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养方式与初中学生自尊、行为问题的关系

2019-02-17曾庆桂洪莉

教师·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自尊初中学生

曾庆桂 洪莉

摘 要:目的:考察家庭教养方式与初中学生自尊、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使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自尊量表(SES)对179名初中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存在各种行为问题倾向的学生人数为15~26人,占总人数的8.4%~14.5%;②家庭教养方式的部分维度与学生的某些行为问题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母亲拒绝否认对学生攻击问题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父亲惩罚对学生的违纪问题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③学生的自尊水平与焦虑抑郁问题、注意问题和攻击问题都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情感、母亲情感、母亲偏爱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惩罚、母亲惩罚、母亲拒绝否认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家庭教养方式对初中学生自尊、行为问题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初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自尊、行为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1-1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6-0005-04

一、问题提出

行为问题是指在学校和校外活动中,因自我调节困难、缺乏适当的指导帮助以及在一定的外界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不良行为。儿童行为问题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智能发展的重要障碍,它包括儿童在行为和情绪两方面的异常[1][2],表现为各种违纪行为和神经症行为。以往的研究通常认为,儿童行为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集中在儿童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家庭因素包括父母教养技能缺失、父母角色能力不足、父母不良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等。[3][4][5]研究发现,不好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6]、幸福感[7]等造成影响,而这些心理上的问题可能对学生行为问题的出现产生重要的影响。

自尊作为一个人格中介变量,对学生的情感、认识、道德、社会行为等均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对初中学生自尊、行为问题存在哪些影响,目前尚无相关的实证报道。

本研究拟考察初中学生知觉到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其自尊、行为问题的关系,并比较不同家庭教养模式下初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差异,以期丰富家庭教育与学生发展领域的研究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采用正群取样方法,从某校初一、初二年级各抽取两个班作为被试。共发放问卷190份,回收有效问卷179份,有效回收率为94%。在有效问卷中,初一年级100人,初二年级79人;男生98人,女生81人。

(二)工具

1.儿童行为量表(CBCL)

由Achenbach编制,经美国、法国、荷兰、泰国、中国等国家地区适用,一致认为其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本研究所采用的是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版本 (父母问卷),并由父母根据儿童近半年情况进行填写。该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般项目,第二部分是社会能力,第三部分是行为问题。该量表包括8个维度,分别测量8类行为问题:退缩问题,躯体问题,攻击问题,社交问题,思维问题,注意问题,违纪问题和焦虑、抑郁问题。行为问题共包括112道题目,每道题目均采用0~2级计分,0表示无,1表示偶尔有,2表示明显或经常有此项表现,分数越高表示行为问题越严重。具体题目如“行为幼稚与其年龄不符”。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alpha为0.978,具有很高的信度。

2.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

由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该量表包括六个父亲教养因子:情感温暖和理解、偏爱被试、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五个母亲教养因子:情感温暖和理解、惩罚严厉、偏爱被试、 过度干涉和保护、 拒绝否认。量表共有66道题目,每道题目为1~4点计分,1表示从不,4表示总是,其他依次类推,分数越高表示该教养方式程度越高。具体题目如“我觉得我父母干涉我做的任何一件事”。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alpha为0.872,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18~0.922。

3.自尊量表(SES)

由Rosenberg编制,被试通过该量表直接报告这些有关自尊的描述是否符合他们自己。该量表共10道题目,每道题目为1~4点计分,1表示很不符合,2表示不符合,3表示符合,4表示非常符合,分数越高表示该描述认同程度越高。具体题目如“我感到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其他人在同一水平上”。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alpha为0.690,也具有较高的信度。

4.数据处理

用SPSS22.0和Stata15.1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管理,同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初中学生问题行为检出率及其性别、年级特征

表1顯示,在179名初中生中,存在躯体问题倾向的学生最多,有2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4.5%。次之是存在注意问题与退缩问题倾向的学生,分别为22人与20人,占全部人数的12.3%和11.2%。各种行为问题倾向的学生比例在8.4%到14.5%之间。并且,初中生问题行为的性别与年级差异均不显著。但在具有行为问题倾向的学生中,女生的躯体问题显著高于男生,如表2。

(二)父亲教养方式与母亲教养方式的比较及其性别、年级特征

采用配对t检验对初中生知觉到的父亲教养方式与母亲教养方式进行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父亲对初中生的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度干涉和保护、拒绝否认显著少于母亲,对初中生的惩罚严厉则显著多于母亲。此外,家庭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与年级差异均不显著。

(三)家庭教养方式与初中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的相关

依据初中学生行为问题检出情况对被试进行分类,“1”代表相关维度上存在问题,“0”则表示无问题。在此基础上,考察父亲教养方式各维度得分与上述问题行为检出率这一虚拟变量之间的相关,结果见表4。表4的结果显示,学生退缩问题与父亲惩罚严厉呈正相关;学生焦虑、抑郁问题与母亲过度干涉和保护、拒绝否认呈正相关;学生社交问题与父亲偏爱被试呈负相关;学生思维问题与父亲惩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呈正相关;学生违纪问题与父亲惩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呈正相关;学生攻击问题与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父亲偏爱被试、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呈负相关,而与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度干涉和保护、母亲过度干涉和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呈正相关。

(四)家庭教养方式对初中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家庭教养方式与学生行为问题的关系,本研究以学生行为问题为因变量,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stepwise),结果如表5。从表5结果可知,母亲拒绝否认对学生攻击问题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父亲惩罚严厉对学生的违纪问题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五)自尊与学生行为问题、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

表6的结果显示,学生的自尊水平与焦虑、抑郁问题,注意问题,以及攻击问题都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母亲偏爱被试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惩罚严厉、母亲惩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呈显著负相关。

四、分析与讨论

(一)初中学生问题行为检出率的基本特点

一方面,在被调查的179名初中生中,各种行为问题普遍存在。其中,存在躯体问题倾向的学生最多,有26人,占总人数的14.5%。存在注意问题与退缩问题倾向的学生也分别高达22人与20人,占总体人数的12.3%和11.2%。总而言之,存在各种行为问题倾向的学生人数为15~26人,占总人数的8.4%~14.5%。这表明在初中学生群体中,各种行为问题普遍存在,学校、教师和家长应该警觉起来,对学生行为问题更加关注。同时该结果也表明,对初中学生行为问题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另一方面,t检验的结果表明:在不同性别的初中学生中,男生与女生行为问题的分数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具有行为问题倾向的学生中,女生的躯体问题分数显著高于男生(p=0.035 < 0.05)。这可能是因为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迈入青春期的关键阶段,并且随着青春期的开始,学生性成熟的速度也会迅速上升,而女性的开始时间比男性平均提早两年。因此,女生更早出现第二性征、月经初潮等现象,女生对自己身体的改变更加敏感,也更容易出现躯体方面的问题。此外,对不同年级学生行为问题分数的差异检验发现,初一与初二年级学生在行为问题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特点

首先,父亲与母亲在对孩子的偏爱维度上不存在差异,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对孩子的爱都是等同的。其次,在惩罚严厉维度上,父亲的分数显著高于母亲,而在拒绝否认维度显著低于母亲。在中国大部分的家庭模式中,父亲通常扮演的角色是“黑脸”,即对孩子错误行为进行批评惩罚的角色;而母亲通常扮演“红脸”,即对孩子进行鼓励、称赞的角色。因此,父亲对孩子的问题多会采取行为上的惩罚措施;而母亲则通过拒绝给予孩子爱,来对孩子进行惩罚。再次,在情感温暖和过度干涉维度上,母亲的分数都显著高于父亲。这是因为母亲通常在对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基于孩子情感给予帮助的主要角色。

(三)家庭教养方式与初中学生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

调查发现,家庭教养方式的部分维度与学生的某些行为问题之间存在显著相关。首先,父亲对孩子的惩罚严厉,会导致孩子出现退缩、思维、违纪和攻击问题;而父亲的情感温暖和偏爱能够帮助孩子应对攻击问题和社交问题。其次,母亲对孩子的拒绝否认会导致孩子产生抑郁、焦虑、思维、违纪和攻击问题;而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能帮助孩子缓解攻击、焦虑、抑郁问题。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父母向他们倾注了大量的爱,许多父母希望孩子能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立足、生存,一心让孩子考高分、上好大学,不惜采用各种惩罚手段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使孩子身心都受到折磨,孩子的情绪也会随之波动、不稳定。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母亲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更容易导致子女的攻击问题行为,父亲的惩罚严厉更容易导致子女的违纪问题行为。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母亲相比父亲有更多时间与孩子接触,所以,母亲的教养方式与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关系更大。同时,调查表明,在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下,母亲对孩子的态度多为打骂、讽刺和挖苦,这样会使孩子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格特征:一种是退缩、胆怯和自卑;另一种是暴躁、敌对和蛮横不讲理,这两种人格特征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四)自尊与问题行为、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

调查发现,自尊与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母亲偏爱被试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惩罚严厉、母亲惩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呈显著负相关。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自尊,尤其是父母的温暖、关爱、积极接纳能够使孩子形成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而父母的惩罚、拒绝会使孩子失去自信、自暴自弃。学生的自尊水平与焦虑、抑郁问题,以及注意问题和攻击问题都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通过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可以提升学生的自尊水平。个体自尊水平越高,对自己的价值也就更加肯定,面对问题较少地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也更能集中注意力解决问题。并且,自尊分值高的学生在与其他学生的社会比较中会知觉到优势,因此不会采取攻击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敌意。

总而言之,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的自尊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学生的自尊能够帮助学生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因此,自尊可能在家庭教养方式与行为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在今后的研究当中值得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1]江 琴,ALBIN B.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特点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3): 325-327.

[2] 韩阿珠,张国宝,苏普玉,等.家庭教养方式对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8, 39(23):1773-1778.

[3] 肖凌燕.儿童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家庭干预[J].中国特殊教育,2004(1):64-68.

[4] 顾莉萍,陈 昂,邓 成,等.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关系的调查[J].临床儿科杂志,2014,32(10):965-969.

[5] 董會芹.影响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家庭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16,37(3):99-109.

[6] 王建芳,陈奇文,夏频珍,等.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和故意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J].预防医学, 2017,29(3):243-247.

[7] 李宗国,张 鹤,焦 燕.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 24(6):840-844.

猜你喜欢

家庭教养方式自尊初中学生
认知风格、家庭教养方式与图形推理能力的关系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