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学习素养策略初探
2019-02-17朱荣坤
朱荣坤
摘 要:文章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分析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素养的一些策略,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效性,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学习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7-0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6-0081-02
学习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品质和关键的能力。学习素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帮助学生找寻恰当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内容比较抽象。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师可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激发学生的潜力,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一、培养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指学习者对待学习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应倾向,是在学习活动中习得的一种内部状态。我们开展对学生学习态度的研讨,有利于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踐行“核心素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端正态度是学好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前提。
(一)端正学习态度
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与否,是影响其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直接影响其个性与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培养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对每一个学生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学习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体会求知的快乐,遇到困难能够主动克服,有完成目标的决心和信念,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学会控制自己,一旦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需要坚持,不能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要加强自我管理,学会反省,学生经常进行反思,也是端正态度的一种好方法,做到“吾日三省吾身”,问自己: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现在追求的是自己想要的吗?自己有哪些缺点需要改正……态度决定一切。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失败乃成功之母,用成功来激励学生是提高学生自信心的重要途径。自信有助于成功,教师不仅要用自身的成功和自信心来感染学生,同时也要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以此来鼓励学生,通过肯定学生的每一点滴的进步和成功,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课程,其知识的建构和学习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提高要求,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努力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既不会使学生骄傲自满,也不会使其失去自信心,并且能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程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很好地投入学习中,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特别是对学困生,教师要多给他们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并及时给予他们表扬与鼓励,使他们产生一种积极情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并发展的,是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找到更多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终身受益。所以,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学会学习。
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搜集资料的习惯、善于思考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阅读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自学的习惯、与人合作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
那么该如何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学会”变成“会学”“好学”,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课前认真预习准备
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只重视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效的课前预习,不仅能扫除课堂学习的障碍,提高听课效率,还能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在课前预习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借助学习导案,熟悉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对不懂的知识,用笔作标记。这样,学生就能带着疑问听课,效果会更好。
(二)课堂专心听讲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眼、耳、口、手、脑都要动起来:眼睛看课本、看老师、看板书、看屏幕等;耳听老师讲、同学说、自己说等;手记笔记、重点、疑惑、练习等;口用来说、朗读、参与小组讨论、发言等;脑积极思考,集中精力。学生只有全身心投入,在课堂上专心听讲,才能有所获。
(三)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即每天做作业之前,学生把教师课堂上讲的内容像过电影似的“过”一遍,掌握每一节课知识点,有疑问的地方及时问明白,加深印象。先复习再做作业,只有认真地复习所学的知识,巩固知识,把每天所学的新知识融会贯通,在做作业时,才能对知识运用自如。
三、找寻恰当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即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学科特点而采取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决定了学习效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方法有很多种:对比法、理解法、联想法、目标激励法、联系法等。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恰当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让教与学真正实现有效统一。
学习方法要适合自身,行之有效。每位学生的学习方法都不一样,但是学习方法具有通用性,对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阅读法、记忆法、思维导图法、总结归纳法、自学法、巩固复习法等,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不相同的,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学会求同存异,让他们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帮助他们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使教与学生的学真正有效统一。
学习方法要循序渐进、科学规划。很多的教师在开学第一节课就重点给学生讲道德与法治学科应该怎么学习,凭着自己的经验,把学习方法强加给学生,其实这样做的效果是不理想的。实际上,教师对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训练必须进行科学规划。例如,在开学时主要让学生掌握哪些学习方法,在七至九年级时应各抓哪些学法,本学科的哪些单元可以强化学生的哪些学法等。学习方法的掌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当在学生掌握运用学习方法至一定程度时,再重点训练与培养学生的思维等,持之以恒,进一步帮助学生找到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使其展开个性的、行之有效的学习,这样教与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四、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学习能力就是获得知识的能力,是学习素养的核心。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因为学生天生喜欢学習,但是不是天生都会学习。只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其掌握和运用学习方法,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能力,会学习了,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吸收知识,获取更多的知识。
激发学生兴趣,提供展示空间。教师根据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在每节课前三分钟实施“时事新闻播报”活动,让学生播报最近社会时政热点等。同时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组织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尽可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展示,不断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活动探究,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学习过程是学生参与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可根据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教材中《探究与分享》等栏目,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领悟知识、学会学习和发展自身能力,在活动体验中学习。例如,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教学中,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不同国家,为什么国家领导人称呼会所不同?”笔者立刻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活动探索问题,涉及国家机构的内容,于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鼓励他们组建小组对问题进行探究,并在后面课程教学中给他们展示所调研和探究的学习成果的机会。学生通过质疑、查找资料、体验知识的获得,不仅印象深刻,更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
充分利用课堂各种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采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由被动学习的客体变为积极学习的主体,还可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其学习能力。
五、结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提高其学习效率,是目前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面临的一个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提升学生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田贵荣.提升学生学习素养是有效教学的基础[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20):4-6.
[2]费月芳,吕淑萍. 提升学生学习素养 弹奏有效教学旋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2):18-19.
[3]袁庆祝,王永丽,赵军燕.中学生学习素养调查报告——基于2017年我国七省市16所初中的大数据分析[J].基础教育参考,2019(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