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茶旅融合发展的意义与途径

2019-02-16李书魁

茶叶 2019年2期
关键词:茶园茶文化茶叶

李书魁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8)

在我国,茶产业一头连着千万茶农,一头连着亿万消费者,是为茶农谋利、为饮者造福的产业。在几千年的茶叶发展史中,形成了茶道艺术、茶文化自然景观和风俗、茶文化旅游活动等一系列品味高雅的旅游资源。随着我国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动力转换和经济增长速度调整的新常态,旅游业因其本身具有关联度大,涉及面广和拉动能力的特点,一直是第三产业的支柱,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延长产业链、改善民生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为引导茶文化更好地为产业服务,国内很多茶区开始注重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通过建设“茶庄园”促进“茶旅游”,发展茶文化主题农家乐、民宿等,茶文化旅游已风生水起,较高层次的茶文化主题庄园也应运而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供给侧改革,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一系列高瞻远瞩的战略为茶产业的发展和未来新的增长点指明了方向。茶庄园和茶旅游的蓬勃发展,对于三产融合发展,拉长茶叶产业链,破解茶产业利润增长瓶颈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所谓的三产融合发展,即以一产为本,接二联三,基础核心在一产,然后通过交叉融合的方式延伸产业链条,从而达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具体到茶叶上来,茶产业三产融合的内涵,即指茶产业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交叉,通过开发新的价值,利用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吸引游客,让“一产”与“三产”融合发展,拓宽除茶叶买卖交易之外的收入来源,实现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如此不仅可以解决千万茶农的增收问题,也为农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1 茶旅融合发展是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

近年来,得益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在茶叶良好经济效益促进下,西部各省加大了新植茶园和老茶园的改造力度[1]。我国的茶园面积由2010年的3018.1万亩增加到2018年的4395.6万亩,增加1377.5万亩,增幅45.6%。这些新植茶园基本上为标准化无性系茶园,成园快、生产能力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茶叶产量261.6万吨,比去年增加12.0万吨,增幅4.8%[2]。但受宏观经济环境与多方因素影响,我国的消费提升乏力,部分企业库存增大,调查估计目前全国茶叶库存量接近80万吨,“去库存”任务紧迫,产能过剩问题已日益凸显。通过开发新的价值,让产业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交叉,以“茶+旅游”“茶+康养”等模式,推进茶叶与旅游观光、休闲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已然成为解决新常态下茶产业发展瓶颈和旅游供给侧不足的必然需求。

以茶叶精深加工、茶园休闲观光旅游为代表的三产融合,让传统的茶叶生产不仅仅是一种农业产业,更成为一个健康产业、绿色产业、生态产业。鲜叶通过加工成为名优茶后价格就能倍增;进一步把茶叶注入绿色、有机等优质、特色的“基因”——比如安吉白茶、黄金芽,或者注入差异性化、个性化的标签,比如“小罐茶大师造”,价格就增长几十倍上百倍了;再进一步利用茶园综合体和茶旅融合为主,发展特色茶叶小镇,并衍生出相关的文创和旅游产品,茶园观光旅游、采摘游等茶休闲体验功能的拓展,其带来的效益增长将难以估量……这就是茶业“三产融合”为农业增值、增效的真实写照,它反映了从种茶变卖茶——卖茶叶到卖风景——卖风景到传文化的发展前景。通过分享游客资源,茶旅融合让更多的游客走进茶村了解茶文化,走入茶乡购买茶产品,增强了茶产业在旅游化发展道路上的专业性,为游客提供更高品质的观光休闲体验[3]。通过“以游代销”的方式,能有效促进旅游业、餐饮业、茶馆业等业态的建设,引导茶业向第三产业纵深发展而寻求一种新模式,是茶业发展的新方向。

相对于传统茶产业中种、产、销相对分割的模式,茶旅一体化发展形成了产业闭环,具有产业融合、业态丰富、利于风控、增强活力等优势。而旅游资源与茶叶之间的“融合、整合、结合”形成了新的多样化态势,也反过来激励了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浙江工商大学的易开刚等[4]通过构建茶旅耦合协调模型,定量分析浙江省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系统的耦合演化特征,研究发现,浙江省茶旅结合模式使得茶产业与旅游业均处于增长阶段,但旅游产业的发展比茶产业慢,且茶产业对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引领作用。因此,茶旅融合发展既是传统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也是旅游产业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的重要载体,两者互促互利。

2 茶旅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有利于提高传统茶产业的综合收益,促进茶园基地规模化、标准化、景观化建设,更有利于美丽乡村秀美家园的建设,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力度,使茶园形成集采摘生产、观光鉴赏、体验休闲、生态环保于一体的“聚宝盆”,进而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联动,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和增收机会,既可以成为推动茶叶主产区产业升级的新模式,也有希望成为茶产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亮点工程”。

一业兴,百业旺。以茶园基地为载体的采摘生产、民俗体验为旅游拓展了新空间,以茶为载体的历史探源、文化展示、艺术表演,为旅游了提供新资源。通过茶产业带动旅游业,旅游业促进茶产业,实现双赢互补协同发展,绿色的茶园成为生态富民的“绿色黄金”,富裕了一方百姓。

生态宜居是提高乡村发展质量的保证。一片叶子描绘的秀美画卷,让绿水青山成为环境“新常态”。眼下,已有不少乡村依靠“茶业+生态旅游”,开始向远道而来的客人销售“最美风景和最清新空气”,万亩茶园连绵起伏宛如碧浪,茶乡飘荡着沁人心脾的芳香,茶产业的蓬勃发展可以提高茶农收入,推进茶旅融合和茶旅一体化发展让新时代的乡村不仅绿起来,美起来,更能富起来,从而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总目标。

3 茶旅融合发展的浙江模式

据统计,近6年来,浙江茶园总面积增长不到30万亩,但一产产值却增长了整整七成。这得益于浙江在探索茶产业和旅游业一体化发展道路上提前谋划、敢为人先,走出了很多成功的路子,取得了很好的效益。茶旅产业的融合为浙江省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旅游走进了浙江的茶园,了解了丰富的茶文化,如杭州的梅家坞和龙坞、松阳的大木山、安吉的溪龙、临海的羊岩山等一批茶旅游景点日益受到游客的追捧和关注,带动了当地的茶叶销售[4]。随着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兴起,浙江多地瞄准旅游新市场,涌现出诸如微茶庄园、全产业链小镇、特色茶香小镇、茶文化主题公园等不同类型、不同体量的发展模式,形成景观吸引、休闲聚集、茶叶生产、居住发展、社区配套等跨产业、多功能的特色区域,更是让浙江茶区变景区,在卖茶叶的同时让风景变现,成为增收的法宝。

3.1 微茶庄园

茶都杭州以西湖龙井名誉天下,吸引市民和无数外地游客前往茶村访茶、购茶、品茶,顺道吃农家菜、体验农家乐、住民宿者络绎不绝。由此,在翁家山、龙井村、满觉陇、梅家坞等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发展出了一种以茶农民居衍化而来的“微茶庄园”。这种“微茶庄园”大多处在林木茂密、翠竹婆娑的茶园旁,环境幽雅飘逸,茶园主人利用自家民居和门前小院吸引游客,配套以住宿、餐饮等功能进而带动自产西湖龙井茶的销售,形成众多的集中民宿区与“小圈层”。其经营模式多以结合农家乐特色旅游为主,将观赏茶园、放松心情、感知原生态风光等特色项目与品茶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如今,这种以家庭或小群落为基本规模、以综合经营理念为指导,包括茶种植、生产、营销、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微小型茶农庄模式在西湖西部腹地正越来越多的涌现出来,成为茶产业三产融合的新模式,使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已经从单纯的农业经济转变成为一二三产紧密融合的现代旅游休闲经济典范,成功打造了杭州发展农业旅游休闲的个性化“金名片”。

3.2 全产业链小镇

位于杭州市西南部的龙坞镇,拥有10000多亩茶园,是浙江省首批唯一的茶产业特色小镇,也是西湖龙井最大的生产区,出产近七成的西湖龙井茶,被称为“万担茶乡”。自2017年开始,西湖区政府与绿城、蓝城和中交集团签订协议,总投资51亿元对龙坞茶镇开始整体改造,以原龙坞镇镇区为龙头,规划统筹龙坞一镇十村,整合周边资源打造完整的大龙坞景区成为功能复合、充满活力的天堂茶镇和高端民宿、集团总部的集聚区[5]。改造完成的民国建筑风格的龙坞茶镇·九街已经开街迎客,涵盖了茶叶销售、教育培训、特色茶宿等“茶主题”业态,同时辅以品牌餐饮、茶主题酒吧、影院等生活配套,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茶体验街区,茶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小镇的核心竞争力。

3.3 特色茶香小镇

松阳县着手打造的特色“茶香小镇”,已建成可观光茶园面积8万亩,打造5条成熟的茶旅线路,其中位于松阳茶香小镇核心区域的大木山骑行茶园,面积3.93平方公里,是国家旅游4A级景区,园内的越野比赛骑行线路每年举办多场骑行赛事,成为集运动休闲、茶园观光、茶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去年茶旅游接待人数超过308万人次。茶产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成为松阳增收富农,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起点。茶园观光旅游带来大量的游客量,让过去“论斤卖”的茶叶随之升级为“论杯卖”,而农家乐、特色民宿等业态也随之兴起。

3.4 茶文化主题公园

临海羊岩山围绕“羊岩、养眼、养颜”的建设理念,建成由茶生态园、茶乐园、羊岩之巅、羊岩茶道等4大功能区和10余个景点组成的茶文化园占地约20平方公里,其中茶园约5平方公里,已发展成为集茶叶加工、休闲品茗、生态观光、茶文化展示、青少年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茶文化主题公园。去年,来此观光体验的人数超过了10万人,带来1000多万元的效益。茶产业与主题公园观光旅游的融合发展还促进了羊岩山茶园的基础设施建设,许多连片茶园的主要通行道路、步行道和机耕道一应俱全,一些茶山甚至还用上了喷滴灌和高效节水系统,对标准茶园建设的持续投入又为旅游业的兴旺创造了更加良好的条件。

以上4种模式都充分体现了茶旅结合互融互助发展的内涵——茶旅为茶而来,因茶而起,茶旅特色丰富了旅游目的地的产品外延和品质。实际上,除了以上具有代表性的茶香茶韵小镇,浙江省各地的茶旅融合建设也方兴未艾。最新数据显示,浙江现有茶园面积291.8万亩,其中涉茶第三产业产值为43.9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近1倍,预计到2020年浙江将建成约20个茶叶特色强镇,这无疑将为浙茶产业注入强大的助推力。

4 促进茶旅融合发展的建议

4.1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

政府统筹谋划、科学布局,是发展茶旅融合的前提。茶旅融合发展一定要因地制宜,忌盲目模仿和生搬硬套,应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旅游业特色,科学制订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做到茶叶与旅游两个规划总体协调、衔接紧密、互相支撑。合理布局集茶产品展销、品鉴、研发、休闲为一体的功能完备的推广消费区。应建立标准的服务体系,并辅以一定的宣传推广,吸引游客和茶人愿意来、留得住,最大程度地留住顾客和游客。其次,还坚持个性特色,梯度发展,并辅助以完善配套设施,将旅游产业的“吃、住、行、游、购、娱”6大需求作为切入点,做好相关硬件设置的配套提升。

4.2 突出以茶为核,提升茶区竞争力

人们体验茶文化旅游的目的是追求健康生活,感受茶文化的意境。因此,茶文化旅游必须首先注重茶叶,坚持绿色先行,强一产、优二产、活三产,深度挖掘茶文化的内涵,引导游客对茶的兴趣[7]。特色鲜明的旅游主题是吸引游客的有效手段,特色的主题化旅游内容能给游客带来愉悦的视觉感受和心灵冲击,进而帮助在其心中形成对茶叶品牌的认可。因此,在分析本地茶文化资源的亮点与特质的基础,重点支持景观式茶园建设、核心景点打造、优质资源保护和产业品牌培育,通过茶+旅游,茶+养老,茶+运动等模式,借助主题公园、建筑、游步道、旅游路线、茶馆茶具等载体,将茶文化资源无形的内涵可视化,让游客能够具有真实的切身体验和直观的视觉感受,在心中形成对当地茶叶产品的形象认知[6]。

茶旅融合互助发展实现了传统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构建多层级、全方位的产业链和产业结构,以一产带动二、三产业的振兴,并进而促进一产的全面提升。通过茶文化的推广科学引导茶叶消费,促进从简单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升级,让茶文化与大众生活融为一体,茶旅融合必将重新定义生态游,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首选。发展“茶+”第三产业,实现茶旅融合产业联动,必将成为新时期推动我国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茶园茶文化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园飘香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