过度依赖资源的产业结构使得原有资源优势快速消退,资源浪费与产能过剩问题并存,脆弱的生态环境也使进一步发展面临瓶颈,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动力的三重变革。在这一发展阶段与形势下,推动甘肃省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和要求。

三、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高质量发展旨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路径,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并最终实现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要的有效供给。因此,甘肃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必须以化解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为导向,针对目前有效供给形成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通过要素与创新共同促进有效供给的形成。就甘肃的现状而言,首先,省内具备资源和区位优势,但资源城市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单一化、经济结构存在刚性等问题突出,传统工业面临着产能过剩,资源耗费大,环境污染,技术落后等发展瓶颈,为摆脱资源诅咒,应抓住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快对传统优势工业的优化升级,并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走低碳、循环的发展模式。同时,作为向西开放的重要节点区域,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将丝绸之路经济带理念和倡议引入全省的发展规划中,借助于国家的政策优势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其次,省内仍存在大面积贫困人口,农业现代化水平也较低,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把治理贫困、解决民生放在重要地位。最后,作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在发展过程中要考虑生态效益,注重自然、经济与社会三大系统之间的协调性。

四、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在对甘肃省高质量发展战略选择的基础上,将其进一步细分为产业发展高质量,对外开放高质量,人民生活水平高质量与生态环境高质量的实现。

(一)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发展高质量

长期以来,甘肃省凭借资源优势,发展了以资源开采为主的产业,并形成一系列的产业链,这种以资源产业结构为主的产业结构体系确实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其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不高,同时资源的开发也并未有效带动其他行业发展,省内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第三产业虽有一定发展,但发展规模相对较小,程度也较低。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的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有助于破解当前困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作为社会产品供给方,产业的转型升级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目前产能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使得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业转型升级愈发重要,在甘肃省的产业占比中,重工业比重过高,而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发展不够充分,存在着需求量大但供给不足的情况。因此,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让消费结构的升级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只有满足了消费者新需求的产品才能出清,从而实现落后产业、僵尸企业的出清。同时,应逐步发挥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推动作用,虽然目前甘肃省并不具备创新驱动发展的有利条件,但鉴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一些地区已经具备了创新驱动发展的优势,可以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来带动其他地区的跨越式发展,这就为甘肃省实现创新驱动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现实可能性。首先,通过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促进知识的流动;建立与产业创新发展相适应的市场环境、政策工具、技术系统等来提高产业竞争力,以完善区域创新系统。其次,实行先进与后进区域的双轮驱动,在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强化省内各类开发区的引领示范作用,以这些开发区作为区域创新的增长极,发挥创新的辐射带头作用,并以其为平台建立本地区与创新能力较高地区的合作共赢模式,使省内的优质、非科技资源走出去,而将其他地区的科技资源引进来,以推动省内创新发展。再次,采用内源与外源共同发力方法来集聚创新资本,一方面通过区域自身发展来支撑创新驱动,另一方面借助于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贫困地区企业的融资功能。最后,建立完善人才体系。人才是实施创新驱动的关键,当前人才外流是甘肃面临的又一困境。通过建立本地区与发达地区科研所、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为后续发展培养尖端人才;通过构建育才、引才、用才、留才体系,并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把人力资本投入作为重点,形成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为创新驱动注入新的活力。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是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又一窘境,其以资源为依托所形成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其特征表现为:资源型工业占比大,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但由于相应的工业配套设施和市场条件比较落后,在短期内完全脱离其资源型产业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立足于原本优势资源产业,延长资源开发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以加快对传统优势工业的改造升级,并进一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此外,丰富的地貌特征和多元的文化格局为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涵,但同时众多人文与自然景观并没有使其文化旅游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一方面,由于省内城市与城市布局较分散,大部分景点相距较远,交通设施也不便利,没有形成文化旅游产业的关联与集聚。另一方面,甘肃对省内景点的宣传力度也不足,这就造成了现存的大量旅游资源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潜力,同时交通的不便又降低了人们的旅游意愿。因此,应在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文化产业集聚区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下功夫,利用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丝绸之路旧址、红军革命旧址及民族风情旅游线等积极发展旅游产业,以逐步优化产业结构。

(二)通过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促进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

作为西北内陆地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甘肃的对外开放程度都不高,而对外开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经济发展水平,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带来了更广的发展空间,有助于甘肃省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应充分利用其地缘优势,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调整产业布局与发展方向,努力建成“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实现对外开放的高质量。

目前,甘肃省已构建了以兰州新区为主导的向西开放经济平台,以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为主导的经济贸易合作平台,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为主导的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应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优势,进一步加强甘肃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物流和产业合作、人文交流合作的战略平台建设,扩大与中亚国家在特色农产品、绿色清真产品、新能源、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及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对接合作。同时,在抓住机遇时也要防范重大风险。第一,国外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剧了投资的风险以及互联互通项目的建设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挑战。第二,西北五省虽然基于各自特色进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规划,但在发展中却有明显的共性,因此,甘肃省在这一过程中应积极应对由外部环境不确定和内部利益主体的同质与无序竞争带来的风险,以实现对外开放高质量,从而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解决贫困问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线

高质量发展最终是要实现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要的有效供给,其出发点与落脚点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长期以来,贫困与欠发达都是困扰甘肃省的基本问题,省内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因此,甘肃省的高质量发展要将解决贫困问题作为底线。具体来看,甘肃的贫困在于区域发展滞后和过度依赖农业,突出表现为农业性贫困和区域性贫困交织,省内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农业自然资源不足,农业发展的先天条件差,较少农业自然资源承载了过多人口,使得人均产出水平较低,同时,经济发展的缓慢又导致了集中连片的区域性落后与贫困。

一般而言,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可以通过增强内在活力和实现人口转移两种途径走出贫困,一方面,针对生活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投入高而收益甚微地区,采取将贫困人口向外转移的措施,而要实现人口转移就要解决人口的去处与就业问题,向城镇转移是一个主要方向,因此要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作为一个主要目标。新型城镇化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把人在城市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作为建设的首要目标,它有助于克服传统城镇化过程中城市扩张过快,产业发展不足,劳动力吸纳不足的弊端。当前,由于省内小城镇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大都为餐饮、涉农服务业等,大多数并不具备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应从其资源禀赋等条件出发,发展第三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并通过调整产业空间布局,使工业向真正有能力发展的地区集聚。同时,通过促进城乡一体化,放宽体制限制,使人口能够实现自由流动,消除进城农民与城镇居民的待遇差异。通过新型城镇化,剩余农村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量增加,农民有可能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从而提升农业收益,而转移人口也可通过自身劳动得到报酬,并享受相应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把提高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作为立足点,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目前甘肃省乡村地区的落后导致劳动力大量外流,造成农地荒芜、农村产业发展不足,农民老龄化、农业边缘化与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乡村发展陷入了贫困的恶性循环,可以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帮助增强省内农村地区发展的内在活力,改善其困境。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农业与非农、农民与工商资本、农村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在强调乡村内在活力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针对宜居宜业、有一定发展基础的村庄,通过优化环境、集聚要素、激活产业,来实现人口的适度集聚,打造生态宜居村庄;对于有丰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村庄,要把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统一起来,更加注重文化传承;而对于衰退严重、环境恶劣、人口较少的村庄,可实行搬迁或撤并。

(四)通过生态文明的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性,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而甘肃长期以来的经济增长是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环境的破坏进一步限制了产业发展,使其经济发展不具备可持续性。因此,甘肃省应注重环境综合治理与保护,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加快实现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绿色生产,深化循环经济理念,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跨界河流水污染、空气污染等方面的治理上突破行政界限,推动区域合作的治理模式。

同时,甘肃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进行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省内有37个县市区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限制开发区与禁止开发区面积又占到了全省国土面积的90%,应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着力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主要从草原、湿地、林地和水资源保护入手,加大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实施力度,继续推进祁连山、两江一水、渭河源区的生态综合治理。在建设用地与生态保护地区,应鼓励产业生态化发展,使产业的发展逐步适应生态保护系统,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加强跨行政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管理与建设,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猜你喜欢

甘肃省高质量发展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