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穿刺技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2019-02-15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残端根治术食管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居民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且居民生活压力不断增大,胃癌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目前临床治疗以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为主,可有效抑制病情发展,促进患者机体状况恢复[1-2]。但是就手术操作而言,在操作过程中需设置腹壁辅助切口,且大部分情况需在十二指肠或食管残端置入抵钉座,且深度较大,手术操作难度加高,尤其对于肥胖患者难度更大,因此临床日渐重视相关解决措施的探究[3]。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反穿刺技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39~69岁,平均(54.83±2.91)岁,其中,无症状胃镜检查发现5例,上腹部隐痛不适21例,消化不良8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40~69岁,平均(54.86±2.63)岁,其中,无症状胃镜检查发现4例,上腹部隐痛不适21例,消化不良9例。我院伦理委员会详细研究本研究资料,予以批准通过,入选患者对研究细则知情且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均由同一团队负责,患者行仰卧位,保持头高脚低,两腿稍分开,给予患者气管插管麻醉,于脐部10 mm处设置切口,创建气腹,腹内压控制为14 mmHg,分别确定左侧腹直肌旁和右侧腹直肌旁上方6 cm位置,置入5 mm Trocar,同时确定左侧肋缘下2 cm腋前线位置,水平置入12 mm Trocar,随后置入腹腔镜,全方位探查后进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并配合淋巴结清扫。在食管空肠吻合过程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式,在上腹正中设置辅助小切口,经由此进腹,于食管下段进行缝合,具体采取荷包缝合方式,将食管离断,在食管残端中塞入吻合器抵钉座,收紧后将荷包线结扎;观察组则应用反穿刺技术,确定左侧12 mm Trocar孔位置,于此置入吻合器抵钉座,置入前在抵钉座后方连接杆尖端小孔内放入4 cm丝线,随后打结固定,确定贲门处胃前臂位置,至食管位置纵向切开,长度控制为2~3 cm,保证切开位置最高线高于欲切断线,于食管中置入带丝线的抵钉座,并保障在食管切开最高点位置将丝线引出,随后在欲切断线位置将食管离断,在预留食管切口位置通过丝线脱出抵钉座,并完成全腹腔镜下抵钉座置入操作。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具体统计抵钉座放置时间、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切除食管较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体包括:切口感染、十二指肠残端漏、肺部感染;3个月内复发情况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抵钉座放置时间、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较短,切除食管较长,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3例,其中切口感染1例,十二指肠残端漏1例,肺部感染1例,发生率为8.8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4例,切口感染2例,十二指肠残端漏1例,肺部感染1例,发生率为11.76%,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159,P=0.650),且两组患者3个月内均未出现复发情况。

3 讨论

目前临床胃癌发生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主要采取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微创优势明显,临床应用日渐广泛[4-5]。但具体操作过程中受吻合技术、患者体型等因素影响,操作仍存在较大难度,常规手术操作会对十二指肠或者食管进行切断,确定上腹正中位置设置切口,经由此辅助切口实施荷包缝合,从而完成抵钉座置入操作,但是通常情况下人体十二指肠和食管在离断后稳定性不佳,下切口条件下进行缝合难度更大,因此临床日渐重视创新手术方式,其中反穿刺技术的应用效果更为理想[6-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抵钉座放置时间、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较短,切除食管较长,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较对照组低,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3个月内均未出现复发情况。具体原因分析如下:为了提高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适用性,医学界进行了不断的创新与探索,促使手术操作不断改进,就本次研究而言,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引入了反穿刺技术,与常规荷包缝合操作相比优势较为明显[8-9]。首先在抵钉座置入过程中,医生使用了反穿刺技术,在腹腔镜引导下,医生操作空间较大,同时具体操作使用了带旋转头的切割吻合器,能够获取更大的切缘,操作更为简便[10-11];其次在操作过程中,使用腔内直线切割吻合器夹闭,通过扯动牵引线以引出抵钉座内的芯引,随后对食管进行离断,相较于荷包缝合更利于维护抵钉座置入过程中食管的稳定性,从而有效避免了一定的损伤或操作不便;最后反穿刺技术使用过程中无需缝合操作,只要使用丝线将抵钉座绑住即可,技术操作难度不高,且具体操作易于掌控,及时出现问题也可通过延长切口的方式完成吻合操作,操作安全性较高[12]。

综上,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中,应用反穿刺技术可缩短手术操作时间,伤害性较低,低于患者恢复。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s)

观察组 34 10.21±1.15 187.34±9.45 6.33±1.54 4.21±0.85对照组 34 13.34±1.24 209.66±10.12 8.41±1.08 2.71±0.75 t值 - 10.792 9.399 6.448 7.716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猜你喜欢

残端根治术食管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腹腔镜下采用倒刺线连续性浆肌层缝合法包埋阑尾残端疗效的探讨
胃食管反流中的胃蛋白酶对食管外鳞状上皮细胞的影响
新生儿的脐带怎么护理
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合并胃间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VMAT和IMRT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输卵管残端妊娠1例临床分析