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思考

2019-02-16郑琴

文教资料 2019年34期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改进建议存在问题

郑琴

摘    要: “互联网+教育”时代,国家及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在不同层面力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各校在建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让学生真正受益?带着这些疑问,作者专门针对本校首批立项的15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调研与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在线开放课程    教学效果    存在问题    改进建议

“互联网+教育”时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2015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并提出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课程平台,有力推动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1]。2018年,浙江省教育厅分别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普通高校“互联网+教学”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以推进普遍应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抓手,扩大学生学习选择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促进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至今,全国上下各高等院校都掀起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热潮。

高校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目的是有效应用,惠及广大学生,一切不为应用而建的在线开放课程都缺乏实际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为深入了解本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情况及运用效果,笔者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教育理念,专门针对本校首批立项的15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调研与分析,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课堂听课、大数据统计分析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力求搜集一手资料,寻求影响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提出主要对策。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笔者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监测、督导听课、问卷调查等手段开展调研,其中问卷调查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选择国内专业的在线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分别设计《[教师版]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和《[学生版]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生学习效果调查问卷》两套问卷,发放问卷的对象是本学期已经在校级或省级平台上线运行并开课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授课教师及修读学生。参与调查的师生近700人。在教师问卷调查中共设计了8道题目,内容涉及教师团队分工、线上教学资源更新、参与在线讨论、学生线上自学情况考核、教学效果等方面。在学生问卷调查中,共设计了18道题目,内容涉及课程学习目标明确程度、教学内容设计合理性、线上教学资源吸引力、在线学习方式、在线学习时长、参与在线讨论活跃度、线上作业完成、学习效果等方面。

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已上线并开课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信息基本完整,且运行有效,课程有作业,有考试,有一定的访问量,在线开放课程在逐步建设中。多数课程教师团队分工基本明确,会更新线上教学资源,对学生线上自学情况有考核要求,在线开放课程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多数学生倾向于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但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从课程上线运行情况看,在15门首批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40%的课程截至调查结束前(立项后已过7个月)还未在校级或省级平台上线运行,平台建设尚属空白。在上线运行的课程中,有的课程团队教师不足,信息不全,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二)从督导听课情况看,课程之间差异较大。有的课程教师比较关注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能将线上线下内容有效衔接。有的课程教师不太关注学生线下学习投入,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还有单纯的线上教学。相比较混合式教学模式而言,单纯的线上教学学生一般停留在较浅的学习层次,难以充分保证学习质量,依赖学生的自主与自律,存在一定的弊端。笔者认为,线下课堂教学可以很好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有助于教师对课程情况的掌握,使學生紧跟教师的思路,保证学生思维的连续性[1],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三)从教师的调查情况看,40%以上的教师表示在线下授课过程中,不太关注学生线上自学情况。被调查的教师认为,学校整体混合式教学的氛围不够浓厚,平台、拍摄场地还要进一步完善。

(四)从学生的调查情况看,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所修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目标不太明确,学习投入还不够,不太愿意参与在线学习讨论,线上学习效果差。部分学生认为所修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太合理,缺乏老师有效的引导。多数学生认为线上教学资源缺乏吸引力,1/3以上的学生认为师生之间缺乏在线互动,线下线上教学没有有效结合。

三、增强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学生成果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新时代是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即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具体内涵是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成果为中心,关注全体学生学到了什么,并通过持续改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学生为中心”不能简单地嘴上说说,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成长度、获得感和满意度上。每一层级的教育工作者都应突出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中心,每个部门都应关注每一阶段每一环节的学生发展。

建议各二级学院从制度、方法、考核和保障上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系统构建教学新机制,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和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以构建教学制度体系,促进教与学的统一。可将只关注对教师“教”的考核转变为更重视对学生“学”的考核,可将以教师“教的工作量”为核心的学分计算方法改为以学生“学的学习量”为核心的学分计算方法,有效规划学生的课内外学习,有目标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各任课教师要促进课堂教学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重学轻思向学思结合、重教轻学向教主于学、重知轻行向知行合一等的转变,将教改课改项目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受益。

(二)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探索,教学管理部门、各教学单位要着力建设高教云平台、智慧课堂,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培训部门要强化教师信息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典型案例的宣传,让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师团队做多一些经验分享,鼓励教师多走出去交流学习,鼓励教师多模式应用、学生多形式学习。任课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不应照搬传统课堂教学内容与模式,而应该从内容选择、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传统课程进行改造,尤其是教学设计至关重要。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课堂的教学设计存在一些不同,任课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与教学目标,对在线开放课程进行全方位设计、建设与应用,更多地关注与学生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互动的方法和策略。当然,教学设计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及实践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注重德育融合,并把这些内容作为课程学习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2]。

(三)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诉求。“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要落实到方方面面,任课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诉求。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多关注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要多关注学生在平台上提出的各类问题并进行及时有效的解答。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会自己学、会思中学、会做中学,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學习状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其积极投入并深入思考。

从对学生的调查情况看,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太明确、学习投入不够,部分学生认为线上教学资源缺乏吸引力,部分学生认为所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不太合理,缺乏老师有效的引导,师生之间缺乏在线互动、线下线上教学没有有效结合等。针对这些问题,任课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针对“学生学习目标不太明确、学习投入不够”的问题,建议在线开放课程任课教师在课前向学生提供导学案,内容包括:学习主题、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要求、学习方法建议、学习自测题和思考题、拟向教师提出的问题等,提高学生课前学习视频和资源的积极性和认真程度。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进行详细的记录,作为平时成绩评定的客观依据。每次上课前抽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进行抽查、测验等,并计入平时学习成绩,让学生养成靠平时点滴积累获得最终成绩,而不是靠期中期末一两次考试获得最终成绩的良好学习习惯。当然,任课教师要为学生留足自学时间,可考虑从每门课程的总学时中,拿出1/3到1/2的学时给学生自主学习,既保证学生的课前学习时间,又留足教师为翻转课堂做各种课前准备工作的时间。这种做法在一些学校的实践中颇受师生欢迎,教学效果不错。

(四)强应用,重监管,确保制度落地。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目的是有效应用,一切不以应用为目的的建设都是毫无意义的。教学管理部门应建立全新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理念与建设思路,将传统课程建设“立项—建设—验收”模式,转变为“引导—认定—奖励—长期资助”模式。强化投资“人”,而不是投资“项目”,给予任课教师持续的引导与支持[3]。一般来说,教学管理部门都会依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出台一些激励政策,建议教学管理部门在不同层面向各教学单位、任课教师解读有关激励性政策文件,优化建课条件,营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浓厚氛围。同时,要建立持续的监管机制,对课程平台的建设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管,不定期地向各教学单位发布平台监测情况,畅通交流渠道,获取教师在建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路径,达到监管和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目的。各教学单位要制定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细则,让制度真正落地实施,强化教师的主体责任,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任课教师要对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持续更新并将在线课程教学与自己的研究同步推进,以确保建好的课程不会变成建好即弃,或者只用过一两个周期就停用的“僵尸课程”。

笔者当前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问题的思考,是基于衢州学院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效果的调研与分析,调查的样本是本学期已经在校级或省级平台上线运行并开课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授课教师及修读学生,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从中能发现各校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笔者通过调研获取的一手资料,以及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主要应对措施,对各校今后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汪芳,石鑫,秦俊.基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以产业经济学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2018(11):89-92,102.

[2]张建飞,胡央波,纪雪聪.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探究——基于浙江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7,30(06):19-24,37.

[3]王竹立.在线开放课程:内涵、模式、设计与建设——兼及智能时代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04):69-78.

猜你喜欢

在线开放课程改进建议存在问题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从“3号文件”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