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对脑卒中的治疗作用
2019-02-15郝如彬杨丽华李淑玲刘抒雯李铁术
郝如彬,杨丽华,马 春,李淑玲,刘抒雯,李铁术
(1.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长春 130021;3.深圳大学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0)
伴随社会及经济发展速度、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饮食摄入多高糖高脂高盐,运动减少等因素,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逐年上升。脑卒中又名“中风”。病名始见于《内经》[1],脑卒中在临床上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该病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和复发率。我国每年约有200万脑卒中新发病例,其中约150万例死亡,有3 /4 的存活病例中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2]。
中医对脑卒中的认识开始从《灵枢》“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则为击仆偏枯矣”,《金匮》“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到东垣的“正虚,本气病”,丹溪“痰湿生热”,最后到清《临证指南医案》:“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的观点时,对中风病机认识趋于一致。脑卒中发病为先有内虚后中邪风,本虚标实之证。肾虚则水不涵木,脾虚则生痰湿,偏亢之肝阳挟痰湿之气上冲,最终痰瘀互结于脑络。脑卒中恢复期病理变化主要也是脾肾虚弱,痰湿内生,肝阳偏亢,痰瘀结于脑窍。且中风一证无论“内风”“外风”都应归根于“正虚邪实”的基本辨证思路[3]。其中“元气亏虚”为发病之本,“痰瘀互患”为发病关键,“风火上炎”为最终病理阶段[4]。因此针对其风、火、痰、瘀、虚的病理状态,治疗上调理脾肾,平息肝风,化痰湿,散瘀血为主。
荷叶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叶,自古以来是一味药食同源的中药,其味苦涩、性平,归肝、脾、胃经,有清香气,味微苦,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多种生物碱和维生素多糖、黄铜、挥发油、甾体等[5],具有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的作用。其清轻之性,可以入肾生发元气,入肝胆以熄风平热,走脾胃升舒清阳。荷叶药性和缓轻柔,祛瘀不伤正,该药功效契合中风病机,所以通过此文对荷叶在化痰祛湿、清热平肝、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等方面治疗脑卒中进行相关论述。
1 荷叶化痰祛湿治疗脑卒中
痰湿阻滞经脉及脑络是脑卒中恢复期的主要病理因素。《素问·通评虚实论》曰:“仆击,偏枯……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朱丹溪提出“半身不遂,大率多痰”“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张氏医通》记载:“凡瘫痪,瘛疭,半身不遂等证,皆伏痰留滞而然……”。《医学问对》记载:“中风者,风火由下直上,胃中之物顷刻化痰成浊,致上焦壅堵,气不顺痹不除,血痹不流也”。《血证论》:“瘀血既久,化为痰水,血病不离水,水病不离血,血积既久,亦能化水”,所以痰湿是治疗中风的一个重要病理因素,张山雷:“在浊痰壅塞一层,盖以阴虚于下,阳浮于上,必夹其胸中浊阴,泛而上溢,蔽塞性灵,上蒙清窍以致目瞑耳聋,舌蹇语塞,神志昏乱,手足不遂…”[6]。痰瘀二邪易凝固闭塞脑部脉络[7],而痰的生成离不开气,所以脑卒中的治疗应着重于治气、治瘀、治痰,且应贯穿于治疗始终[8]。关幼波教授:气属阳,痰与瘀共归阴,易于胶结难化,……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治疗化痰活血是根本,如若误治失治,则痰浊无以除化,瘀血阻滞更深,夙根不除,致疾病缠绵不愈,甚者再次中风[2]。
脾胃主要是运化饮食和水液代谢之地,为气机升降枢纽,且主四肢运动。《素问》“脾者土也。治中央……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脾胃升降失常、气血气机逆乱是中风病的主要病机[9]。而且中风为风、火、痰、瘀四邪伤及脑络,风、痰为四邪之首,风为动变之源,痰为伤脑之害,当急治风痰[10]。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也认为中焦脾胃失常导致中风的病因病机为:脾伤失运,痰浊内生;脾胃亏虚,正气不足;肝脾失调,化生内风;枢机不利,气血逆乱[11]。因此脑卒中恢复期应该重在调理脾胃,荷叶主归脾胃经,而脾胃虚弱,则痰湿内生,而中风病人脾胃失常,可以运用荷叶调理中焦脾胃之气。《滇南本草》“荷叶味辛、平,性微温。升也,阳也。上清头目之风热、止眩晕发晕,清上焦之虚火,可升可降,清痰、泄气止呕,头闷”,所以荷叶可以助中焦脾胃升清气,行气于五脏六腑,四肢官窍,以清脑醒神止中风后的晕眩;降阴浊,降泄上焦痰湿除喉间痰涎,通六腑糟粕之物清肠中秽浊,使气血流通。如此人体体内痰湿之气得清,经络通达,脏腑平衡,气血畅行,利于全面恢复。
2 荷叶清热平肝治疗脑卒中
脑卒中的发生多为心肝之火上冲脑窍,使痰瘀互结脑部。《素问》:“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丹溪心法附余》 言:“中风之症,多是老年因怒而成……适因怒动肝火,火无所制,得以上升,心火得助,邪热暴甚,所以僵仆不知人事”。孙思邈“凡患风人多热”,“凡中风多由热起”倡中风内伤主热学说[12]。《中风斠诠》指出:“卒中之证,肝阳上扰,气升火升,无不挟胸中痰浊陡然泛溢,壅塞气道以致性灵蒙蔽,昏瞀无知”[6]。而且心肝火旺,也容易炼津成痰,灼血为瘀;痰浊、瘀血之间相互促进,日久化热变为热毒,相互之间恶性循环[13]。任继学教授讲中风病机为“脑中血海”,即脑中血脉,经脉,毛脉受损。轻则血凝成瘀、痰生、热结、毒生,而损伤脑之神机,重则脑气不能束邪,内风统领热邪火毒、窜扰脑络[14],周庆博等[15]也认为,清热解毒是截断熄风之首务。毒因热生,风由毒起,治疗之首务自当清热解毒,以截断毒势,平息内风。卒中后,心肝之火尚有余势,脑部仍有郁热,所以应以清热解毒法治之。
而荷叶可调肝胆功能,《本草求真》:“荷叶专入胆,其味虽苦,其气虽平,然生水土之下,污秽之中,挺然独立,实有长养生发之气。故昔人谓其色青,主属木;其形仰,主上行;其中空,主上发;其象震,主入胆,为东方胆木必用之药”。《医林纂要》:“荷叶,多入肝分,平热、去湿,以行清气,以青入肝也。然苦涩之味,实以泻心肝而清金固水,故能去瘀、保精、除妄热、平气血也”。可知,荷叶其味苦性平,可以入肝胆以清升其阳,苦泄其热。所以荷叶可以起到平肝熄风,清热解毒以治疗中风的作用。
3 荷叶活血化瘀治疗脑卒中
脑部血瘀也是脑卒中恢复期的主要病理因素,所以历代医家在治疗脑卒中都很重视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素问》:“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金匮要略》:“孙络血溢,则经有留血,血瘀则中风使然”,再到《济生方》:“真气先虚,营卫失度,腠理空疏,邪气乘虚而入,而气虚血瘀,中风而生”,明·张景岳认为“凡血中无气,则病为纵缓废弛”。《明医杂著》:“古人论中风偏枯,麻木诸证,以死血为言”,包括清·王清任创立著名的的补阳还五汤等从中医经典到后世各家,都认为中风与瘀血关系密切。汪艳等[16]则分析了中风病机特点,认为中风病位在脑,其病机本质为气血逆乱、血瘀脑络。张伯礼院士在治疗中风时常因证酌应用活血化瘀类的中药[17]。荷叶具有清热散瘀的功效,《本草分经》“荷叶苦平,裨助脾胃而升发阳气,能散瘀血留好血”。脑部为元神所居之地,不能妄用猛烈之药,荷叶上行可清头面之风热,药性和缓轻柔,散脑部之瘀血,祛瘀不伤正,对治疗脑卒中脑络瘀滞十分适宜。
4 荷叶益气养元法治疗脑卒中
中风发病后除上述痰瘀阻络,热毒犯脑,尚有气阴两虚的病机证候。而且气阴两虚是缺血性中风的发病之本[18],《灵枢》:“虚邪客于身半其入深者,内居荣卫,荣卫衰则其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明确指出了中风病机是正气去邪气留,发为偏枯。《景岳全书》“中风麻木不仁等证,因其血气不至,所以不知痛痒,盖气虚则麻,血虚则木,麻木不已,偏枯痿废,渐至日增”。中风发病为气血不足,而精血为元气之本,即元气虚弱,经隧不充,引起的麻木偏枯。清·齐有堂认为,中风为“肾气虚衰”[19],再到王清任提出气虚血瘀的半身大气不足,创立的补阳还五汤,更是通过补气的方式治疗中风。宫洪涛[20]认为,中风是脾胃虚弱、正气亏虚,脾主运化功能不及,气血生化乏源,则脑髓、真气补给不足,且脾胃虚弱会使神经衰弱,神经机制不受控制。
研究荷叶发现,荷叶不仅可以补养脾胃,调理脾胃功能,而且可以助肾以生发元气。《本草纲目》描述为:“生发元气,裨助脾胃”,中风发病多因肾亏,水不涵木而肝阳上亢。运用荷叶,一方面可以益元气,益肾以平肝;另一方面可以助脾胃运化,转输精微物质以供养脏腑,使气血源泉不绝,如此元气可渐渐变强,经脉得到充养,同时调理脾胃还可以调理人体气机升降,运化痰湿津气,使气机恢复。此外荷叶还有清金固水等功效,从以上各方面起到益气养元的作用。
综上,脑卒中之后,脾胃虚弱,元气不足,髓窍失养,四肢萎废,清阳之气不能上输于头面七窍,头部浊阴之气不能下潜归于六腑,气机失畅。痰浊、瘀血、邪热盘踞在脑,髓窍失养,浊邪害清,神机失用,其中气机逆乱为中风病机之根本,调畅气机为中风治疗之核心[21],而合理运用荷叶,借助荷叶生发脾胃清阳、生养肝胆生发之气和除热、祛湿、散瘀、平复气血等作用,对中风后脑部气血恢复,痰湿瘀血的祛除,经隧脉道的通畅,气机的正常运转,四肢肌肉筋骨萎废的恢复很有意义。临床运用中药荷叶治疗脑卒中,很有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