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教师科研课题为载体采用引导式教育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

2019-02-16俞旭君

关键词:科研课题结题课题

梁 鑫 杜 娟 俞旭君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当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我国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学生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其科研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败。因此,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形成一定的科研能力是一个合格本科毕业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各高校要积极推动研究型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让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随着高校国际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教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国各大高校也将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提上日程,并从设立大学生科研专项、刺激大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等方面来推进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然而,如何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是众多高校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包括:确定所要研究的科学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收集整理资料、科学分析、组织研究、进行实验、得出结果、验证结果等过程[1]。大学生科研培养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大学生能够提前接触到科研的全部过程。当前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是:刚刚接触专业知识,没有明确导师指导,也没有实验室归属,在项目的申请、实施、结题过程中都亟需获得科研素养的引导[2]。以教师科研课题为载体来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不仅对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对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和个人事业的发展也起到推动作用。

一、大学生科研能力的现状

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研究现状的调查发现[3]: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科研活动的大学生占总数的55.21%;从不阅读本专业期刊杂志的占56.85%;58.82%的大学生不了解图书馆的期刊检索渠道和电子信息检索方法;72.1%的大学生对科学研究过程及步骤不清楚;89.8%的大学生认为写研究论文非常困难。这些数据表明:①大学生科学意识较差,对科学研究不重视,参与人数较少,参与科研创新与学术研究活动的整体水平比较低,并没有把科研活动当作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途径;②大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少,不了解科学研究的具体过程、步骤,论文的撰写能力差。

二、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模式

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科研领域等多方面,应从多种途径入手,采取多方面措施,以取得最佳培养效果。纵观国内外高校科研训练的相关模式,积极为大学生寻求科研训练的机会是行之有效的路径,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鼓励和支持达到一定条件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这样可使大学生尽早进入专业科研领域,了解科研的真谛[4]。本文重点以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依托,采用以引导为主的科研模式来总结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

1.引导式科研教育理念的提出

引导式教育(conductive education,CE),是一种将教育和训练相结合的方法,由匈牙利博士A.Peto提出,所以又称Peto法。其核心原则是“以需要为中心”,强调一切的引导措施必须以解决需求为依据,根据个体差异及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调整引导措施,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5]。引导式教育在欧美等国的学校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课题针对大学生科研训练的需要,提出教师“引导式”科研理念,以教师的引导为手段,以学生的发现为目的,变“被动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大学生科研素养。

通过将“引导式”的理念引入到大学生科研训练过程中,围绕科研训练的主题和科研各阶段的不同需求,有层次地利用问题引导出需要解决的内容、方法或知识点,并通过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来总结相应的理论和成果。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不仅有利于实现“授人以渔”,让大学生以课题为导向接受科研教育,还能促进教师科研课题的拓展。

2.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近几年,很多大学设立了“大学生科研实践创新”基金,为大学生创新素质及科研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是,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本项目的优势,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事实上,如果让大学生完全通过查阅文献来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并进行课题的设计和申报,存在相当大的困难,犹如大海捞针,无的放矢,不知从何下手,很容易迷失方向。而教师的科研课题往往由若干个子课题组成,每一个子课题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可以实施和开展的项目。在此基础上,大学生可以拓展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主观能动性,对课题的设计与实施方案进行改进,从而形成自己的想法来申报课题[6]。此外,教师科研项目的实施需要更多的人手进入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而大学生的加入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合理的指导下,大学生能够成为教师得力的科研助手。通过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大学生能够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激发学生参与科研和学习专业课的热情与兴趣。如何将教师的科研课题与学生的科研实践创新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本课题着力研究的内容。

3.以教师科研课题为载体的引导式教育体系

大学生科研训练中引导式体系是基于大学生科研训练过程中的学生需求而建立,分成若干阶段和子阶段。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提供科研指导来满足一个阶段/子阶段的需求,并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阶段/子阶段的需求,然后重复的过程[7]。结合大学生科研训练的特点,大学生科研培养的引导式教育体系可分为申报、过程和结题3个阶段,各阶段包括若干服务。在申报阶段的子阶段包括:学生对老师相关课题的熟悉、检索文献、形成自己的想法、撰写申请书等子阶段等。在过程阶段的子阶段包括:帮助学生解决科研过程中的问题、关键实验技术的培训等。在结题阶段的子阶段包括:撰写结题报告、撰写论文及如何投稿等。

(1)申报阶段

考虑到项目申报阶段大学生主要关心如何选题、拟选题的研究现状和申报书撰写指导等问题,本阶段提供的科研引导内容包括:成立课题研究小组,选出负责人和主要参与人员,确立每个人员在课题研究中的分工;教师介绍其研究方向和承担课题,组织各小组认真学习,引导其感兴趣的科研方向;研究小组根据自身的爱好及需求,在教师科研课题范围内,查阅相关文献,提出科学问题,草拟各自的方案;组织研究小组进行申请书的撰写;提出申请书中存在的可能问题,并引导科研小组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组织申报。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性主要体现在:以时间为主线贯穿于项目申报阶段的全过程,每一项内容都会自然导向下一项内容。例如教师介绍完自己的课题研究方向后,学生会查阅与申报课题相关的大量文献,从而会引出新的想法或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文献并提炼创新点。在整个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摸索为主,不是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而是提示学生自己去思考。一些怪异的不合实际的想法也不应制止,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发现适合的课题和思路。

(2)过程阶段

大学生科研训练更注重研究过程,主要是以科研课题为载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做研究前的一系列准备,包括物品购买、试剂配制、仪器的准备、实验手段的预试验及方案的优化、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实验数据的原始记录,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等。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以及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和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8]。

在不同的研究阶段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帮助。例如初期研究,只提供初期阶段的研究指导,而中期报告的总结只在中期阶段进行指导,从而达到引导学生逐阶段深入研究的目的。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经验的交流和分享,在集体学习和导师答疑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学习、共同讨论,往往更能激发出创造性的思路和想法。

(3)结题阶段

项目结题阶段主要的工作是对前期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包括:撰写结题报告、论文的写作及投稿,甚至包括如何申报专利等内容。以引导为主的科研模式主要是进行结题报告、文章的撰写和发表等方面的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撰写结题报告:引导学生按照结题报告所要求的格式,并根据课题任务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结合项目的实际完成情况来完成结题报告的写作,重点突出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论文的撰写及投稿:大多数学生对专业学术论文的撰写不是很了解,导师需要重点介绍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及基本格式,尤其是谋篇布局的逻辑结构;强调学术道德及引用规范,对与本研究相关的学术刊物进行系统介绍,分析并指导如何投稿以及审稿意见的回复等。

三、结论与展望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在培养国家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9]。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发展的主力军,是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后备队伍,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对整个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0]。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学校都在探讨和实施的热门课题,也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瓶颈。每个高校都希望找到一个合理的模式,并希望能在培养模式上不断地推陈出新[11]。

在各类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途径中,以教师科研课题为载体而实施的培养过程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无论是大学生毕业论文,还是各类科技竞赛和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的申报,都可以围绕教师的科研课题展开。由于教师本身对课题的研究内容比较了解,可对学生课题的研究给予实质性的指导,最终在学生对科研课题的完成和相关学术论文的发表都起到重要的帮助。作者通过此模式所指导的团队均获得学校相关基金的资助,其中一组学生获得重点项目资助,论文被《中医学与辨证法》收录。由此可见,以教师科研课题为载体的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具有起点高、系统性强等优势,对于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此模式的作用,作者所在学院专门成立大学生科学技术指导委员会,并根据教师专业成立6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每位老师均承担厅局级以上课题,名单向全院学生公布,可供学生前期意向性的选择老师。

引导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查阅文献、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和实施实验、自主分析处理数据、自主撰写总结报告等,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可大大提高大学生的科研素养。在针对大学生科研训练中推行以教师项目为载体的引导式科研教育,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能培养学生科研兴趣,也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真正明白科研的意义,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开展;对于教师而言,不仅培养了学生,也拓展了自身课题的研究方向;对学校而言,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和整体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以教师科研课题为载体采用引导式教育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模式将为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带来“共赢”的局面。

猜你喜欢

科研课题结题课题
我校开展科研课题申报与科研能力提升培训
我校徐卫红教授主持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
我校4项省教育厅课题结题并通过评审
山西省中药材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通过结题验收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 and its effects on the content of IgE and the imbalance of Th1/Th2 cell function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lectroacupuncture at four sacral points for 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Different Students, Different Corrective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