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小说的传统文化之美
——《后宫·甄嬛传》走红探析

2019-02-16李红秀

关键词:嫔妃后宫小说

李红秀

(重庆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重庆 400074)

流潋紫不会想到,她创作的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会在国内外走红十年之久。2006年底,流潋紫完成了长篇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很快受到众多网友的热捧。2011年底,著名导演郑晓龙把小说改编成76集电视剧《甄嬛传》。2012年3月26日,电视剧在全国各大卫视开播,很快便以 1.103 的收视率跃居全国第一;东方卫视达到全国最高1.87%的收视率,上海本地达到9%的收视率[1]。同时,乐视网买下了《甄嬛传》的网络独播权,当年3月30日,网络点播量以2926万次位居单日第一[2]。

很快,电视剧《甄嬛传》在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播出,同样创新收视奇迹。新加坡电信Mio电视付费频道播放了《甄嬛传》;马来西亚最大的有线电视台Astro把剧名更名为《皇帝的女人们》播出;在韩国则是在专门播放中国电视剧的Ching电视台播出,译名为《雍正和他的女人们》。2013年,该剧在美国华人中文电视台播出,同样掀起一阵“甄嬛热”。2014年,美国HBO对《甄嬛传》进行压缩改编和英语配音。2015 年 3 月 18 日,在美国Netflix视频网站上播出了6集版的《甄嬛传》。同时,美国版《甄嬛传》在 You Tube 上单集最高点击量近 16 万次[3]。亚马逊网站上也出售《甄嬛传》(美国版)DVD 碟片。

另外,2015年上海越剧院把小说改编成越剧《甄嬛》,在上海、浙江等省市演出。同年,话剧版的《甄嬛传》在全国各大城市巡演。一部网络小说为什么会火爆海内外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归根结底是其反映了当下社会的文化生态,小说原作中蕴含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因素是重要原因之一。

一、众多网友托起的“甄嬛”

张爱玲说:“出名要早。”这句话对流潋紫来说非常贴切,她完成《后宫·甄嬛传》时还是在校大学生,才22岁就已经是网上名人。

(一)《金枝欲孽》带来的灵感

流潋紫本名吴雪岚,1984年出生于浙江湖州,自小喜欢文学,中学时就阅读了中国许多古典小说,尤其是《红楼梦》读了许多遍。高中时,她的语文是“年级第一”,而数学经常是班里倒数第一,这倒有点像年轻时的琼瑶,一样害怕数学。高中那几年,她利用一切时间疯狂看书,从而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2003年吴雪岚终于考上了大学,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而且摆脱了数学的阻挠,可以全身心阅读喜欢的古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名著。为了阅读,她经常逃课,但考试却是全班第一,而且还拿一等奖学金,让同学瞠目结舌。

流潋紫读大学时,网络小说正在青年学生中流行,她随潮流在许多文学网站阅读了大量的网络文学作品。从 2005 年起,流潋紫利用业余时间写作,先后发表了一些散文和短篇小说。同学推荐她到大型网络原创文学网站“榕树下”发表作品,网络文学可以随心所欲写自己喜欢的文字,不受规则和时间限制,而且作品发表快,还可与网友互动。让吴雪岚没想到的是,她的网络文章上了“榕树下”的排行榜,网友也开始关注和评论她的文章。这进一步激发了吴雪岚的创作热情,在网友的建议下写作技巧提升很快。同时,她成为多家文学网站的专栏写手。

2006年1月,已是大三学生的流潋紫在家度寒假,看电视是打发时间的最好方式。那时,香港宫斗剧《金枝欲孽》正在大陆播出,受到观众热捧。30集的《金枝欲孽》讲述的是清朝嘉庆年间的后宫生活,嫔妃之间为了争宠和获取更高地位,相互之间你争我斗,用尽各种手段来陷害对手。该剧对后来的《宫心计》《美人心计》《步步惊心》等宫斗剧产生了深远影响,堪称宫斗剧的“始祖”。这部剧对流潋紫触动很大,她产生了创作小说的强烈冲动。

流潋紫喜欢文学和中国古代历史,然而,正史中对女性的记录很少。她说:“作为女性,能在历史中留下寥寥数笔的只是一些极善或极恶的人物,像丰碑或是警戒一般存在,完全失去个性。女性的心理其实是非常细腻的,所以我极力想写下历史上那些生活在帝王将相背后的女人的故事,还原真实的后宫女子心态图。”[4]流潋紫并不满意《金枝欲孽》中的女性形象,因为这些女性太残酷,没有一个称得上是“好人”。由于吴雪岚对《红楼梦》早已烂熟于心,借着《金枝欲孽》的启发和灵感,她脑海中出现了一群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后宫女子形象,特别是甄嬛形象有了雏形——从天真无邪、追求爱情的少女,经历系列宫廷斗争,最后登上太后宝座。

(二)百万网友的鼓励

2006年2月,流潋紫开始动笔写作,小说取名《后宫·甄嬛传》。由于是第一次写作长篇小说,流潋紫心里并没有底,只是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激情大胆写作。借鉴《红楼梦》的技巧,借用古典诗词和古代典籍的做法来提升文笔。很快写完首章,取一个“流潋紫”的网名,上传到晋江文学原创网站上。

网站里的网络小说浩如烟海,引起网友关注的作品并不多。最初,《后宫·甄嬛传》在网站上的点击率很少,这在流潋紫的意料之中。让她没想到的是,两个月之后,小说创作了10个章节,因为故事曲折,文字又有很强的文化气息,网友点击率很快飙升到每日两万,网友评论也直线飙升。最初,流潋紫只想写20万字。后来网友支持与日俱增,她就热情高涨地往下写,内容三天更新一次,没想到大大超出了预期。写作之时,“粉丝”们经常参加讨论,给她设计情节发展脉络,使她写作激情和信心倍增。为了对得起网友,吴雪岚对自己的写作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不太满意的段落就反复修改。有些段落无法修改时,就推倒重写。最终,华丽清新的文字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越来越多的网友和读者。

半年后的8月,《后宫·甄嬛传》的点击率突破了300万次,女性网友达到数十万之多,网友自发组建了讨论QQ群,QQ群发展到22个,同时转载这部小说的网站竟然突破1万个[4]。网络点击率从5月份开始直线上扬,8月底到300万,12月份达到1000万点击率。2006年12月,历经艰辛,苦尽甘来,流潋紫终于完成《后宫·甄嬛传》的全部创作。“回想起来,连自己也是很惊讶的,当时作为一个在读学生,我竟然在10个月内写出了一篇长达 50 万字的小说。”[4]

(三)出版社与导演的助推

当《后宫·甄嬛传》在网上受到越来越多网友追捧之时,众多出版社纷至沓来,希望出版小说。2006年12月,小说刚在网上连载完毕,流潋紫就选择了北京磨铁图书公司,1~3 部的《后宫·甄嬛传》在该公司出版,10 万册发行量,版税10%。2007年2月,《后宫·甄嬛传》正式出版,《北京青年报》等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电视台和各类杂志也推出了对流潋紫的专访。一时间,吴雪岚从网上走到网下,从网络新媒体走进了大众传统媒体。

小说出版到第三册时,著名电视剧导演郑晓龙的妻子王小平把《后宫·甄嬛传》推荐给丈夫,郑晓龙看后给予充分肯定,随即他又推荐给好友曹平,很快两人决定买下小说的改编权,曹平后来成为电视剧《甄嬛传》的总制片人。

流潋紫做梦也没想到,大导演郑晓龙会看中她的小说,真是意外惊喜。2007年,《后宫·甄嬛传》的改编权被郑晓龙买下。同时,郑晓龙要求流潋紫与王小平一起担任编剧,撰写电视剧剧本。小说中的甄嬛生活在五代十国的“大周朝”时期,而郑晓龙要求把朝代移到清代雍正年间,“玄凌”皇帝从小说里变成了电视剧中的雍正皇帝,剧情要依据清朝雍正时期的历史脉络来架构。

电视剧是快餐式的大众文化,剧本写作和拍摄周期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大多数电视剧都限定在一年之内完成,否则投资人的资金难以尽早收回。出乎流潋紫意料的是,郑晓龙并没有给她时间限制,让她慢慢改编。电视剧和小说毕竟是不同的传播媒介,剧本也不同于小说,如何写剧本?如何把自己的小说改编成可供导演拍摄的剧本?对年仅22岁的流潋紫来说完全是一头雾水。这时,叶志良教授给流潋紫出谋划策,让她重视电视剧的人物对白,以对白推动情节发展。同时,叶志良教授把一些优秀的电视剧本推荐给她阅读。在叶志良教授的帮助下,流潋紫的改编工作进展得越来越顺利。

从2007—2010年3年时间,不急不火的郑晓龙让剧本修改了4遍。直到2010年9月,电视剧才开机拍摄,由孙俪、蔡少芬、蒋欣、陈建斌等当红一线明星主演。与一些粗制滥造的电视剧相比,电视剧《甄嬛传》的拍摄可谓精雕细琢,用了一年多时间,直到2011年11月,76集电视剧才杀青。随后,东方卫视和安徽卫视以总价7200万元购买了电视剧的播放权,两大卫视也创下了收视奇迹。另外,乐视网买下了网络播出版权,没想到投入2000万元,收益却高达5000 万元[4]。

电视剧的“火爆”进一步提升了小说和流潋紫的知名度,流潋紫成为明星人物。2011年底,浙江文艺出版社把近200万字的小说《后宫·甄嬛传》以6卷本的精装形式再版。小说出版后,配合热播的电视剧,依然受到读者青睐和好评。小说从网上连载到正式出版,接着改编成电视剧在国内外播出,随之改编成话剧和越剧,差不多历时10年之久。

二、传统女性的古典底色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红楼梦》呢?鲁迅总结得好:“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5]《后宫·甄嬛传》有些类似《红楼梦》,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喜欢言情的,可以看甄嬛与清河王玄清的爱恨缠绵;喜欢精彩阴谋争斗的,可以看后宫百花争艳,残酷相杀;喜欢历史的,可以从森严的宫廷等级、细究的古代礼仪处窥见时代一隅;喜欢诗词文艺的,可以借文中细致的场景描写、引经据典的精彩对白过瘾一把……总之,《甄嬛传》涉及的众多方面,总有一个方面会让读者喜欢。

(一)古代宫廷女性形象的丰富性令人赞叹

从内容上看,《后宫·甄嬛传》讲述了古代宫廷女子从纯真少女到成熟狠辣的六宫之主的蜕变过程,主题与众多宫斗小说无异。但是,其中的宫廷女性形象丰富多样,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小说中的各种人物达170多人,而太后、太妃、皇后、嫔妃、公主、婢女就有120多人,她们是小说的主角,作者用尽笔墨描写她们的美和形象。“美的艺术是一种意境,它只对自身具有合目的性,并且,虽然没有目的,仍然促进着心灵诸力的陶冶,以达到社会性的传达作用。”[6]

流潋紫说: “中国的历史永远是一部男人的历史。作为女性,在历史上留下寥寥数笔的只是一些极善极恶的人物,像是丰碑或警戒一般存在,完全失去个性。女性的心理其实是非常细腻的,所以我极力想写下历史上那些帝王将相背后女人的故事,还原真实的后宫女子图。”[7]这些后宫女子为了权力,为了爱情,为了家人,或阴毒,或跋扈,或天真,或淡然,或骄傲,或卑微。小说的主人公甄嬛形象鲜活复杂,初入宫时单纯善良,自矜身份,遵从后妃之德和宫廷礼仪。她的性格随着故事的展开,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变化的过程。宫廷内斗和家庭变故使她变得成熟,学会算计别人,变得满腹心机,利用各种手段最终登上皇太后的宝座。

再拿皇后举例,皇后表面上和蔼端庄,背地里却不知祸害了多少嫔妃,每次都做得天衣无缝,既扳倒了对手,又成功身退,撇清关系。宫中妃嫔的小产都与她脱不了干系,却次次成功嫁祸他人。华妃小产,嫁祸端妃;甄嬛小产,嫁祸华妃;端妃小产,嫁祸华妃;陵容小产,嫁祸陵容自己。种种事件来看,皇后的确阴毒至极。这种阴险毒辣根源于她庶出的身份。皇后算尽机关,用尽手段,奋斗一生,怨恨一生,没有子嗣,没有真爱,到后来仍然竹篮打水一场空。

其他女性形象也真实丰满,个性鲜明,深爱皇上、为爱痴狂的华妃,端庄自爱的沈眉庄,想摆脱低贱身份的安陵容,骄傲有情义的叶澜依,多愁善感、智慧多才的瑛贵人,纯真烂漫的淳常在,心高气傲的浣碧,伶俐机警的流朱,忠心善良的槿汐。每一个形象都有其可爱可怜之处。这些人物也让读者看到,在封建宗法的压制下宫廷女子的悲惨命运。同时,这些女子在皇权压迫下奋力抗争,为争取爱情而不惜赴汤蹈火。《后宫·甄嬛传》告诉读者,宫廷女子在压迫下不只有服从,还可以为命运抗争,活出一个没有遗憾的精彩人生。这些貌美如花、青春活泼的宫廷女性性格迥异,却命运结局相同,封建皇权埋葬了她们的青春年华,传统女性的悲剧命运让读者扼腕叹息。

(二)温婉柔软与知书达礼结合的古典神韵

在传统观念中,中国女性的古典美是温婉柔软,柔顺守节是评判女性美的标准。学者陈雪梅说:“这种柔性美的取向与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封建文化息息相关。封建制度文化制约着女性的行为,提倡女子清守贞节,不出头露面、躲在闺阁绣楼里面,且缠着足,笑也不能露齿,自然界中粉粉的桃花、红红的樱桃、纤纤的杨柳与她们粉红的脸、小小的口、纤柔的腰就有了视觉上的相似,这些相似的发现,促使人们以这些花或植物来阐释女性的美。”[8]后宫选秀之时,甄嬛之所以能引起皇帝的注意,除了貌美和传统女性的美德之外,就是她的聪明睿智和知书达礼,能回答“嬛嬛一袅楚宫腰”的女子,说明她读书广博,这不是一般宫廷女子能够具有的才华。后宫嫔妃在皇帝面前都具有温婉可人的性格,她们都懂礼节,识大体,像水一般纯净柔美,善良温存,率真可爱。作者将人物的情感和人的品行联系起来,形成了古典雅致的叙事效果。

当然,后宫嫔妃只有温婉柔软的气质是不够的,知书达礼和一定的才学也必不可少。《后宫·甄嬛传》中的女子大多具有显赫的家世,她们是豪门族的大家闺秀,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有文化,懂礼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倚梅园,甄嬛偶遇皇帝,以“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之诗句吸引了皇帝。随后,在秋千架下,一曲《杏花天影》拉开与皇帝最初的故事序幕。从小说开始就展现了甄嬛的才学过人,借诗传情,她初见皇帝的情感既有未知的恐惧,又有甜蜜的期待。无论是皇后和华妃,还是眉庄和安陵容,个个都知书达礼,才情兼备,具有争宠的一技之长。她们或长于作诗,或长于弹琴,或长于舞蹈,或长于歌曲,文艺才华和聪明智慧不亚于饱读诗书的男子。她们的容貌和气质,才学和礼节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女性的审美典范。

(三)诗化情感追求的审美突破

《后宫·甄嬛传》是网络时代大众消费需求的作品,它利用故事的生动和曲折,把读者圈囿于跌宕起伏的爱恨情仇之中。小说讲述的是古代后宫争斗,却不是历史,而是把现代人的情感和古代历史背景结合起来,达到小说戏剧冲突和人物情感表现的完美结合,满足读者的审美期待。小说中,后宫女子为争宠所耍的心机不是寻常言情网络小说能比的,可谓步步为营、步步惊心。甄嬛与后宫妃嫔冲突不断,先与华妃冲突,再与皇后冲突,同时暗含着与皇帝的冲突。其他妃嫔之间的冲突也此起彼伏,华妃与端妃的冲突,曹贵人与华妃的冲突,华妃与皇后的冲突,等等。后宫嫔妃之间机关算尽,环环相扣,让人惊讶意外,脑洞大开。

《尚书·舜典》中用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9]这句经典语录主要说明文学艺术作品是用来抒情言志、表达情感的,文学作品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诗化的方式来传情达意。如果从历史眼光的角度来审视《后宫·甄嬛传》,许多故事和情节都不可能发生,不但亲王和嫔妃之间、太医和嫔妃之间难有爱情的可能,而且皇帝和嫔妃之间也很少能够诗词唱和。《后宫·甄嬛传》不是正史,它是小说,虚构和想象是它的审美特征。“《后宫·甄嬛传》走了一条通俗而流行的路子,但作品不以感官的刺激来煽情,也没有噱头哗众取宠。相反,流潋紫陶醉于用精雅优美的古典诗意来营造人物于争斗现实中对真善性情的坚守。”[10]小说中,甄嬛不仅与皇帝吟诗下棋,还与清河王玄清产生爱情,沈眉庄与温太医之间还生了孩子,这是作者对后宫女子大胆追求的审美想象和突破。例如,甄嬛与皇帝的初恋情感,伴随着柳永《柳初新》和姜夔《杏花天影》两首词徐徐展开;发生宫廷斗争之时,李白的《怨歌行》暗喻着人物的命运,张玉娘的《山之高》又寄托着甄嬛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在与清河王之间交往中感情日深,故事情节中引用了《诗经》中的《出其东门》、李商隐的《代赠》、李煜的《子夜歌》等诗篇,以诗传情,两人感情真挚激越,但又因宫廷礼教而举步维艰。诗词的审美意境与人物命运的结合,构成了小说人物情感脉络的复杂张力。

三、传统文学的古典底蕴

《后宫·甄嬛传》在网上连载时引起了网友强烈的关注,网友们惊叹这么年轻的女作家居然有如此深厚的文学底蕴,诗词言情涉猎广泛,人物描写细腻,情节跌宕起伏。导演郑晓龙刚读到小说时也眼前一亮[4]。

(一)“甄嬛体”的含蓄表达之美

随着电视剧《甄嬛传》的热播,观众对剧中嫔妃的说话方式特别感兴趣,网友们在网上模仿她们说话,出现了许多“戏仿”文本,不少观众张口便是“本宫”,闭口就是“极好”,很快这种文体被网友们称为“甄嬛体”,各种版本在网上流传开来,言语间颇具古风,极具雅韵,日常生活中凭空增添许多欢乐。

“甄嬛体”应该来源于小说原作。后宫嫔妃大多数都来自豪门贵族之家,她们知书识礼,言辞温雅华美,懂得地位尊卑,说话含蓄周全,语调不急不缓,口气不惊不乍。尤其是甄嬛本人,才学过人,聪明大方,更是“甄嬛体”的典范。请看甄嬛与眉庄之间的对话:

我(甄嬛)连忙拦下:“奴才都是这样的!且因你受宠,他们也并不敢十分怠慢我,份例一点不少的。再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们不是给我送来了?雪中送炭,这情意最可贵,比一百篓银炭都叫我高兴。”

眉庄奇道:“刚才进来的时候怎么觉得你的宫里一下子冷清了不少,连那炭都是小允子接的,康禄海和小印子呢?”

甄嬛刚进宫还没受宠,太监和宫女也比较怠慢她。正在受宠的沈眉庄带着银炭来看望甄嬛,对下人的做法很生气。两人之间的对话可以看出文化水平的高低,眉庄漂亮受宠,但文化一般,说话直截了当;甄嬛文化水平就高得多,说话文雅含蓄,用了“怠慢”“份例”“雪中送炭”“可贵”等文雅词汇,还耐着性子安慰眉庄,这就是小说中典型的“甄嬛体”。

除甄嬛外,上至皇后、嫔妃,下至婢女,她们说话的方式都含而不露,委婉得体,从而共同形成了小说里的“甄嬛体”风格。后宫等级森严,不同身份称谓不同,比如“本宫、臣妾、嫔妾、哀家、孤”等自称词语,描述事物喜欢用双字:方才、想来、极好、左右、罢了、若是、真真。这种“甄嬛体”的词汇和表述方式在网络上极为流行。小说讲述的是皇家宫廷的事情,“甄嬛体”的出现与宫廷背景和人物个性十分吻合。“贵族或者宫廷自身自有一套行事和说话的准则,要求有能标识身份的语言群落,要跟俚俗的、下流的语言划分界限以显示自己的等级。”[11]宫廷里的嫔妃和婢女多数都有一定的文化教养,说话比较雅致婉曲,委婉动人,不会直来直往,这是宫廷的基本礼仪和后宫女子的行事准则。

(二)古典诗词的运用之美

随着电视剧《甄嬛传》的火爆,网络上也掀起了一阵“古诗词”热,微博上发起了“看《甄嬛传》,学古诗词”活动,还有人写出了《甄嬛古诗词解析》《甄嬛古诗词大全》等专业文章。实际上,电视剧中嫔妃口中的古诗词基本上是直接来源于小说原著,毕竟小说作者和电视剧编剧是同一人。小说里几乎每章都运用了古诗词,集中起来有以下几种运用方式。

1.古典诗词的引用

引用是指基本上原封不动引用了诗词曲赋,直接点出作者、作品和作品的部分或全部文字。有学者统计,小说和电视剧引用的诗词共 73 首,引用的戏曲名字有 9 个,引用了部分原文的赋有3篇[12]。古典诗词引用相当广泛,从先秦的《诗经》到现代,几乎每个朝代的诗歌都有引用。唐诗引用最多,达34首,其次是宋代诗词17首,唐诗引用率占了70%。在小说前十三章中,引用古典诗词、赋、文等就有38 次(包括重复出现的)[13]。例如小说第一章,甄嬛入宫选秀,皇帝问了她的名字和看了她的容貌后,随口赞道:“柔桡嬛嬛,妩媚姌嫋,你果然当得起这个名字。” “柔桡嬛嬛”出自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就是直接引用。这个引用出处比较生僻,充分说明作者读书之广。这些直接引用保持了诗词曲赋形式上的原貌,意蕴也基本一致。

2.古典诗词的截用

截用是指从古代诗词曲赋中截取一句,或者对古典诗词进行部分截取,进行重组,以便用在小说的人物对白或人物心理活动之中。例如小说第二章,安陵容入宫前曾对甄嬛的哥哥暗生情愫,甄嬛与安陵容一同入宫后成为好姐妹,但甄嬛的哥哥并不知道安陵容对他的心思。甄嬛见了安陵容在心里感叹:“至多是陵容落花有意罢了。”其中,“落花有意”出自宋代诗人释惟白的《续传灯录·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中的两句诗“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小说并没有全引,只截用了四个字。当然,后来“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成语也出自这两句诗。

3.古典诗词的套用

套用是指利用原有诗词曲赋格式,用新的词语套入其中,或者意蕴与原作相同,或者产生了新的诗意。比如小说第十三章,甄嬛与清河王在御苑相遇,甄嬛刚才饮酒有些醉,差点摔倒,被清河王抓住手臂,甄嬛恼怒地推开了他。清河王不怒反笑:“李后主曾有词赞佳人肤白为‘缥色玉柔擎’,所言果然不虚也。只是我看不若用‘缥色玉纤纤’一句更妙。”“缥色玉柔擎”出自李煜《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缥色玉纤纤”是对它的套用。

4.古典诗词的化用

化用是指小说的叙述语句,表面上看是用的通俗语言,实际上是把诗词曲赋的句子灵活运用其中,重新组合成白话句子,增强说话语言的文雅程度。比如小说第十六章,甄嬛到安陵容房间去,看见她小箩里有一堆绣件,甄嬛慢慢翻看,小说描写道:

“正要放起来,却见最底下一幅的图案不同寻常,一看却不是什么吉祥如意的彩头。绣着一带斜阳,数点寒鸦栖于枯枝之上。绣工精巧,连乌鸦羽毛上淡淡夕阳斜晖亦纤毫毕现,色泽层叠分明,如泼墨般飘逸灵巧,可见是花了不少心思。让人一见之下蓦然而生萧瑟孤凉之感。”

安陵容绣的这幅图案,实际上就是化用王昌龄《长信秋词》中的诗句“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隐含着她受皇帝冷落、没人疼爱的孤独凄凉的处境。

(三)诗化情节的隐喻之美

《后宫·甄嬛传》不仅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命运大起大落,而且许多情节的描写充满诗情画意,诗词歌赋中又有很多隐喻。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都与诗词歌赋的内容息息相关,小说里的人名暗含人物性格,地名隐喻着人物命运。比如,“甄嬛”暗含“真坏”之意,表明她从纯真到老练狠心的变坏过程;“眉庄”与“没装”读音相同,表示人物端庄大方的性格;“安陵容”与“安能容”读音相近,隐含着不能容忍别人、度量小的个性,同时隐喻最终不能被皇帝和嫔妃容忍的悲惨下场。甄嬛住处名曰“碎玉轩”,隐喻“碎玉之地”。

人如花气质,花喻人命运。后宫嫔妃的命运与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小说中多次写到花与嫔妃的关系。比如,甄嬛、陵容、眉庄、淳常在抽花签时,眉庄抽到菊花,小字是“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一是眉庄本爱菊花,个性也似菊花,有骨气,骨子里是骄傲决绝的,端庄大气;二是眉庄当时正得圣眷,正是“罗含宅里香”;再者,菊乃花中隐君子,暗示眉庄之后将对皇帝死心,退居太后身边服侍。再看甄嬛抽中的花签。第一次是杏花,杏者,幸也,又主贵媚,是承宠之兆。甄嬛与皇上相见时,多次看到的是杏花,算是与皇上的结缘之花。然而杏花虽美,结出的果子极酸。这预示着甄嬛与皇上的这段情将以悲剧收场,而结出的果子——他们的孩子胧月,后来也让甄嬛吃尽苦头。甄嬛不喜欢杏花,第二次抽了海棠,小字“谁家更有黄金屋,深锁东风贮阿娇”。海棠又名解语花,寓意甄嬛将会碰到与自己心意相通的意中人清河,小字暗示甄嬛将与清河发展一段美好却不能见光的爱情。诗中阿娇的典故最终并未以“有情人终成眷属”收场,也暗示甄嬛与清河相爱无缘。还有许多非常精妙的暗示和细节,不一一罗列。总之,这些构思巧妙、贯穿全文的细节,使小说回回读来回回新,永远有探究不尽的有趣深意。

四、日常生活的文化意蕴

在《后宫·甄嬛传》里,作者描写的后宫中日常生活非常细致优雅,既有后宫生活的场景展示,又有诗情画意的审美呈现,使后宫嫔妃生活显得艺术化、情趣化和高雅化。“貌似和睦的后宫大家庭,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处处可见华丽居所,如花美眷;时时都有吟诗作画,泛舟清歌;日日都是美食香茗,家长里短。”[14]

(一)生活饮食的精细之美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生活饮食,所谓“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饮食在中国已经形成一种文化。《后宫·甄嬛传》描写的是皇宫嫔妃的生活,皇宫的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应有尽有,它是集中国美食之精华所在地。

后宫里的宴席名目繁多,不计其数。根据内容划分,就有生日宴、寿宴、皇帝宴、后妃宴、嫔妃家宴等等;根据时间划分,则有早宴、午宴、晚宴、夜宴;根据节令划分,还有元宵宴、端阳宴、中秋宴等。皇宫中的美食名称可谓琳琅满目,种类繁多。正餐可分为主食、菜肴、调味品、点心;副餐有补品、补食、饮料、果品、外国食品、盥沐品等。就算一道简单的菜肴,做工也相当精细。例如,《后宫·甄嬛传》第十三章里甄嬛与其他几个嫔妃之间的一次小聚,小说这样描写:

几人轮流抱了一回温宜,又坐下来吃酒,曹荣华布置的菜色很是精致,又殷勤为我们布菜。眉庄面前放着一盅,曹荣华说是用猪蹄制的,用嫩豆腐和乳汁相佐,汤浓味稠,色白如玉,极是鲜美。眉庄一向爱食荤腥,一尝之下果然赞不绝口,用了好些子。

酒过三巡,气氛也渐渐融洽起来了。眉庄也离席清弹了几曲助兴。

用过了饭食,闲聊片刻,曹荣华又嘱人上了梅子汤解腻消渴,一应地细心周到。

这个情节只是描写了嫔妃曹荣华在自己的住处烟爽斋招待几个相好嫔妃的场景,并不算很隆重的大宴。这里描写的饮食有酒、玉蹄花和梅子汤,其中重点描写的是玉蹄花的制作方式,是用猪蹄和嫩豆腐、乳汁相佐烹制而成,虽是简单的几笔,但其烹制工艺绝非简单,“汤浓味稠,色白如玉,极是鲜美”三个词语,就是对这道炖菜的极高赞美和肯定性评价。

(二)后宫嫔妃的服饰之美

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后宫嫔妃表现更为突出,从称谓就能看出等级。后宫嫔妃与官员等级对应,最高级是皇后,以下是正一品到从八品的等级,依次称谓是贵妃、夫人、妃、昭仪、贵嫔、婕妤、荣华、婉仪、嫔、小仪、贵人、才人、常在、选侍、采女、更衣,更衣是最低级别的嫔妃,是从八品。后宫嫔妃等级不同,服饰、发髻、装束也不相同,等级升迁,服饰也会相应变化。

《后宫·甄嬛传》里描写的皇后、嫔妃有50多人,描写的太后、太妃、皇女、婢女有60多人。重点塑造五个人物:皇后、华妃、甄嬛、沈眉庄、安陵容。这五个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也使人物命运不断发生变化。她们的地位随着情节发展不断升迁,时而提升,时而降低,随着地位变化,她们的服饰也随之变化,包括吉服、便服、服饰纹样、妆容、钿子等,不断有细微改变。以甄嬛为例:“初入宫时小家碧玉;升为贵人后发髻稍显丰满,即便着意简朴也掩盖不住发饰透露出来的贵人身份;成为嫔后旗头更为高大、服饰颜色更为华丽,面部妆容愈加浓厚;晋为贵妃时虽没戴传统的旗头,但盘发更显庄重威严,服饰也出现了象征皇室地位的金黄色,唇彩也最红艳。”[15]小说对嫔妃的服饰装束描写相当细致。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从姓名、服饰、装扮到居住房间,都浸润着古典之美。请看沈眉庄出场时的描写:

一身玫瑰紫缠枝菊纹上衣,月白色百褶如意月裙,如漆乌发梳成一个反绾髻,髻边插一只螺丝金凤,额上贴一朵镶金花钿,耳上的红宝耳坠摇曳生光,气度雍容沉静。

短短几句话,就把一个精心打扮、端庄高贵的世家大小姐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词藻并不给人繁冗拖沓之感,只觉得一股不似于尘俗现实生活的,不食人间烟火的文学气息扑面而来,把读者轻而易举地带入书中的时代。这段话中提到的月裙、反绾髻、螺丝金凤等名词,都是古代女子真实的饰品、服装名称,以及之后描写人物出现的各种物件,都给小说附上一层古代文学的气息,让文字与故事非常契合。这段描写中,眉庄第一次出场穿的衣服是菊纹的,菊是眉庄最喜爱的花,象征着眉庄端庄、有气节、自尊自爱的性格特征。另外,菊所代表的隐居生活也暗示眉庄之后对玄凌死心,退隐在太后身边服侍的情节。从这段文字来看,《甄嬛传》中所蕴含的古代文化常识、细致的文笔成为其一大亮点,也是其吸引读者的一大原因。

(三)传统中医的神奇之美

流潋紫创作《后宫·甄嬛传》时还是在校大学生,但她阅读面极广,喜欢泡图书馆,还爱记录。因此,小说内容涉及广泛,不仅有历史和政治,还涉及文学、音乐、舞蹈、饮食、建筑、服饰、医学等领域,有点“小百科全书”的味道。电视剧的热播还带动了中医热,网络上热议香料与中医药的关系。中医师们也把小说作为范本,讨论《如何让中医科普喜闻乐见》。

实际上,小说里涉及的中医药知识不少,众嫔妃和太医们之间经常探讨养颜安胎的各种药方。安陵容割腕取血为甄嬛做药引;有些中药可能导致流产、慢性中毒;催情香料成分包括麝香、红花、夹竹桃、花粉等中药。这些中医药知识得益于流潋紫泡图书馆,用笔一点点抄录相关知识并整理成册的结果。小说里不少情节都涉及到中药的作用与功效:华妃以木薯粉害温仪吐奶之事陷害甄嬛;皇后用催情香粉使狸猫突然发情,狸猫抓伤怀孕的甄嬛,甄嬛跌倒导致流产;安陵容赠舒痕胶给甄嬛治疗狸猫的抓伤;杜良娣晋封恬嫔,因吃了悫妃所送含夹竹桃花粉的如意糕而流产;红花是堕胎药物,莲子清热,安陵容为获得皇帝的持续宠幸而吃息肌丸,最终导致不孕。

小说里多次写到华妃使用的欢宜香,这是皇帝专门赐给她一人使用,其他嫔妃都没有,华妃因此到处炫耀。后来,安陵容和甄嬛知道了欢宜香中含有麝香,导致华妃终身不孕。小说第三十章就描写了安陵容给甄嬛解释欢宜香的成分。欢宜香的成分非常复杂,直接点出的香料就有八种之多,这些也都是中药,可见作者流潋紫对香料知识的熟悉。更为重要的是,女性自古以来就涂脂抹粉,使用香料,但不能接触麝香,那会导致女性不孕。华妃被打入冷宫之后,甄嬛亲往冷宫道出玄凌用欢宜香使华妃绝育之秘,华妃绝望触壁而死。

五、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之美

本世纪初,荷兰学者简·梵·迪克(Jan Van Dijk)出版了《网络社会——新媒体的社会层面》(TheNetworkSociety:SocialAspectsofNewMedia)。他在开篇指出:“不夸张地说,我们可以把21世纪称作网络时代。”[16]2新媒体是网络社会的重要标志,新媒体把现实时空联系得更为紧密:“新媒体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特点不仅在特定的时空点上被运用到传统的社会环境中,还在网络环境中体现出来,从而产生了结构上的新特点。”[16]5新媒体对社会结构的冲击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更为重要的是,写作媒介和写作方式已经发生了彻底改变。网络社会的写作不再是传统的纸笔方式,电脑写作,数字存储,网络传输,作者与读者的网络互动,传输更快捷,接受更方便,写作时空限制和传播的媒介限制已经彻底消除。流潋紫的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现代网络传播技术,没有网络及时传播,没有众多网友的不断支持和鼓励,很难想象一个在校大学生可以在10个月内完成一部长篇作品。因此,流潋紫在小说再版时的序言中特别提出要感谢众多网友:“更感谢,热心读者,他们的网名如下(排名不分先后):碧玉金丝、铃兰_杰索、幽灵红樱草、风尘若痕、SJ吖頭、傅如吟、宁姗妍、墨墨然、蝶思函、韵嬛love紫、「绾绾」、Jeyoonyeon、拓跋穆依茈、vicdan_yaya、AlbertPrk、细绿钻石、涵雨时节、阮阮的翡翠、夏连绮、endy_hm417、郑东漓、淑妃甄氏、颂丫头、雪见_南燕、夏风吹过我、Aikeelove、feiru2112、lylis1990、lovehxy89、紫罗兰的颜色、北京分会_香寒、缀辉句、抓破猴皮、tsh宝宝、寒棠孤梨、萱右右、泠夜_橘清、爱莱无限、东隅_、伤_心_勒、小青蛙、赫北连寒、姜小七seven、托图等等(如有不慎遗漏,还望海涵)。”[17]读者变成了网友,网名奇奇怪怪,但他们却是网络时代忠实的“甄嬛迷”,为小说的写作和传播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当然,网络技术只是网络小说成功的外在条件,如果没有吸引网友的小说人物、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情节,网络小说也难以脱颖而出。《后宫·甄嬛传》被广大网友喜爱,正是因为作者在小说里充分展现了传统文化之美,在人物塑造、细节刻画方面做到了精益求精,让人仿佛在品一杯好茶,欣赏一幅名画一般。相比之下,其他许多网络小说常常漏洞百出,构思鲁莽浮躁,情节千篇一律,拉低了读者的智商。《后宫·甄嬛传》就像一股清流,让读者在这个急功近利、喧嚣浮躁的社会中看到了一件精雕细琢、追求传统文化之美的艺术作品。《后宫·甄嬛传》的成功,也一定程度带给网络小说这样的启示:只有沉下心来,不断提升文化修养,认真吸取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留住网友的审美目光。

猜你喜欢

嫔妃后宫小说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一个易拉罐引发的后宫戏
后宫正传
孙嫔妃
中医护理干预产后宫缩痛的效果分析
《后宫·真烦传》专题之女帝家的那些事儿
古代皇妃侍寝秘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