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哲学思维 努力实现积极人生

2019-02-15林丽艳

考试周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哲学思维主客观二轮复习

摘 要:哲学是高中政治必修之一,是一门使人聪明的学说;人生路很长,可能碰到的问题很多,而哲学思维是在人生路上最可能给予智慧指导的一种理性思维。在二轮复习的有效性探索中,老师可以通过哲学思考指导下的复习规划、策略和调整,提高复习效率、引导学生获得更多的哲学思维。

关键词:二轮复习;主客观;内外因;繁与简;哲学思维

在高三的政治学科第二轮复习的有效性探索中,发现可以通过哲学思考指导下的复习规划、策略和调整,既复习了哲学,又能提高复习效率、引导学生获得更多的哲学思维。

一、 处理好计划与实际的关系,及时调整复习规划(适时原则 一切从实际出发)

计划是根据以往的客观加之人的主观思维对未来作出的规划,是使未来行动更加有序有效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的,这就使得我们的复习计划与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会产生偏离。与实际产生偏离的计划则不能很好地指导复习,会导致复习行为无效或效率低下,我们务求在复习中解决好主观计划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及时调整计划。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往往有一个误区,认为二轮复习就必须是整合、提升,基础知识的夯实就必须是第一轮复习的任务。其实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两轮复习是有各自的个性,即一轮复习以基础知识为主,二轮复习以整合提升为主;但它们又是有共同要求的,具有共性,两者都必须以“学生学会了”为宗旨。划分阶段只是我们的主观设定,这个主观必须服务客观才能对客观有指导作用,否则会走向反面。

比如在第二轮复习中,当发现学生对经济生活中的重难点题型曲线题,重难点内容宏观调控的几个经济手段(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仍然不能很好地理解和灵活的运用的时候,我们就要及时调整策略,在二轮复习中再次出现一轮复习的节奏,翻出一轮的基础知识重新再过一遍。只有把缺的部分补上了,学生才能继续更好地前行,因为只有在客观决定主观这个前提下,主观才可能对客观有积极的反作用。不要一味求计划、求进度而忘记了“学生自身是否学会了”这个客观存在的宗旨。或暂时放慢计划中的进度,或加强类似题练习而减少常规题训练——不论是调整形式还是内容,总之复习要根据学生温习中反馈出的问题对症下药,不能固守事先计划,才能提升第二轮复习的有效性。

从客观存在的、不断变化的学生实际、老师实际、学校实际出发,不断调适复习计划,才能使之真正发挥对复习的指导作用,而不是固守预设的计划;并在计划的调整时给学生作出相应的哲理分析,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哲学思维。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论最重要的方法论,对提高第二轮复习的有效性有极大的帮助。长远来看,这一方法论要求对于学生的人生也有很大的启发:人生要有规划,但这个规划能否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必须在尊重客观实际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规划,才能实现积极的人生。

二、 处理好师与生的关系,及时调整角色位置(激发内心需求 内因是根据)

师教,生学,教与学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的斗争与转化催促着教学的发展,因此教与学是相对的,是相长的,教并不固守在师,学并不固守在生。学生的学习进步,是内外因联手的结果,师教是外因,生学是内因,内因是根本,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经过一轮复习,学生在短时间内把三年的学习内容都集中到了一起,这时候混淆是最大的前进障碍,一轮复习的混淆主要在于区别,二轮复习的混淆主要在于关系。解题的突破口找不到,老师讲得越多学生越混淆,那么怎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呢?

“激发内因才是根本”,可以通过“制造”内在需求,让老师的外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把复习的要求变成学生的内需,从而推动学生实现旧我到新我的转变。仍以经济曲线为例,我找了很多的曲线题例,也归纳总结了曲线题方法及变式等,学生也练了再练,但学生暴露出的问题总是层出不穷。这时候,我不再讲评,而是布置学生上台演示讲析、台下学生提问的任务,找出错误率最多的24人分成12个小组,完成经济学6组12个经典曲线(即供需组、不同商品组、相关商品组——其他曲线基本都是以此为基础的);每个小组负责一例,一节课一组,共三个课时;上台学生像老师上课一样得有复习(巩固前面所学)、上课(作图并讲析)、总结(提炼主要特征),在二轮复习中采取这样的活动形式,虽费时,却达到了之前无法想象的效果,即大部分学生能够看懂会解曲线题了。因为要教别人的前提是自己得懂,要不被别的同学问倒,自己得懂得尽可能多,为此学生得想办法自己先去理解、记忆、延伸拓展、试讲、小组交流、像个老师一样地充分备课。

通过这样的角色互换,促成外因转化成内因;让学生来当自己的老师,自己教自己学,实现了辩证的否定,完成了旧我到新我的发展。更长远地看,学生们以后的人生也是如此:要积极面对人生,就要努力去寻找激发自我的内心动力,通过辩证的否定实现旧我到新我的不断进步,而且相对于外因,自我在我,也是自己更可把握的。

三、 处理好繁与简的关系,化繁为简、以简驾繁(善于反思 不忘初衷)

簡不是简单,是线索,是源头,化繁为简,越复杂越是可能有简单的方法,越是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越简单越容易看到本质。一轮复习要全面,要以“繁”为主,以点铺开为主,要回顾起涉及所有的考点,让学生在一个整体的时空角度看到政治学科知识蕴含的丰富多彩,繁花似锦。与此相对的,二轮复习,应化“简”、概括提升为主。一是要有舍弃之勇,舍末求本留高频考点,4本书250个考点,这时候若不化繁为简,会满盘皆输,简才易记。二是要找必然的联系,做思维导图,可依“葫芦画瓢”;找关键本质的联系,可牵一发而动全身。符合本质的逻辑易记易被找回,也更易达到以简驾繁之目标,顺藤摸瓜有效地用所学解决题目设定的多样情境。

二轮复习的最后,把四本书“简”为“生产与消费”(经济讲钱、是基础)、“公民与国家”(政治讲权利、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一般与个别”(文化讲精神、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马哲”(文化的精华),对平行班的孩子来说,这个提炼既包含了有效区别又有关系体现,能够帮助他们更高效地复习。所有考点面面俱到是很难记住的,背负太多进考场更不利于前行,带着“简”进考场才是可能和有意义的。“简”是本是必然而建立起来的,可以以简驾繁,应对试题的“繁”(具体情境)。

学会并擅长于繁中去反思、提炼、升华,发现繁中之“简”,找到事物的本质,这样才不会因多而乱、而累。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今后的人生也是如此:生活中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善于在繁中反思、提炼、升华以求简,找到简之本质,才能不忘初衷,不被“繁”所系绊,处繁不乱不惊不恐。

参考文献:

[1]孙熙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④生活与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余一波.优化策略——让高三复习课更有效[J].新课程·下旬,2017(3).

[3]任志鸿.高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政治高二上教师用书[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6.

[4]中国的阿米巴联盟.简书·化繁为简,以简单的原理解决复杂的问题,2017.

[5]茅志敏.简约教学 别具风格[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10).

作者简介:林丽艳,福建省永安市,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哲学思维主客观二轮复习
哲学思维与治国理政
政治学科知识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Outdoor air pollution as a possible modifiable risk factor to reduce mortality in post-stroke population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二轮生物复习探究
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二轮复习中的运用意义研究
特大型高铁车站高架候车厅声环境主客观评价研究
双重阶层意识与主客观记忆(1)——以黄龟渊故事为例
昌吉州主客观温度预报检验及业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