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领域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策略
——以高速公路假冒绿通车违法行为治理为着力点
2019-02-16石军
石 军
(中铁交通集团陕西榆林榆神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陕西 榆林 719319)
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交通运输“放、管、服”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手段,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交通运输部和各省(市、区)按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总体要求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交通运输领域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并完善的。为此,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仍需积极推动并参与到交通信用体系的建设中去。
一、交通信用体系构建工作现状
交通运输部在2015年5月15日下发《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切实加强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交通运输科学发展。2017年3月1日,交通运输部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领导小组组长、部长李小鹏强调,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结合,系统建设与制度建设同步,着力打造交通运输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着力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着力健全信用法规制度体系,着力加强信用记录和评价,着力推进诚信教育和诚信文化建设,不断推动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虽然交通信用体系构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由于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长期共同推动才能逐渐完善。目前,信用交通建设工作仍然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比如社会成员信用记录严重缺失,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尚不健全,守信激励不足,失信成本偏低,偷逃通行费违法行为未能有效杜绝,导致企业受损、法律被践踏、社会风气受影响等问题依然存在。
二、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的原因分析
(一)失信成本偏低
失信成本偏低,违法成本太小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最大的障碍和原因。失信成本低会使失信者或违法者在权衡利弊后继续采取失信行为和违法行为,社会道德、规则以及法律无法有效地约束他们,或者他们干脆对各种约束视而不见。只有加大失信成本,加强联合惩戒,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使得失信成本远大于失信所得,才能使社会成员愿意履约践诺,诚实守信。
(二)社会成员信用记录严重缺失
采用传统手工记录的方法和手段来收集社会成员的信用记录是效果差、效率低下的方式,会造成各执法部门纠正失信行为的执法成本和管理成本巨大,无法长期维持,仅能通过不定期的专项整治行动对失信行为进行打击,无法建立长效机制。只有利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通过建立信用信息平台,实现内部与内部、内部与外部、外部与外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才能通过大数据有效分析社会成员是否失信,才能将失信行为列入失信记录,逐步建立跨地区、跨行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
三、交通运输领域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策略
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等特点。在交通领域,按各省交通运输厅职责可分为水路信用体系和公路信用体系;按领域可分为政务诚信领域、工程建设领域、运输服务领域、信息统计领域、安全生产领域、企业管理领域等。若对每个领域都采取全面实施、均衡发力的方式,则不易取得预期效果。只有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创新载体,找准切入点,通过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取得成效后再推而广之的方法,才能加快促进信用体系的建设速度。目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中出现了大量偷逃通行费的违法行为,给整个行业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这些偷逃通行费违法行为中,假绿通车的占比很小,影响却很大,建议以打击假冒绿通车违法行为,确保道路运输行业公平竞争和运输市场秩序稳定为载体,来助推交通信用体系的构建工作。
(一)高速公路绿通车减免政策及现状
绿通车减免政策主要目的是达到“惠民利农”和确保“绿色通道”畅通。2005年交通运输部等七部委联合颁布《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交公路发〔2005〕20号),要求在全国建立布局为“五纵二横”的“绿色通道”网络,对绿通车辆免收通行费。2009年交通运输部、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通知》(交公路发〔2009〕784号),要求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2010年交通运输部、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紧急通知》(交公路发〔2010〕715号),规定从2010年12月1日起,全国所有收费公路(含收费的独立桥梁、隧道)全部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范围。
(二)高速公路绿通车减免情况
全国绿通车减免收入情况。从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3—2016年间,绿通车减免收入呈逐年递增趋势,占通行费收入比例最低为6.6%,最高为7.46%,平均为7%。
假冒绿通车追缴情况。2013—2016年间,全国各省市高速公路公司有效查处并成功追缴的假冒绿通车收入占通行费收入的比例非常小,不超过1%,对检查到的假冒绿通车违法行为人,多数仅能采取补交当次通行费的方式处理,由此造成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即便如此,为维护自身利益,各高速公路公司仍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及精力对每一辆绿通车进行查验,导致“绿色通道”变“绿色堵道”,各种问题滋生,管理难度加大,社会负面影响加剧。
(三)现有的绿通车查验方法及不足
现有的绿通车查验方式主要分人工查验和设备查验两种方式。人工查验是各公路公司在各收费站增加绿通车查验人员,对每一辆绿通车装载的货物进行查验,初略查验时间4~5分钟/辆,仔细查验时间15~20分钟/辆,特别查验时间达1小时及以上。此查验方式的不足:一是查验难,效果差;二是效率低,造成交通拥堵;三是滋生行业腐败;四是产生安全风险;五是增加交通肇事风险;六是增加管理难度;七是增加管理成本;八是造成社会不公。设备查验是部分公司在个别车流量很大的收费站安装放射性查验设备(设备成本为200万~300万元/台左右,每台设备每年维护费用为15万~30万元左右),对每一辆绿通车进行查验,查验时间为30~40秒/辆。其不足:一是设备价格高昂,全国仅有少数收费站在使用,假冒绿通车辆往往避开安装该设备收费站下道,设备作用无法充分发挥;二是放射源易对过往司机和现场工作人员造成辐射伤害;三是设备报废后放射源易造成环境污染。
(四)高速公路绿通车减免政策执行现状
高速公路绿通车减免政策执行现状表现为:没有实现“惠民利农”,反而出现“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现象;查验效果不佳导致“绿色通道”变“绿色堵道”;假冒绿通车辆屡禁不止,各高速公路公司损失严重、收费站拥堵严重、行业腐败丛生、中间商得利等现象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和负面影响。
(五)有效解决高速公路绿通车查验问题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为有效解决高速公路绿通车查验问题,需要创新思维和方法,即改变现有的“先查验,再通过”的思维,创造性地采取“不查验(或少查验)而快速通过”,即对依法合规装载的绿通车辆不查验就快速通过,仅对有假冒绿通车嫌疑的车辆进行查验后才通过。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借鉴当前流行的互联网思维及大数据技术,由政府以行政命令来规定凡需享受免费绿通车政策的车辆必须实名注册,每次通行高速公路时必须录入关键信息,把绿通车辆与车主、司机、货物、发货人、收货人甚至农户有效关联,并与银行卡(或微信、支付宝)、百度地图、公安部车辆信息系统联网绑定,形成有效的数据信息。公路公司以充分信任承运人录入的绿通车相关信息是真实有效信息为前提,允许绿通车辆通过高速公路出口时无需查验就可免费通行,从而极大地提高绿通车辆的通行速度,缓解收费站拥堵,大幅度降低高速公路从业者的工作量。高速公路行业管理者利用后台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分析比对登记信息中的输入重量与实际重量,电话抽查录入信息,将存在重量差异及电话信息有差异的车辆锁定信息,在被锁定车辆出高速公路收费站的现场重点抽查,由交警(或路政)对作假车辆信息取证后对假冒绿通车辆的车主进行严厉处罚。如没收保证金,不予通过年审,按之前累计免费金额的一定比例补收,数次违规后不准再享受绿通车减免政策,计入国家信用档案系统等。让绿通车辆、承运人及货物等相关信息透明,增大做假成本,从而达到根治假冒绿通车偷逃通行费的违法行为,净化收费环境,维护高速公路业主及国家的利益,维护公平正义。
(六)策略分析
实施有充分的政策依据。该方法是以规定的APP为工具,由政府强制要求绿通车辆使用人使用APP,严惩查处到的假冒绿通车辆车主,从而达到根治假冒绿通车偷逃通行费违法行为的目的。其中,政府强制规定车方使用规定的APP和对假冒绿通车进行严惩,是本策略是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绿通车免费政策执行初期,政府强制规定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即营运证、准运证、实际货物符合要求,才能享受绿通车减免优惠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因准运证作假的情况太多,就取消了营运证和准运证作为享受优惠政策的条件,仅以现场查验所装货物为准。由此可见,只要能促进绿通车减免政策的有效执行,政府可以强制要求车方使用规定的APP。2009年,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通知》第三条规定:对假冒、违法超限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可不给予“绿色通道”免收车辆通行费的优惠政策。基于此,该方法的实施是有充分政策依据的。
易落地、易执行。绿通车减免政策是由交通部主导的,分别于2005、2009、2010年由国家相关部委等以“通知”的形式下发执行,易于通过制定“补充通知”进行制度完善,由各省、市(直辖市)、区(自治区)政府组织实施该方法,且容易开展联合惩戒。
与国家政策高度契合。与交通运输部提出的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全面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交通运输市场监管机制,实现行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有效载体等要求紧密契合。
有利于助推货车ETC工作快速实施。目前,国家正大力推进货车ETC工作进度,以期全面取消人工收费,提高车辆通行速度,但各收费站计重设备精度的差异及免费绿通车辆的甄别制约了货车ETC的全面推广。该方法能有效解决绿通车辆快速通过问题,从而助推货车ETC工作的快速实施。
可作为交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切入点。绿通车在高速公路的货运车辆中占比虽然较小,但绿通车查验问题却涉及广大的农户、市民、高速公路经营者及运输方和中间商的利益。本方案若能有效实施,将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信息平台,汇聚大量的信息,形成大数据库。通过对大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来甄别假冒绿通车的违法行为并进行监管和惩戒,最终解决绿通车查验问题,真正实现惠民利农,达到绿色通道畅通的效果,将对交通信用体系的建设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建议以高速公路行业中比较突出的绿通车查验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各省市区政府或交通厅(委)向交通运输部申请作为绿通车查验试点省市区,获得适当的政策支持,加大承运人的违法成本和失信成本,从而达到根治假冒绿通车偷逃通行费违法行为,确保道路运输行业公平竞争和运输市场秩序稳定的目的。建议以打击假冒绿通车违法行为,确保道路运输行业公平竞争和运输市场秩序稳定为载体,来助推交通信用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