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丰意沛 滋润饱满 教学相长

2019-02-15郭小玲

考试周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教学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除了学习相关的课本理论知识外,德行教育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利用课内教材内容渗透德育教学,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内外结合”补充强化德育教学。最后通过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渗透和融合,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德育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开拓学生视野,陶冶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教学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明确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重在强调——无论对于个人成长还是对于社会发展来说,德育始终具有不容忽视的必要性和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它与“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有着实质性的异曲同工之妙。高中学龄正处于“立德树人”的重要发展时期。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积极有开展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当而且必须成为基层学校及其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目标和重要职责。

那么,如何把德育工作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呢?本文立足于高中语文教学视野,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试对此简述一些管孔之见。

一、 坚持以课内教学为抓手,注重强化德育元素渗透

众所周知,基础教材是开展课程教学活动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依据,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书”“育人”的主要形式和重要时空。同样道理,以教材内容为主的课堂教学活动也是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沿阵地”和“制高点”。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捕捉适合契机,把德育元素切实渗透到日常课程教学活动。例如,教学《〈呐喊〉自序》时,笔者情深意切地寄语学生:“当我们沐浴在幸福阳光里快乐学习和生活的时候,大家可曾想过,一个世纪之前的中华民族会是什么样子呢?一个世纪以来,为了赢得民族振兴和国家独立,有无数热血志士和革命前辈进行了前赴后继、生死与共的艰苦斗争啊!今天就让我们重温鲁迅先生当年为了寻找救国救民之道的心路历程,认真接受鲁迅精神的崇高洗礼,以此荡涤我们的情感和心灵吧……”接着,继续以“爱国主义”为主线,重温鲁迅先生为了拯救国人的灵魂而“弃医从文”,不断地修正人生理想,切实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特点。

二、 坚持以读写互动为依托,注重强化德育元素渗透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阅读与写作”既是无可或缺的有机组成,又在其中拥有“半壁江山”的重大份额。不仅如此,由于自身的优势功能和基本特点,读写互动还是学生进行道德实践与情感体验的“校兵场”和“试验地”。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高中生具有较强的识辨意识和能力,积极开展以“读写互动”为依托的德育渗透活动,有利于学生从潜移默化中赢得“1+1>2”的双赢效益和效应。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在课文教学结束后,笔者要求学生就相关人物形象写一写具体体会。有人赞叹蔺相如的国家情怀和深明大义,有人赞赏廉颇的勇武磊落和知错能改,有人称道赵王的用人之道和伯乐之明,还有人更加敬仰秦王的王者之道和进退有余……一言以蔽之,许多学生都能从历史长河与辩证角度来正确地看待人物形象和人物故事,并且从中汲取了点点滴滴的道德“必需品”和情感“营养品”。积极开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读写互动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三、 坚持以第二课堂为策应,注重强化德育元素渗透

“课外天地,广阔有为。”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开展学生德育活动的主渠道和制高点的话,“第二课堂”则是一种必要的补充和策应。也就是说,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课内渗透”和“课外策应”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内外互动”中赢得更加持久、更加热烈、更加实在的德育活动效果。例如,在教学鲁迅笔下的《药》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入感悟其中的人物思想并且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笔者设计并安排“第二课堂”活动如下:(1)通过相关途径,学习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历史;联系生活实际,认真解读并把握以华老栓为典型代表的麻木无知的平民心理。(2)如何表达革命者夏瑜(历史上的秋瑾)未能充分发动普通民众的那种悲哀心态,切实理解鲁迅对时代革命悲剧的痛彻思考。(3)借助多媒体观看《药》这部电影。(4)把本篇小说改编为课本剧并进行分组排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特征和作品主旨,自觉主动地接受德育元素的传染与熏陶。

四、 坚持以知识整合为手段,注重强化德育元素渗透

学校教育中尽管存在类别之分,但是各学科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通过各类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丰富课程内涵,增加教学厚度,而且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攫取多类学科之间的良好德育效益。从俗话中的“文史不分家”说起。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心血,这是怎么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这句话的具体内涵,笔者向学生讲述了这一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1926年发生的“三一八”历史惨案。以此让学生明白:什么人才是“真的勇士”?什么人才能融哀痛与幸福于一身?以刘和珍为杰出代表的热血青年一直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中流砥柱。不仅如此,“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在生活中面对挫折和坎坷时,要做“真正的勇士”,奋斗过程中有压力也有动力,有痛苦也有幸福。这种德育教化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总之,用德育之“水”浇灌语文教学之“花”是一项有利于教学相长的艺术实践课题。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努力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简介:郭小玲,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尼尔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德育教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