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仁廷从保胃气、通腑气论治恶性肿瘤

2019-02-15崔旭旭李仁廷祝云鹤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六腑通腑胃气

崔旭旭,李仁廷,刘 璐,祝云鹤

(1.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系,陕西 咸阳 712000;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一科,陕西 咸阳712000;3.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关键字:李仁廷;恶性肿瘤;元气;保胃气;通腑气

陕西省名中医,李仁廷教授、主任医师,在30余年恶性肿瘤的防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中医药配合现代医学治疗过程中提出了“保胃气、通腑气”学术思想,临床收到了较好疗效。笔者在跟随李老师学习的两年过程中,收益良多,现将老师的防治经验总结如下。

1 李仁廷教授对恶性肿瘤的认识

1.1 李仁廷教授对恶性肿瘤病因病机及治法的认识 李仁廷教授认为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1],整体元气亏虚是发病的基本病机,局部瘀毒胶结为肿瘤发展的基本病理。肿瘤发病先是元气亏虚,加之饮食、情志、六淫的影响进一步损伤元气,导致正气亏虚、气机失调、瘀血内结,日久导致瘀毒胶结,停留脏腑经络而为肿瘤。而元气的盛衰有先天、后天因素的影响。《医宗必读》提到“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邪气据之”[2];邱佳信教授提出“有瘤体必虚,有虚首健脾”[3];焦中华教授强调,脾胃升降失常是肿瘤发病的核心,提出“治瘤首健脾胃”[4]。李仁廷教授指出,肿瘤多表现在整体为虚、局部为实、五脏为虚、六腑为实的基本病机。肿瘤发病往往有全身的表现,如乏力、低热、消瘦等。从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可以表现为基因的异常,肿瘤标志物的异常和生化代谢的异常,进一步验证了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同时符合中医整体观念。李仁廷教授认为,肿瘤的治疗应从整体观念出发,以固本培元调节整个机体的癌状态,在固本培元的前提下,联合化瘀通络、解毒散结、固本清源,注重后天之本,强调固护胃气,调节肿瘤生长内环境[5]从而使肿瘤的进展得到抑制。临床用药方面善于固本培元与虫类活血药并用,临床疗效显著。自拟培元抗癌汤[6]在临床应用广泛,并取得良好的疗效。李仁廷教授提出一则形象的比喻,认为恶性肿瘤前期治疗类似于医患合作对恶性肿瘤的攻坚战,手术及放、化疗等是我们的主要武器,在此期间能否攻营拔寨,自身元气盛衰是基础;肿瘤中后期的治疗则类似于持久战,医者的目的是使肿瘤和患者机体达到阴阳平衡,使患者达到带瘤生存的状态,以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中医药是患者自身阴阳平衡、营卫和谐的关键。聆听之后自觉形象异常,受益颇多。总结,恶性肿瘤治以“培元气、调气机”为本,培元气以“保胃气”为法,调气机以“通腑气”为法,使邪有去路,正气来复,阴阳平衡,机体康复。

1.2 李仁廷教授认为,治疗肿瘤“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胃气源于 《素问·平人气象论篇》曰:“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7]。张仲景《伤寒论》提出“胃气和则愈”,全书首重胃气,胃气贯穿于全书[8]。后世医家提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9]。又云 “得一分胃气、则有一分生机”[10],可见胃气之重要性。

胃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1)广义胃气指人体正气、元气[11]。2)狭义胃气指脾胃之气。李东垣《脾胃论》指出:“百病皆由脾胃盛衰而生也”[12]。人体元气源于父母先天之精,依赖于后天脾胃之气的充养,使元气生化源源不断,保证患者一切生命活动。

李仁廷教授从整体观看胃气,指出胃气是人体五脏六腑、精神百骸、气血经络运行状态的整体表现。强调存一分胃气是疾病预后的关键。现代医学在恶性肿瘤的防治过程中,对疗效的评估过于关注肿瘤病灶以及血液指标的变化,而忽略了患者整体情况。肿瘤患者往往全身情况差,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医者应以顾护胃气为本,使患者后天脾胃之气充盛,元气盈满,可抵御外邪入侵,亦可濡养自身。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全身状态,使患者能够耐受治疗并获得更好疗效。胃气是能否保障患者生存质量、使患者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延长患者生存期、达到带瘤生存的重要因素。

1.3 李仁廷教授认为,治疗肿瘤“六腑以通为用” 腑气指六腑气机。六腑多为中空器官,生理以“传化物”为主,功能为消化、吸收、排泄。六腑之间互相联系、相互协同合作。《素问·五脏别论》曰:“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也;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13]。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指出六腑以通为用。李仁廷教授指出六腑之气亦指全身之气机,强调六腑宜动不宜静。肿瘤病机多以整体为虚、局部为实、五脏为虚、六腑为实,若六腑之气通降失常、气机壅滞,则有形之邪气不能去也,故使肿瘤发生、发展。因此,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应保持患者腑气通畅,使邪有去路,全身气机调畅,阴阳得以平衡。总之,六腑以不通为病,以通泻为治[14]。

2 “保胃气、通腑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

2.1 “保胃气”在临床中治疗恶性肿瘤 当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现代医学仍占有主导地位。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手段逐渐多样化,主要手段包括手术、放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等[15]。同时,这些治疗手段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使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李仁廷教授认为“保胃气”可使机体阴阳的平衡得以恢复、内环境的紊乱得以纠正,可提高肿瘤患者自身免疫力,对西医治疗具有减毒增效[16]的作用。对早期恶性肿瘤,手术仍是首选治疗手段,但手术多耗伤气血、损及脏腑,使脾胃失调,气血生化乏源,从而使机体元气亏虚。患者术后体质孱弱、阴阳平衡失调,是导致术后肿瘤复发、转移[17]的重要因素。放、化疗是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部分可有效控制肿瘤的增长、发展。同时,放、化疗在消灭肿瘤细胞时不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也存在损伤[18]。中晚期肿瘤患者大多患病日久,气血津液耗伤,元气亏虚、体质孱弱。放、化疗又多耗伤气阴、伤及脾胃,使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进一步损伤患者自身元气,使患者不能耐受标准剂量的放、化疗,是导致治疗中断或无法开展的主要因素。李仁廷教授指出,中医药在恶性肿瘤治疗全程中,应以扶正抗邪、护养脾胃为本,使脾胃之气充盛,气血津液得以化生,充分滋养脏腑。强调“保胃气”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手术对机体的损害、防治肿瘤的复发转移,减轻放、化疗产生的毒副作用。如治疗中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表现为乏力嗜睡、面色苍白、低热消瘦、头晕心慌、恶心呕吐、胃脘胀满等不适。中药给予护养脾胃,配合神阙、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位的隔物灸法,使正气来复、阴阳平衡。

2.2 “通腑气”在恶性肿瘤临床的应用 李仁廷教授在多年恶性肿瘤临床研究中总结出肿瘤患者“六腑多为实证”。如:1)胆腑不通:《东医宝鉴》曰:“肝之余气,溢入于胆,聚而成精”[19]。肝、胰腺、胃、胆囊癌患者,瘀毒胶结阻于胆道导致胆腑不通,胆汁排泄障碍,表现为黄疸(阴黄、阳黄)。治以引流胆汁、健脾利胆、化瘀散结为法,使胆腑通畅,黄染方可消退;2)胃腑不通:胃主通降,受纳并腐熟水谷,是水谷精微生成的第一步。肝、胰腺、胃、胆囊、大肠癌等肿瘤以及手术、放化疗伤及脾胃,影响脾胃升降,导致胃腑不通,表现为纳差食少、恶心呕吐、胃脘胀满、呃逆嗳气。治以健脾和胃、理气降逆,使脾胃功能升降调畅,是元气生化有源的保障;3)肠腑不通: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为生理功能;大肠为“传导之官”。肠腑功能是胃降浊功能之延伸,与脾升清、肺宣降、肾气化关系密切。临床发现,肝、胰腺、胃、胆囊、肺、食管、大肠癌患者、长期卧床患者、使用止吐药及阿片类止痛药患者,瘀毒胶结肠道,伤及气血津液、脾之健运,导致肠腑不通,则腹胀满。治疗以益气养阴通腑为法,使腑气通畅;4)膀胱腑不通:贮存和排泄尿液是膀胱的主要功能。《素问》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 。肾、输尿管、膀胱、卵巢、宫颈癌患者,肿瘤瘀阻尿道、肾阳虚衰致膀胱腑不通,出现小便不利;5)三焦腑不通:三焦,通调水道,司水液代谢。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肺、乳腺、肝、胃、大肠、卵巢癌以及肿瘤转移导致三焦气化失调、水道不通,产生胸、腹腔及心包腔积液;治疗中,水液有澄澈清冷、浑浊之分,辨寒热,分别给予温阳、清热利水。吴军教授认为,通者,达也;往来不穷、推而行之,亦为通[20]。李仁廷教授在六腑以通为用的基础上提出气血经络亦以通为用。结合整体观念[21],认为“通腑气”指通腑脏经络气机,消除体内壅滞,畅行气血津液的各种方法,包括疏肝利胆、活血化瘀、和胃降逆、温阳利水等。使气机调畅,邪有去路,积聚得消。

2.3 “保胃气”与“通腑气”之关系 中医以整体观为主要思想,人与自然为一整体、人与社会为一整体、精神体魄为一整体、五脏六腑为一整体。孙桂芝教授[22]指出,脏腑之间最基本的关系为表里关系,其次为脏腑静脉络属关系,最重要的是五脏六腑之生化克制关系。李老师认为“腑气不通则胃气无以为生”,腑气不通,气机上逆则脾胃运化失常,营养精微物质生化乏源,则元气虚衰。脾胃之气亏虚导致元气后天充养不足,元气亏虚则无力推动气机,使气机阻滞、腑气不通。故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保胃气”和“通腑气”需兼顾,使胃气生化有源、腑气得以通畅,则正气来复,邪有去路。

3 病案举例

崔某,男,53岁,2018年2月出现咳嗽、呈阵发性,咯少量白黏痰、胸闷气短。CT提示:“肺部阴影”。活检示:右肺小细胞肺癌。行4周期EP方案化疗,化疗期间出现Ⅱ度骨髓抑制及严重消化道反应(急性剧烈呕吐)。入院症见:偶有咳嗽、咯痰,疲乏,食欲尚可,进食量少,二便正常,夜休差。中医四诊:神清,精神可,面色淡白,形体消瘦、舌体大,质暗淡,苔白,脉弦细。李仁廷教授认为,患者形体消瘦、素体虚弱,加之疾病日久伤及元气,化疗药物又进一步损伤脾胃之气,导致患者正气亏虚不能耐受治疗。中医治以健脾和胃、理气通腑为法,嘱化疗期间给予神阙穴、足三里、天枢、中脘等隔姜灸以温养脾胃,鼓舞胃气,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方药组成:木香12 g,砂仁12 g,党参15 g,炒白术20 g,茯苓15 g,苏梗12 g,白豆蔻12 g,生姜6 g,大枣3枚,炙甘草5 g。患者在化疗期间未见明显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自诉稍有食欲减退,给于原方加入健脾消食之焦三仙各10 g,继服后症状消失,化疗顺利,患者表示有信心继续完成整个化疗周期。

杨某,男,72岁,2018年8月出现阵发性咳嗽、咯痰,夜间加重。CT示:双肺外带多处小结节灶,局部软组织影,临近支气管受压。病检示:左肺上叶鳞状细胞癌。未行手术、放化疗,为求中医药治疗,诊于我科,症见:剧烈咳嗽、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夜间加重,稍胸闷气短,进食差,小便黄,大便秘结,4日未解。舌质暗红,苔黄腻少津,脉弦滑。李仁廷教授认为,患者素来大便秘结,4日未解大便,肠腑不通。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23],肺与大肠相表里,肠腑不通导致肺宣发肃降失调,而致咳。李老师强调素有“上下通气不咳嗽之说”,患者舌质暗红,苔黄腻干燥,脉弦滑,证属肺热肠燥证,给予清金化痰汤合增液承气汤加减。方药组成:黄芩12 g,生栀子10 g,麦冬10 g,玄参10 g,生地黄15 g,生大黄10 g(后下),芒硝30 g冲服,浙贝母15 g,瓜蒌12 g,橘红10 g,甘草6 g,服3剂后,患者大便解,食欲好转,咳嗽较前明显好转。原方大黄减量,加用枳实15 g,厚朴20 g,继服3剂后,患者无明显咳嗽,遂出院。

恶性肿瘤的治疗中,现代医学存在一定局限性,中医药的参与至关重要[24]。李仁廷教授认为,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保胃气、通腑气”思想应当贯穿治疗全程,使患者正气不虚,可御邪外出,保证气机通畅使邪有去路。作为祖国医学继承人,我们应总结并继承历代医家优秀思想,进一步将中医药发扬光大,共同为人类的健康幸福而努力。

猜你喜欢

六腑通腑胃气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小儿推拿“六腑”穴位考
也来谈谈“胃气”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浅谈“六腑以通为用”理论在慢性胃肠病中的应用
漫画
通腑降气汤治疗腑气郁滞型便秘60例
通腑逐瘀汤治疗创伤后腹胀12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