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按照政治性要求加强社会组织党建

2019-02-15马俊平

人民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政治功能社会组织党建

马俊平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功能弱化问题,需要从理论建设方面来提升党建的政治引领力,从党内生活规范方面来提升党建过程的组织力,从政治社会化角度来提升党建的凝聚力,进而全面提升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功能。

【关键词】社会组织 党建 政治功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提升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功能是提升社会组织执行力和保障力的基础。社会组织聚集了我国大批的新兴技术工人、高级知识分子和思想活跃的青年,在社会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但长期以来,社会组织党建中存在政治性不强、组织体系不健全以及组织系统覆盖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提升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功能,就必须纠正实践中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功能不突出问题,按照政治性的要求来构建社会组织党建之路。

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功能不突出的主要表现

阵地意识不强,立场不够坚定。从理论角度而言,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应当是社会组织的核心,发挥着政治上的引领作用。但实际上,我国社会组织大多数是服务性组织,带有强烈的公益色彩,其党组织对自身的建设不够重视,主要职能是为了配合社会组织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部分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对马克思主义新成果、新理论的学习不够重视,对社会组织发展的政治方向把握不准,对社会组织从业者的政治立场不够关心。如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思潮日渐多元,境外的一些敌对势力利用社会组织的公益属性介入社会组织的基层事务,利用各类公益资助项目对社会组织进行文化渗透,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进行意识形态改造。无疑,这些新的问题对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提出了挑战,给党建工作带来了困难。在实践中,尽管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政治覆盖力也在不断扩大,但政治引领作用较难发挥,集中体现就是阵地意识不强,立场不够坚定,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态度比较暖昧,对社会组织的一些错误做法没有及时加以纠正。

党内政治生活较为随意,政治执行力较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建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每个党员的基本要求。在我国,由于社会组织种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从业人员的流动性较强,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在党建过程中,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不够严肃,没有形成常态化的制度;党建活动比较随意和平淡,党建过程甚至与社会组织的团建过程同质化,党建生活娱乐化现象较为突出。而对于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领导干部而言,其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也没有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没有严格用党的政治纪律来要求自己,因而也就无法用党内纪律来要求社会组织一般的党员。正是因为部分社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较为随意,由此也就导致了部分党员政治意识模糊。除此之外,在与上级党组织关系中,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因为自身政治涣散,对上级党组织布置的任务就无法执行或是难以落实到位,缺乏足够的担当意识。

政治濡化力不足,政治渗透能力有限。“文化濡化”是一个政治社会学概念,主要是用来描述社会个体适应社会文化并认识其身份角色的一种行为过程。任何政党的党建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政治系统的整合过程,也是提升社会民众政治认同的一种方式,进而确保政党的政治观念和政治主张得以贯彻,在社会中形成统一的价值认知体系。对于我国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而言,其应该在社会组织快速发展的时代,对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起到政治文化的濡化引导,提升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对我们党的政治纲领及政治观念的认同力,进而把握社会组织发展的政治方向。但在实践中,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政治濡化能力较为有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不力,忽视对社会组织从业者的引导。不仅如此,个别党组织对社会组织从业者的错误政治言行听之任之,甚至对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言论也不加以纠正。如此下去,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就如同摆设,就会丧失政治渗透力。

社会组织党建政治功能的提升路径

强化理论建设,提升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引领力。理论建设是政党建设的基础部分,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就无法全面提升其党建政治引领力。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发挥核心作用,切实保障其政治功能能够得以履行,加强理论建设是前提和保障。具体而言:第一,强化党建过程中的理论建设。我国的社会组织种类多、数量庞杂,汇聚了不少社会知识精英和青年群众,党建过程中的思想理论建设任务较为艰巨。因此在党建过程中,党組织必须要运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成果,统一思想认知,保持理论上的先进性和坚定性,丰富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形式,创新党建过程与方式,进而提升党建效果。第二,强化党建过程中的政治引领。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在党建过程中,针对社会上对党不信任或污蔑社会主义建设的错误言行要加以回击和纠正,灵活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组织党员的思想认识,确保政治引领能够起到净化不良思潮的作用。第三,加强党建过程中的教育管理。社会组织的党员流动性比较大,为了保障党建工作的实效,需要建立党员信息数据库,通过远程平台开展党建工作,不断提升党员的政治判断力和政治坚定性。

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升社会组织党建过程的组织力。党内政治生活是党建工作的基本形式,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是党的领导在社会范围延伸的载体,要提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实际效果,就必须要通过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来提升其组织能力。具体而言:第一,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在党建过程中要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所谓增强政治性,就是要求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在党建过程中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维护中央权威,自觉执行中央部署,对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错误言行要进行引导和纠正,确保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能够有效地参与政治生活。第二,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在党建过程中要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针对性。针对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管理松散的特征,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有效开展党员教育,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以此来纠正党组织弱化和虚无现象。第三,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在党建过程中要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所谓的战斗性就是批评性,党员干部在党内生活过程中要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同党组织内部的错误言行做坚决斗争,积极维护社会组织党组织的纯洁性,巩固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地位。

强化政治社会化趋向,提升社会组织党建的凝聚力。当前,实现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功能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单位体制,必须要不断创新工作形式,围绕社会组织的业务范围,强化政治社会化建设,提升社会组织对党的认同感。由此,强化社会组织党建过程的政治社会化趋向,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遵循有用的原则。社会组织党建过程必须要围绕社会组织的业务需求,力求对社会组织发展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不能将党建工作与社会组织业务范围相分离。第二,按照先进性的要求来开展党建工作。换言之,就是将党的先进性融入到社会组织的服务方式、理念及方法等领域,通过党建工作提升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能力。第三,按照有效的要求来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所谓的有效性需要在党建实践中来证实,不断强化党建过程与社会组织业务范围之间的沟通,找准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在共建共享的基础上扩大共识,进而凝聚人心。

(作者为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中的法治政府建设”(项目编号:31920i7020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赵长芬:《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功能论析》,《探索》,2018年第1期。

②陈家喜、左瑞婷:《强化组织渗透性:社会组织党建的发展方向》,《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年第10期。

责编/孙娜 美编/史航

猜你喜欢

政治功能社会组织党建
论社会组织在安置帮教工作中的功能定位
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研究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
试析目前政治工作的激励功能弱化的原因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
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探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