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图景中的田园城市运动研究(1899-1945)(上):田园城市的研究体系及田园城市运动在英国之肇端与发展

2019-11-26刘亦师LIUYishi

世界建筑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田园城市霍华德规划

刘亦师/LIU Yishi

田园城市思想是霍华德(Ebenezer Howard, 1850-1928)在《明天:通向真正改良的和平之路》[1](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简称《明天》)一书中完整提出的理论体系:开发和管理一个人口规模3.2 万人的新城——“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原则和方法,将疏散拥挤的城市人口和振兴农业作为解决当时英国严重的城市问题的途径,以此方式跬积渐进地改造英国大城市过度拥挤的现状,从而形成规模适当的城市组群,即霍华德所谓的“社会城市”(social city),实现社会改良的宏愿。田园城市思想及由其促发的田园城市运动均为现代规划史上的重大事件,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因此发生了巨大深远的变化,其影响至今仍触处可感。

与此相对应的,田园城市运动则是伴随着上述思想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和人员的全球传播而开展一场国际性运动,单看一个国家或地区无法反映其历史发展的全貌。同时,田园城市运动的内容非常丰富,且在历史的不同阶段由不同人物又添加了新的内容。

针对田园城市思想及田园城市运动的某些部分如英国田园城市的设计、雷德朋镇规划、邻里单元等内容的中文文献颇多,唯未见在全球视野下将各国田园城市运动历史进程及其内容联并加以考察和比较研究。国外关于田园城市思想和田园城市运动的研究更可谓汗牛充栋,沃尔特·克里斯(Walter Creese)、彼得·霍尔(Peter Hall)、安托尼·萨特克里夫 (Anthony Sutcliffe)、斯蒂文·沃德(Stephen Ward)和丹尼斯·哈迪(Dennis Hardy)均称大家,罗伯特·斯特恩(Robert Stern)洋洋近千页的近作以史料论则最为详实[2]。这些学者的论著均为本研究开展的基础,但由于其关心的问题和选取的史料各不相同,尤其多数著作仍未脱离西方中心主义,因此在体系的填补和质量的提升方面尚有相当余地。

有鉴于此,本研究拟分两部分,分别概述田园城市运动在英国的起源、其理论的发展演替及实践(上篇),及其在西方各国被调整和接受的历史进程,重点是德、美等国的创造性发展,并简述这一运动在亚、非等非西方世界的改造及实践(下篇)。这一工作着重考察田园城市运动涉及的重要人物及其思想和具体实践,分析不同历史阶段三者的互动,并以之为基础,讨论其与田园城市运动发展轨迹的关联,揭示田园城市思想如何在这场全球性运动中产生改变、其内容逐渐充实,从而在全球视野下探寻田园城市思想在不同社会及文化环境中的传播、调适和接受的历史过程。而在此之前有必要先厘清田园城市思想、运动及其影响等概念的关联与区别。

1 田园城市研究体系:思想、运动与影响

“田园城市”一词在19 世纪已出现:芝加哥在1870 年大火灾后的重建后以城市面貌整洁而被誉为“花园城”,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 1834-1896)、阿尔伯特·欧文(Albert Owen, 1847-1916)等人在著作中都曾多次提及[3]。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规划概念并广为传播,则源于霍华德的名著1)。霍华德《明天》一书中的“田园”不但意指为广大工人阶级提供的新住宅所附带的花园,也指新城周边的农业带和城市的绿化体系等易于引发人们对前工业化时代的田园牧歌式生活的美好憧憬。1902 年该书再版时更名为《田园城市》,这一概念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和接受。规划史家彼得·霍尔曾指出,霍华德的著作不但是他田园城市思想的总结,更揭开了田园城市运动的序幕[4]。

1 霍华德手稿中的田园城市居住区(1/18城区)布置草图, 可见住宅为连排式沿地块周边布置(《明天》一书中的居 住区布置示意图为1/6城区,图片来源: 参考文献[12]5)

应该注意的是,霍华德在1898 年提出田园城市思想时未及考虑太多细节,这为阐释和细化预留了很大的余地。这既说明田园城市运动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但也导致了田园城市的实践迅即背离了他的本意。例如,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空间结构是严整的同心圆结构,在未刊稿上还可见其居住区内的住宅呈行列式布置(图1),仍是当时英国住宅区开发常见的模式。但在1902 年的再版书中,同一图示上则标注“仅为示意图;平面必须根据选址而定”,没有规定住宅形式及其空间格局。这为建筑师和规划师介入并继之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田园城市运动的发展方向埋下伏笔(图2) 。

霍华德因其自身经历,主张基于合作主义、由人民自愿和自发地开展田园城市的建设,对英国政府缺乏信心。但田园城市运动的重要目标就是获得政府支持并藉由立法和行政力量实现田园城市的大量建设,而彻底放弃了霍华德所念兹在兹的合作主义等社会改良运动,也是田园城市思想与田园城市运动众多分歧的一个重要体现。

1903 年以后,英国陆续建成了两处田园城市,直接影响了1909 年以降英国的数次规划法案的制定。受此影响,各国也涌现出大量城郊田园住区。因田园城市运动被融入国家的公共政策,因此影响到遍及各国的无数普通民众的居住形态和他们在城市中的生产、生活方式。城市形态、结构及人们对城市认知也因此改变:政府干预和管控城市建设成为定则,而行道树和公园等城市绿化体系、物质环境与自然和谐、居住区环境设计等等,从此成为城市景观和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事实上,田园城市思想与田园城市运动虽紧密相连,但有本质区别: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基础,后者则通过实践和理论探索不断扩充和丰富了前者的内涵;前者原本的思想基础、目标、方法在后者的作用下被彻底改变。田园城市思想虽由霍华德最先提出,但这一学说是不断发展和丰富的,尤其随着田园城市运动的进行许多历史人物深涉其中,他们的言论和观点也成为田园城市思想的一部分。例如,这场运动究其本意旨在宣传和推进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但因其牵扯到不同利益集团,在处理现实事务的实践过程中,充满着妥协与去取,显出与霍华德原初的田园城市思想大相径庭的特征。同时,为了创建和管理新城,田园城市运动的发展涉及政界、工业界和规划界的性格鲜明的众多重要人物,他们对田园城市思想各有阐释和发挥,这些基于实用和面向实践的观点、举措大行其道,却时常违背了霍华德的原初思想,使霍华德在这场运动中日渐被边缘化[5]。本系列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厘清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如何随着田园城市运动的进行而发生变化。

田园城市运动是以实用主义快速地建设良好居住区为主要目标的一系列实践和宣传,因其明确的目标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而迅速扩及全球。同时,在此过程中也令政府和大众认识到城市规划事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理论到实践和舆论都为促成城市规划知识的普及和立法打下基础,逐渐成为政府的职能部门之一。田园城市运动在这一“法制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为了推动田园城市运动而产生的一些国际组织如田园城市协会和由霍华德担任主席的“国际田园城市与城市规划联盟”(International Garden City and Town Planning Federation)。这些组织举办的各种国际会议、展览和竞赛提供给规划人员频繁交流的平台,使得与田园城市建设相关的各种规划技术和观念得以迅速传播,成为“早期国际化”的一个范例[6],也因此直接促成了城市规划专业的诞生和成熟。

田园城市运动全球传播的另一重要影响,是大量建成的城郊田园住区(“田园郊区”,Garden Suburb),从此在英国产生的这种以绿树成荫的蜿蜒道路和较低建筑密度的设计模式成为全球各国所竞相模仿的样板,但同时也造成了对田园城市思想的曲解和混淆。实际上,如前所述,田园城市思想的涵义更加广泛,其鹄的也深远得多。田园城市运动正是在这种有意无意的混淆和曲解之中迅速波及世界各地。

2 从理想主义到实用主义:田园城市运动在英国的发轫与发展

2.1 田园城市协会的创立与第一处田园城市的建设

1899 年霍华德和他最初的支持者成立了“田园城市协会”(Garden City Association),致力于宣传并筹资按《明天》一书的路线图建设田园城市2)。这是英国田园城市运动的起点,此后世界不少国家相继成立了相关组织机构,拉开了一场席卷全球的田园城市运动的大幕。

2 霍华德的再版专著——《田园城市》一书中的第3图“居 住单元与城市中心”,1902(图片来源:HOWARD E. Garden City of To-Morrow. London: Faber and Faber, Ltd: 53)

3 第一田园城市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成员图。内维尔位居中 心,是使田园城市运动受到关注和尊重的核心人物,其右 侧为霍华德,左上角为波恩维尔创始人凯德布雷(图片 来源:参考文献[12]189)

1901 年霍华德邀请著名律师、自由党议员拉尔夫·内维尔(Ralph Neville, 1858-1918)担任田园城市协会主席,后者充分发挥了其专业知识、政治经验和社会资源,迅速采取行动推动了英国田园城市运动的蓬勃发展。内维尔根据商业原则和法律条文,于1902 年向政府注册成立了由霍华德担任主席的“田园城市先导有限责任公司”(The Pioneer Garden City, Ltd.)从事新城的选址,并于次年购置了伦敦以北56km(35 英里)处的1538hm2(3800 英亩)土地,公司随即易名为“第一田园城市有限责任公司”(The First Garden City, Ltd.),负责开始建设和管理世界上第一处田园城市——莱彻渥斯(Letchworth)。内维尔亲自制定了公司的章程并明确指出“公司的首要任务是对其股份持有人的利益负责”,显示出其深谙资本主义商业社会运作原则的程序,与霍华德所设想的由其居民选出的代表团管理新城的理想模式大不相同[3]80-81。这一重要区别也是之后一系列与霍华德原思想相背离的各种举措之端绪(图3)。

4 恩翁和帕克设计的莱彻沃斯总平面,1903(图片来源: 参考文献[2]202)

5 莱彻沃斯街景,1921(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7]24)

6 法定住宅(by-laws)的行列式开发模式与田园城市设计的 经济性比较(图片来源:参考文献[8]15)

7 纽厄斯维克住宅区总平面。恩翁和帕克按照田园城市设计 原则制定的最初尝试,1902(图片来源: 参考文献[13]194)

8 恩翁著作中关于道路及其对景的分析示意图。恩翁主张街 道中的人能快速辨认周边的景物,因此街景需呈现多样性 以便辨识(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4]194)

9 英国田园城市运动规划师Clapham Lander总结的街道与周 边建筑的组合方式(图片来源:参考文献[8]87)

因筹资进展顺利,田园城市协会于1904 年初举办了新城的规划方案招标,建筑师雷蒙德·恩翁(Raymond Unwin, 1863-1940)和帕特里克·帕克(Patrick Parker, 1867-1947)的设计中标。实施方案顺应基地现有的铁道走向和自然条件,将住宅区和商业区呈椭圆形朝向市民广场分散布置,外围为工业区,其外再环绕以绿化带和农业区。新城的功能分区明确,尤其倾注心力于街道系统和住房形式,曲折蜿蜒、变化丰富的街景与隐现于绿化中的由红瓦坡顶、白色墙壁构成的独幢住宅,成为田园城市的“标签” (图4、5)。随着莱彻渥斯建设的进行,田园城市运动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这种在合理的规划方案指导下进行的建设,不但形成了带有田园牧歌色彩的良好居住环境,远优于维多利亚晚期以来漫无条理、形象乏味单调的郊区住宅建设,也吸引来部分工业如印刷厂和食品厂,从而迅速赢得了舆论和民众的支持,改变了他们对住宅和居住的认知。

2.2 田园城市设计手法之定型与指导思想之隆替:从田园城市到田园郊区

莱彻渥斯的建筑师恩翁和帕克均深受当时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认同莫里斯和拉斯金反对大工业生产、提高设计质量等主张3)。恩翁曾在1901 年参加上文提及的波恩维尔镇大会,并宣读了他撰写的《田园城市中的住宅建筑》一文。他批判维多利亚晚期的“法定”(by-law)住宅区布局形式所造成的空间生硬、单调等问题外,热情赞颂中世纪英国村庄中将自然环境、建筑形式和社会组织三者有机结合的空间形态,并从经济性上分析其可行性(图6),从理论上论述了田园城市设计原则的合理性。在此次会议后不久,他与帕克合作设计了位于约克市郊的纽厄斯维克住宅区,第一次将其理论付诸实践 (图7)。

在莱彻渥斯的设计中,恩翁和帕克延承并发展了纽厄斯维克的形制,在整体布局中采取了低密度的独幢住宅形式,彻底打破了 “法定”连排住宅区布局形式,不但缩减了道路占用的面积,“将节省出来空间和资金用于公共活动场所的设施”,而且成团成簇、灵活结合自然条件将住宅组合成形态多样、尺度宜人的小社区。这种布局方式一经问世就引起各界关注,而经恩翁在理论上将其总结和完善后遂成为《田园城市建设的重要原则》,成功地将霍华德的思想与工艺美术运动传统统一到为工人阶级提供的新式住宅区中。同时,恩翁和帕克认同霍华德为工人阶级提供造价低廉但高质量住宅的主张,为了降低造价而取法英国乡村朴素的传统民居,并在平面设计上采取开放式布局,打通起居间等隔墙以增进家庭成员的亲密感[3]71-79。

街道设计是恩翁和帕克确立的田园城市设计原则中的关键部分。莱彻渥斯除市民中心采用巴洛克式的轴线设计外,居住区的道路大多适为弯曲且树木阴翳,并以一幢设计良好的住宅或街头小品为道路的对景 (图8) 。这种灵活自由的走向和封闭街道景观处理方式成为之后田园城市运动的标志性特征,与奥地利建筑师西特的理论观点非常一致。街道景观和住宅“设计得如此成功,以致取代了霍华德的各种天才构想而成为田园城市的代名词”[3]88。(图9)恩翁还曾建议内维尔在莱彻沃斯出台限制措施,以确保整体形态的和谐统一。这一提议虽未能严格执行,但成为之后城郊田园住区建设中普遍遵守的原则。

恩翁和帕克这两位才华横溢的建筑师和内维尔一样都非常尊重霍华德,但同样也对霍华德的原初思想进行了若干重大调整,以便将其转译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筑方案。例如,同心圆城市结构和笔直的道路系统被中世纪式的蜿蜒道路所取代,并使用结合了工艺美术风格的住宅设计及街道截面设计。一时间,英国涌现出几十处遵循这样原则设计的新住区,其规模较小因此较易实施和管理。这些早期项目不少成为体现田园城市设计原则的范例,经由田园城市协会的宣传广为各国效仿[7]26。

其中,由恩翁和帕克设计的位于伦敦郊外的汉普斯特德(Hampstead)住宅区是典型的例子,恩翁和帕克在这一设计中完整地阐释了蜿蜒的街景和住宅设计的原则 (图10) 。 因这一项目的面积远小于莱彻渥斯(占地不足后者的1/5)而投资又有充分保障,因此建设更易形成规模且便于管理,最终成为完整体现田园城市设计原则的范例,也是在详密规划方案指导下建成的模范居住区[7]24。设计了新德里总督府等建筑的著名建筑师埃德温·卢廷斯(Edwin Lutyens, 1869-1944)也参与了这一项目,设计了位于住区中心的管理楼。

恩翁后在1909 年成立的皇家城市规划学会及政府中担任诸多重要职务,对田园城市思想的发展完善和英国城市规划专业的形成及其早期发展均贡献綦巨,是整个田园城市运动中重要性仅次于霍华德的人物,他的设计手法也是之后田园城市运动中最受关注和流传最广的部分,随着这一运动被带到世界各地。

随着田园城市运动的展开和专业人员如恩翁等人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霍华德所要求的各种社会改革举措随即被暂时束之高阁,田园城市的建设被规模较小、功能更单纯(居住而非“寓工于农”)的大城市郊外的田园住区所替代。实际上,霍华德已注意到他的田园城市思想已被类似波恩维尔镇和汉普斯特德这样的城郊田园住区所混淆。但为了推进田园城市运动的开展并扩大其影响力,霍华德没有公开批评后者对他思想的误读,而是重新界定了三者的概念:田园城市(Garden City)是“自给自足、融合了工业、农业和住宅区的城市”,通常占地面积广大,服务设施较为齐全;城郊田园住区(Garden Suburb)是现有城市“按照健康的原则”扩张而在市区边缘形成的居住区,仅注重物质环境而“未触及城市问题的根源与农业人口的流失”;田园村落(Garden Village)则泛指波恩维尔式的主要服务于工人阶级的小型城市,“是田园城市的缩小版,通常以单一工业种类为中心”[8]2。

英国田园城市协会虽承认后两种相比田园城市是“权宜之计”,但实际上将三者的重要性等同视之,其机关刊物申明“指导、设计并建设田园城市、田园郊区和田园村落”为该会的主要目标之一[9][8]9。面对这种变化,霍华德不无遗憾地表示,“理想一旦要化为现实就开始了一个下降的过程,伴随着痛苦和艰涩”[10]。

2.3 理论演替:卫星城理论与第二处田园城市的建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田园城市运动经历了数个发展阶段。1914 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终止了英国城郊田园住区的建设热潮。1918 年战争结束后,英国政府为了兑现战时的承诺,开始为退伍老兵建设了大批安置住宅,并聘任田园城市协会的关键人物如亚当斯和恩翁,由他们负责按照田园城市原则具体指导新住区的建设。

早在1913 年,建筑界就开始反思和批判郊外住宅区建设,“占地广、密度低的城郊田园住区已非解决城市问题的唯一方式,其所赖以产生的社会伦理和美学理论也不再是不证自明的真理。”[3]109田园城市协会内部在这时也围绕着运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激烈争论。在霍华德的支持下,协会中自称“新城小组”(New Townsmen)的团体抛弃了“以大量建设城郊郊区田园住宅为主要宗旨”的路线,将目标重新设定为田园城市式的新城建设,但同时积极寻求各级政府的资助与协作。为了区别于田园城,他们将之命名为卫星城(satellite town)或新城(new town)。这一理论与田园城市思想的不同在于,它所追求的疏散人口和工业并不以现有大城市的消陨为目的,反而以后者为中心建立“主次关系合理”(proportion)的区域城市簇群。但这一目标须藉由政府的支持和推行才得以实现,与霍华德所提倡的由下至上、摒除政府干预的原初理论仍不相同。

霍华德虽支持新城小组的擘划,但始终将之视为权宜之计,他本人自始至终以田园城市为目标。1919 年霍华德绕开田园城市协会,直接在民间筹资,在离伦敦约32km 的维林(Welwyn)着手建设第二处田园城市,也是世界上至今仅有的两处田园“城市”之一(另一处即莱彻沃斯),但仍未能成功吸引工业入驻。恩翁因此认识到霍华德所提的“社会城市”结构如缺乏政府支持难以实现,并提出由政府主导(霍华德主张田园城市应采取合作主义的方式建设,不受政府干涉),在现有大城市周边区域选址新建兼具一定规模工商业的若干新城(new town),彼此之间由绿化带(greenbelt)隔离开来,以此限制人口规模和保障绿化空间。这一理论固然将霍华德在田园城市外围布置农业区以实现自给自足的构想简化为单纯的绿化隔离带,但同时也使区域规划的实施具有可操作性,成为此后英、美等国新城建设和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础。

田园城市运动另一重要人物、《城镇规划评论》(The Town Planning Review)的创办人帕特里克·阿伯克隆比(Patrick Abercrombie)曾在战时参与制定了著名的《巴罗报告》(Barlow Report)和大伦敦规划。《巴罗报告》是在二战背景下以疏散城市工业和人口为目的的调查报告。战争环境的严酷和防空对疏散的要求,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城市疏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田园城市运动重获关注,并深远影响了战后英国的区域规划发展。1944 年公布的大伦敦规划则反映了田园城市规划的诸多重要原则,如人口/工业疏散、提供本地就业、区域平衡发展。这一规划将伦敦市域划分为5 个圈层:老城、内城、城郊、绿化隔离带和外围农村地带,并提出“将100 万人口有计划地疏散到精心选址的8个新建区域,其大部分位于外围农村地带”[7]89-91(图11) 。从这一方案不但衍生出在田园城市思想主导下的英国战后新城建设理论,也深刻影响了战后的各国城市规划,西方世界之外的马尼拉、上海和香港等亦莫能外。

2.4 田园城市运动与英国城市规划专业的形成

随着田园城市运动的开展,早先的改革热忱也被专业理论所取代,规划师在其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此前曾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律师、文学家等其他背景的英国改良派人物则渐次淡出规划活动。甚至连英国的“城镇规划”(town planning)这一名称也是在田园城市运动中出现的4),“简而言之它意指将田园城市的原则施行于现有城区及新建的郊区”[11]。从这一意义上说,田园城市运动直接促成了英国的城市规划专业的诞生。

10 恩翁和帕克设计的汉普斯特德总平面,1909,其图名 即为“田园郊区”(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3]237)

11 阿伯克隆比主持设计的大伦敦规划,1944(图片来源: 参考文献[7]90)

12 1909年英国《规划法》的主要内容就是以法律条文致使 新建的居住区密度降低并在设计中采取田园城市的设计原 则(图片来源:参考文献[7]191)

在田园城市运动的推动下,1909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全世界第一个城市规划方面的法案——《住宅和城镇规划法案》(The Housing, Town Planning, Etc. Act),授予地方政府以设计干路形式、新城工业及居住等功能分区、在居住区采用较小建筑密度(图12)及住宅样式等方面的权力,以法规形式认可了恩翁等人以田园城市设计改变“法定”式兵营式郊区化模式的要求。虽然它没有强制性条款,但毕竟是第一个规划法规,从此“官方正式承认了城镇规划,并要求地方政府在新区开发方面酌情采取规划措施”,并在各级政府中为规划师创造了任职的机会,“极大地促进了英国规划专业的产生”[3]105。1909 年的规划法案后经1919 和1932 年两次修订,以及1938 年通过的《绿化带法案》[9],都包含建设田园城市的条文,同时相继添入区域规划和新城建设的内容,英国政府并于1943 年单独设立城乡规划部(Ministry of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专司规划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管理[7]85-86,基本完成了英国城市规划专业的制度化,为战后的规划立法和活动奠定了基础。

除实践和立法等活动外,1909 年还诞生了英国最早的规划教育(利物浦大学城市设计系)和英国第一份规划专业期刊、至今仍享盛名的《城镇规划评论》,数年后的1914 年英国城市规划学会(The Town Planning Institute)组立5)[6]。一个独立学科正式形成的3 个标志——专业人员、教育机构和机关刊物至此均已具备,且均由田园城市运动所致,深远影响了英国和世界的城市规划发展。

3 结语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是英国田园城市运动的理论基础,但在运动之初就因便于实施和管理而在诸多方面都被修订,其鹄的不再是牵动全局的社会改良,转以建设有益健康、环境良好的田园郊区为首要任务。随着田园城市运动的开展,不同背景、立场和职业的人物深涉其中,考察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的规划思想和规划,及其对田园城市思想完善与传播的独特贡献,是本研究的一条主要线索。

随着田园城市运动实践的开展,霍华德念兹在兹的改革社会结构和分配方式的宏愿逐渐被定型化的设计手法所取代,田园城市运动的重心从建设占地广大、寓乡于市、环绕农业地带的田园城市,转到建设洁净卫生、街景优美、绿化充分的城郊田园住区。以恩翁为代表,在参考德国城市设计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田园城市设计的原则,包括蜿蜒的街道系统、良好的绿化体系、较低的建筑密度(“一英亩12 户”)和多样化的住宅风格,等等。这些技术手段易于掌握和模仿,为推广新建城郊田园住区创造的条件。因此,经过专门训练的规划师和技术官僚成为推动田园城市运动的重要力量,在此过程中产生了独立的规划专业。 而城市规划也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深刻地影响了20 世纪城市的形态和发展。

随着城市规划专业的形成,恩翁、亚当斯等专业人员占据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人们通常混淆了他们的观点与霍华德原来思想的区别”,田园城市运动也越来越背离霍华德的最初设想,而自循其发展的路径。这反而说明田园城市思想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灵活性,其庞大的内容允许多重解释的可能,能独立分解不同的部分服务于不同的地区和目的。这一特性也使田园城市运动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专业化和全球化是这一运动的两个重要特征。田园城市运动因其明确的目标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以建设良好居住区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和实践,使一般群众认识到城市规划事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理论到实践和舆论都为促成城市规划知识的普及和立法打下基础。为了推动田园城市运动而诞生的国际组织如田园城市协会,虽然最早出现在英国,但迅即在西方各国,以及苏联、日本等地成立分属机构(charter),从事翻译、宣传或实践。而由霍华德担任主席的“国际田园城市与城市规划联盟”自1922 年创立起即致力于组织国际性的学术会议,至今仍活跃在国际规划界6)。

田园城市运动全球传播的直接后果之一,是欧美和亚非各国的郊外住宅(“田园郊区”)作为大城市外围的“睡城”被大量建设起来,虽然确实提高了生活环境质量,但其规模和服务设施完备程度远不如田园城市,也无法引入工业和实现农业自给,更谈不上作为改良社会理想的一个环节。甚至“除了‘田园城市’这一名称之外,与这场运动发起者们的思想别无相似之处。”[8]9但田园城市运动对促进各国建立创设的规划机构和完善管理制度,以及普及民众对城市规划的认识等诸多方面贡献綦大,则毋庸置疑。□

注释/Notes

1)关于霍华德著作的版本及名称,详见刘亦师. 霍华德生平及其田园城市思想与著作版本研究. 2017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2017.

2)田园城市协会创立于1899年,成立后即戮力宣传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和筹集资源兴建田园城市,此后于1908年改名“田园城市与城市规划协会”(Garden City and Town Planning Association)。1932年随着议会通过的《住宅、城市即乡村规划法案》再次改名为“田园城市与城市即乡村规划协会”(Garden City and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Association),1941年最终改为“城市与乡村规划协会”(The Garden City and Town Planning Association)沿用至今,田园城市不再出现在协会的正式名称中。

3)他们曾介绍好友Walter Crane为霍华德再版的《明天的田园城市》一书及田园城市协会会刊设计了工艺美术风格的封面。

4)由伯明翰官员John Nettlefold为翻译德国的“城区延展”(urban extension),根据英国的实际情况创造了“城镇规划”一词。见KING A D "Town planning": a note on the origins and use of the term[J]. Planning History Bulletin, 1982(4), 2: 15-17.

5)二者均为森赖特港镇的创办人利弗所资助,利物浦大学受美国城市美化运动的影响颇大。

6)1956年改现名国际住房与规划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Housing and Planning)。2002年第46次大会曾在天津召开。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HOWARD E. 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M]. London: Swan Sonnenschein & Co., Ltd., 1898.

[2] STERN R, FISHMAN D, and TILOVE J. Paradise Planned: The Garden Suburb and the Modern City[M]. New York : The Monacelli Press, 2013.

[3] BUDER S. Visionaries and Planners: The Garden City Movement and the Modern Community[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4] HALL P, HARDY D, WARD C. Commentary of 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M]. New York: Routledge, 2003: 13.

[5] BEEVERS R. The Garden City Utopia: A Critical Biography of Ebenezer Howard[M]. London: Macmillan, 1988.

[6] WARD V. A Pioneer 'Global Intelligence Corps'?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Planning Practice, 1890-1939[J]. The Town Planning Review, 2005(76), 2: 119-141.

[7] WARD S. Planning and Urban Change[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2004.

[8] CULPIN E. The Garden City Movement Upto-Date[M]. London: The Garden Cities and Town Planning Association, 1913: 2.

[9] BASSETT P. A List of the Historical Records of the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Association[M]. The National Archives, 1980.

[10] HOWARD E. "The Relation of the Ideal to the Practical," [J] The Garden City, I, 1905: 15.

[11] SUTCLIFFE A. Towards the Planned City[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1: 78.

[12] WARD S(ed.). The Garden Cit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M]. London: E & Fn Spon, 1992.

[13] CREESE W. The Search for Environment: The Garden City Before and After[M].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2.

[14] UNWIN R. Town Planning in Practice[M]. London: Adelphi Terrace, 1909.

猜你喜欢

田园城市霍华德规划
偷画的人
维权事件
杨威:田园城市有多远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田园城市”与我国新区建设
保持微笑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迟福林:田园城市的发展目标和重点是什么
李迅:构建现代田园城市的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